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慢性或者反复发作的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并缺乏形态学和生化标志的异常。IBS是一种全球性疾病,人群患病率较高,其症状可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占用了大量的医疗资源。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了,随着对IBS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国内外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标准和方法,对IBS的流行病学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人群的IBS患病率及其分布特征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影响IBS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及遗传、感染、食物、药物因素等,现就近年来国内外IBS流行病学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重视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诊断主要依赖症状的累积,这是可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及依据.目前借助于一种新的生物学标记对IBS进行简单诊断还为时甚远,本文强调IBS的诊断应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来研究疾病的分布、流行规律及病因,其次也可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寻找线索,为IBS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大便性状及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是消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症状持续或间歇发作,但又缺乏可以解释的异常形态学或生化检查.我国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1]显示普通人群IBS患病率为5.7%.陈新宇等[2]曾调查浙江地区各级医院IBS患者662例,其中老年患者84例,占12.7%.虽然IBS在老年人群发病率相对较低,但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IBS患者在临床亦不少见[3].目前IB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大多数研究认为IBS的发病与肠道动力异常、内脏感觉异常、炎症、感染、神经-内分泌、遗传、饮食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其中肠黏膜低度炎症(low grade mucosal inflammation,LGMI)被认为是IBS的主要病理学基础,肠黏膜潜在的免疫激活是LGMI的主要表现[4].本文对LGMI与IBS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7,长沙)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可改善,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世界各地流行病学研究报道显示IBS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多发病.西方国家人群患病率达10%~20%,我国的一项按罗马Ⅱ标准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社区人群IBS患病率为5.7%,其中22%曾因IBS症状而就诊.  相似文献   

5.
中国肠易激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全面了解国内肠易激综合征(IBS)流行病学调查现状,特别是研究中的不足,以更好地指导今后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对国内IBS流行病学调查文献进行了分析。方法对2000年1月-2012年6月在国内期刊发表的有关IBS流行病学调查文献,以"肠易激综合征"和"流行病学"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43篇有关IBS流行病学调查的文章发表在32种期刊杂志,调查范围涉及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单个调查的样本量58~16727例,研究人群包括普通人群、特殊人群和IBS患者。72.1%研究采用了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有24项研究应用罗马Ⅱ标准,5项研究联合应用罗马Ⅱ和Manning标准,12项研究应用罗马Ⅲ标准。我国IBS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流行病学研究诸多环节可能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影响IBS发病和患病率的因素包括:心理、饮食、年龄、性别、胃肠道感染史、情绪压力、职业、服药史等。结论在我国,IBS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生理疾病,患者是否就诊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躯体症状的严重性、心理行为特征和医疗资源的易得性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中的IBS病例和就诊于三级甲等医疗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专科病例的比较,分析影响IBS患者不  相似文献   

7.
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类疾病,国内近年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以罗马Ⅰ为标准,而消化内科就诊患者的IBS发病状况很少报道,我们对武汉地区消化内科门诊就诊患者的IBS发病状况进行了调查。方法:武汉地区5家医院参与这项调查,包括协和医院、同济医院、武大人民医院、武大中南医院、广州军区武汉陆军总院。采用问卷形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指一组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而缺乏特异性的形态学、生化和感染性病因的症候群。IBS的共同特征是胃肠运动功能改变和内脏器官的敏感性异常,可发生在消化系统各个部位,以结肠多见。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因此无病理生理学诊断标准,目前IBS诊断以症状为基础,排除其它器质性疾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与多种因素有关,精神心理障碍是IBS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刘新光 《胃肠病学》2009,14(5):257-260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与肠道动力和内脏感觉异常有关的功能性胃肠病。心理、社会、环境、遗传等因素在发病过程中起极为重要的作用。IBS多发生在伴有不同程度心理调节障碍、具有遗传特征的易患群体.有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当前公认的罗马Ⅲ诊断标准是以临床症状学为依据,部分符合诊断标准的IBS患者.其肠黏膜可能存在免疫细胞浸润、免疫激活和轻微黏膜炎症,这种炎症在IBS中的潜在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尚无一种药物对IBS的治疗完全有效,IBS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治疗的原则,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未来需对IBS的病理学、免疫学和肠内微生态学有更全面的认识.以进一步思考IBS的诊断方式和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