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蜂毒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pGEX-2T原核表达载体表达蜂毒肽。方法将人工合成整合了肠激酶作用位点的蜂毒肽基因,插入载体pGEX-2T,构建蜂毒肽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融合表达载体pGEX-MEL。重组质粒转化E.coliBL21(DE3)诱导表达,超声破碎菌体,SDS-PAGE检测蛋白表达情况,取超声上清,通过GST亲和色谱系统纯化目的融合蛋白,酶切通过溶血实验检测其溶血活性。结果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0 000的融合蛋白,目的融合蛋白量约占菌体总蛋白量的29.5%。经Western blot鉴定,表达的GST融合蛋白与GST抗体有强烈的交叉反应,说明成功表达了目的融合蛋白。取超声上清,亲和色谱纯化融合蛋白,纯度为95%。肠激酶切割得到了人工天然蜂毒肽,测定蜂毒肽回收率为80%。结论通过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蜂毒肽,具有和天然蜂毒相同的溶血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脂多糖应激新分子编码的蛋白质。方法PCR扩增HlrgcDNA编码区,克隆入表达载体pcTAT中,构建成融合6His的表达载体pcTAT-lrg,转化E.coli BL21(DE3),以IPTG诱导。表达产物用SDS-PAGE及凝胶光密度扫描分析,用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结果经过IPTG诱导4 h,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Mr)约25 000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51%。表达产物为可溶性的,用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的表达蛋白达到电泳纯。加入培养液中的纯化蛋白,可在30 min内进入HEK293细胞。结论在E.coli中成功地高表达人Lrg融合蛋白,并对其进行初步纯化,为人Lrg功能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融合基因CTB-Aβ42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最适条件,并纯化得融合蛋白。方法设置不同的诱导温度、诱导时间、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浓度,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融合基因CTB-Aβ42,SDS-PAGE凝胶电泳鉴定表达产物,GST亲和色谱柱纯化目的蛋白,Western blot鉴定目的蛋白免疫原性。结果 SDS-PAGE结果显示,GST-CTB-Aβ42融合蛋白分子质量约为45 kD,与预期结果一致;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纯化得到的目的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在诱导条件为30℃,0.1 mmol/L IPTG诱导2 h表达的可溶性蛋白所占比例最高;在37℃,0.1mmol/L IPTG诱导4 h表达的融合蛋白总量最高,小部分可溶性表达,大部分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结论本实验对CTB-Aβ42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经GST亲和色谱柱纯化获得具有免疫原性的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离纯化人程序死亡蛋白-1(PD-LI)基因,制备重组人PD-L1蛋白,为进一步研究PD-L1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和机制建立基础.方法 通过RT-PCR分离纯化人PD-L1基因,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GEX-4T一1中,经酶切,测序鉴定分析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产物经GST蛋白纯化系统进行纯化后,用10%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鉴定.结果 经RT-PCR分离纯化的PD-L1 cDNA分子由645 bp构成,编码相对分子量约25 KD的蛋白,并与GST形成融合蛋白.GST-PD-L1融合蛋白相对分子量约46 KD.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蛋白能被兔抗GST和抗PD-L1抗体识别.结论 成功构建了PD-L1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获得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5.
重组融合蛋白抗CD20Fab-LDM的构建、表达及体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构建和表达抗CD20Fab-LDP(力达霉素辅基蛋白)融合蛋白,制备强化融合蛋白抗CD20Fab-LDM(力达霉素),并测定该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PCR和overlapPCR方法构建抗CD20Fab-LDP融合蛋白,并用双脱氧终止法测定DNA序列;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该产物,并用Western blot鉴定纯化产物;采用FACS方法鉴定纯化产物与靶细胞的结合活性;采用冷乙二醇法制备强化融合蛋白抗CD20Fab-LDM;采用MTT法鉴定抗CD20Fab-LDM对CD20+Raji细胞特异性的细胞毒作用。结果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抗CD20Fab-LDP融合蛋白已构建成功,可溶性表达产物的产量可达4mg.L-1以上,具有与Raji细胞(CD20+)结合的活性,与抗CD20Fab的亲合常数相当,抗CD20Fab-LDM体外能特异性杀伤Raji细胞,IC50值为0.9×10-10mol.L-1。结论成功地构建了抗CD20Fab-LDP融合蛋白,并获得可溶性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具有与相应靶抗原结合的活性,并成功制备了抗CD20Fab-LDM强化融合蛋白,体外能特异性杀伤CD20+的Raji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人Hexastatin蛋白原核表达载体,大量表达并纯化Hexastatin蛋白,为其在体内外的活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提取人食管癌EC9706细胞总RNA,通过RT-PCR方法扩增人Hexastatin基因,导入pMD18-T载体测序,然后克隆至pMAL-c4x表达载体,IPTG诱导表达,并利用Amylose亲和树脂纯化融合蛋白,产物进行Westernblot鉴定。结果经PCR扩增成功获得了687bp的人Hexastatin基因,测序正确。重组人Hexastatin基因在BL21菌体中获得高效可溶性表达,表达的可溶性蛋白占总蛋白量的24.8%,纯化后的MBP-Hexastatin融合蛋白纯度可达90%,Westernblot证实表达蛋白为目的蛋白。结论人Hexastatin基因克隆、表达及纯化的成功,为进一步在体内外研究其生物活性奠定基础,同时也为肿瘤的生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HSP65-6×(IA2-P2)-His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分离纯化。方法通过酶切酶连的方法将6×(IA2-P2)-His替换pET-28a-HSP65-6×P277中的6×P277,构建好的载体经DNA测序分析构建成功。乳糖诱导表达的蛋白经Ni+柱分离纯化。最后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目的蛋白。结果 HSP65-6×(IA2-P2)-His最高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65%,超声破碎后蛋白以可溶性的形式存在于裂解上清中。Ni+柱纯化后蛋白纯度可达80%电泳纯以上。最后West-ern blot鉴定目的蛋白具有抗原性和His标签。结论重组载体pET-28a-HSP65-6×(IA2-P2)-His成功转入BL21中,以可溶性的形式高效表达,该工作为进一步验证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噬菌体β‐GT蛋白的原核重组体系,诱导表达、纯化GST‐β‐GT 融合蛋白并对其进行酶活性测定。方法利用PCR技术从T4噬菌体中扩增β‐GT基因;经T‐A克隆,获得β‐GT基因片段,经酶切连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β‐GT ;经测序鉴定序列正确后,将所构建的载体转化进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利用IPTG诱导,经10% SDS‐PAGE鉴定目的蛋白表达后,采用GST柱纯化目的蛋白;通过酶切和qPCR鉴定其活性。结果成功扩增了噬菌体β‐GT基因;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出GST‐β‐GT融合蛋白;通过GST柱纯化后获得了GST‐β‐GT融合蛋白,纯度达95%;通过酶切和qPCR验证,此GST‐β‐GT融合蛋白具有T4‐β‐GT酶的活性。结论。原核表达GST‐β‐GT融合蛋白具有糖基转移酶活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重组人胸腺素α1(Tα1)工程菌的发酵工艺 ,在NBS MICROS15L自动控制发酵罐中 ,利用分批培养和补料分批培养技术培养含融合表达载体 pGEX Tα1的大肠杆菌DE3 (lys)。采用分批培养 ,得到的最终菌体密度OD60 0 为 8,GST Tα1融合蛋白的含量为 0 .1g L(发酵液 ) ;通过限制性流加补料 ,促进体系溶解氧能使发酵菌体密度及融合蛋白的含量显著提高 ,OD60 0 可达 3 2 ,融合蛋白的含量为 0 .7g L(发酵液 ) ,且融合蛋白主要以可溶形式表达 ,为后续蛋白纯化工作提供了便利。本研究确定了周期短、产率高且稳定的发酵工艺 ,为工业化生产重组Tα1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hEGF融合蛋白基因工程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起始pH为6.6~7.0,以100ml/500ml的装液量,6%接种量,37℃培养2h,加入0.1mmol/L的IPTG诱导4h后,收获菌体可得到较高的生物量和hEGF融合蛋白表达量。其中IPTG诱导开始时间和菌体收获时间对蛋白表达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人白细胞介素24(IL-24)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观察纯化后的IL-24融合蛋白导致人胰腺癌细胞(Panc-1)生长抑制的作用。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从质粒pET30b-IL-24中酶切获取人IL-24cDNA片段。并将该片段与pET42a原核表达载体基因重组,在大肠杆菌中实现重组基因的表达,提取并纯化rhIL-24蛋白。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和Western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以不同浓度的重组蛋白IL-24与胰腺癌细胞Panc-1、正常肝胚细胞CCC-HEL-1共培养48h,同时设立相应浓度梯度的HIS-GST融合蛋白组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结果酶切结果证实,成功构建了pET42a-IL24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稳定的表达。rhIL-24蛋白以浓度依赖性的关系抑制Panc-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HIS-GST蛋白。结论rhIL-24蛋白对胰腺癌细胞Panc-1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阻断CD40/CD40L相互作用延长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存活时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克隆表达人CD40-Ig融合蛋白,并在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模型中研究利用其阻断CD40/CD40L相互作用的保护性效果。方法:利用RT-PCR技术自人Daudi细胞系中克隆CD40基因胞外区,并插入含有人IgG1Fc段基因的pIG1载体中,构建携带CD40-Fc融合基因的瞬时表达载体转染COS-7细胞,间接夹心ELISA法检测CD40-Ig融合蛋白的表达,再将CD4-Fc融合基因连接入pcDNA3.1的相应位点构建稳定表达载体转染CHO细胞,筛选分泌CD40-Ig融合蛋白的阳性重组CHO细胞并进行无血清大规模培养,收获培养上清利用ProteinA亲和层析法纯化融合蛋白。SDS-PAGE,Western blot和配基结合实验鉴定CD40-Ig的性质,将C57BL6/J(H-2^b)小鼠的脾细胞经尾静脉注射入亚致死剂量照射的BALB/c(H-2^d)小鼠体内建立急性GVHD模型。通过体内注射CD40-Ig融合蛋白评价其对急性GVHD小鼠的保护效果。结果:按上述方法分别构建了哺乳动物表达载体pIG/40Ig和p3.1/40Ig。ELISA和Western blot确定在COS-7和CHO细胞中表达了CO40-Ig融合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该蛋白具有通过二硫键结合的二聚体结构并以同源二聚体的形式存在,纯化的CD40-Ig可与CD40L结合,体内应用CD40-Ig融合蛋白治疗可延缓小鼠GVHD病情发展并显著延长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结论:CD40/CD40L相互作用在GVHD的病理过程中可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提示人CD40-Ig融合蛋白在临床预防和治疗GVHD方面的巨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克隆、表达、纯化重组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并测定该酶活性,为建立特异性的ALT分型检测方法奠定基础。方法通过RT-PCR从肝癌细胞中扩增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ET-28 a表达载体中。重组表达质粒pET28 a-ALT1,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1.0mmol.L-1IPTG诱导,表达可溶性重组融合蛋白,通过硫酸铵沉淀、镍离子柱亲和色谱及QHP柱色谱3步纯化,并检测融合蛋白活性。结果经过表达条件的优化增加了可溶性蛋白的表达,纯化后目的蛋白纯度达到85%,经测定重组蛋白具有很高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200 U.mg-1)。结论通过基因克隆及大肠杆菌表达,能得到活性较高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蛋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rhTRAIL114-281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纯化产物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将经过酶切鉴定的原核表达载体pET一23d(+)/TRAIL114-281转化入宿主菌E.coli w3110,优化目标蛋白表达条件,用离子交换色谱法纯化。目标蛋白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HPLC检测纯化蛋白纯度,最终用MTT法检测其生物学活性。结果rhTRAIL蛋白最高表达量可占菌体总蛋白的50%以上,可溶性形式存在的目标蛋白约占上清总蛋白的25%,离子交换纯化后,可溶形式rhTRAIL对人口腔癌细胞KBV200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结论rhTRAIL蛋白可在转化了重组质粒pET-23d(+)/TRAIL114-281的宿主菌E.coli w3110中高效表达,纯化所得的可溶形式rhTRAIL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该工作为进一步研究开发rhTRAIL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孙晋津  陈博  陈剑秋 《江苏医药》2012,38(6):644-647
目的构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EGFP-HGF-C1,探讨HGF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VECs)的作用。方法通过亚克隆技术,构建含有人HGF cDNA全长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EGFP-HGF-C1并测序;向大鼠原代骨骼肌细胞转染质粒pEGFP-HGF-C1,测定转染效率;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HGF蛋白表达浓度;MTT法测定HGF表达产物对大鼠VECs促增殖作用。结果成功构建正向表达HGF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EGFP-HGF-C1,该质粒可有效转染原代培养的骨骼肌细胞并表达HGF,且其表达产物HGF对大鼠VECs的促增殖作用具有量效和时效关系(P<0.05或P<0.01)。结论成功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HGF-C1能有效转染大鼠骨骼肌细胞,分泌的HGF对大鼠VECs有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建立能稳定表达人葡糖醛酸转移酶UDPGT1A9蛋白的CHL UDPGT1A9转基因细胞系 ,并鉴定其对药物的葡糖醛酸缀合活性。方法 利用基因亚克隆技术 ,将UDPGT1A9cDNA从pREP9 UDPGT1A9构建到哺乳动物表达载体pcDNA3.1中 ,形成真核细胞表达重组子pcDNA3.1 UDPGT1A9,再转染于中国仓鼠肺细胞 (CHL细胞 )中 ,通过G4 18筛选阳性克隆 ,建立稳定表达UDPGT1A9的CHL UDPGT1A9转基因细胞系 ,并以山萘酚为底物 ,采用HPLC方法对其代谢活性进行鉴定。结果 建立了CHL UDPGT1A9转基因细胞系 ,通过HPLC分析其对山萘酚代谢活性为 (1.0 2± 0 .11) μmol·min- 1·g- 1蛋白 ,而对照CHL细胞对底物无明显代谢。结论构建完成的转基因细胞系能稳定表达人体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T1A9,并具有对山萘酚的代谢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siRNA(small interfering,RNA)对乳腺癌细胞SK-BR-3的VEGF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为RNAi技术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体外合成一条针对VEGF基因的siRNA,使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导入细胞,观察转染后乳腺癌细胞SK-BR-3的增殖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RT-PCR检测转染后VEGF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ELISA检测蛋白表达的下降效果。结果所设计的siRNA能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降低了VEGFmRNA的表达;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作为阴性对照的错义序列组siRNA则没有这种效果,不起作用。结论 siRNA可以有效抑制细胞株SK-BR-3中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生长。应用RNA干扰技术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8.
异甘草素对人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鉴于异甘草素(ISL)对不同肿瘤细胞系的不同作用,研究ISL对人宫颈鳞状上皮癌细胞(CaSki)癌细胞的影响及有关机制。方法体外研究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mRNA表达;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cyclin B1,P34cdc2和磷酸化P34cdc2(phospho-cdc2,酪氨酸15)蛋白表达;体内研究通过建立人宫颈癌CaSki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抑瘤率。结果ISL浓度依赖性(10~80μmol.L-1)抑制CaSki细胞增殖,IC50为(19.3±3.3)μmol.L-1,且呈时间依赖性。ISL 20μmol.L-1作用3 d对细胞抑制率为82.3%;ISL浓度依赖性(10~80μmol.L-1)干扰CaSki细胞周期,细胞周期阻滞于S和G2/M期,S和G2/M期的百分率分别从23.1%和8.2%上升到43.2%和32.1%;同时G0/G1期细胞百分率从68.7%下降到24.7%;RT-PCR分析显示,ISL(10~80μmol.L-1)显著抑制cyclin B1 mRNA表达,抑制率最高可达61.7%,且呈时间依赖性;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显示,ISL作用24 h cyclin B1蛋白表达开始不同程度下降,48 h下降明显,P34cdc2变化较小,ISL作用16 h后磷酸化P34cdc2(酪氨酸15)蛋白水平明显改变;ISL(20~500 mg.kg-1.d-1)剂量依赖性抑制CaSki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抑瘤率分别为36.8%,51.2%和84.6%,且对动物体重和外周血白细胞数均无明显影响。结论ISL可以显著抑制人宫颈癌细胞体内外增殖,其机制与将细胞周期阻滞于S和G2/M期及影响细胞周期因子cyclin B1的表达和改变P34cdc2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AIM: To display the aggregation-prone ligand binding domain (LBD) of the human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PPARgamma) on the surface of bacteriophages to establish an easy screening assay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PPARgamma ligands. METHODS: Plasmids were constructed for the expression of the PPARgamma LBD as a fusion to the N-terminus of the g3p protein of filamentous phage or the C-terminus of the capsid protein D (pD) of phage lambda. The fusion proteins were expressed in E coli and solubility characteristics were compared.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the LBD as well as the pD protein were prepared for Western blot analysis and phage capture assay. RESULTS: The pD-LBD fusion protein was partially soluble, whereas the LBD-g3p fusion protein was detected only in the insoluble fraction. The pD-LBD fusion protein was efficiently incorporated in phage particles. Furthermore, the LBD was shown to be displayed on the surface of bacteriophage lambda. On average, the pD-LBD fusion protein accounted for 28% of the total pD protein in the lambda head capsid. CONCLUSION: The hydrophobic PPARgamma LBD was expressed as a soluble form of fusion protein in E coli and displayed on the surface of bacteriophage lambda when it was fused to the lambda pD protein. The lambda pD fusion system could be used for improving the solubility of proteins that tend to form inclusion bodies when expressed in E coli. The lambda phage particles displaying the LBD of PPARgamma may be of great value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PPARgamma ligands.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满足寻找可能影响淀粉样β蛋白(Aβ)在阿尔茨海默病过程中的药物实验的需求,建立共表达人淀粉样蛋白前体(APP)695基因和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α4β2亚单位基因的细胞模型。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方法把APP695基因转染进已稳定转染nAChRα4β2亚单位基因的SH-EP1细胞。用500mg.L-1G418加压筛选,并挑选细胞单克隆。用RT-PCR和Western蛋白印迹法对转染后的细胞单克隆进行鉴定,挑取成功转染并高表达APP695的细胞进行克隆。膜片钳检测所挑细胞克隆的α4β2受体功能。结果挑出成功稳定转染人APP695基因及人nAChRα4β2亚单位基因的共表达细胞克隆株。膜片钳方法检测到此细胞克隆株上nAChRα4β2存在活性。结论成功制备了共表达人APP695基因及人nAChRα4β2亚单位基因的细胞模型,为探讨神经元nAChRα4β2亚型对Aβ加工影响的药物实验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