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与人类宿主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就乙型病毒性肝炎与人类基因相关系进行综述,包括免疫反应相关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甘露糖结合蛋白(MBP),此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启动子基因的多态性,16q24.3基因不平衡等也与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宿主遗传因素在乙型病毒性肝炎中起重要作用,涉及机体对病毒免疫应答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宿主遗传背景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机体后个体间表型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HIV易感性,而且影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进程.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是一种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与疾病相关基因的技术方法.目前,共有22项与HIV/AIDS相关的GWAS,发现了多个与HIV感染及AIDS进程相关的易感基因和位点.这些结果对研究宿主遗传背景在HIV感染中的作用、AIDS进程的预测及疫苗的研发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HIV/AIDS的遗传背景及其相关的GWAS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宿主的免疫系统和病毒及其产生的蛋白之间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HBV感染的结局,导致各种急慢性肝脏疾病的发生。在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中,宿主通过固有免疫和强有力的适应性免疫可以清除病毒。而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4.
广西壮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HLA-DQA1基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分子HLA-DQA1基因与广西地区壮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ssp-PCR)法检测30名壮族健康人和90例壮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LA-DQA1等位点进行基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HLA-DQA1·0103等位基因的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HLA-DQA1·0102等位基因的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DQA1·0103可能是广西壮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易感基因,DQA1·0102可能是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春伟 《医学信息》2010,23(5):1380-1381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的健康.病毒性肝炎是导致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在我国主要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的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当其功能因各种肝病受损时,往往影响正常糖代谢,甚至出现糖尿病.糖尿病的发生除与遗传因素相关外,自身免疫也起重要作用,而自身免疫的产生可能与激发其产生的感染有关.因此,本研究对病毒性肝炎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当今世界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最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然而,仍只有40~60%的活动性肝病病人可获得完全应答,预测IFN治疗应答的主要因素是病毒的活动水平和宿主的免疫状况,而IFN治疗无应答的原因较复杂,有宿主方面的因素如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及IFN抗体的产生等,病毒方面的因素如病毒感染水平及病毒基因的异质性等。因此,是否存在“耐药的HBV毒株”?IFN抗病毒治疗是否可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损害肝脏为主的感染性疾病.可以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病毒性肝炎.在这五种病毒性肝炎中,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是通过肠胃道传播的,其他三种肝炎则可以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其中丁型肝炎病毒是缺陷病毒,它自身不会引起疾病,必需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辅助才能感染宿主.本文就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的病原体即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和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elta Virus,HDV)体外细胞培养体系系统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表观遗传调控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ELISA法检测外周血TNF-α的表达,并与患者的肝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重亚硫酸盐处理后,用针对改变后的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并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根据修饰后DNA序列的不同,运用在线MethPrimer软件设计引物,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检测标本中TNF-α扩增产物,分析TNF-α启动子甲基化与血清TNF-α表达的相关性,并分析甲基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组外周血TNF-α蛋白水平(44.9260±26.48523)均高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组(18.92505±9.04461)和健康对照组(11.9172±5.04612),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组外周血清TNF-α水平与血清TBIL及终末期肝脏病模型(MELD)评分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与PTA呈明显的负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组、健康对照组TNF-α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健康对照甲基化组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非甲基化组(P<0.05).结论 TNF-α与肝炎活动及肝细胞损害有密切关系,DNA甲基化在慢加急肝衰竭患者中参与调控细胞因子的表达中.  相似文献   

9.
在HIV感染者中,有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称为疾病的长期不进展者(LTNP)。近20年,他们一直是科学界研究的重点和人类关注的对象。本文就20年来的研究成果,阐述病毒因素及宿主因素对这部分人的疾病进展的影响。其中,宿主因素主要指目前已经发现的某些影响疾病进展的遗传特性,包括两方面:(1)HIV-1相关的辅助受体及趋化因子的多态性;(2)HLA-I类基因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10.
淋巴细胞相关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慢性病毒性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肝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是最主要的两大元凶.  相似文献   

11.
自身免疫在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病情转归及癌变中的作用正日赵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我们通过检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都的HBV-DNA载量、自身抗体及肝功能指标,探讨HBV感染后HBV复制情况与自身抗体阳性率的关系以及自身抗体检测在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在其复制过程中,可以发生基因变异.变异的发生与HBV本身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宿主的免疫压力、抗病毒药物的应用等因素有关,变异的发生及后果是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HBV的S、P、C、X基因都可以发生变异,变异可产生免疫逃逸株、耐药株等,还可影响病毒感染者的预后.现将乙肝病毒基因变异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不同病期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肝血液循环变化.方法:将105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急性(21例)、慢性轻度(22例)、慢性中度(22例)、慢性重度(20例)及肝硬化(20例)五组.正常对照组20例为本院健康职工.空腹、平卧、平静呼气末屏气检测,存盘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病期肝炎形态异常率和各定量指标由急性、慢性轻度、慢性中度、慢性重度、肝硬化,差异逐渐明显(P<0.05,P<0.01).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由急性肝炎到肝硬化,随着病情进展,肝阻抗血流图异常渐明显,表明肝脏血液循环障碍渐加重.  相似文献   

14.
遗传因素在病毒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除环境、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外,尚应考虑遗传因素的作用,现将国外有关遗传因素在病毒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的研究综述如下: 一、组织相容抗原(HLA)在病毒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 Mackay等(1972)首先发现慢性活动性肝炎(CAH)中HLA-A1和ALA-B8的频率分别为 60%和68%,其他肝病分别为29%和75%,与居住在Mellourne正常的白种人(31%和18%)比较显著增加。认为这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HBV-GN) 是指由乙型肝炎病毒(HBV)直接或间接诱发的肾小球肾炎,也是临床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及病理表现多样。迄今,HBV-GN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可能与病毒、宿主、遗传及环境等因素有关,且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及抗病毒药物的不断出现,其治疗方法也发生不断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腺相关病毒(AAV)是一种有复制缺陷的非致病人类细小病毒.AAV载体利用病毒对细胞的感染能力,将携带的外源基因转移到细胞中,对长期基因矫正和基因治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因此成为传导目的基因的理想载体.因其宿主广泛、安全性强、介导外源基因持续表达等优点,现已用于多种肿瘤性疾病的基因治疗研究中.  相似文献   

17.
肝炎病毒感染与遗传因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即AuAg)发现者Blumberg曾推测该抗原为具有遗传性血清蛋白多态性性质的病原体,依同它的宿主血清蛋白遗传特性相合是否一致而决定宿主感染、慢性携带或产生抗体。他通过家系调查,认为带有Au~1纯合子的人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容易成为携带病毒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这就是所谓Icron学说,简括说明如下: 基因型 AuAg持续性表现型 Au~1/Au~1 (+) Au~[1] Au~1/Au (-) Au~[0] Au/Au (-) Au~[0] 于是,提出热带和温带地区HBsAg检出率的不同可由热带地区Au~1携带者众多来解释。Szmuness进行95例HBsAg先证者家系基因分离分析(genetic segregationanalysis)结果,也支持这一学说。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活疫苗株SA14-14-2基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研究流行性乙型脑炎活疫苗减毒株基因稳定性,从分子水平证实流行性乙型脑炎活疫苗的遗传稳定性。方法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活疫苗主种子、工作种子及其相应的疫苗病毒E蛋白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并与其强毒株和基因库中乙脑病毒减毒株(AF15119)比较。结果乙脑活疫苗主种子、工作种子及其相应的疫苗病毒的E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这些病毒E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基因库中乙脑病毒弱毒株(AF315119)比较显示第E447位点氨基酸有差异。结论乙脑病毒活疫苗减毒株遗传学特性稳定。  相似文献   

19.
乙型脑炎病毒能够引起流行性乙型脑炎,该病可引起人类永久性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且致死率较高。该病毒免疫逃逸、跨越血脑屏障及其跨种间传播与感染等机制尚不清楚,而反向遗传技术对于阐明乙脑病毒致病分子机理、研制重组病毒疫苗及开发基因工程载体是重要的技术手段。本文将就乙脑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的研究状况、限制因素及应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宫颈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重要的环境致瘤因素,而遗传易感性则是决定宿主感染HPV后是否发生肿瘤的关键性因素。基因多态性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是遗传易感性的物质基础,本文现就宫颈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