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虚型慢性胃炎74例济南市中医院(250012)董桂英,赵世珂关键词慢性胃炎,升阳益胃汤,疗效观察自1993年10月以来,我们应用李东垣的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虚型慢性胃炎74例,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病例选择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升阳益胃汤治疗痰湿气虚型糖尿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气虚痰湿型的糖尿病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二甲双瓜)和治疗组51例(升阳益胃汤),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治疗痰湿气虚型糖尿病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升阳益胃汤治疗疲劳综合征4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疲劳综合征41例,结果表明,升阳益胃汤确能明显改善患者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0.25%,且治疗后临床主要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提示:升阳益胃汤具有益气或阳,清热利湿之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治疗胆囊切除术后泄泻的疗效。方法:将64例胆囊切除术后泄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予升阳益胃汤治疗,对照组予双歧杆菌片、蒙脱石散治疗,均服用2周。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泄泻有效率(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75%)(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治疗胆囊切除术后泄泻有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虚兼证型2型糖尿病胃轻瘫(DG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DGP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加用升阳益胃汤,对照组加用莫沙比利,2组降糖治疗不变,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生长抑素分泌升高水平下降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对患者症状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升阳益胃汤具有抑制DGP患者生长抑素分泌的作用,从而改善患者胃肠动力,对DGP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升阳益胃汤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50例高健,季红燕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合肥230031)笔者自199O—08~1993—12,以东垣的升阳益胃汤为主方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文所选98例均符合《内科学》慢性支气管...  相似文献   

7.
将段富津教授临床中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的多种疾病进行总结,归纳出段老对升阳益胃汤的认识,以及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各种疾病的准则,每种疾病均附有案例一则,通过对各种疾病的病机及方药配伍的分析,以期为临床运用升阳益胃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升阳益胃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公布的百首经典名方之一,最早来源于金代医家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中,是由黄芪、人参、甘草、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独活、防风、羌活、柴胡、白芍、泽泻及黄连14味药物组成,功效益气升阳、清热除湿,主治脾胃虚弱,湿热滞留证。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升阳益胃汤的处方来源、组成用量、制法用法、功效主治、组方原理、药物基原与炮制及现代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系统梳理,探明了其历史沿革,确定了其关键信息。同时,发现升阳益胃汤现代临床应用极广,适用于多系统病证,其中消化系统(264次)最多,占41.71%;其次为泌尿生殖系统(57次)占9.00%,神经系统(48次)占7.58%。治疗范围虽广,但中医学病机总属“脾胃虚弱”,充分体现了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脾胃内伤学说学术思想。通过对记载升阳益胃汤的古籍及现代文献综述,确定其关键信息内容,以期为升阳益胃汤合理临床应用、后续深入研究及开发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宏鹏  刘洪  王宽宇 《光明中医》2011,26(8):1593-1594
观察采用李氏脾胃论理论观点拟出加味升阳益胃汤治疗结直肠癌术后以及放化疗后所致毒副作用,主要是大便异常。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类,结果显示:加味升阳益胃汤对于直肠癌术后及化疗后大便异常的治疗有确切的疗效(P〈0.01或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莫沙比利治疗,观察组采用升阳益胃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浆胃泌素(GAS)及血浆胃动素(MTL)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6%,对照组为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浆GAS及MTL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GAS及MT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能显著升高患者胃肠激素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为总结王兴臣教授临床应用升阳益胃汤辨证论治的临床经验,通过分析其临证运用升阳益胃汤的诊疗思路,并选取耳鸣、重症肌无力、腰痛等典型医案3例进行论述。从该方药物组成及方证证候分析,升阳益胃汤方证病机为脾胃虚弱,湿热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内化郁热,王兴臣教授运用升阳益胃汤灵活多变,效果肯定,值得学习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升阳益胃汤新用贺自强李东垣所制升阳益胃汤,由黄芪、人参、白术等16味药组成,功能补气健脾,升阳益胃,适用于脾胃虚弱、神疲食少、肢体困重、关节痛等症;药味虽多,但布阵有法。近年来笔者以此方辨证化裁治疗顽固缠绵之疾如带下、风疹块及老人久嗽,取效甚捷。举病...  相似文献   

13.
升阳益胃汤合腹部按摩治疗胃下垂4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升阳益胃汤合腹部按摩治疗胃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升阳益胃汤为主加减,配合腹部按摩,观察对胃下垂的改善。结果:联合方法治疗胃下垂疗效确切。结论:升阳益胃汤合腹部按摩治疗胃下垂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饮食习惯与脾胃失调证的相关性,进一步探究应用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胃失调型的慢性咽炎患者的效果,提高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咽炎的准确度。方法:形成饮食习惯调查问卷,观察120例患者的饮食习惯,采用统计学分析饮食习惯与脾胃失调证的相关性。剔除不属于脾胃失调型的患者55例,将65例脾胃失调型慢性咽炎患者采用升阳益胃汤(药物组成:人参、黄芪、炙甘草、柴胡、独活、酒白芍、白术、防风、黄连、川羌活、半夏、陈皮、茯苓)治疗30 d,观察用药前后中医症状、体征积分的变化。结果:饮食偏嗜与脾胃失调并无太大相关性,但晨起空腹、嗜食肥甘、嗜食生冷的不良习惯与脾胃失调具有相关联。升阳益胃汤治疗后总体有效率为84.62%(55/65),用药前后的中医症状、体征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调查饮食习惯有助于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运用,借此可提高临床辨证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升阳益胃汤治疗颅脑术后胃瘫的临床观察。方法:对20例颅脑手术后胃瘫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升阳益胃汤。结果:20例患者均痊愈;治疗后正常胃电节律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升阳益胃汤治疗颅脑术后胃瘫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以升阳益胃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以及TCD检测。结果:总有效率为90.00%,TCD检测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升阳益胃汤方由黄芪、半夏、人参、炙甘草、白芍、防风、羌活、独活、橘皮、茯苓、泽泻、柴胡、白术、黄连、生姜、大枣16味药物组成,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脾胃系及相关内科疾病。张佩青教授继承发扬前人精神,并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善于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各种以脾肾亏虚为主要病因病机的内科杂病。此文简要记录了张佩青教授临床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各种内科疾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临床案例,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方药配伍,探析王兴臣教授临床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以期为升阳益胃汤的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升阳益胃汤乃李东垣所创,为专治肺之脾胃虚方,所治病机为肺脾气虚、内生湿热、外感风寒湿邪。现代临床医生多取李东垣之长而将升阳益胃汤应用于脾胃内伤病症的治疗中,却忽略了李东垣创制本方意为肺脾同治。导师薛汉荣教授临证擅用升阳益胃汤治疗肺脾气虚、内生湿热、外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择时耳穴贴压法联合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就诊先后顺序将80 例CAG 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升阳益胃汤治疗,观察组给予升阳益胃汤联合子午流注择时耳穴贴压法治疗。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内镜病理积分、胃蛋白酶原、免疫炎性指标及miR-26a、miR-32 表达,并评价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内镜病理疗效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 周、4 周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内镜病理积分、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2 周、4 周后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 周后、4 周后,2 组miR-26a 表达升高(P<0.05),miR-32 表达降低(P<0.05),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择时耳穴贴压法联合升阳益胃汤治疗CAG 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患者胃蛋白酶原水平,减轻炎性反应,调节miR-26a、miR-32 表达,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