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芩苷抗肺炎衣原体致动脉内皮细胞损伤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对主动脉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黄芩苷的干预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黄芩苷高剂量组、黄芩苷低剂量组、阿奇霉素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喂饲高胆固醇饲料1周后,经一侧鼻腔吸入含CPn的培养液,每周1次,共3次。最后1次接种5天后开始给药至实验结束,第1次接种后第18周处死全部动物。取主动脉检测血管反应性、电镜检测内皮细胞(EC)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主动脉对内皮依赖舒张反应降低,细胞凋亡指数、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升高,3个给药组以上3个指标均趋向正常。结论:黄芩苷和阿奇霉素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从而阻断AS发病过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鞘氨醇激酶在肺炎衣原体感染中的变化及黄芩苷的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鞘氨醇激酶(SK)在肺炎衣原体感染血管内皮细胞中的变化及黄芩苷对其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细胞,待长成单层后加入肺炎衣原体(CPN)为模型组,不加任何刺激者为正常组,另取长成单层的ECV-304细胞,加入肺炎衣原体为模型组,加入CPN+黄芩苷0.48g/L为黄岑苷组,同法检测SKmRNA表达。结果:正常细胞检测不到SKmRNA的表达,感染CPN1h后SKmRNA表达开始出现,2h达到高峰,3h已经下降,4h时已检测不到。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预处理4hSKmRNA表达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黄芩苷与CPN同时作用细胞2h,SKmRNA表达无改变。结论:肺炎衣原体感染可以刺激SKmRNA表达增加,中药黄芩苷对SKmRNA的表达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芩苷对肺炎衣原体诱导的可溶性细胞粘附因子及IL-8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肺炎衣原体诱导的可溶性细胞粘附因子(sCD54)及白细胞介素-8(IL-8)的调节作用.方法:在24孔板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待长成单层后加入肺炎衣原体(CPN)为模型组,加入CPN和黄芩苷0.48g/L为实验组,不加任何刺激物为正常组,培养4d后,收取上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可溶性细胞粘附因子及IL-8.结果:血管内皮细胞经CPN刺激后sCD54升高3倍,IL-8也增加;黄芩苷可以抑制sCD54和IL-8水平,抑制率分别位60%和20%.结论:黄芩苷有抑制肺炎衣原体诱导的sCD54和IL-8作用,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芩苷对E—选择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肺炎衣原体和大肠杆菌脂多糖诱导的E—选择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在24孔板培养人脐静内皮细胞(ECV—304),待长成单层后加入肺炎衣原体(CPN)为衣原体组;加入CPN和黄芩苷0.48g/L为实验1组,加入大肠杆菌脂多糖(LPS)为LPS组,加入LPS和黄芩苷0.48g/L为实验2组,不加任何刺激物为正常组,每组设4个复孔,培养4d后,各组细胞消化后用流式细胞仪技术进行E—选择素检测,上清检测NO。结果:血管内皮细胞经CPN刺激后E—选择素表达增加.NO分泌没有改变;血管内皮细胞经LPS刺激后E—选择素表达增加,NO分泌也增加;黄芩苷可降低LPS诱导的E—选择素和NO。结论:CPN和大肠杆菌LPS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刺激有不同的。病理结果,中药黄芩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肺炎衣原体和大肠杆菌脂多糖诱导的E-选择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在24孔板培养人脐静内皮细胞(ECV-304),待长成单层后加入肺炎衣原体(CPN)为衣原体组,加入CPN和黄芩苷0.48g/L为实验1组,加入大肠杆菌脂多糖(LPS)为LPS组,加入LPS和黄芩苷0.48g/L为实验2组,不加任何刺激物为正常组,每组设4个复孔,培养4d后,各组细胞消化后用流式细胞仪技术进行E-选择素检测,上清检测NO.结果:血管内皮细胞经CPN刺激后E-选择素表达增加,NO分泌没有改变;血管内皮细胞经LPS刺激后E-选择素表达增加,NO分泌也增加;黄芩苷可降低LPS诱导的E-选择素和NO.结论:CPN和大肠杆菌LPS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刺激有不同的病理结果,中药黄芩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虎杖苷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虎杖有效成分虎杖苷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斑块稳定性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虎杖苷胶囊口服,每次1粒,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洛伐他汀片口服,每次20mg,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Crouse积分及颈动脉斑块超声病理分型改变;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抑制物(TIMP-1)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颈动脉IMT与斑块积分显著减小(P〈0.05,P〈0.01),血清MMP-1、MMP-1/TIMP-1水平显著降低,不稳定斑块的软斑数量有减少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上述指标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虎杖有效成分虎杖苷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并有助于稳定斑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虎杖苷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虎杖有效成分虎杖苷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斑块稳定性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6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虎杖苷胶囊口服,每次1粒,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洛伐他汀片口服,每次20mg,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Crouse积分及颈动脉斑块超声病理分型改变;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抑制物(TIMP-1)水平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颈动脉IMT与斑块积分显著减小(P<0.05,P<0.01),血清MMP-1、MMP-1/TIMP-1水平显著降低,不稳定斑块的软斑数量有减少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上述指标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虎杖有效成分虎杖苷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并有助于稳定斑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芩百清肺浓缩丸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第一个用于临床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中药,黄芩苷是芩百清肺浓缩丸的主要单体,实验使用肺炎支原体实验株、阐明芩百清肺浓缩丸单体黄芩苷抗肺炎支原体作用。方法肺炎支原体感染细胞和小鼠给予低剂量和高剂量的黄芩苷后,利用Real-time PCR、荧光染色和MTT等方法测定药物对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实验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黄芩苷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都降低肺炎支原体浓度,但高剂量组作用更加显著。结论黄芩苷能抑制感染实验模型的肺炎支原体数量,阐明黄芩苷具有体内外抗肺炎支原体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测定复方黄芩肺炎颗粒中黄芩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色谱柱:Shim-packODS (150×4.6mm,5μm);检测波长:280nm;流动相:甲醇-0.4%磷酸(45:55);流速;1.00mL·min-1;柱温:40℃。结果:黄芩苷进样量与色谱峰面积在20.2μg·mL-1-101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 RSD为1.1(n=9),精密度试验RSD为0.81(n=5),重复性试验RSD为0.97(n=5),稳定性试验RSD为1.1(n=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是控制复方黄芩肺炎颗粒内在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不同赋形剂对黄芩苷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赋形剂对黄芩苷溶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恒温加速实验考察黄芩苷在加入助溶剂(葡甲胺及葡萄糖)、增溶剂(普朗尼克F-68)和稳定剂(HP-β-CD)后的稳定性;黄芩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结果黄芩苷在加入助溶剂后有效期变短,在加入增溶剂和稳定剂后有效期延长.结论黄芩苷溶液中可加入普朗尼克F-68或HP-β-CD以增加药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复方三七当归制剂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及其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CAS患者随机分为复方组39例、他汀组34例及对照组31例,分别应用复方三七当归粉剂、阿托伐他汀片及安慰剂治疗1年;应用高分辨率超声观察治疗前后各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目及Crouse积分. 结果 治疗后复方组、他汀组IMT及Crouse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减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复方组与他汀组治疗后IMT、Crouse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复方组及他汀组不稳定斑块数目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复方组与他汀组治疗后不稳定斑块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复方组有3例出现便溏,2例出现恶心,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 复方三七当归制剂治疗CAS疗效确切,对不稳定性斑块有显著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参七黄稳斑胶囊合用辛伐他汀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参七黄稳斑胶囊单用及合用辛伐他汀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影响。方法将45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不稳定斑块对照组(B组)、参七黄稳斑胶囊治疗组(C组)、辛伐他汀治疗组(D组)、参七黄稳斑胶囊和辛伐他汀合用治疗组(E组)。A组用普通饲料,其他组用高胆固醇饲料喂养;12周末造模成功后,如前喂养,C、D、E组分别给予不同药物干预。24周末在腹主动脉注射药物触发斑块破裂,2周后检测各组血清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测定斑块面积、内膜厚度、中膜厚度、纤维帽厚度。结果与B组相比,C、D、E组血清中VCAM-1、ICAM-1、hs—CRP的水平及斑块面积、内膜厚度明显降低,纤维帽明显增厚(P〈0.01);其中C组优于D组(P〈0.05),E组优于C组(P〈0.01)。结论参七黄稳斑胶囊有较好的稳定斑块的作用,与辛伐他汀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瓜蒌皮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瓜蒌皮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69%,对照组有效率72.0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s CRP、PAI-1、MMP-2、IL-6、PAGM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hs-CRP、PAI-1、MMP-2和PAGM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瓜蒌皮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具有稳定患者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消斑汤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和机体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降脂稳斑、抗血小板等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消斑汤,2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总积分、OPN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5P0.05)。2组治疗后IMT、斑块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OPN表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调的趋势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斑汤有明显抑制及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机体OPN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构建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研究清热解毒中药对AS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新西兰雄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连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氯喹组及立普妥组。干预后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测定外弹性膜面积(EEMA)、管腔面积(LA)、斑块面积(PA)和斑块负荷(PB);计算斑块的不稳定性指数(Ⅵ)。结果IVUS检测EEMA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LA方面,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及立普妥组较模型组、黄连解毒汤中、低剂量组及氯喹组增加(P<0.05),而氯喹组较黄连解毒汤中、低剂量组有所下降(P<0.05);PA方面,黄连解毒汤低、中、高剂量及立普妥组较模型组有所下降(P<0.05);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和立普妥组较黄连解毒汤低、中剂量组下降(P<0.05),氯喹组与黄连解毒汤低、中剂量组相比有所增加(P<0.05);PB方面,黄连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和立普妥组低于模型组(P<0.05);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和立普妥组与黄连解毒汤低、中剂量组相比下降(P<0.05),氯喹组与黄连解毒汤低、中剂量组相比有所增加(P<0.05);在LA、PA、PB方面,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与立普妥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黄连解毒汤可以减小PA及PB,增加LA及降低Ⅵ,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剂量越高稳斑效果越好,其效果与立普妥相当。 相似文献
18.
杜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9):30-31
目的探讨通心络及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112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异常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辛伐他汀组,通心络+辛伐他汀组,连用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增厚的内膜冲层厚度与斑块消退的变化、血脂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颈动脉增厚内膜与斑块均有消退,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有明显降低,但以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同时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HDL)升高、甘油三酯(1℃)降低。结论通心络及辛伐他汀联合应用对颈动脉内膜增生厚度、粥样硬化斑块消退及对血脂的影响明显优于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19.
复方芪参降脂饮对不同证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易损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芪参降脂饮对颈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易损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258例颈AS斑块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痰湿阻滞证、瘀阻脉络证、浊毒内蕴证和肝肾亏虚证、气虚证5型。给予复方芪参降脂饮口服,疗程为6个月。检查各证型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及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结果颈AS患者易损斑块分布以瘀阻脉络证和浊毒内蕴证组远大于其他证组(P〈0.05)。治疗后瘀阻脉络证、浊毒内蕴证、气虚证组颈动脉易损斑块IMT、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及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复方芪参降脂饮对稳定瘀血、浊毒、气虚证易损斑块效果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脂及抗炎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软脉灵口服液对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软脉灵口服液对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血脂高于正常且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宽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软脉灵组口服软脉灵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辛伐他汀组口服辛伐他汀每次20mg,每日1次。联合治疗组每日同时服用软脉灵口服液和辛伐他汀,用法、用量与单药治疗组相同,3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3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和血脂变化。结果3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有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软脉灵组和辛伐他汀组血脂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软脉灵组、辛伐他汀组治疗后比较,血脂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软脉灵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软脉灵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联合他汀类药物使用疗效更佳,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