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淫羊藿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从淫羊藿的地上部分分得6个黄酮化合物,经UV,IR,HNMR,13CNMR,FAB-ΜS等方法分别鉴定为宝藿甙-I,鼠李糖基淫羊藿次甙-II,箭藿甙B,宝藿甙-II,大花淫羊藿甙F和大花淫羊藿甙C,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2.
粗毛淫羊藿根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粗毛淫羊藿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柱层析法进行分离,用UV,IR,FABMS,1HNMR和13C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正丁醇部分分离到4个化合物,鉴定为epimedosideA(Ⅴ),二叶淫羊藿甙B(Ⅵ),朝藿定C(Ⅶ),大花淫羊藿甙C(Ⅷ)。结论:均为8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Ⅵ,Ⅶ,Ⅷ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粗毛淫羊藿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柱层析法进行分离,用UV,IR,FABMS,HNMR和13C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正丁醇部分分离到4个化合物,鉴定为epimedosideA(Ⅴ),二叶淫羊藿甙B(Ⅵ),朝藿定C(Ⅶ),大花淫羊藿甙C(Ⅷ)。结论:均为8-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Ⅵ,Ⅶ,Ⅷ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4.
从粗毛淫羊藿根的醋酸乙酯部分得到4种已知黄酮甙。由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大花淫羊藿甙A,2″-鼠李糖基淫羊藿次甙Ⅱ,2″-鼠李糖基大花淫羊藿甙A和大花淫羊藿甙B。除大花淫羊藿甙A外均为本植物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5.
5种淫羊藿中淫羊藿甙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淫羊藿为常用中药,其主要有效成分为淫羊藿甙(icariin),有关淫羊藿甙的含量测定研究已有不少报道。本实验采用薄层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中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的5种淫羊藿药材中淫羊藿甙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为控制淫羊藿的内在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粗毛淫羊藿的地上部分分得3种黄酮甙单体,经化学性质鉴定和紫外、红外、质谱、氢谱等分析,分别鉴定为宝藿甙Ⅱ,淫羊藿甙A和淫羊藿甙。其中宝藿甙Ⅱ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生化研究发现淫羊藿注射液对试管内鸡胚股骨有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我们从淫羊藿中分离出两种黄酮甙,经光谱和化学方法鉴定为淫羊藿甙(Lcariin)和淫羊藿次甙(Icarisid I)。  相似文献   

8.
淫羊藿黄酮磷脂复合物大鼠体内药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淫羊藿黄酮及其磷脂复合物(EFL)中淫羊藿苷在SD大鼠体内药动学。方法:以HPLC测定法测定大鼠血中淫羊藿苷的含量,以同组大鼠(8只,♂♀各半)交叉灌服淫羊藿黄酮及其磷脂复合物,药-时曲线数据经3P87药动学计算程序处理。结果:分别以淫羊藿黄酮及其磷脂复合物给SD大鼠灌胃(剂量为淫羊藿苷100 mg·kg-1),淫羊藿苷的药-时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淫羊藿黄酮中淫羊藿苷的AUC、Cmax、Tmax分别为(62.5±4.7) mg·h·L-1,(5.3±1.6) mg·L-1,(2.9±0.9) h,而EFL中的为(156.1±27.2) mg·h·L-1,(17.5±3.5) mg·L-1,(2.1±0.6) h,统计结果表明AUC、Cmax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磷脂可提高淫羊藿黄酮中淫羊藿苷在大鼠体内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大孔树脂同时分离纯化淫羊藿中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的工艺条件。 方法: 以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的吸附容量、洗脱率为评价指标,通过静态吸附-洗脱试验筛选大孔树脂型号,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的吸附和洗脱条件。 结果: 选用DM301型大孔吸附树脂,最佳吸附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7.45 g·L-1,上样液流速3 BV·h-1;淫羊藿苷洗脱条件为加45%乙醇4 BV以1.5 BV·h-1的流速进行洗脱;淫羊藿次苷Ⅱ洗脱条件为加60%乙醇5 BV以1.5 BV·h-1的流速进行洗脱;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Ⅱ纯度分别达56.23%,67.41%。 结论: 建立的工艺条件可同时分离纯化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且稳定性好、收率较高、生产成本低,适宜于规模化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10.
粗毛淫羊霍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从粗毛淫羊藿的地上部分分得3种黄酮甙单体,经化学性质鉴定和紫外、红外、质谱、氢谱等分析,分别鉴定为宝藿甙Ⅱ,淫羊藿甙A和淫羊藿甙。其中宝藿甙Ⅱ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万山淫羊藿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万山淫羊藿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运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和质谱鉴定化合物。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黄酮类成分,分别为脱水淫羊藿素(Ⅰ)、去甲脱水淫羊藿素(Ⅱ)、朝藿定B(Ⅲ)、朝藿定C(Ⅳ)、双藿苷B(Ⅴ)和双藿苷A(Ⅵ)。结论:万山淫羊藿的主要成分为8-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夏枯草属植物三萜类化学成分及13C NMR波谱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对夏枯草属植物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13C NMR波谱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方法:查阅国内外研究文献,对夏枯草属植物中三萜类成分进行总结,并对其13CNMR波谱特征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和结论:从夏枯草属植物中共分离得到了28个三萜类化合物,其中20个呈游离状态,8个呈结合状态(皂苷);且不同的三萜化合物其13CNMR波谱在骨架类型、取代基类型及位置等方面均具有其特征性。  相似文献   

13.
白芷水溶性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系统研究白芷水溶性化学成分。方法 :硅胶及ODS柱色谱分离 ,光谱法鉴定化合物。结果 :共分离鉴定了 11个化学成分。结论 :其中 6个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14.
防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 :系统研究防风化学成分。方法 :硅胶及ODS柱色谱分离 ,光谱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共分离鉴定了24个化学成分。结论 :其中 7个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15.
新旧工艺仙灵骨葆胶囊中淫羊藿大鼠肠吸收特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慧超  陆洋  杜守颖  陈雯  王玥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9):2648-2652
目的:研究新型仙灵骨葆胶囊中淫羊藿有效成分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的大鼠肠吸收特性,并与仙灵骨葆胶囊肠吸收结果进行对比.方法:采用大鼠离体非翻转肠囊法,以HPLC对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进行检测,研究吸收部位和药物浓度对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肠吸收的影响.结果:朝藿定C在十二指肠的吸收优于空肠和回肠,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淫羊藿苷在空肠的吸收低于十二指肠和回肠,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低3个浓度胶囊内容物中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的Ka无显著性差异,朝藿定C高、中、低3个浓度的Ka分别为0.040,0.058,0.061 h-1,淫羊藿苷高、中、低3个浓度的Ka分别为0.002,0.007,0.003 h-1.结论: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的肠吸收不受浓度影响.新工艺仙灵骨葆胶囊中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的肠吸收均好于旧工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淫羊藿黄酮类组分的表观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为该组分整体水溶性和脂溶性的表征提供参考。方法:以淫羊藿黄酮类组分为模型药物,采用HPLC测定朝藿定A,B,C及淫羊藿苷在不同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app),流动相乙腈-水(25∶75),检测波长270 nm。结果:朝藿定A,B,C和淫羊藿苷在不同pH缓冲液中的整体平衡溶解度顺序为朝藿定B>朝藿定A>朝藿定C>淫羊藿苷,Papp总体变化趋势均为先变大后变小再变大,油水分配系数-1.437~3.147。结论:淫羊藿黄酮类组分的水溶性及脂溶性较好,在不同pH缓冲液中变化趋势相近,朝藿定B属于微解,朝藿定A,C和淫羊藿苷属于极微溶解。  相似文献   

17.
兰海  刘欣妍  余玲  莫诺兰  张燕  郭子右  吴清 《中草药》2020,51(17):4473-4481
目的考察大孔树脂纯化淫羊藿中朝藿定与淫羊藿苷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且对最佳工艺富集部位进行初步表征。方法以朝藿定A1、A、B、C及淫羊藿苷为检测指标,采用静态吸附实验对5种大孔树脂进行筛选,通过动态吸附实验考察上柱液质量浓度、最大上样量、上样体积流量、水洗体积、除杂乙醇及洗脱乙醇体积分数、除杂乙醇及洗脱乙醇体积、径高比来优选最佳工艺条件,最后以UPLC-Q-TOF/MS、HPLC、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最佳工艺富集部位进行表征。结果确定最佳大孔树脂型号为AB-8,柱径高比为1∶7,以生药0.5 g/mL的淫羊藿上柱液上样6 BV,以6 BV/h的体积流量进行动态吸附,以5 BV水和5 BV 20%乙醇除杂,以6 BV 50%乙醇洗脱,除杂及洗脱体积流量均为6 BV/h。纯化后总黄酮质量分数为63.29%,朝藿定A1、A、B、C及淫羊藿苷总量为40.48%,朝藿定A1、A、B、C及淫羊藿苷质量分数分别为1.63%、2.52%、16.36%、5.51%、14.46%。结论经验证实验,AB-8型大孔树脂纯化淫羊藿中朝藿定与淫羊藿苷的工艺稳定、合理、可行。经化学表征,富集部位主要为黄酮类成分,且黄酮类成分中以朝藿定与淫羊藿苷为主,表明最佳纯化工艺可以用于此类成分的纯化富集。  相似文献   

18.
猪殃殃酚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猪殃殃Galium aparine var.tenerum全草中酚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猪殃殃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乙酮(1),香草酸(2),3,4-二羟基苯甲酸(3),对羟基桂皮酸(4),没食子酸(5),4-羟基古柯间二酸(6).结论:化合物6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得到,并运用二维核磁共振波谱技术(~1H-~1H COSY,HMQC和HMBC)首次对其碳谱和氢谱数据进行了全归属,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9.
淫羊藿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的:对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 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硅胶柱及薄层色谱分离,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金丝桃苷(hyperoside,Ⅰ) ,淫羊藿苷(icariin ,Ⅱ) ,朝藿定B(epimedinB ,Ⅲ) ,朝藿定C(epimedinC ,Ⅳ) ,肌醇(inositol,Ⅴ)结论:其中Ⅰ,Ⅲ,Ⅳ,Ⅴ化合物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20.
细茎石斛多糖DMP2a-1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程  陈云龙  张铭 《中国药学杂志》2004,39(12):900-902
 目的研究从细茎石斛[Dendrobium moniliforme(L)Sw]中分离纯化得到的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60×103的多糖DMP2a1的化学结构。方法应用紫外、红外、高碘酸氧化、甲基化分析、质谱及1H,13CNMR等化学和光谱方法研究该多糖的结构特征。结果多糖DMP2a-1主链由1,4连接的α-D-吡喃葡萄糖基组成,β-D-甘露糖以端基糖的形式位于1,4α-D-吡喃葡萄糖基的O6位上,每6个1,4连接的葡萄糖残基上有1个O6位发生了取代。结论细茎石斛多糖DMP2a-1是一新结构多糖,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