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疸分阳黄、阴黄,多以色黄而晦暗者为阴黄。此盖言其常,然考诸先贤诸论,多有出入,验之临床也非尽然。笔者经验黄疸其色晦暗如烟熏者,临床多见于以下三端:寒湿为患、阳虚兼湿热为患、湿重于热。兹就此申而述之。  相似文献   

2.
近代医家对黄疸的辨证主要分为阳黄证和阴黄证两大类,这种辨证分型在中医治疗黄疸病的临床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笔者查阅中医历代相关文献,整理出阳黄、阴黄理论发展历程,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谭艳  陈聪  周聪  黄柔  肖凡  刘秀  陈昱彤  喻嵘 《中国中医急症》2021,(1):149-151,155
黄疸病首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先秦两汉至隋唐时期的医家大多认为黄疸与脾密切相关,湿邪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宋金元时期医家对黄疸发病的病因及特点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将湿热、寒湿分别致阳黄和阴黄做了具体的概述和区分,并指出本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认为内有积热,外感时邪疫毒,内外因素共同影响,导致黄疸的发生.明清时期有医家指...  相似文献   

4.
陈超 《环球中医药》2010,3(5):374-376
黄疸不但为中医病证名,亦为西医常见症状鉴别诊断学中重要内容之一,相同的名称及其临床特征虽为中西医结合的切人点,但亦导致了初学者之迷茫,多将在主要在于脾胃之病位误认为在肝脏,对肝脾同病者不知先后次序而谓“肝病传脾”者。重温《临证指南医案》,学习吴门医派创始人叶天士从脾从胃论治黄疸之理论及其经验,有助于对黄疸病因、病位、病机的再认识。其明确提出的黄疸“以湿(热)得之”,病位主要在于脾胃(而非在于肝藏),治疗阳黄在胃、阴黄在脾,有较高的临床意义与实用价值。现不揣简陋,浅析于下。  相似文献   

5.
黄疸病阴阳黄学说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疸传统之阳黄和阴黄辨证论治体系存在局限性,针对阳黄到阴黄递渐过程存在的中间阶段,笔者提出“阴阳黄”概念,阳中夹阴,阴中夹阳为其临床表现,脾阳虚兼湿浊或湿热为其病机,温阳健脾为其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ayes概率模型在新生儿黄疸阴阳属性判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7例出生后10天内入院的新生儿黄疸患儿,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阳黄组(68例)和阴黄组(39例)。分析可能与新生儿黄疸有关的胎内因素、出生时及出生后因素,入院当日或次日化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等指标。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及Bayes判别分析筛选有判别意义的指标;建立阴黄及阳黄的Bayes概率模型并进行评价。结果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及Bayes判别分析筛选出的对新生儿黄疸阴阳属性有判别意义的指标为:母亲年龄、妊娠期糖尿病、胎龄、窒息史、ABO溶血病、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SD)、大血小板比率(platelet-large cell ratio,P-LCR)、血清直接胆红素(serum direct bilirubin,DB IL)、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及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利用SPSS进行Bayes判别分析,得到Bayes判别函数系数。根据判别函数系数建立Bayes判别函数:阳黄y_1=-21.701+2.589×母亲年龄+1.037×妊娠期糖尿病-1 7.175×窒息史+13.876×胎齿争+6.303×ABO溶血病+2.1 16×RDW-SD+0.831×DBIL+0.012×ALP+1.697×LCR+0.001×CHE;阴黄y_2=-33.51 1+2.991×母亲年龄+3.960×妊娠期糖尿病-12.877×窒息史+11.848×胎龄+1.820×ABO溶血病+2.231×RDW-SD+0.999×DBIL+0.023×ALP+1.916×LCR+0.002×CHE。对判别函数进行假设检验,Wilks′λ=0.393,P=0.000,故判别函数有统计学意义。对其进行考核,阴黄及阳黄的符合率均在90%以上。结论通过构建Bayes概率模型可以较准确地判别新生儿黄疸的阴阳属性。  相似文献   

7.
单县中医院张祥培主任医师对黄疸施治极富经验 ,笔者师从张老 1 0余年 ,受益匪浅 ,现将其施治经验归纳如下。1 临证宜辨阳黄阴黄张老常说 ,临证治黄 ,应先别阴阳 ,此乃治黄之关键。一般而论 ,阳黄起病急 ,病程短 ,症见黄如橘色而明 ,发热口渴 ,小便短赤 ,大便干结 ,舌苔黄腻 ,脉弦数或弦滑 ;阴黄起病缓 ,病程长 ,黄如烟熏而暗 ,脘闷腹胀 ,畏寒神疲 ,口淡不渴 ,大便时溏 ,舌淡白 ,苔白腻 ,脉濡缓或沉迟。张老还认为 ,黄疸型肝炎属阳黄者固多 ,阴黄者亦属不少。如阳黄日久或用寒凉药过度 ,损伤脾阳 ,湿从寒化 ,误治而转化为阴黄者常见。笔者…  相似文献   

8.
黄疸是肝胆系统常见疾病,中医对黄疸的认识源远流长,从繁杂的辨证分型到形成以阴阳为纲的辨治体系,经历了数代医家的发展完善。笔者总结以湿热、寒痰、热毒、血瘀、正虚为黄疸病理因素,困阻中焦脾胃,阻滞肝胆气机,胆汁疏泄失常为病机。归纳以正虚无热者为阴黄,有热无寒者为阳黄,以寒热错杂者为半阴半阳辨证论治黄疸,体现出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阴阳转换。综前人之述而论之,阐发自己的拙见,抛砖引玉,以期有益于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9.
128例梗阻性黄疸的B超观察结果与中医分型的关系南京市中医院(210001)赵玉凤谈小梅关键词梗阻性黄疸B超辨证分型阳黄阴黄梗阻性黄疸隶属于中医“黄疸”、“胆胀”等范畴。为了寻找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掌握梗阻性黄疸的发生原因及规律,我院自198...  相似文献   

10.
治黄不远温     
治阴黄用温药,古有成法,毋须赘述。但在治疗阳黄整个过程中,温药亦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笔者近年来治阳黄症不下百余例,由于及时、恰当地运用了温扶脾肾之药,明显地提高了疗效,缩短了黄疸病的疗程。分析温药宜于黄疸之理,其要有二:黄疸病因多属湿热瘀结,湿毒为其主要矛盾,湿为阴柔之邪,与热合虽有遏而生热的一面,同  相似文献   

11.
桑艳  王宪波 《河南中医》1992,12(1):8-8,16
  相似文献   

12.
戴薇  何国美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1):804-804
黄疸型肝炎中的阴黄临床较少见,病因病机又较复杂,同时缺乏客观化的实验室指标,给阴黄的诊断、治疗带来困难,故临床报道较少。笔者用温阳活血化痰法治疗阴黄33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阴黄型和阳黄型肝炎大鼠在Survivin蛋白上表达的差异。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三组,选A组大鼠,将其置于湿热造模环境下,每天喂1:1的5%葡糖糖和猪油脂的混合液20ml/kg/2次/日灌胃;取B组大鼠,给予2kg/L大黄煎剂按照50ml/kg剂量每天灌胃2次;C组为对照组,给予等量的0.9%的氯化钠;并于第15天后给予A、B组大鼠5%异硫氰酸苯酯20ml/kg体重溶于色拉油中灌胃,每天1次;48小时后采样,测定比较各组胆红素及胆汁酸及survivin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相比对照组,阴黄型和阳黄型大鼠的胆红素和胆汁酸明显升高,survivin有显著表达,且阴黄组明显大于阳黄组。结论:Survivin蛋白在阴黄型和阳黄型肝炎大鼠中表达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到了病房,齐大夫向病人介绍道:"这是咱省中医药研究院名医馆的张大夫、张教授,我特意请他来给您会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肿瘤合并黄疸、肝积、鼓胀等症候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对35例恶性肿瘤合并黄疸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阴黄、阳黄以及合并肝积和/鼓胀等症候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阴黄生存期较比阳黄短(P=0.038);黄疸合并肝积和/鼓胀生存期显著缩短(P<0.05)。[结论]阴黄、黄疸合并肝积和(或)鼓胀预后差;黄疸病合并肝积或鼓胀生存期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17.
<正> 笔者从1975年以来,采取自拟活血解毒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6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64例中年龄最大42岁,最小的12岁,以20~30岁者为多;其中男48例,女16例;病程最长半月,最短一周;有20例为门诊病人,44例为住院病人。64例患者均可见皮肤、巩膜黄染,恶心、纳差、厌油,疲倦,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数等典型症状。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肝脏肿大。实验室检查黄疸指数在7~15单位8例,16~25单位18例,26单位以上38例。谷丙转氨酶(赖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分析王旭高编著的《环溪草堂医案》《王旭高临证医案》《退思集类方歌注》《西溪书屋夜话录》《医门要诀》《医方证治汇编歌诀》《医方歌括》《医门要诀》等医书,总结书中关于黄疸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理论及医案探讨,结果显示黄疸因湿热郁蒸而成,有阴、阳、虚、实、邪、正之分,临床上须分“表邪黄疸”“阳黄”“阴黄”“谷疸”“酒疸”“黑疸”等类型进行辨证论治。该文对清代医家王旭高辨证论治黄疸的经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治黄四要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症状。临床常见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症以及消化系统肿瘤等,都可出现黄疸。对黄疸的治疗,各地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临床20多年,对本病有一定的研究,认为在治黄中应掌握四要素,方能取得最佳疗效。基本方:绵茵陈30g,山栀子10g,车前仁15g,金钱草30g,大黄10~30g,虎杖15g,板蓝根15g,北连翘15g,白茅根30g,北山楂30g,炒麦芽10g。  相似文献   

20.
解毒活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由连翘、葛根、柴胡、当归、生地、赤芍、桃仁、红花、枳壳、甘草组成,原治瘟毒吐泻初起。笔者临床应用此方加减治疗消化道传染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兹举验案2则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