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性黄斑变性是造成高龄人群中心视力损害的最常见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视网膜、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玻璃膜和脉络膜的改变导致患者出现玻璃膜疣、局灶性RPE色素改变、RPE萎缩、RPE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形成、异常的脉络膜灌注以及最终的盘状瘢痕。  相似文献   

2.
目的:描述非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在高分辨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UHR—OCT)图像上的特点。方法:UHR—OCT眼底图像系统采用飞秒激光光源,可提供约3μm的轴向分辨率,应用该设备获取非渗出性AMD的视网膜横断面图像,并对所采集的图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对42例临床诊断为非渗出性AMD患者的52只眼进行UHR—OCT检查。47只(90%)眼临床诊断有玻璃膜疣和(或)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改变。这些患者在UHR—OCT上主要表现为3种类型的玻璃膜疣:①明显的RPE赘疣;②锯齿状的RPE;③结节状玻璃膜疣。  相似文献   

3.
金子兵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5):1026-1026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发达国家和高加索人种中的首位致盲性疾病,也是中国中年人和老年人常见的致盲眼病.在Bruch膜内层和RPE基底膜之间出现玻璃膜疣(drusen)是疾病早期的标志.本病的具体病因尚未明了,可能与氧化性损伤以及遗传、营养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各种OCT表现,以期对该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方法:对43例经FFA确诊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进行OCT检查,记录清晰、稳定的图像并对其分析.结果:43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中,玻璃膜疣10例10眼,渗出及水肿18例19眼,萎缩型AMD2例2眼,色素上皮下/神经上皮下CNV 13例14眼,浆液性和(或)出血性RPE脱离5例5眼,浆液性神经上皮层和(或)浆液性RPE脱离8例8眼.结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65岁以上人群主要致盲疾病之一.本研究病例的OCT表现由其病变性质不同而表现多种多样,如玻璃膜疣、出血、渗出、水肿、RPE脱离、神经上皮脱离、CNV及萎缩等等,在AMD诊断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监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开文 《农垦医学》1989,11(2):104-105
玻璃膜疣(drusen)是老气性黄斑变性重要的眼底所见,弹性纤维假黄瘤病时眼底亦可以见到;而遗传性玻璃膜疣在儿童或青年检查眼底时可以发现两眼黄斑部对称发生,本文着重谈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玻璃膜疣。 30岁以后,有些人眼底可出现玻璃膜疣,通常无自觉症状,不影响视力。随着年龄增长,玻璃膜疣可增加並可出现轻度的色素紊  相似文献   

6.
运用多因素逐步回归方法,对64例(82眼)早期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黄斑光敏度(MLS)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黄斑玻璃疣数量、分布及融合程度和对侧眼晚期AMD对MLS有影响,其中以黄斑玻璃疣最为显著。揭示玻璃疣可能是早期AMD视网膜光敏感性损害的危险因素,可能与AMD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FFA)在诊断老年性黄斑变性中的意义。方法对96例老年性黄斑变性病人进行FFA;在4年中随访40例病人再次进行FFA。结果萎缩型黄斑变性FFA表现:有玻璃膜疣处荧光增强,随时间延长的减弱。渗出型黄斑变性FFA表现:早期见脱离区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有渗漏,荧光素积存于盘腔内有强荧光区,出血区显遮蔽荧光。40例随访造影结果:原诊断33例萎缩型有9例转为渗出型。而新生血管部位恰与玻璃膜疣聚集区融合相一致。结论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是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氩激光光凝治疗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方法]本组33例38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根据FFA的结果,对不同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急,采用不同方法:(1)黄斑区有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形成及渗漏点,采取拱环外直接光凝封闭渗漏点。(2)黄斑区有玻璃膜疣,采取拱环外三排“C”形光凝。[结果]随访6—12个月,(1)有效19眼,占50%,视力提高0.4—0.8,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和玻璃膜疣消失或减少。(2)无变化15眼,占39.4%,眼底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和玻璃膜疣变化不明显。(3)退步4眼,占10.5%,视力由0.02下降到指数/眼前,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增加。[结论]氩绿激光早期直接或“C”形光凝后根部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或玻璃膜疣,可促进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或玻璃膜疣的吸收,使病变不致扩大而影响中心视力。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进步 ,视网膜变性疾病将逐渐增加并成为世界范围内致盲的主要原因。已有许多实验表明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移植可拯救变性的感光细胞 ,为视网膜变性疾病如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Usher综合征、Stargardt's病、Sorsby黄斑营养不良等的治疗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现就 RPE移植治疗变性性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RPE细胞移植概况1 983年 ,Gouras等首次将体外培养的人 RPE细胞移植于猴眼的 Bruch's膜上 ,移植后 1~ 2 h细胞即贴附于 Bruch's膜上 ,呈单层排列 ,具正常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虽然老年性黄斑变性(A M D)的遗传影响尚未完全清楚,但认为他是一种复杂的遗传性疾病。但本病多在晚期发病,而且获得多代的家庭很困难,这些对进行遗传分析造成了障碍。为进一步调查这个问题,本文研究早期发生玻璃膜疣的病例。含EG F腓素样细胞外基质蛋白1(EFEM P1)基因的外显子10发生Arg345Trp突变,引起2个早期发生玻璃膜疣的临床表型(蜂窝状视网膜营养障碍和M alattia Leventinese),然而未出现其他早期发生玻璃膜疣的表型及典型AM D。在调查的散发和家族性病例及其患病亲属中,希望确定EFEM P1基因参与早期发生的玻璃膜疣。…  相似文献   

11.
玻璃膜疣常见于老年黄斑变性、脉络膜视网膜慢性炎症或某些眼底变性疾病。眼挫伤所致的玻璃膜疣国内尚未见报道,兹将经荧光血管造影汪实所见的10例报告如下.自1988年以来,对眼挫伤病人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观察。118例中发现10例眼底出现玻璃膜疣(8.4%)。10例全部为男性单眼,年龄最小的15岁,最大者53岁。致伤至  相似文献   

12.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辉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4):291-292,F0003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亦有称之为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一种发病率与年龄增长呈正比、以中心视力下降为特征的致盲性眼底退行性病变,发病年龄一般在50岁以后。临床上主要将AMD分为萎缩性和渗出性两种。前者视力下降缓慢,以黄斑区玻璃膜疣,色素紊乱,地图状色素上皮萎缩及金箔状外观为特征;  相似文献   

13.
玻璃膜疣与中医辨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玻璃膜疣是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重要诊断标志。本文通过分析玻璃膜疣与中医证型、症状、体征的关系,认为玻璃膜疣属痰湿,其产生主要与虚证有关,而虚证之中,又以脾气虚为中心环节。进而认识到AMD的早期病机当以脾气虚为主。因而提出,对AMD的预防及早期治疗,应以健脾益气为治则。  相似文献   

14.
老年性黄斑病变(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也被称为年龄相关黄斑变性、增龄性黄斑变性。多双眼发病,病发时一般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出现中心暗点、视物变形等视觉障碍,多发生在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中,且感染几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成为导致当今中老年失明的重要原因。眼科领域普遍认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很可能参与AMD 的发生与发展。RPE 细胞通过分泌携带内容物的外泌体,将其转移到邻近或远处细胞,完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并对细胞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参与细胞生长与转移、血管生成,在免疫调节、炎症反应等诸多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对RPE 细胞外泌体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也发现了外泌体对AMD 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新潜力,为AMD 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老年黄斑变性是一种视网膜黄斑区的退行性病变,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因此被称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临床上通常将有软性玻璃膜疣、色素异常和地图样萎缩的AMD称作干性AMD,而将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先前被诊断有高危险性≥63μm的软性玻璃膜疣进行锥体介导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评价其变化情况。方法:14例患者(17眼)在28~41个月时予以再评价,眼底的变化依玻璃膜疣大小与范围分级。对103个部位的反应波形均予以分析并与同年龄正常对照组以及基线测量比较。结果:17眼中12眼视力稳定。玻璃膜疣的大小和范围增加、减小和不变的分别为6例、3例和8例。mfERG的反应显示:与基线评估相比,无论玻璃膜疣变化如何,在反应密度降低及N1、P1波潜伏期延迟上都有显著意义。反应降低的范围在整个视网膜区域均可测得。随访所见眼底玻璃膜疣减少者通常与基线的高反应延迟有关,较玻璃膜疣稳定与增多者更明显。结论:早期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尽管视力尚好,但其锥体介导的mfERG已有进行性反应降低。反应降低的扩展超过可见玻璃膜疣的区域。潜伏期可能是玻璃膜疣消退的1项重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改良的二步酶法制备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悬液,不做玻璃体切割,直接进行视网膜下间隙的移植。方法 用酶I(含220kU/L)透明质酸酶和0.1%胰蛋白酶)分离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RPE之间的联系,再用酶Ⅱ(含0.25%胰蛋白酶)将RPE从玻璃膜上分离下来获得悬浮的RPE细胞,用特制的移植针头通过人为造成的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区将其移植入受体视网膜下间隙。结果 术后2周供体RPE细胞呈单层排列于受体视网膜下间隙并存活,未见明显炎症反应。电镜观察术后5周供体RPE细胞位于受体Bruch膜上并与受体感光细胞外节盘膜形成镶嵌关系。结论 改良的内路法可以将供体RPE细胞成功移植在受体眼视网膜下间膜,并至少存活7周。  相似文献   

18.
该院完成的“早期老年黄斑变性长期临床追踪观察——黄斑玻璃疣特征与视功能变异的预后”和“双眼视残儿童视功能特点”两项课题研究,不久前通过了天津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 由博士后陈松副主任医师与湖南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聂爱光教授合作完成的“早期老年黄斑变性长期临床追踪观察——黄斑玻璃疣特征  相似文献   

19.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无创、高效、高分辨率的新型三维成像技术,可以实时显示视网膜结构及眼底血管的变化。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多见于老年人群的致盲性疾病,其病理特征包括玻璃膜疣、色素异常、地图样萎缩以及新生血管形成等。本文将综述OCTA在临床诊断监测干、湿性AMD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眼底玻璃膜疣与老年性黄斑变性(SMD)的关系,本文观察了128例164只存在玻璃膜疣之SMD患眼,结果硬疣73眼,软疣91眼;硬疣和软疣与患者年龄之间有一定相关性,在45~54岁组,硬疣和软疣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55~64岁组和65岁以上组,硬疣和软疣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并发的眼底损害率及黄斑区色素增殖的发生率,硬疣和软疣差异呈显著性(P<0.05);在比较两者与视力受损的关系中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另外,本文还重点论述了SMD的病变过程及玻璃膜疣在其中的地位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