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长期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单纯静脉溶栓、静脉溶栓+延迟PCI以及未再灌注治疗患者,了解其心功能变化及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对AMI治疗的几种方法作出评价,更好地指导基层医院治疗.方法 选择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137例,分为再灌注治疗组108例(包括急诊PCI组29例,静脉溶栓组43例,静脉溶栓+延迟PCI组36例)和未再灌注治疗组29例,连续观察3个月至3年,对其心功能变化及严重心脏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 再灌注治疗组远期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组(P<0.05);LVEF≥50%者高于未再灌注组(P<0.05);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其中以急诊PCI组与3 h内溶栓远期效果最佳.结论 AMI后行再灌注治疗与未行再灌注治疗远期疗效有显著差别.其中3 h内溶栓与急诊PCI组,溶栓失败后行补救性PCI与3 h内溶栓及急诊PCI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海拔2260m地区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住院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心内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住院患者中符合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病例共111例。分为急性PCI治疗组和药物溶栓组两组。治疗后观察随访一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随访30d,急诊PCI组与溶栓组对比心功能Killip分级Ⅲ~Ⅳ1.6%vs12.2%(P<0.05),复发心绞痛3.2%vs16.3%(P<0.05),而随访1年,急诊PCI组发生心功能Killip分级Ⅲ~Ⅳ、复发心绞痛依然显著低于溶栓成功组,且心源性猝死的发病显著低于溶栓成功组3.2%vs22.5%(P<0.001)。1年病死率研究发现发病后2h内溶栓成功组病死率为9%,急诊PCI病死率6.5%,死亡风险降低27.8%。发病6h内溶栓成功病死率15.5%。急诊PCI的病死率为8.9%。死亡风险降低11.5%。结论:AMI患者血管再通急诊PCI效果优于药物溶栓,在有条件的医院,应把PCI作为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急诊PCI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0岁)分为两组,其中分为PCI组36例,对照组32例。PCI组于发病12小时内行急诊PCI术;对照组给予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长期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及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观察1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PCI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PCI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安全性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经静脉溶栓失败后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5岁急性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26例(B组,≥65岁组),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若梗死相关动脉(IRA)未能有效开通,即行冠状动脉造影(CAG),若IRA血流未达心肌梗死试验性溶栓TIMI 3级,且仍有较明显胸痛和(或)梗死对应心电图导联ST段抬高,并除外急诊PCI禁忌证,即行IRA的补救性PCI.同时与<65岁的33例(A组,<65岁组)STE-AMI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与A组患者比较,B组患者经静脉溶栓后行CAG显示:溶栓有效开通比例较低,但IRA经PCI治疗的成功比例两组无显著差异,B组PCI术后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主要并发症无明显增加.结论:补救性PCI治疗经静脉溶栓失败后的老年AMI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剖析院内溶栓与急诊溶栓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疗效.方法:择取该院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50例.随机等分50例患者:实验与对照.前者行急诊溶栓治疗,后者行院内溶栓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比较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血管再通率以及心脏事件发生率依次为80.0%、12.05,对照组为64.0%、32.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院内溶栓法相比,急诊溶栓法在临床急性心肌梗死中具备更高的应用价值,既可提高血管再通率,又能减少心脏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中先进行急诊溶栓治疗后再择期行PCI术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遵照随机分配法则,分为对照组(n=44)、观察组(n=44)。给予对照组行急诊溶栓治疗后,3-24小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观察组在接受急诊溶栓治疗后,直到患者病情稳定再择期进行PCI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收缩末容积指数、舒张末容积指数以及左室射血分数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LVEF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ESVI、EDVI指数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3%%)明显低于对照组(34.2%%),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中先行急诊溶栓治疗后,再择期行PCI手术能够改善预后,且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后的用药依从性.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共收治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360例,根据患者采取的再灌注治疗将其分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PCI)组220例和溶栓组140例,PCI组包括12 h内行PCI治疗及静脉溶栓未通行补救PCI患者,溶栓组包括单纯静脉溶栓患者.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予以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并定期访视,观察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情况,并记录1年内发生心肌梗死、再次血管重建、全因死亡等心血管事件.结果 与溶栓组相比,PCI组1年内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97.8%vs 70.0%)、ACEI/ABB(93.2%vs 78.6%)、他汀类调脂药(96.9%vs 67.9%)、受体阻滞剂(90.9%vs 72.1%)用药依从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栓组相比,PCI组住院病死率低(3.2%vs 8.6%),1年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低(22.7%vs 50.0%),再次血管重建低(9.1%vs 30.0%),全因死亡发生率低(4.5%vs 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患者用药依从性好于溶栓治疗患者,急诊PCI治疗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急诊PCI与延期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106例首发AMI患者,既往无心衰病史,其中在发病12小时内接受急诊PCI治疗46例,发病10~14天接受延期PCI治疗60例.分别于发病1周及3个月时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随访3个月,记录心脏事件发生率及心功能情况.结果:急诊PCI组心脏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延期PCI组(P<0.05);根据心脏超声检查指标及NYHA分级法评估心脏收缩功能,急诊PCI组显著优于延期PCI组(P<0.05).结论:急诊PCI能够显著改善AMI预后,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优于延期PCI.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急诊介入治疗联合静脉溶栓方法治疗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在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集96例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40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归为对照组;56例患者接受急诊介入治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心脏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脏收缩功能评分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经过治疗后均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休克、心力衰竭、诱发出血的概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本次治疗有效率为94.64%(53/56),对照组本次治疗有效率为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联合方案对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治疗效果好于单纯的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心肌梗死的溶栓和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1月至2009年3月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和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判断再通率,观察疗效和急性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再通82例,再通率68.3%,其中发病6 h以内溶栓再通率为85.7%(48/56),发病6~20 h溶栓再通率53.1%(34/64).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急性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再通组,急性心衰发生率7.1%,心绞痛发生率3.6%,死亡率3.6%;未通组急性心衰发生率18.8%,心绞痛发生率12.5%,死亡率17.9%.两组相比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常规药物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可有效促进心肌功能恢复,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无条件行PCI的医院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与药物保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6例,其中,接受急诊PCI治疗的56例(急诊PCI组),药物保守治疗的60例(药物治疗组)。观察时间14 d。比较两组AMI患者心脏功能情况、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及其他相关心脏事件(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死亡)。结果:心衰发生率急诊PCI组为5.36%,药物治疗组为31.67%;其他心脏事件总发生率急诊PCI组为7.14%,药物治疗组为48.33%。心衰及其他心脏事件发生率急诊PCI组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两组间比较,急诊PCI组心脏功能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急诊介入治疗AMI,能够有效保护心脏功能,减少心衰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疗效及预后显著优于药物治疗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5例患者33例急诊PCI成功,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率94.29%,平均住院12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随访,无心绞痛及死亡病例,患者满意率高.结论:对于胸痛12~24小时,有缺血症状和体征的患者,急诊PC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淑英  汤洪顺  王绪亮 《吉林医学》2010,31(13):1774-1775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EMI)的疗效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根据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分为两组:发病6 h内接受溶栓治疗者为A组,6~12 h为B组。比较6 h溶栓时间窗内与6~12 h溶栓再通率的差别。结果:两组临床再通率分别为80.4%和30.9%,择期(1~2周后)冠状动脉造影(CAG)进一步证实溶栓的效果。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NSEMI患者,若医院不能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应及早进行溶栓治疗,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减少左心室重构,保护心功能,降低AMI的近、远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讨论溶栓后PCI和直接性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1例患者接受溶栓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为溶栓后PCI组,另外39例患者接受直接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为直接性PCI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左心室收缩能力的改变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分析。结果:70例患者经临床救治后,病情均得到改善,溶栓后PCI组总有效率为70.97%,直接性PCI组总有效率为97.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0、80 d的左室舒张末内径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后3 d存在明显改善,但溶栓后PCI组结果差于直接性PCI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走访调查结果提示,在复发、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上,直接PCI组发生率为10.26%明显低于溶栓后PCI组的35.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相比之下,直接性PCI治疗综合效果优于溶栓后PCI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剖析院内溶栓与急诊溶栓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疗效。方法:择取该院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50例。随机等分50例患者:实验与对照。前者行急诊溶栓治疗,后者行院内溶栓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比较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血管再通率以及心脏事件发生率依次为80.0%、12.05,对照组为64.0%、32.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院内溶栓法相比,急诊溶栓法在临床急性心肌梗死中具备更高的应用价值,既可提高血管再通率,又能减少心脏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疗效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0例,上述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择期PCI。对照组实施择期PCI,患者在发病12小时内不同意实施急诊PCI,选择溶栓治疗或者保守治疗,或者由于其他原因而失去急诊PCI时机。患者在发病后7~14天内根据冠脉造影并对梗死相关动脉和严重狭窄的非梗死相关动脉实施PCI。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PCI,患者在发病12小时内直接实施PCI。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2组患者术后7天和术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改变情况;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观察2组术后6个月心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7天和术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6分钟步行试验大于550m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能够显著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左心室功能,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发病3h内),分别进行静脉滴注国产尿激酶溶栓治疗和急诊行PCI术,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首次发生ST段抬高的AMI患者共229例,其中131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溶栓组),98例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急诊组)。两组均于发病3h内进行治疗;对比分析患者TIMI血流情况、治疗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因素。结果梗塞相关血管再通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院内死亡率、院内无事件生存率、2周后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发病3h内)静脉滴注国产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与急诊行PCI术作用相近。  相似文献   

18.
陈海华 《中外医疗》2012,31(10):9-10
目的探讨急诊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就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5例,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给予溶栓治疗,分析治疗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结果显示,显效35例(53.8%),有效25例(38.5%),无效4例(6.2%),死亡1例(1.5%),治疗总有效率为92.3%。患者病情稳定后送至上级医院进行介入治疗。结论急诊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早期给予溶栓治疗。患者发病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年龄对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急诊PCI治疗的14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年龄将其分为I组53例(<65岁)、II组51例(65~74岁),III组44例(≥75岁)。术后随访36个月,统计三组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I组发生MACE 2例(3.77%),II组发生MACE 5例(9.80%),III组发生MACE 11例(25.00%),三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MACE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内介入治疗(PCI)和静脉溶栓治疗对11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开封市中心医院急诊科2012年1月份至2013年12月份收住的11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PCI组77例,溶栓组36例。比较不同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随访6mon梗死复发率。结果 PCI组的抢救有效率高于溶栓组,PCI组住院期间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溶栓组,PCI组6mon随访期间梗死复发率明显低于溶栓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时的PCI治疗优于溶栓治疗,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