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50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三个治疗组,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别命名为甲组、乙组和丙组。甲组50例患者采用穿孔修补术治疗,乙组50例患者采用姑息性切除术治疗,丙组50例患者采用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观察手术后治疗效果。在院内主要观察项目为院内患者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出院后访查时间规定为一年,统计各组患者生存人数,计算三组胃癌急性穿孔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计算三组患者平均生存天数。对以上各项评判指标进行组间对照。患者院内死亡率情况为甲组乙组丙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为甲组乙组丙组。150例患者总体的术后1年生存率为54.00%,甲组、乙组、丙组患者的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26.00%、52.00%、84.00%。丙组患者术后平均生存天数多于甲组和乙组。三组患者三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具有可比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胃癌急性穿孔只有早发现早诊治才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根治性胃癌切除术能够降低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院内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患者治疗期间生活质量,出院后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命,保障患者晚年的生存质量,是效果明显的胃癌急性穿孔治疗方法,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胃癌急性穿孔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胃癌急性穿孔是指胃癌原发灶发生的急性穿孔,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急腹症,仅占急腹症的1%。由于胃癌穿孔最常发生于胃癌晚期,一般均采取局部修补的手术方法,预后极差。因此,进一步探讨提高胃癌穿孔外科治疗疗效的手术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院自1986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收治胃癌穿孔患者36例,现就其术式的选择和疗效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治的提高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来胃癌合并急性穿孔10例的诊断、手术方式及时机。结果:姑息性手术5例,其中1例术后死亡,2例修补术加胃空肠吻合术,其中1例术后死亡,5例平均生存时间是1年;3例根治性手术,现生存时间已2年。结论:胃癌合并急性穿孔常病情危重,应积极手术,合理掌握各种手术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胃癌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对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间38例胃癌穿孔的患者实施的几种手术方式及其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穿孔修补15例.根治性切除12例.姑息性切除10例,全胃切除1例,根治性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对于胃癌急性穿孔的病例。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可望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胃癌穿孔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外科治疗胃癌穿孔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中单纯穿孔修补术15例,姑息性切除术10例,根治性切除术5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围术期病死率为10%.结论 胃癌穿孔患者应积极行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及合理的手术方式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20例胃癌急性穿孔的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癌急性穿孔是胃癌少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多为高龄常合并有内科疾病,并多为进展期胃癌,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腔污染。诸多因素决定外科处理此类患者有一定的风险,本院根据个体化原则选择治疗方案。自1998年7月-2007年9月共行胃癌急性穿孔手术20例,疗效尚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989年12月至1997年12月收治的31例胃癌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1例无手术死亡,其中2例因肿瘤广泛转移行穿孔修补加胃空肠吻合及Roux-Y空肠修补术者,分别于术后6个月、8个月内死亡,行单纯修补。拒绝再次手术者2例,分别于术后15个月、18个月内死亡,行姑息性胃大部分切除者13例。1、3、5年生存率为48%、27%、0;根治性切除术者14例,1、3、5年生存率为75%、54%、18%。结论:对胃癌急性穿孔的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分析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并胃穿孔的X线表现及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并胃穿孔病例的X线表现。结果:7例卧位腹部平片可见腹胀,气体增多,呈“足球征”;5例立位腹部平片均有膈下游离气体、膈肌升高、横贯全腹的气液平面、胃泡消失等像征,其中4例有肝上缘轮廓显示;3例水平侧位见腹壁下大量游离气体及显示肠管前缘轮廓,且见长液气平面。结论: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并胃穿孔有特征性的X线表现,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对本病的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崔秀平 《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6,5(5):13-15
目的 报告残胃贲门癌残胃食管癌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1982年5月~2003年11月手术治疗28例残胃责门癌或残胃食管癌病人。结果 残胃贲门癌或残胃食管癌男性多于女性,初次胃部分切除手术距残胃癌的诊断时间平均为12,8年,71.4%为BillrothⅡ式吻合者。28例均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结论 胃部分切除5年以上出现上消化道症状的病人,应考虑残胃贲门癌、残胃食管癌的可能,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施行手术。残胃贲门癌可行全胃切除,P形空肠袢代胃Roux-en-Y式吻合重建消化道具有储存食物、防止返流性食管炎的功能,同时可以切除足够长度食管,防止癌肿残留。残胃食管癌切除后可采用结肠代食管。残胃贲门癌和残胃食管癌的手术治疗可获得与原发性贲门癌和食管癌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85年-2000年期间收治11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主要症状为腹部疼痛不适,消瘦,消化道出血和腹部肿块,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为81.2%,病理诊断均为非零奇金淋巴瘤,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发病率较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X线钡餐及纤维胃镜检查的征象与胃癌或胃溃疡极难区别,术前极易误诊,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法,临床分期与恶性程度是判断预后的主要因素,巨块型和浆膜累及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胸腺癌15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原发性胸腺癌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方法:对15例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胸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该病的诊断及治疗。结果:患者年龄19~70岁,平均52.8岁。大多具有临床症状,6例有咳嗽咳痰,4例有胸闷或胸部隐痛。X线和CT显示前纵隔内肿块影,术前能确诊仅8例(53.3%)。行手术切除11例,术后平均生存时间23.6个月,1年生存率为40.0%,3年生存率为13.3%,5年生存率为0,有2例复发,8例转移。结论:原发性胸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术前确诊率较低,应早期采用外科手术治疗,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同期双原发食管癌胃癌外科治疗的可行性及术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0月15例同期双原发食管癌胃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经左胸切口6例,左胸、腹联合切口1例,左胸、左颈切口1例,右胸、腹2切口3例,右胸、腹及左颈3切口4例;胃代食管11例,结肠代食管4例。所有患者无围术期病死,平均住院时间:胃代食管组13.4d,结肠代食管组53.0d。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6.7%。结论:同期双原发食管癌胃癌行选择性手术治疗是安全的,在胃无法作为食管替代器官时,可以选择行结肠代替食管。 相似文献
16.
肿瘤标志物对胃癌诊断应用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并比较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EA、CA125、CA19—9、CA72—4及细胞角蛋白21—1对胃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71例胃癌患者及31例慢性胃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计算并比较各指标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性及ROC曲线下面积,研究各肿瘤标志物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CA125、CA19—9、CA72—4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P〈0.05)。CA72—4、CA125的诊断准确性和ROC曲线下面积优于其它指标。CA72—4、CA125、CA19-9水平在胃癌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胃癌浸润至浆膜层组的CA72—4、CA125、CA19—9水平高于胃癌局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组(P〈0.05)。结论:CA72—4、CA125、CA19—9对胃癌的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优于AFP、CEA及细胞角蛋白21—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胃平滑肌肉瘤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本组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39~62岁,平均年龄51.5岁。临床表现有腹痛5例,消化道出血6例,腹部包块6例,贫血6例。辅助检查行钡餐检查阳性发现7例;胃镜检查确诊为胃平滑肌肉瘤3例;B超确诊3例,CT确诊4例。肿瘤的位置位于胃大弯侧,其中胃上部2例,胃中部5例,胃下部近幽门部2例,腔外型6例,腔内型3例,胃旁淋巴结无肿瘤转移情况。手术方案行胃楔形切除3例,胃部分切除2例,近端胃大部切除2例,远端胃大部切除2例。结果全组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恢复较顺利,无手术死亡。病理报告为胃平滑肌肉瘤。结论根据生长转移特点,外科手术治疗是胃平滑肌肉瘤唯一治疗。 相似文献
18.
胃平滑肌肿瘤1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1996年1月-2002年1月外科手术胃平滑肌肿瘤13例。分析肿瘤生长的部位,方式。诊断方法,病理,治疗方式。结果:肿瘤位于胃体部8例(62%),胃窦部3例(23%),胃底部2例(15%),胃镜诊断率54%,钡餐诊断率75%《B超诊断率69%〈CT诊断率40%,行胃次全切除术5例,局部切除术4例,全胃切除术3例,姑息切除术1例(肝多发转移),病理诊断;胃平滑肌瘤7例,胃平滑肌肉瘤6例。结论:结合病史,多种辅助检查(尤其是B超)综合诊断,可提高术前的诊断率,治疗原则为手术切除。根据术中所见肿瘤大小,部位及病理良恶性决定切除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及根治性切除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2003年6月收治的27例残胃癌。结果:原胃大部切除术至残胃癌确诊间隔时间平均为20.1年,原手术方式中21例为Billroth Ⅱ式吻合。出现症状距确诊平均间隔6个月(1~14个月)。残胃发生部位11例在吻合口。印戒细胞癌3例,未分化癌5例,低分化腺癌8例,中、高分化腺癌11例。IA期1例,Ⅱ期4例,ⅢA期7例,ⅢB期4例,Ⅳ期11例。2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3例行残胃癌根治术,6例仅行剖腹探查术,4例行姑息性手术。结论:残胃癌多发生于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病变主要位于吻合口附近。残胃癌易延误诊断,当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出现上腹隐痛不适、饱胀感、上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进食梗噎感等,应考虑到残胃癌的可能,争取早期诊断。根治性手术是治疗残胃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老人患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原则及方法。方法分析1995-2004年60岁以上47例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I期行右半结肠切除14例,I期行横结肠切除10例,I期行左半结肠或直肠上段癌近端结肠造口,关闭远端结肠或直肠备Ⅱ期吻合11例,行双腔造瘘12例;术后并发症32%,围手术期病死率4%。结论重视对高龄老人结直肠癌急性肠梗阻的认识,合理选择手术术式,做好围手术期的准备是减少老人并发症、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