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总结指出肝不藏血血证病变模式为“肝不藏血+他处病变出血”的基础上,作者认为肝不藏血血证的治疗方案可以针对以上三个方面而制定,即①理肝使肝能藏血,②纠正他处病变消除诱因,③适当止血。  相似文献   

2.
冯鹰  邓轩赓 《国医论坛》2003,18(3):42-43
肝有主疏泄和藏血两大主要功能,疏泄失调主要表现为太过和不及,藏血异常主要表现在藏血不足上。疏泄失调和藏血不足均将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促使衰老的发生和加速衰老的进程。衰老是人体生理和病理两个作用的综合结果,肝由于其生理和病理特点在其中具有权其重要的作用,从肝入手将开辟抗衰老的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调肝止血法对置器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影响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置器后子宫异常出血肝不藏血患者的宫内膜组织,给含药血清后,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ERK1/2和PI3K磷酸化的水平。结果:柴胡止血液有提高肝不藏血患者宫内膜组织ERK1/2和PI3K磷酸化的趋势。结论:调肝止血法可能通过调节肝不藏血患者子宫内膜组织ERK1/2信号通路磷酸化水平促进血管收缩、修复,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和激活凝血机制;调节子宫内膜组织PI3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水平促进组织细胞的抗炎作用和增殖作用,恢复血管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肝不藏血置IUD所致子宫异常出血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中医血疗治疗脂肪肝38例——附西药对照组43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琪  高阳 《辽宁中医杂志》1996,23(11):500-501
中医血疗即中药加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血液(ILIB)疗法。针对脂肪肝患者病位在肝及虚、痰、瘀的发病机理,以中药复肝丸益气活血、除痰降脂,同时,选择肝经循行部位作为ILIB的穿刺点,以经络传导理论指导ILIB,在充分发挥ILIB自身生物效应的同时,引导有效方药直达病所,增加其药理效应。本文以中医血疗治疗脂肪肝38例,有效率达94.7%,与西药治疗的对照组相比,有着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系统检索、分析、归纳以"肝藏血"理论为指导论治出血性疾病的现代文献报道,探讨了与"肝"相关的出血性疾病的病机。认为"肝不藏血"发生的机制可概括为:①肝失疏泄,调节失司,或郁而化火,或血液瘀滞;②肝(肾)阴血不足,虚火妄动,或肝气升发太过;③肝失疏泄,肝旺克土,脾不统血等方面。为进一步认识"肝藏血"的含义及其与"主疏泄"的关系,以及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肝主藏血机理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月香 《中医药学刊》2005,23(1):189-190
通过文献整理,对肝主藏血,即肝能够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机理做了探讨。认为肝能够贮藏血液是由肝脏本身的生理结构决定的;肝能够调节血量是古人通过对人体的生理现象观察而得到的;肝能够防止出血是取“肝藏血”之“藏”字还有约束、固摄之义。  相似文献   

7.
论五脏与血     
血液循行是人体重要的生命活动现象,其功能的正常发挥是五脏调控的结果。心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对血的生成及运行起主导作用;肝主疏泻,以气为用,司人体气机之畅达,关系到血的运行及调节;脾为气机之枢,气机升降运转正常则血能和利;肺主一身之气,主治节,一方面辅佐君主之官治理调节全身血液,另一方面肺主要通过对气的治理调节以实现对血液运行的治理调节;肾阳的激发与封藏构成阴阳之道,共同对肾纳血起调控作用。心、肝、脾、肺、肾在血液循行中功能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了血液循行的正常运行,从而维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8.
李彬  王丽  孙蓉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6):2048-2050
目的:观察解酒肝康颗粒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用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的解酒肝康颗粒对血脂代谢、肝内脂代谢、能量及氧化损伤程度的影响。结果:解酒肝康颗粒可使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降低,肝内组织内糖原(Gn),MDA含量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结论:其药物高、中、低剂量之间在药效作用强度上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9.
从“血府”的提出与发展、“血府”的实质、肝为“血府”的意义3个方面探讨“血府”的脏腑归属。“血府”部位多有心、脉、胸中之争,血的生成源于脾胃运化,血的运行赖于心肺之气推动,而脉管实为血液运行的通道,流通而非存贮,只有肝既能藏血又能调节血液运行,实为府库。王清任所创“血府逐瘀汤”方效而论错,确为受解剖条件所限,结合此方由四逆散(疏肝)和桃红四物汤(活血)两个药群组成,更可力证其方取效实为从调肝入手,故“血府”的真实脏腑归属应是肝,而非心脉或胸中。  相似文献   

10.
“血浊”病因病机浅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浊是一种全新的中医病理学概念,由王新陆教授在《脑血辨证》中首先提出。血浊是指血液受各种因素影响,失去其清纯状态,或丧失其循行规律,影响其生理功能,扰乱脏腑气机的一种病理状态。血浊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本文对血浊的病因病机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整理,对肝主藏血,即肝能够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机理做了探讨.认为肝能够贮藏血液是由肝脏本身的生理结构决定的;肝能够调节血量是古人通过对人体的生理现象观察而得到的;肝能够防止出血是取"肝藏血"之"藏"字还有约束、固摄之义.  相似文献   

12.
中医认为肝的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疏泄”讲的是肝脏对气的调节作用,“藏血”讲的是肝脏对血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治血与降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帆 《国医论坛》2002,17(3):41-42
中医文献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多注重脏腑与血压关系 ,较少提及血与血压关系 ,从血论治高血压病多散见于临床报道之中 ,未能系统论述。本文试就血与血压关系及从血论治高血压病的方法探讨如下。1 血与血压关系血液乃人体之精微物质 ,循行于脉管 ,对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起濡养作用。血之生成和维持正常运行有赖于脏腑功能正常。“心主血脉”,“肝藏血”,“脾统血”,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肾藏精”,精血相生。因此 ,心、肝、脾、肾功能异常 ,必然影响血液生成与运行 ,从而变生他疾。可以认为 ,血之为病乃心肝脾肾中某一脏或几脏功…  相似文献   

14.
张安玲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2):2117-2118
《血证论·四物汤》引柯韵伯语曰 :“心生血 ,肝藏血 ,故凡生血者 ,则究之于心 ;调血者 ,当求之于肝也”。通过理论回顾发现 ,“调血者求之于肝”确有至理 ,以下试从几方面进行探讨。1 肝与血有着密切的关系肝脏与血有着多方面的密切联系 ,传统理论主要认为肝是人体血液运行调节过程的重要脏器 ,其主要作用是“藏血” ,即调节血量。其实 ,藏血只是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 ,就肝与血的关系而言 ,也不仅限于“藏血”。藏血使血行而不妄 肝通过疏泄以调畅气机 ,气行则血行 ,血液循环有常 ,既不会发生瘀滞不畅 ,也不会出现动乱妄行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5.
“施泄于肾”见于明·刘纯(玉机微义),曰:“人身之中.气为卫,血为营。营者……生化于心,总统于脾,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灌溉一身…··‘。”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指出:“血…‘··盖其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灌溉一身,无所不及。”均说明血液的化生和营运与五脏有关,血液由肾“施泄”。而清·何梦瑶(医确)曰:“其谓施地于肾,则混精为血,观古人称父精母血可见。要知是精非血,不当混合为一也。”观后人对肾在血液运行中的作用论述老县少,笔者就此略陈管见。互“施泄于肾…  相似文献   

16.
都市女性置身于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故易患失眠症。女子经孕产乳皆以血为本,而女子又以肝为先天,肝的藏血功能不仅维持着女性的生理功能,同时对睡眠的调节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若肝血不足、心血亏虚则神不守舍而致失眠。女性情绪易于波动,最易导致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影响肝之调畅情志功能,也可发生失眠。笔者从肝治疗都市女性失眠,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其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脾瘅与血浊均是源于《内经》的重要概念,结合《内经》中相关篇章的论述,可推论脾瘅的形成、发展过程与代谢综合征基本一致.血浊则是指一切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中滞留过剩的代谢产物以及循行障碍等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血浊与脾瘅相互为病,其核心病机依旧是中满内热。进一步发展,则或瘀、或痰、或湿、或毒、或浊……相互交杂,波及全身,变证丛生。脾瘅与血浊关系的明确为代谢综合征的“治未病”提供了落脚点,实现了代谢综合征与其并发症治疗上的契合。  相似文献   

18.
肝藏血理论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和发展过程。肝藏血即肝能够贮藏血液、具有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并且和肝主疏泄的关系密切,肝主疏泄通过调畅心神和疏泄血液实现对肝藏血的调节,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病及血,就会使肝藏血的功能失调,导致肝不藏血,临床上出现血瘀、血虚、出血等病理变化。肝不仅仅为简单的藏血之脏,更是气血化生之所。现代医学认为,肝是合成凝血因子和机体所需营养物质的重要脏器之一,肝是"代谢中枢",对物质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器"作用,是体内最大的"加工厂",肝脏解剖结构及化学组成特点是支持中医肝藏血理论的重要现代医学依据。肝藏血的重要性决定了临床对相关疾病的治疗必须重视恢复肝藏血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秦嘉 《北京中医》2002,21(1):25-27
目的:观察和研究益气活血药对脑供血不足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80例病人在血流变学,经颅多普勒脑血流速测定(TCD)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变化,症状的减轻方面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结果:治愈101例,有效65例,未愈14例。结论:本组方药有增强血液推动力,降低血脂、血粘度,扩张血管、降低脑部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细胞的营养和代谢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不同学者对“肝应春”生理病理理论内涵的不同认识,探讨了肝如何通过疏泄藏血调节自身和其他应时之脏以应四时之变,并阐释了此理论内涵的临床意义。基于此提出“肝应春”是肝应春季升发之气,疏泄功能增强,藏血功能减弱,以发挥对自身及其他四脏的调控作用,而其他季节肝则处于从属地位,协助其他四脏应时而变,正确理解“肝应春”的本质内涵不但对许多过敏性疾病和精神情志类疾病的病因病机有所认识,而且有助于理解某些疾病加重或缓解的病理变化,有益于指导临床辨证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