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与传统手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内镜技术与外科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对86例经内镜治疗和同期100例外科手术治疗的胆总管结石病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结果内镜组治愈率为96.5%,手术组为96.0%(P>0.05);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手术组为5.00%(P>0.05);腹痛缓解时间内镜组为(2.05±0.12)d,手术组为(5.05±0.43)d(P<0.05);住院天数内镜组为(4.87±0.32)d,手术组为(10.63±0.21)d(P<0.05)。结论内镜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完全达到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且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具有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同期112例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病人,49例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EST)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63例行剖腹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结果拟行EST LC52例中2例改开腹手术,49例成功施行EST LC。剖腹组63例中术后7例残余结石,伤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残余结石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结论该研究证实EST LC联合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具有手术创伤小、无需T管引流、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使大部分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病人免除开腹手术之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胆总管十二指肠乳头旁瘘(PCF)伴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 44例经十二指肠镜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确诊,Ⅰ型29例,Ⅱ型15例.11例手术治疗,其中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2例,胆-肠内引流7例,胆-肠内引流加部分肝叶切除术2例;内镜治疗27例,其中经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5例,EST加网篮碎石取石11例,瘘口气囊取石4例,瘘口单纯网篮取石5例,EST加子母镜下激光碎石及网篮取石2例;未作介入治疗6例.结果 手术及内镜下治疗均取出结石,随访半年,再发胆管炎或胆管结石,手术组0,内镜组4例,未介入组1例,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十二指肠镜和ERCP是确诊的关键,治疗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内镜治疗为首选,胆管情况复杂或内镜治疗失败则外科手术,无结石残留可内科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52例经超声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确诊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治疗.结果:成功取出结石48例,成功率92.3%;发生一过性血清淀粉酶增高3例、胆管炎1例,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同时可避免X线对医患双方的辐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高龄胆总管结石疗效观察及安全性。方法将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给予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的内镜组和给予胆总管切开取石的外科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炎症反应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取石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97.5%VS 95.0%);内镜组患者手术时间(28.6±12.9)min、腹痛缓解时间(1.2±0.3)d、黄疸消退时间(2.1±0.4)d、术后卧床时间(1.4±0.3)d、抗感染治疗时间(1.5±0.3)d、住院时间(6.6±0.4)d、TNF-α(2.1±0.3)μg/L、IL-1(6.4±0.9)μg/L、IL-6(2.8±0.4)μg/L、并发症(1.8%)均明显低于外科手术组(P0.05)。结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有助于控制创伤、促进恢复、缓解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是胆总管结石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行常规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组先于十二指肠镜下取出胆总管结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2组结石一次取净率、术后进食时间、残余结石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胆总管结石一次取净率为91.4%(53/58),术后开始进食时间为(16.5±8.5)h,住院时间(9.5±3.5)d,残余结石发生率1.7%(1/58),并发症发生率1.7%(1/58);对照组胆总管结石一次取净率为75.8%(47/62),术后开始进食时间为(50.5±12.5)h,住院时间(20.0±5.5)d,残余结石发生率24.2%(15/6),并发症发生率22.6%(14/6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疗效满意,创伤小。  相似文献   

7.
既往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均是在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基础上完成。笔者采用实时超声引导下,经十二指肠镜对12例患者进行胆总管取石,均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胆总管结石274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 经内镜不切开乳头括约肌取石、EST和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274例。对于<15mm结石采用不切开乳头括约肌取石;>15mm结石采用EST治疗;对于>25mm结石、充满型结石、胆总管狭窄段>15mm或乳头插入失败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274例中203例(74.09%)采用内镜治疗全部成功,其中98例不切开乳头括约肌用篮或取石气囊取出结石,53例经EPBD后网篮或气囊取石;52例采用EST治疗后取石。40例采用碎石网篮碎石后取出碎石片。168例一次取石成功,35例经2-3次取石后取净。内镜取石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49%。手术治疗71例,全部取净结石,并发症发生率为4.22%。134例术后胃肠造影检查,EST治疗中4例有钡剂入胆道。结论 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治疗中尽可能保留乳头括约肌的功能,可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应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3镜),胆总管一期缝合,同期治疗内镜取石失败的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2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插管成功,取石失败后同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和液电碎石,一期缝合胆总管切口的手术疗效。结果 1例患者中转辅助小切口取石,1例术后残余结石行ERCP取石。术后2例出现一过性淀粉酶升高,经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出现胆瘘,经腹腔引流管引流痊愈;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随访至今无发现结石复发或胆道狭窄。结论对于内镜取石失败患者,严格把握适应证,采用3镜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同期治疗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镜下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采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内镜下网篮取石(ESR)+球囊取石术联合LC方式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并发症及获得的经验.结果 手术成功率97.5%(39/40),胆总管结石残留率5.1%(2/39).乳头出血10%.EKCP术后胰腺炎5%(2/40).LC术后无相关并发症.手术总时间(60±4s)min,平均住院日(10±3)d.结论 ERCP+EST+ESK+球囊取石术联合LC是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型综合医院新型预约诊疗服务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8月接受新型诊疗预约服务的门诊患者6000例作为观察组,2011年5—6月接受传统诊疗模式的门诊患者60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在预约检查时间、无效预约及患者满意度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价新型预约诊疗模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放射科预约检查时间≤1d者占68.8%、≥2d者占31.2%,在超声科预约检查时间≤1d者占67.2%、≥2d者占32.8%,在内镜室预约检查时间≤2d者占85.6%、≥3d者占14.4%,在心血管彩超室预约检查时间≤2d者占75.9%、≥3d者占24.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838,9.199,28.355,10.359;P<0.05)。观察组在放射科、超声科、内镜室和心血管彩超室的无效预约分别占1.9%,2.4%,4.1%,2.5%,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982,19.687,8.684,7.623;P<0.05)。观察组对放射科、超声科、内镜室和心血管彩超室预约诊疗的满意度分别为94.9%,93.6%,96.3%,95.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0.623,4.120,15.640,19.231;P<0.05)。结论新型诊疗预约服务的实施,缩短了患者诊疗检查的预约时间,减少了无效预约、反复改约等现象,提高了诊疗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安宁  王俭  杨训  周晓辉 《华西医学》2014,(8):1454-1456
目的了解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单纯性胆囊结石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12月在微创外科就诊的148例单纯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就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观察组,n=68例)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n=80例)方式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结石取净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100.0%(68/68),对照组为98.8%(79/80),两组结石取净率均为100%。术后2周B型超声检查,观察组患者的胆囊壁均光整无增厚,胆囊收缩率均〉30%。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9.6±5.2)、(50.5±6.2)min,出血量分别为(9.5±1.4)、(50.2±8.1)mL,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分别为(33.9±2.2)、(34.4±2.6)min,住院时间分别为(3.4±1.0)、(3.6±1.2)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出血、胆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门诊随访6~12个月,均无结石复发;观察组37例患者随访3年,仅有1例(2.7%)出现胆囊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单纯性胆囊结石均安全可行,但前者不仅保全了胆囊,而且具有术中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弹道碎石清石系统在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月泌尿外科上尿路结石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1例患者选择采用单纯经皮肾镜气压弹道清除结石,设为对照组,其余71例患者选择采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弹道碎石清石系统清除结石,设为实验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清除率。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为(93.12±12.32)min、术中出血量为(50.32±15.67)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结石清除率为86.7%;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24.20±12.65)min、术中出血量为(90.23±17.81)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5%,结石清除率为75.6%。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弹道碎石清石系统对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四步法"建立标准通道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在重庆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泌尿外科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9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标准通道碎石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四步法"建立标准通道取石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相关指标、结石清除率以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0. 3±4. 3 min)、术中出血量(97. 3±11. 9 ml)均低于对照组(73. 1±3. 5 min,151. 2±12. 3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33. 6±3. 2 h)、术后置管时间(5. 1±2. 3 d)和住院时间(12. 6±3. 0 d)均低于对照组(53. 1±3. 5 h,8. 6±1. 5 d,19. 3±3. 6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91. 3%)明显高于对照组(80. 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 5%)明显低于对照组(21. 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四步法"建立标准通道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结石的清除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技术(MPCNL)取石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于彩超引导下采用MPCNL治疗106例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患者,评价手术疗效。结果106例均手术成功,一期手术时间(50±20)min,二期手术时间(30±10)min;一期结石清除率75.5%(80/106),总结石清除率86.8%(92/106),所有患者术中均无需输血及无出现严重并发症。有残余肾结石的14例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或口服排石药排出残余结石。1例出现术后大量出血,经介入科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后治愈。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2例出现术后残余结石排至输尿管上段,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结石自行排出,其余患者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彩超引导下MPCNL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后应用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辅助排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ESWL术后按照随机数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抗感染及运动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以术后首日检查结果为参考值,通过B超或腹部X线平片动态观察术后3d、7d、2周和4周的结石排净率、术后4周的临床治疗疗效、结石排净时间、肾绞痛发生率及VAS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d、7d时的结石排净率分别为42.5%与52.5%,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第2周、4周的结石排净率为85.0%、95.0%,高于同期对照组的50.0%与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26例,有效12例,有效率95.0%,对照组治愈15例,有效13例,有效率70.0%,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结石排净时间(6.52±1.74)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9.41±2.7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为(2.29±1.35)分,低于对照组的(3.81±1.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给予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排石效果确切且安全可靠,同时肾绞痛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陶利平  李骁  陈霖  吴春成  胡兵  王春晖 《华西医学》2014,(10):1823-1826
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与开腹手术治疗单纯胆总管结石及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良性病变的成本-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596例接受ERCP治疗(ERCP组)及173例接受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手术取石组)的单纯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对同一时期29例接受ERCP+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治疗(ERCP+LC组),38例接受单纯腹腔镜治疗(腹腔镜组)及129例接受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囊切除术(手术取石+切除组)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指标同上。结果单纯胆总管结石患者中,ERCP组与手术取石组的治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总费用[(1.31±0.63)万元、(2.06±0.75)万元]、住院时间[(8.91±4.95)、(12.14±5.15)d]及术前准备时间[(3.77±3.09)、(5.13±3.99)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良性病变患者中,3组间治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LC组与手术取石+切除组住院总费用[(1.89±0.46)万元、(2.32±0.89)万元]、住院时间[(9.00±3.74)、(12.47±4.50)d]及术前准备时间[(3.24±1.83)、(5.15±2.98)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LC组与腹腔镜组比较,住院总费用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术前准备时间明显短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治疗,ERCP具有费用少、住院时间及术前准备时间短且与外科手术等效的优点;对于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良性疾病的治疗,ERCP+LC术相比传统外科开腹手术,也具有同样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药物和聚焦超声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中-重度持续性AR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完全随机设计),按1∶1比例随机分配到药物组和聚焦超声组,每组各50例。药物组予鼻用皮质类固醇布地奈德鼻喷剂,以及抗组胺药氯雷他定,治疗4周;聚焦超声组使用CZB型超声波鼻炎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结果药物组显效率24%,有效率36%,无效率40%,总有效率为60%;聚焦超声组显效率38%,有效率50%,无效率12%,总有效率为88%。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采用聚焦超声治疗中-重度持续性AR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点,安全性高,近期效果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比较三间隙引流术与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肛周脓肿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n=47)行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组患者(n=48)行三间隙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采用Wexner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 d、7 d、30 d的肛门功能,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 d、7d、30 d的患处疼痛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创面感染、肛瘘形成、肛门缺损或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 93±7. 63 min vs. 25. 49±6. 31 min)(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4. 69±4. 63 ml vs. 16. 93±3. 27 ml)、创面愈合时间(27. 59±4. 27 d vs. 22. 61±6. 59 d)、住院时间(16. 27±6. 41 d vs. 12. 95±5. 63 d)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的Wexner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9. 26±1. 58分vs. 7. 88±1. 6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7 d(4. 69±1. 63分vs. 4. 28±1. 37分)、30 d时(2. 73±0. 67分vs. 2. 51±0. 58分)两组Wexner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1 d时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6. 75±1. 22分vs. 6. 05±1. 6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30d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3. 05±0. 41分vs. 2. 33±0. 34分、2. 25±0. 25分vs. 1. 17±0. 2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创面感染(4. 26%vs. 2. 08%)、肛门缺损或畸形发生率(2. 13%vs. 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的肛瘘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 38%vs. 2. 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相较于传统切开挂线术,三间隙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确切,术后疼痛缓解快,恢复迅速,肛瘘形成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的54例腹股沟疝患儿作为腔镜组,同期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35例腹股沟疝患儿作为传统组。比较2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大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4、12、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术前和术后24 h炎性应激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腔镜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大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8.5±3.2) min、(7.5±2.6) mL、(0.6±0.2) cm、(13.6±3.6)h、(3.7±1.0)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3.7±4.6) min、(28.5±8.5) mL、(5.1±1.0) cm、(19.6±6.2) h、(5.6±1.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8 h,腔镜组患儿的VAS评分分别为(2.10±0.61)、(2.67±0.81)、(2.50±0.69)、(1.77±0.56)、(1.46±0.48)分,均低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患儿[(2.78±0.84)、(3.28±0.95)、(3.40±0.86)、(3.11±0.74)、(2.50±0.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腔镜组与传统组患儿的血清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 h,腔镜组患儿的CRP、IL-6、TNF-α水平分别为(5.58±1.80) mg/L、(66.74±15.28) ng/mL、(28.67±8.78) n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30±3.17) mg/L、(87.50±18.40) ng/mL、(40.25±12.00)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腔镜组患儿的手术并发症率(1.85%)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具有手术效果可靠、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