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条口穴用于肩关节周围炎治疗的起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条口穴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确切,但此种治法的起源一直未明。自从《针灸甲乙经》首载条口穴以来,直至明清时期,针灸医籍(包括综合性医籍中的针灸专卷)中未曾记载用条口穴治疗肩部疾患。查阅近10年文献报道,临床用条口穴治疗肩周炎的验案众多,遗憾的是,均未曾注明出自何时何人之法。据本人所搜集到的资料,焦国瑞编著的《针灸临床经验辑要》是最早将这一治法收录到正规出版物中的,并作为肩周炎和肩痛症的主要治疗手段;胡学曾在1966年报道的“针刺条口透承山穴治疗45例肩凝症”,是本人所能查阅的文献中,最早应用此法的。虽然不能仅据此下定论,但胡氏和焦氏理所当然是早期将此治法推广和发扬的医家之一。  相似文献   

2.
条口穴主治肩周炎经验的追本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医籍中,条口穴从未有主治肩痛的记载,可当代许多针灸医家都对条口穴针刺治疗肩周炎十分推崇.人们是如何发现条口穴治疗肩周炎的呢?它又是如何传播与发展的呢? 1 条口穴主治的古今变化 条口穴,最早见于<黄帝明堂经>,收载于<针灸甲乙经>,位于下巨虚上1寸,足阳明经穴,可主治"胫痛,足缓失履,湿痹,足下热,不能久立."此后,历代医家对其主治略有增减或变化.  相似文献   

3.
“四花”穴,为古代治疗骨蒸劳瘵之著名灸穴之一,记载于多种古代医籍中,现代针灸医籍中将此收入经外奇穴类。关于“四花”穴的定位,在古代诸医籍中记载并不一致,主要有二种,一是以《外台秘要》、《苏沈良方》所载为代表。其“四花”穴的四个点呈棱形分布的定位:一是以《针灸资生经》、《针灸聚英》为代表的呈正方形分布的定位。而现代针灸医籍及文章中,在收载和引用此“四花”穴时,多从后者,或有甚者将两者混为一谈;故有必要从文献角度加以考察,以求正误。一、“四花”穴出处的考察现存医籍中最早记载“四花”穴的名称及定位系唐·王焘《外台秘要》一书,此书  相似文献   

4.
针刺条口穴是针灸学科临床治疗肩周炎的常用方法。基于PUBMED和中国知网(CNKI)中搜索1965至2018年间关于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相关文献,国内外研究证实针灸可以作为辅助手段治疗肩周炎。但是,由于独取条口穴治疗肩周炎这一经验无法从古代文献中找出,仅见于现代研究,而现代研究缺乏高质量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证明其有效性,因此,条口透承山治疗肩周炎的经验需要更多科学严谨的RCT研究证明其有效,才可在针灸临床实践中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关联规则挖掘《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两书腰痛的症穴知识结构,为针灸古医籍进行以病种为关联发现症穴配伍提供科学的方法学参考,同时探讨关联规则在针灸古医籍整理中的可行性及科学性。方法:筛选和规范《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腰痛"的症穴条文,建立病症穴事务数据库,在Weka3.9.0平台采用Apriori算法对有关"腰痛"的条文进行"病—症""症—穴"的二维关联分析。结果:两书共有153条提及腰痛症状及针灸治疗的条文,腰痛伴随症状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脊痛31.68%、形寒肢冷25.74%;使用腧穴的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委中17.60%、肾俞9.60%、昆仑6.40%;腰痛症穴配伍中位于前三的依次为腰痛伴脊痛取委中,腰痛伴形寒肢冷取肾俞,腰痛目眩取昆仑;腧穴配伍方面,委中-肾俞最高,支持度为30.40%。结论:腰痛的伴随症状多有脊痛、形寒肢冷等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的经脉病症;取穴多为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的腧穴以及特定穴;针灸古医籍在治疗腰痛中症状分明、穴位精简。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溢泪症临床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围性面瘫的溢泪症使患者十分苦恼 ,且为常见主要后遗症状之一。查阅近年出版的《中国针灸》、《上海针灸杂志》、《针灸临床杂志》有关面瘫的论文43篇 ,皆未提及面瘫溢泪症 ,亦未对“流泪”一症进行穴位上的加减。笔者查考有关针灸医籍如《针灸大成》、《针灸资生经》等医籍 ,发现对“迎风流泪”及“冷泪”等症则多处采用睛明、承泣两穴。遂以此指导临床 ,来探讨睛明及承泣穴对周围性面瘫溢泪症的影响 ,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将 1 997年冬至 2 0 0 2年春所有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31例 ,其中男 1 7例 ,女 1 4例 ;年龄最大 5 7岁 ,…  相似文献   

7.
针灸治疗肩周炎选穴的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总结近年来针灸治疗肩周炎相关文章,主要就其穴位选取作一回顾,介绍针灸治疗肩周炎的常用穴位,如"肩三针"、条口、肩痛穴等,以期找出科学合理的穴位处方,从而用来更好地指导临床;并且提出一些查阅文献时发现临床中存在的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神阙穴的概念首见《素问·气穴论》:“……肩贞二穴,痦门一穴,齐一穴,胸俞十二穴,……”,但最早提出“神阙”的是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脐中,神阙穴也。”历代针灸医籍均视其为要穴,历代文献以及医家均认为神阙禁用针刺,但刺激其穴具有确切疗效,因此神阙成为祖国医学内病外治的首选穴位之一,  相似文献   

9.
郭君双 《中国针灸》2006,26(10):745-748
马继兴先生(1925-)是我国著名的医史家及中医文献学奠基人,是针灸学领域中的辛勤耕耘者。60多年来在针灸学领域中成就卓著,在腧穴学、经络学研究中多有建树。出版《简明针灸正骨》《针灸疗法刺激点解剖位置参考图》彩色教学挂图、《针灸铜人与铜人穴法》《敦煌古医籍考释》《出土亡佚古医籍研究》等著作对针灸史及针灸文献的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刺条口穴治疗肩周炎临床运用广泛,但其治病机理却未见系统深入的论述。通过查阅文献,结合疾病发病的年龄特点,提示该病的病机为阳明脉虚,肝阳不足,属于经筋病变。手阳明、足太阳经筋病变可致肩痛不举。对条口穴名分析可知,条口为调肝木,疏肝筋的要穴。配合五门十变的化合治疗法,认为条口一穴而具三性,为治疗肩周炎的要穴。  相似文献   

11.
中脘穴的古今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脘穴在《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千金方》等古籍中均有记载,并且因其临床效果显著而被广泛应用。通过查阅古今医籍、参阅现代实验研究、结合临床报道,本文介绍了其解剖、功能、主治、现代研究及应用进展等,并列举了典型病例的治疗。进一步论证出,中脘穴尤其适宜于治疗脾胃功能失调、心神被扰所致病症。  相似文献   

12.
《中医文献杂志》2013,(5):38-38
收集针灸治疗腹泻的古代文献,以针灸处方为切入点,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和提炼古代针灸治疗腹泻的经穴运用特点和规律。古代针灸文献以《中国针灸文献提要》为基础,检索《中华大典·针灸推拿分部》所收录的先秦至清末中国医家所著的针灸专著、综合性医籍、医经、方书和临床各科文献。选择涉及针灸治疗“飧泻”、“泄泻”、“下利”、“大便不禁”、“泻利”等病证的文献及未明确记载病名,但根据症状可以判断为腹泻的文献,并全部规范名称为“腹泻”。  相似文献   

13.
《最新实习西法针灸》是由日本针灸医籍《实习针灸科全书》翻译而成,被认为是我国最早将解剖学引入经穴定位中的针灸医籍。该书在民国初年探索针灸科学化的进程中编译出版,分为针术之沿革、经穴解剖学、针灸学治病以及实验谈(医案)4个章节,其西学内容丰富,将解剖与经穴的定位相结合,是较有特色的内容。同时,该书将西医病名、西医治病系统应用于针灸治病中,对突破我国传统针灸的固有模式有所启示。本文主要介绍该书的版本概况、编译者信息、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论述此书的内容特点及对近现代针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计量学分析,探讨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三大特色选穴方法。方法:对2002-201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6个数据库检索出来的针灸治疗肩周炎的1821篇文献进行取穴规律的计量学分析。结果:透穴应用总频次为412次,使用频次最高的是条口透承山,占47.3%;在明确指出阿是穴具体定位的91篇文献中,阿是穴定位在喙突的文献占54.9%;在明确指出肩三针具体定位的94篇文献中,肩髃、肩髎、肩贞被多文献采纳为“肩三针”穴。结论:透穴、阿是穴、肩三针均围绕肩周炎“痹阻不通”的病机进行治疗,逐渐成为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三大特色选穴方法。在临床及科研中,三者之间既各具特性,又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15.
夺命穴浅谈     
正针灸医籍《针灸聚英》5次提及夺命穴,用于治疗晕针、腹胀、腹急痛、霍乱等病症,如"中痧腹虚胀,或腹中急痛,刺括委中,或夺命穴等处""干霍乱或腹中急痛绞刺,宜刺委中,及绞括夺命穴""晕针者,夺命穴救之"。之后的针灸书籍也多有记载,如《针灸大成》引载《医学入门》关于夺命穴针晕的叙述;日本原昌克著《经穴汇解》清楚记录了夺命穴的溯源及沿革,并增加了其治疗小儿丹毒的方法:"或传小儿丹毒治法,其法以口吮膊上,久而满口皆血,甚良,盖是夺命穴也"。《说文解字》载:"夺,手持隹失之也,从又从奞,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医籍考》《中国医籍通考》《中国分省医籍考》《中国针灸荟萃·现存针灸医籍》《江苏省志》《江苏历代医人志》《中医人物词典》《中医人名辞典》《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等为依据,梳理出明清江苏针灸医籍36部,其中既有对医论经典的解读,也有个人临证经验的总结。代表性医籍如《经络全书》《经络考》《经穴指掌图书》《针灸逢源》《考正穴法》。通过研究,将明清时期江苏针灸的学术特点总结为:承前启后,由博返约;针灸歌赋,由盛而衰;医学繁荣,苏南居首;儒医吴医,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交叉取穴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选用健侧肩痛穴、条口穴: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传统针灸对照组(P〈0.01)。结论:交叉取穴法是电针肩痛穴、条口穴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关于阳辅穴的定位及其当为“髓会”之己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红  佟和芬 《中国针灸》1997,17(11):657-658
通过对足少阳胆经经脉分布和《针灸甲乙经》所载阳辅穴位置的分析,认为阳辅穴定位应在腓骨的前缘,与该穴上1寸的光明穴、下1寸的悬钟穴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对《针灸甲乙经》所载阳辅、悬钟位置的分析,认为现行多种医籍将八会穴中的髓会定为悬钟穴是欠妥的,髓会绝骨应是阳辅穴。  相似文献   

19.
神志病古代鬼法针灸治疗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志病论治,古代医籍多有记载,用药石者甚多而针灸者较少,笔者检索查阅魏晋至清末医籍528种,其中,神志病针灸治疗以南北朝秦承祖灸鬼法及针灸鬼穴使用者为多,文章试对其内容及理论进行探讨,以期对神志病的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夏裕群 《光明中医》2011,26(6):1183-1184
针灸之治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对针灸处方用穴的依据、组方、变化等,足为后世效法奉行的准则。笔者在研读古人经文和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认为针灸临床治疗多不必拘于何病,结合《内经》、《千金方》等经典原文所载之证治法则,有是症、证,用是经、穴,运用于临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兹证之以验案1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