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Iizuka  T  曹莹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6,28(5):291-292
红花提取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舒张血管作用,腺苷和红花黄素是其主要活性成分。本次探讨了从红花中分离得到的4种化合物的血小板聚集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化橘红6种黄酮成分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并对其进行构效关系分析。方法 分别制备大鼠富血小板血浆(PRP)和洗涤血小板,采用比浊法检测6种黄酮成分在PRP或洗涤血小板中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6种黄酮成分均能显著抑制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其中川陈皮素抑制作用最强,随后依次是桔红素、橙皮素、柚皮素或橙皮苷、柚皮苷;与在PRP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比较,黄酮成分在洗涤血小板中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显著提高,此外,其抗血小板的构效关系与在PRP中是一致的。结论 化橘红黄酮对大鼠PRP或洗涤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与其结构密切相关,甲氧基和酚羟基数目以及A环C7羟基可影响黄酮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化橘红6种黄酮成分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并对其构效关系进行分析。方法分别制备大鼠富血小板血浆(PRP)和洗涤血小板,采用比浊法检测6种黄酮成分在PRP或洗涤血小板中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6种黄酮成分均能显著抑制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其中川陈皮素抑制作用最强,随后依次是桔红素、橙皮素、柚皮素或橙皮苷、柚皮苷;与在PRP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比较,黄酮成分在洗涤血小板中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显著提高,并且其抗血小板的构效关系与在PRP中是一致的。结论化橘红黄酮对大鼠PRP或洗涤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与其结构密切相关,甲氧基和酚羟基数目以及A环C7羟基可能影响黄酮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不同产地浙贝母质量。方法 采用UV-Vis、HPLC-ELSD、HPLC-DAD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总含量,水溶性成分(尿嘧啶、胞苷、尿苷、2-脱氧尿苷、肌苷、腺嘌呤、胸苷、腺苷、2-脱氧腺苷)总含量,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评价质量。结果 浙江产浙贝母中总生物碱含量,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总含量,9种水溶性成分总含量均高于湖南安化、湖北宜昌产,其中舟山产样品中9种水溶性成分总含量、总生物碱含量,象山产样品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总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浙江产地样品中。结论 浙江产浙贝母质量较好,以舟山、象山产更明显。本实验可为该药材采购产地选择及优良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贝母中腺苷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建立了一种利用薄层层析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贝母中腺苷含量的方法。利用此法对7种贝母品种中的腺苷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薄层扫描法测定皖贝精胶囊贝母素甲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皖贝精胶囊是我所研制的二类止咳祛痰新药 ,已申报生产 ,是由皖贝母[1] (安徽贝母Fritillariaan huiensis)提取物制成 ,皖贝母为 1990年批准的一类新药 (中药材 ) ,其主要活性成份为异甾生物碱 ,经分离鉴定为贝母素甲 ,贝母素乙 ,异贝母甲素 ,贝母辛[1] 。从皖贝母中尚分得二萜成分ent kaur 15 en 17 ol。ent kaurn 16β ,17 diol和 β 谷甾醇及胡罗卜甙[2 ] ,此外分得腺苷[3] 也具有一定的活性。该制剂主要有效成分为总生物碱 ,贝母素甲是其主要成分之一 ,为了控制产品质量 ,我们选定总生物碱…  相似文献   

7.
川贝母新资源太白贝母中水溶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RP-HPLC-DAD同时测定太白贝母药材中7种核苷类活性成分(胞苷、尿苷、鸟苷、胸苷、腺苷)及碱基(尿嘧啶、腺嘌呤)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SB-Aq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和水,梯度洗脱,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60nm,柱温25℃.结果:尿嘧啶、胞苷、尿苷、鸟苷、胸苷、腺苷、腺嘌呤分别在0.312~37.440,1.095~65.700,1.020~61.200,1.075~64.500,0.812~48.720,1.070~64.200,0.432~25.920mg·L-1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6.96%~103.5%,RSD≤3.8%.结论:太白贝母有紫外吸收的水溶性成分主要是核苷类成分,所建立方法简单、重复性好,准确可靠,可用于贝母药材中核苷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为全面开发利用贝母药材提供进一步依据.  相似文献   

8.
谢辉  陆兔林  毛春芹 《中成药》2004,26(9):i001-i003
薤白有理气宽胸、通阳散结的功效.临床常用于胸痹、心痛彻背等.薤白中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甾体皂苷等成分,都能强烈抑制血小板聚集[1],而腺苷是薤白含氮化合物中抑制血小板活性最强的化学成分[2].本实验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腺苷含量为指标,优选薤白醇提工艺,为薤白的生产和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华南地区蝮蛇粗毒中分离得到的蛇毒多肽AHP-4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方法:分别用二磷酸腺苷、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兔血小板聚集,观察不同剂量的AHP-4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并计算IC50。结果:AHP-4在体外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由二磷酸腺苷、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其IC50分别为25.4nM、256.6nM、11.2nM。结论:从AHP-4对这三种诱导剂诱导的体外兔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来看,其作用机制可能如下:阻断二磷酸腺苷与二磷酸腺苷受体的结合;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的生成;抑制血小板膜上磷脂酶的激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10批采自重庆、云南、陕西等5个省(市)的太白贝母样品中11种核苷和碱基类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化学计量学分析法比较太白贝母中的核苷和碱基类成分的含量差异,对其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规范化种植和产地优选提供参考。方法 水超声提取太白贝母中的核苷和碱基类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法测定样品中各成分含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对产地进行划分,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确定太白贝母中差异性的指标成分,比较指标性成分在不同产地样品间的含量差异。结果 11种核苷和碱基类成分在不同产地太白贝母中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可将样品聚为4类;PLS-DA鉴定出5个指标性成分,分别为尿嘧啶、胞嘧啶、尿苷、肌苷、腺苷,以重庆、湖北产地样品所含核苷和碱基成分相对较高,质量相对较优。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准确...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大凡认真研读过《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脏腑理论的中医学者,都会因文中既提"十二藏",又述"五藏六府",以及将一个不具备"藏而不泄"之"脏"功能的"心包"列于脏位。将无"满而不能实","传化物而不藏"之"腑"功能的"三焦"给以腑名,而时有困惑。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胰腺癌患者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患者的大量涌现。胰腺和十二指肠作为脏腑功能的显现,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内经》,关于脏与腑功能的界定标准,及现代解剖学,生化学所见,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之需求,提出了将人体"胰腺"取代无脏功能的"心包"以正其脏位。并将与胰腺有密切生理关系的十二指肠取代三焦,作为与胰腺相表里的腑。这样就将"五藏六府",正式升级为"六脏六腑"。即:肺与大肠、胰与十二指肠、心与小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合《内经》"十二藏"之说。经过如此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则可使《内经》的脏腑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既符合了人体内客观真实的脏腑生理结构状况,而且对中医临床的脏腑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生殖医学角度探讨“肾藏精主生殖”理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肾藏精、主生殖"理论是祖国医学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体生殖功能的基本认识。从现代辅助生殖医学理论角度出发,通过"人体生殖能力由肾精、天癸所主导;卵细胞的发生以肾精为基础,卵细胞的排出有赖于肾阳之鼓动;精子的发生以肾精为基础,精子的动力源于肾阳;子宫内膜容受性受肾精主控;胚胎质量及发育潜能由肾精决定"5个方面探讨了"肾藏精、主生殖"的理论,并为今后中医学生殖理论的研究拓展思路和空间。  相似文献   

13.
《内经》是一部医学全书,它素被尊为"医书之祖",《内经》中的色诊学说,内容丰富,论述甚详,是望诊部分的中坚内容。通过对《内经》中色诊内容的整理,概述色诊内容,主要包括望色之神、望色之常、望色之异、五色主病、望色之位、望色之变等。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从医疗经验的积累,升华为医学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在战国至秦汉之际,引进墨家的"类"、"故"、"理"等逻辑理论和方法,解释中华民族长期与疾病斗争积累的医疗经验事实,预测未知的经验事实,使中医学从医疗经验知识的积累,转变为医学理论的建构。但《黄帝内经》并没有照搬《墨辩》的三物逻辑,而是根据自己学科的需要,改良了三物逻辑,广蓄博采,吸收了荀子的"举统类";韩非子"理"即客观事物的具体规律;《易传》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将"阴阳"贯穿于故、理、类中,矛盾是类的本质,故的根据,理的法则。使中医学的逻辑形态,根基于墨学的形式逻辑,发展成为由"阴阳"对立统一思维规律控制着的故、类、理的中国古代的辩证思维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从理论与临床两个方面,对胆心相关进行了探讨。认为胆与心是通过经络络属的,且生理相关,病理相因。这对于治疗时正确运用心病治胆,胆病治心,胆心同治的原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肝论治卒中后肩-手综合征3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从肝论治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两组在神经内科一般治疗处理及基础康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柔肝理筋,化湿通络法自拟方口服,对照组予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Brothel指数评分、上肢Fug-Meyer评分及水肿程度评分,共治疗8周。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Brothel指数评分、上肢Fug-Meyer评分及水肿程度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评分均有明显差异性(P0.01、P0.05)。结论运用柔肝理筋,化湿通络法,从肝论治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改善患者的上肢关节疼痛、肿胀,痉挛状态,进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唤醒广大中医工作者对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的认识和重视,从而投入到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的研究中来。方法:笔者将自己对该病的参悟,结合近十年来中医文献对于该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等进行探讨。结论:中医研究睡眠呼吸障碍刚刚起步,尚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医临床工作者对此应予以关注,探索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黄芪对小鼠记忆力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推广和中医治疗记忆力障碍性疾病的优势提供有利的实验依据。方法:NIH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穴位注射组,归脾汤高剂量组,归脾汤中剂量组。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后,皮下注射东莨菪碱造模。然后用跳台法、复杂迷宫趋食法小鼠记忆力行为,进行各组的对比观察。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小鼠记忆力能力明显差于正常组小鼠(P<0.05)。在小鼠“百会”、“内关”和“后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0.05mL/只)对东莨菪碱所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结论: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能够改善东莨菪碱所致的记忆障碍。另外,还能显著增加小鼠体重。  相似文献   

19.
经脉线与非经脉线相关组织导热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与经脉线和非经脉线相关组织的导热性有无不同.方法:应用红外热像仪系统,对4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观察.结果:在经脉线上的穴位或非穴位处加热,皮温反应可沿经双向扩展,长者几乎可以通达该经脉的全程;而在非经对照部位加热,皮温的反应仅限于局部,没有明显的扩散,更没有确定的方向.对前臂内侧经脉线和非经脉线的皮肤同时加热,皮温的反应沿经扩展的速度明显快于非经部位,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逐渐形成了三条与古典手三阴经路线基本一致的红外辐射轨迹.结论:经脉线上相关组织的导热性较非经对照部位好,而且有明确的方向性,两者的物理学特性确有不同.  相似文献   

20.
陈云艳  陈雪梅  文娱 《光明中医》2011,26(4):830-831
目的防范调剂差错,杜绝药疗事故的发生。方法从药品、医生、药师、患者等不同方面,分析门诊药房容易发生调剂差错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结论药学工作者在调剂过程中高度重视差错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各种措施,就能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