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RP-HPLC法测定槐米中槲皮素的含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徐雄良  张志荣  柯尊洪  田锋 《中草药》2003,34(6):565-566
目的 建立 RP- HPL C法测定槐米中槲皮素的含量。方法 使用 Shim- pack CL C- ODS柱 (6 .0 m m× 15 0mm,5 μm) ,以甲醇 - 0 .4 %磷酸溶液 (7∶ 3)为流动相 ,375 nm波长 ,测定槐米水解液中槲皮素的含量。结果 该方法的线性为 10 .0 3~ 10 0 .3ng,r=0 .9997;平均回收率为 99.0 6 % ,RSD=2 .0 7% (n=9)。结论 该方法测定样品分离效果佳 ,灵敏度高 ,重现性好 ,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
槐米中槲皮素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优选槐米中槲皮素的提取工艺并建立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槐米中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从槐米中提取得到槲皮素,正交实验优化实验条件,经过薄层层析法进行定性分析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槲皮素的含量.结果 回流提取的最佳条件为12.5倍量80%乙醇回流120 min.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槲皮素线性范围为2.5~20μg·ml-1,相关系数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0%.RSD(%)为2.46(n =9).结论 采用UV法测定槐米中槲皮素含量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为槐米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有效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测定腊梅花中槲皮素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色谱柱:HypersilODS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65∶3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λ=254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结果:槲皮素在0.2-2μg(R^2=0.9985)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11%,RSD=2.08%。结论:HPLC分析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腊梅花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HPLC法测定杜仲叶中槲皮素的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伟  付宏征  程铁明  张家美  林文翰 《中草药》1998,29(11):744-745
槲皮素是杜仲叶中一种黄酮类化合物。近年来研究表明,杜仲叶中主要有效成分棚皮素具有抗自由基等作用。因此,测定杜仲叶中槲皮素的含量,可以评价原料的质量。本文建立了HPLC法测定杜仲叶中槲皮素含量的测定方法。1仪器与试药1.1仪器:Varian高效液相色谱仪;2510泵;2550可变波长检测器;4290积分仪;超声波清洗仪YYE-300(北医生产)。1.2试剂与材料:槲皮素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0819003;杜仲叶粉由陕西省略阳杜仲工业公司及贵州遵义安福集团总公司提供。2实验方法与结果21色谱条件:色谱柱:YWG-C18(250m…  相似文献   

5.
槐米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芦丁和槲皮素等黄酮类物质。芦丁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能维持及恢复毛细管的正常弹性,增强其抵抗力,防止血细胞凝聚,临床用于防治脑溢血、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1];槲皮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过敏、抗菌、抗病毒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2]。我国是芦丁的出口国,槐米是提取芦丁的主要原料,  相似文献   

6.
槐米固态发酵提高槲皮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该实验室筛选得到的一株黑曲霉固态发酵槐米并进行了培养条件优化,使其将槐米中的芦丁转化为槲皮素,提高槐米中槲皮素的含量。方法使用正交实验对种子培养条件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经优化后的菌体量可达8、32g/L,优化的固态发酵条件芦丁转化率可达到98%以上。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发酵产物进行了鉴定.证明转化产物为槲皮素。结论通过微生物固态发酵槐米的方法,能够提高槐米中槲皮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侧柏叶中槲皮素含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侧柏叶中槲皮素的含量。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侧柏叶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岗松中槲皮素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岗松进行分析研究,测定岗松中槲皮素含量,为岗松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岗松中槲皮素含量.色谱柱为Lichrospher 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三乙胺(50:50:0.45:0.2),检测波长370 nm,柱温室温,流速1 ml/min.结果槲皮素在0.08 ~0.48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4),平均回收率为100.64%,RSD为1.65%(n=9).结论该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岗松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从槐米中提取槲皮素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槲皮素作为槐米中黄酮类活性成分的主要代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而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一些研究人员不断地探讨从槐米中提取芦丁,再把芦丁转化成槲皮素的方法,本文就近年来的几种新的提取方法进行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槲皮素的含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银杏叶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并测定其中槲皮素含量。YWG-C18(0.46cm×15c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磷酸(50∶49.8∶0.2),检测波长360nm。回收率在95.3%~103.2%之间,RSD为1.86%。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优选槐米中槲皮素的双相动态提取工艺。 方法: 以槲皮素提取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硫酸体积分数对槲皮素双相动态提取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槲皮素含量,色谱条件为Agilent ZORBAX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0.02%H3PO4(45∶55),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10 μL。 结果: 槐米中槲皮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2%硫酸于85℃提取2次,每次2.5 h;槲皮素提取量达5.22 mg·g-1,远高于乙醇回流提取法的3.26 mg·g-1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采用双相动态工艺提取槲皮素具有提取率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槐米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建立槐米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以评价其质量。方法:用HPLC获得槐米药材的色谱图。结果:槐米共有8个共有峰,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分别为0.602,0.795,0.883,1.00,1.255,1.313,1.681,2.135。其中,峰1,峰5,峰6相对峰面积范围:二度不大,稳定性强,可作为其相对峰面积指纹信息特征。结论:建立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可作为槐米的质量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槐花饮片及其提取物止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生槐花、炒槐花、槐花炭及其提取物芦丁、槲皮素、鞣质的止血作用。方法实验动物分别灌饲受试药物5天后测定小鼠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总数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并对大鼠进行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血小板聚集率的检测。结果生槐花、炒槐花、槐花炭及提取物芦丁、槲皮素、鞣质均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小鼠出、凝血时间和大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3种饮片还可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3种提取物则明显降低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另外,芦丁具有增加小鼠血小板总数的作用。结论3种饮片及3种提取物均具有止血作用,炒槐花和槐花炭作用强于生槐花,但6种实验样品的止血机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以盛产期双季米金槐为研究对象,考察氮磷钾肥用量对渝丘陵山区槐米的产量(包括构成因素)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施用量对槐米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品质影响显著,施用尿素1.0~2.0 kg/株时可显著增加花枝上的圆锥花序、总状花序、花蕾数、单株产量及品质(总黄酮、芦丁、槲皮素、染料木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的含量),过磷酸钙1.0~1.5 kg/株时也可显著增加花蕾数、单株产量和品质,氯化钾施用量处理没有表现出显著增加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现象,但是施用氯化钾0.6~0.9 kg/株处理的各指标均优于低钾或不施钾的处理。从槐米高产和优质角度综合考虑,确定在渝丘陵山区槐米规范化生产上施尿素1.5~2.0 kg/株、过磷酸钙1.5~2.0 kg/株和氯化钾0.6~0.9 kg/株为佳。  相似文献   

15.
槐米滴丸制备工艺及其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影响槐米滴丸制备的各种因素,确立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外观质量、溶散时限和丸重差异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各影响因素进行考查,以聚乙二醇6 000-聚乙二醇4 000(9∶1)为基质,药物与基质的质量比1∶3,药液温度82℃,二甲基硅油冷凝剂,冷凝剂温度7℃,滴速50 d·min-1,滴头内径4.5 mm。结果:所制得的滴丸,用紫外分光光度法AlCl3显色,在410 nm测定吸光度,求其芦丁含量,线性范围10~60 mg·L-1(r=0.999 7)。结论:滴丸的芦丁含量均匀,外观质量好,溶散时限短、丸重差异小,重现性好;分光光度法简便快捷,准确度高,可作为槐米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槐花炭的脂溶性和水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采用溶剂萃取、色谱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谱学数据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石油醚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别得到2个和10个单体,分别鉴定为槐二醇(1),β-谷甾醇(2),3,β22,β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3),胡萝卜苷(4),槐树皂苷Ⅰ(5),槲皮素(6),异鼠李素(7),2-O-甲基肌醇(8),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9),异槲皮苷(10),香豌豆酚-7-O--βD-葡萄糖苷(11)和芦丁(12)。结论:化合物3,8~11为首次从槐花及槐花炭中分得。本文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槐花炭的炮制机制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制炭温度及受热时间对槐花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娆娆  原思通 《中成药》2006,28(7):978-981
目的:考察制炭温度及受热时间对中药槐花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影响,为槐花炭炮制工艺的规范化研究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用恒温烘箱为加热设备,从120°C至250°C间隔10°C共14个温度,每个温度下对槐花分别加热30 m in或60 m in,共得到28份样品;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每份样品的指纹图谱。选择生品的指纹图谱为对照图谱,分析各样品指纹图谱的变化。结果:受热30 m in的样品,在120°C~150°C受热时,指纹图谱均未发生变化;在170°C受热时,其指纹图谱均略有变化;180°C~190°C受热时,其指纹图谱均发生显著性变化。200°C以上受热,其指纹图谱均显示化学成分被破坏。160°C以上受热60 m in的样品对温度的敏感性高于受热30 m in的样品。结论:综合考虑指纹图谱变化及能源合理利用,槐花制炭温度以185°C±2°C、加热30 m in为宜。  相似文献   

18.
中药槐花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娆娆  原思通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1):1094-1098
整理分析古今医药文献中的槐花炮制资料 ,发现清代以前炮制槐花曾用过蒸、煮、炒、焙 4种方法。由于辅料不同和炮制程度的差异 ,计有 10余种饮片。目前除吉林省有醋炙品、河南省和山东省有蜜炙品外 ,各地均以生品、炒黄和炒炭 3种槐花饮片供临床辨证选用。认真总结前人经验 ,将为开展槐花的现代炮制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槐米中的芦丁和槲皮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测定槐米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方法:以微乳液十二烷基硫酸钠-正丁醇-正己烷-水-甲酸为展开剂,在聚酰胺薄膜上成功地分离了槐米中的芦丁和槲皮素,并以370nm为测定波长,550nm为参比波长对之进行扫描测定.结果:芦丁和槲皮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3.0μg、0.1~1.0μg;回收率分别为98.8%和97.1%.结论:建立了一种新的同时测定槐米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的薄层色谱扫描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