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对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纤维支气管镜灌洗的临床效果及其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2011年收治的58例重症肺部感染及部分肺不张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术.结果 经过治疗后,58例患者血气分析结果、血氧饱和度均交治疗前改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临床症状也得到较大改善.结论 对于重症肺部感染的患者,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有安全可靠、方便、疗效好的优点,临床上应给予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常遇到病情严重、病程迁延的难治性重症肺部感染,虽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了适宜的抗菌药物,但仍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笔者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方法(BAL)治疗了18例难治性肺部感染患者,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纤维支气管镜行吸痰、灌洗及局部用药在重症肺部感染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4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经纤维支气管镜行吸痰、灌洗及局部用药,同时取深部痰培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全身抗感染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平均住院日和发热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住院及发热时间缩短,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应用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有肯定的临床价值,且安全、创伤小,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岳鹏程  张咏梅 《吉林医学》2008,29(7):560-561
目的:评价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注药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36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加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注药术,同时取痰培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治疗,与24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单纯采用常规治疗及经口取痰培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治疗进行临床疗效、住院日、痰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2周治愈30例,治愈率83.3%,显效5例,显效率13.9%,有效1例,占2.8%,平均住院13.8d。患者的细菌培养阳性率达72.2%,患者除术中出现刺激性咳嗽、一过性低氧血症、心率增快外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照组2周治愈5例,治愈率20.8%,显效6例,显效率25.0%,有效13例,占54.2%,平均住院21.4d,患者经口取痰细菌培养阳性率29.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注药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简便、安全、疗效确切,能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有很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昏迷患者合并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昏迷合并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指标包括体温、血象恢复正常时间、肺部症状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昏迷合并重症肺部感染可提高临床疗效,并使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邓睿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1):186-187
目的:探讨纤支镜灌洗联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9例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联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联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后pH、PaO2、PaCO2等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联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是安全可行的,临床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邹单东  韦柳华  程红革 《重庆医学》2012,41(27):2854-2856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肺泡灌洗液中细菌种类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Microscan Autoscan-4微生物分析仪对251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肺泡灌洗液中分离到的195株细菌作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251例患者灌洗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6.2%(141/25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肺部感染、肺脓肿、肺部感染、创伤合并肺不张的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57.7%、57.1%、55.0%、5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5株细菌中革兰阴性菌占90.8%,革兰阳性菌占9.2%;主要细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0%~15.1%,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率为62.5%、64.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60.0%,细菌多药耐药现象严重。结论纤维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对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有较高价值。不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灌洗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灌洗治疗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灌洗组给予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灌洗治疗。根据病原菌培养的结果和药物敏感情况 ,选用抗生素进行灌洗治疗。灌洗量每段 1 5~ 2 0ml ,每周灌洗 1~ 2次。同期常规治疗的 1 8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灌洗组总有效率 96 66%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6 66% ,P <0 0 5 ,差别显著。结论 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灌洗治疗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纤支镜肺泡灌洗( BAL)对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学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01-01~2013-12-30间我院就诊的126例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通过肺泡灌洗液镜检、培养、细胞分类等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患者的病原诊断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做调整治疗。结果纤支镜肺泡灌洗检查对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诊断效果明显,126例患者共行灌洗液培养158次,其中,133次病原学检查结果有效,共分离出致病菌210株。其中, G+菌31株(14.8%), G-菌168株(80.0%),真菌11株(5.2%)。单纯致病菌感染57例(45.3%),2种及以上致病菌混合感染69例(54.7%)。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治疗后,121例患者肺部感染治愈,其余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结论采用纤支镜肺泡灌洗检查对病原诊断结果明确,可应用于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支气管肺泡灌洗(BALF)液在ICU肺部感染病原学上的诊断价值。方法 68例患者,均于采用无菌一次性吸痰管吸引气道分泌物留痰送细菌培养。结果 BALF培养阳性检出率明显高无菌痰培养。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在明确肺部感染病原学上有较高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及药敏在治疗严重肺部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入院后按传统方法给以全身应用抗菌药物 ,患者入院及入院第 8d均行痰培养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结果 :90例严重肺部感染患者入院后痰培养阳性率 33.3% ,灌洗液培养阳性率 70 % ,入院第 8d痰培养阳性率 13 3% ,灌洗液培养阳性率 5 0 % ,两者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回吸收操作简单 ,并发症少 ,且培养阳性率高 ,可更好地指导临床选择有效抗菌药物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支气管肺泡灌洗(BALF)液在(BALF)肺部感染病原学上的诊断价值.方法 68例患者,均于采用无菌一次性吸痰管吸引气道分泌物留痰送细菌培养.结果 BALF培养阳性检出卒明显高无菌痰培养.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在明确肺部感染病原学上有较高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未经纤支镜治疗的该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纤支镜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且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抗生素灌洗配合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方法:选择20例外科危重症监护中心的重症肺炎病人(符合我国制定的重症肺炎标准)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经纤支镜获取痰液标本行病原学检查,并根据药敏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A组常规静脉使用抗生素基础上配合纤支镜病灶肺段敏感抗生素灌洗,B组作为对照组。测定体温、血压、氧合指数,追踪血常规、胸片、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结果:A组病人症状改善较B组快,机械通气时间也明显低于B组。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抗生素灌洗配合静脉使用抗生素较单纯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治愈、好转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3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新年  张小樱 《华中医学杂志》2009,33(6):322-323,326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在重症肺部感染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灌洗组和非灌洗组,每组37例。灌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支气管肺泡灌洗,非灌洗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治疗效果。结果灌洗组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4.59%,非灌洗组为62.16%;灌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疗效可靠,提高治愈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在治疗重症创伤所致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探索重症创伤所致肺部感染治疗的更为有效、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4年3月在我院诊治28例重症创伤所致肺部感染患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3例及观察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分析对比两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⑴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3.85%)(P〈0.05);⑵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细菌培养阳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⑶观察组经过治疗后的肺部感染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胸部外伤所致的肺部感染既有诊断价值又有治疗价值,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沈珏  卢美萍 《中外医疗》2010,29(19):7-8
目的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对儿童支原体肺炎病原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收住我院呼吸科病房的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炎患儿,共104例。随机分为2组:A组:大环内酯类为主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予以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行肺炎支原体RT-PCR测定,同时观察2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 (1)支气管肺泡灌洗液MP-DNA,痰液MP-DNA及血清MP抗体检测阳性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B组与A组患儿相比在总咳嗽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治疗转归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1)气管肺泡灌洗液MP-DNA测定作为MP感染实验室诊断手段,临床应用价值有限。(2)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能促进呼吸道症状的改善及体征恢复,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降阶梯疗法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急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策略;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抗菌药物治疗。分别观察其临床疗效、细菌转阴率、肺部感染吸收天数、入住NICU天数。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及细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平均肺部感染吸收时间和平均ICU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降阶梯疗法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为基础的局部与全身抗生素联合治疗策略,是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柏 《中外医疗》2013,32(19):59-59,61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危重病人肺部感染并加以局部药物治疗临床效果的分析和评价。方法该院呼吸内科将2011年1月—2012年1月中累计收治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重病人80例,随机分成两组。45例为灌洗组即实验组,在对其进行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加局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常规治疗;35例为常规组即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灌洗组肺部感染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1),死亡率下降(P<0.05),住院日期缩短下降(P<0.05)。首次灌洗前后的血气分析进行比较,,灌洗后PaO2升高,PaCO2下降,FiO2降低(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加局部药物治疗危重病人肺部感染,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肺部感染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培养,分析检出非发酵菌感染及其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3年6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陕西省总队医院检验科从BALF中分离的非发酵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93株非发酵菌,检出率居前4位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48/93,51.61%)、鲍曼不动杆菌(31/93,33.33%)、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0/93,10.75%)、醋酸钙不动杆菌(2/93,2.15%);非发酵菌对不同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性,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多黏菌素对非发酵菌的作用较好。结论肺部感染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非发酵菌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耐药性,应加强临床肺泡灌洗液的细菌学检测,按照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