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薛雨松 《中国医疗前沿》2012,(17):21+15-21,15
目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诊治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49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情的不同严重程度分别给予相关检查。结果本组发现有9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合并有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4.43%。主要心律失常类型为窦性心动过速,占38.47%,室性心律失常和房性心律失常也易出现。而房室传导阻滞、多源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等一些严重的心律失常也时常出现,且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如年龄、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等。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治疗关键是及时针对病因和诱因综合治疗,而纠正失常的心率为次要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张炜平  周长钰 《医学综述》2011,17(6):950-951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方法本组患者共389例,全部于入院后48 h内通过24 h心电监护或多次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类型并加以分析。结果本组肺心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率达68.89%(268例),其心律失常类型以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及房性期前收缩为主,严重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左右束支传导阻滞等也常出现。心律失常的出现及严重程度与心力衰竭程度、肺部感染、低氧血症、水电解质紊乱等密切相关。结论肺心病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且与肺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心律失常治疗应通过积极的病因及并发症治疗,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是最佳办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选择7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类型以房性早搏为主,其余为右束支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性早搏等。其中66例有明显好转或好转,4例转院或自动出院,仅2例因多种器官功能衰竭或其他原因死亡。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与感染、低氧血症、心力衰竭和电解质紊乱密切相关,在治疗上应通过积极病因和合并症治疗,及早发现并恰当地处理心律失常,对提高成功率、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发心律失常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67例于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67例,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其中40例合并心律失常作为观察组,其余27例未合并心律失常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及临床特征情况。结果在心律失常类型中,以窦性心动过速及房性早搏居多;观察组患者伴发心力衰竭、肺部感染、缺氧、电解质紊乱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主要以房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多见,与缺氧、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缺氧、年龄为等有关,给予针对性治疗,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徐桂华  夏辉 《河北医学》2012,18(10):1397-1399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方法:将我院治疗的慢性肺心病患者158例,其中心律失常组97例,非心律失常组61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心律失常的类型,比较两组并发症状发生情况.结果: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类型主要为窦性心动过速(42.27%)及房性早搏(32.99%);心律失常组并发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缺氧、电解质紊乱分别为100%、44.33%、60.82%、73.20%,与非心律失常组85.25%、18.03%、36.07%、52.46%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年龄、感染、缺氧、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等因素有关,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43例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89例肺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24h心电监护或反复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并加以分析。结果本组肺心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43例,发生率为48.3%。心律失常类型以窦性心动过速为最多,占32.6%,其次为房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律失常。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多源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心房扑动等也常出现,而且心律失常的发生与低氧血症、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心功能不全等因素有关。结论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治疗上对其病因及诱因的治疗比抗心律失常更重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不是最佳办法。  相似文献   

7.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57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入院后,全部给予24h心电监护或反复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及时地发现心律失常类型并加以分析。结果并发心律失常98例,发生率62.4%,其心律失常类型以窦性心动过速为最多,占42.86%,其次为房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律失常。结论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而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力衰竭、年龄、缺氧、感染、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病因。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间诊治的55例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用不同的监护方法。严密检测患者心律失常的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治疗肺部感染,纠正呼吸衰竭、电解质紊乱,并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综合治疗。结果本次研究中心律失常的类型的发生率前三位依次为室性期前收缩(20.00%)、房性期前收缩(18.18%)、窦性心律不齐(16.36%)。肺心病与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有:心力衰竭、缺氧、肺部出现感染、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结论导致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因素较多,通过对患者的症状及心电图进行分析,对防治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及对症治疗手段,通过归纳,为以后此类患者诊治提供可靠数据参考。方法分析对象来自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48例,对患者进行24h心电监护、反复常规12导联心电图以及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患者心律失常类型进行判断,并给予对症临床治疗干预。结果所有患者中主要心律失常类型为窦性心动过速,其次为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收治患者中存在年龄偏高、存在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心功能不全等情况;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病情改善总有效率为87.5%(42/48)。结论临床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时应对其病史以及各项体征进行密切检查,重点关注存在诱发心律失常高危因素患者群体,诊断并确认病情后及时治疗可保障患者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 将笔者所在科室2007年3月~2010年9月期间收治的5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发AMI患者与48例单纯AMI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在室性早搏及传导阻滞方面,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较非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均P<0.05;在并发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方面,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P<0.05;两组患者在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突发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或心源性休克时,应高度重视伴发AMI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机理。方法 :以标准 12导联心电图检查 ,分析 30 0例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病类型、机理。结果 :心律失常类型 :包括房颤占 36 6 7%,房性早搏 35 33%,室性早搏 30 0 0 %,窦性心动过速 3 33%,室上性心动过速 1 33%,室性心动过速 0 6 7%,窦性心动过缓 4 0 0 %,房室传导阻滞 3 0 0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1 6 7%,右束支传导阻滞 3 33%,左束支传导阻滞 0 6 7%,窦房阻滞 0 6 7%。结论 :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类型多变 ,其中以房颤的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6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69.6%)发生心律失常,房性早搏(25.0%)、右束支阻滞(19.8%)、窦性心动过速(16.7%)发生率居前三位;心律失常发生率与患者年龄、心衰程度、肺部感染、电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密切相关,不同年龄组、不同心衰组间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类型多样,患者年龄越大、病情越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肺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肺心痛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方法:本组病例总共136例,全部于入院后48h内通过24h心电监护或反复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及时地发现心律失常类型并加以分析。结果:本组肺心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率迭67.64%(92例),其心律失常类型以房性心律失常最多,占42.08%,其次为窭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多源室早、房宣传导阻滞、房扑等也常出现。心律失常的出现及严重程度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性明显,如心衰程度、肺部感染、低氧血症、水电解质紊乱等密切相关。结论:肺心病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且与肺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心律失常治疗应通过积极的病因及合并症治疗,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是最佳办法。  相似文献   

14.
370例老年心脏病中冠心病占第一位(150例),高冠心第二位(90例),肺心病第三位(53例),高心病第四位(48例)。出现心率失常者281例。总出现率为75.9%。过早搏动居首位(200例次),依次为:扑动与颤动(92例次),房室传导阻滞(75例次),窦性心动过缓(67例次),窦性心动过速(67例次),束支传导阻滞(49例次)。总的病死率为15.1%。死于心律失常者占第一位。  相似文献   

15.
陈奎 《实用全科医学》2007,5(9):777-778
目的 应用动态心电图(Holter)分析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其特点。方法 分析156例老年人的动态心电图资料。结果 老年人房性早搏发生率居第1位,为96.79%,室性早搏发生率为83.97%,房性心动过速为39.10%,房颤发生率为10.90%,右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分别为14.74%和11.54%,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1.28%。结论 老年人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各种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发生率高于室性早搏发生率,房性心动过速发生率高于房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7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胺碘酮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分析应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75例住院患者,男性51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58.8岁,阿斯综合征发作3例,频发室早、室性心动过速45例、阵发性房颤房朴22例,频发房早、房速5例,观察心律失常控制情况、并发症及预后。结果:阿斯综合征3例中2例抢救成功,室性心律失常45例中43例发作均减少75%以上,房颤、房朴22例均恢复窦性心律,肝功能损害1例,突发室性逸搏心律2例,1例猝死,静脉炎17例,低血压反应6例。结论:胺碘酮对室早、室速、房早、房速及房颤均有明显控制作用,静脉胺碘酮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伴发的心律失常的治疗。对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患者应用胺碘酮应检查窦房结及房室传导功能,加强病因的治疗。深静脉置管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李园园 《河北医学》2016,(12):1959-1961
目的::研究比较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监测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0例,均给予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然后对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肌缺血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阴性率显著低于常规心电图( P<0.05);动态心电图监测期前收缩频发、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成对期前收缩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 P<0.05),且动态心电图在监测频发期前收缩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的阳性率较高。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监测中的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人24 h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其特点。[方法]1360例患者在2005年1月~2006年1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电图室进行的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按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进行统计归纳,对比分析。[结果]在房早、室早、房速、房颤、束支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老年组高于非老年组(P〈0.05或P〈0.01),老年组房早的发生率居第一位,为94.5%,室早、房速、房颤、左、右束支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及短阵室速的发生率分别为80.4%、26.4%、13.2%、2.5%、12.3%、6.6%、4.8%。[结论]老年人较非老年人容易发现各种心律失常,有必要进行 定期院内外监测,以减少老年患者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TSN)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冠心病合并频发房、室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TSN组(常规+TSN治疗);比较两组心律失常发作次数。结果:经24h动态心电图检查,TSN组频发房性早搏((86.7±53.1)次)、频发室性早搏((126.7±58.6)次)、房性心动过速((1.4±0.4)次)较对照组((214.6±120.6)、(264.0±117.5)、(4.1±1.0)次))明显减少(P〈0.05)。结论:TSN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频发房、室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疗效确切,且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