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和疏肝健脾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湿热中阻型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采用一般对症治疗和静脉滴注甘欣,门冬氨酸钾镁,肝安等;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热利湿和疏肝健脾的中药。观察治疗后两组肝功能,血清IL-6,IL-8,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IL-6,IL-8,TNF-α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功能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结论:清热利湿,疏肝健脾法能够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活动度,降低血清IL-6,IL-8,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浊热蕴脾证和脾胃气虚证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124例,辨证为湿热蕴脾证64例,脾胃气虚证60例,两证型均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加服中药组,另设健康对照组30名,分别在治疗前后空腹抽取肘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和脾胃气虚证TNF-α,IL-6均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证型治疗后TNF-α,IL-6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湿热蕴脾证加服中药组TNF-α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脾胃气虚证加服中药组TNF-α,IL-6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较脾胃气虚证病情严重;慢性乙型肝炎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可明显改善TNF-α,IL-6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TⅡ)联合强的松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将68例M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TⅡ联合强的松治疗,对照组(32例)单用强的松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周围血B淋巴细胞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水平及周围血B淋巴细胞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Ⅱ联合强的松治疗MG疗效较单用强的松更好,其免疫抑制作用比单用强的松更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TWP)对急性前葡萄膜炎(AAU)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含量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以TWP治疗为主;对照组50例,以乙双吗啉治疗为主,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血清IL-2及TNF-α水平含量检测,并与5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观察组治疗前IL-2及TNF-α水平含量分别为(1.31±0.27)μg/L及(1.20±0.65)μg/L,治疗后为(1.19±0.27)μg/L及(0.96±0.54)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2.22及2.00,P<0.05);对照组治疗前分别为(1.31±0.26)μg/L及(1.22±0.66)μg/L,治疗后为(1.20±0.27)μg/L及(0.98±0.51)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2.08及2.03,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IL-2、TNF-α治疗前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均<0.05),而治疗后均接近健康组(P均>0.05)。结论:(1)AAU患者存在IL-2及TNF-α异常改变;(2)TWP对AAU患者IL-2及TNF-α有明显抑制作用;(3)TWP治疗AAU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补肾健脾活血方药对老年骨质疏松大鼠血清IL-6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活血方药对老年骨质疏松大鼠血清IL-6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用地塞米松肌注15月龄雌雄性大鼠诱发骨质疏松。实验分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补肾健脾活血组。用排开丙酮法测各组BMD,用放免法测各组血清IL-6。结果:模型组BM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组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政党对照组(P<0.01);补肾健脾活血组BMD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IL-6水平明显代于模型组(P<0.01)。结论:补肾健脾活血方药可减少IL-6分泌,降低血清IL-6水平,从而发挥抗骨丢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咳喘宁胶囊对实验性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作用的内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烟熏法复制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实验分组为模型组、咳高组、咳低组、桂龙组,并设不加处理的正常对照组。以高、低剂量咳喘宁和桂龙咳喘宁进行干预,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肺组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肺组织及BALF中ET-1含量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NO含量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咳高组和桂龙组血清、肺组织及BALF中ET-1含量,咳低组血清中ET-1含量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各组血清、肺组织及BALF中NO含量均有明显升高(P<0.05或P<0.01)。咳高组血清和肺组织中ET-1含量低于桂龙组(P<0.05或P<0.01),血清、肺组织及BALF中NO含量明显高于桂龙组(P<0.05或P<0.01)。结论:咳喘宁胶囊可通过降低ET-1, 提高NO含量,控制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补肾中药补髓生血冲剂抑制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细胞凋亡的疗效机理,分析了30例CAA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在用药前后的变化规律,并用再障生血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患者疗前血清sFas、TNF-α、IL-2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疗后sFas、TNF-α水平接近正常组(P>0.05),而IL-2水平仍高于正常组(P<0.05)。表明:(1)CAA患者血清存在着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异常;(2)补髓生血冲剂是通过调节TNF-α水平来调控CAA患者细胞表面Fas分子的表达,并影响血清sFas的表达,而并非通过调节IL-2表达水平来影响CAA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蒲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分子机制。方法: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丹蒲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前列泰组、模型组、正常组6组。采用纯化大鼠前列腺蛋白结合免疫佐剂法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连续给药10周,ELISA法测定大鼠前列腺组织及血清细胞因子IL-2、IL-8、IL-10变化。结果:模型组前列腺组织及血清IL-2、IL-8、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各中药干预组前列腺组织及血清IL-2、IL-8、IL-10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丹蒲胶囊通过免疫调节机制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狼疮样小鼠脾细胞体外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及其中药狼疮方对其影响。方法:采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给中药狼疮方、强的松及联合治疗后分别检测抗ds-DNA抗体、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脾细胞增殖反应和IL-6、IL-10水平。结果:(1)脾细胞自身增殖反应性,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各治疗组治疗后脾细胞自身增殖反应性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模型组血清抗ds-DNA抗体为1.75±0.25,与正常组(1.20±0.2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治疗组血清抗ds-DNA抗体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3)模型组狼疮样小鼠脾细胞经ConA诱导下分泌Th2细胞因子IL-6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及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狼疮方具有免疫抑制剂作用,可抑制T和B细胞活化,减少Th2细胞因子的形成和自身抗体产生,有效地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免疫功能变化,探讨慢白灵胶囊对CML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疗效机理。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实验组、对照组CML治疗前后及正常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实验组采用慢白灵胶囊治疗,对照组用靛玉红治疗,均采用单盲法。结果:(1)CML患者血清sIL-2R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IL-2则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2)使用慢白灵胶囊治疗后,升高的sIL-2R水平有明显回落(P<0.01),而降低的IL-2水平则有明显升高(P<0.01),且疗效优于靛玉红对照组(P<0.01)。结论:CML患者存在着免疫抑制,慢白灵胶囊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除免疫抑制,这也许正是慢白灵取得疗效的机理所在,也是其疗效优于靛玉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白细胞介素 8(IL 8)、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水平及中药内异方对其调节作用。方法 :根据CummingsAM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 ,随机分成非治疗组、内异方组、三苯氧胺组 ,另设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IL 8、IL 10含量。结果 :非治疗组外周血及腹腔液IL 8水平、腹腔巨噬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内异方组异位种植内膜组织重量、腹腔巨噬细胞数量均显著低于非治疗组 ;非治疗组腹腔巨噬细胞在脂多糖刺激下产生的IL 10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内异方组。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因子IL 8、IL 10等的异常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内异方通过促进IL 10的分泌 ,从而抑制一系列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的合成 ,阻止了异位内膜组织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白细胞介素—8与白细胞介素—10水平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及中药内异方对其调节作用。方法:根据Cummings AM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随机分成非治疗组、内异方一苯氧胺组,另设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IL-8、IL-10含量。结果:非治疗组外周血及腹腔液IL-8水平、腹腔巨噬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内异方组异位种植内膜组织重量、腹腔巨噬细胞数量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补肾汤体外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3 与IL-17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健脾活血补肾汤治疗AS 的可能机制。方法:制备不同浓度健脾活血补肾汤大鼠含药血清,用ELISA 方法检测经不同浓度大鼠含药血清培养的AS 患者和健康志愿者PBMCs 上清液中IL-23与IL-17 水平。结果:AS 患者PBMCs 经72、36 g·kg-1·d-1 两组浓度大鼠含药血清培养后,与生理盐水组及18 g·kg-1·d-1 组相比,上清液中IL-23 与IL-17 水平显著下降(P<0.01),但健脾活血补肾汤组含药大鼠血清对健康自愿者PBMCs 上清液中IL-23 与IL-17 表达水平影响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活血补肾汤可能通过下调炎症因子IL-23 和IL-17 的表达而起到延缓关节炎性骨质破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月龄大鼠血清IL-2、IL-4、IL-6含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月龄大鼠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差异。方法:选择15、25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各10只,以3月龄青年鼠10只为对照组。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并计算大鼠胸腺体重指数;采用化学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衰老大鼠胸腺体重指数及IL-2、IL-4明显下降,IL-6水平升高SOD、GSH-PX活力下降,MDA含量增高,并且变化与月龄有关。结论:不同月龄大鼠衰老状况各有特点,不同年龄阶段应采用不同方法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15.
蛇床子总香豆素对成骨细胞产生NO,IL-1及IL-6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新生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为模型,观察蛇床子总香豆素对成骨细胞产生NO,IL-1和IL-6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新生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3H-胸腺嘧啶掺入法测定成骨细胞的增殖;Griess 试剂法、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和用B9细胞作为靶细胞的生物测定法,分别检测与蛇床子总香豆素共育的无刺激或受LPS及TNF等刺激的成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IL-1和IL-6的含量。结果蛇床子总香豆素在0.025~2.5 mg·L-1的范围内抑制成骨细胞自发地或在LPS及细胞因子刺激下产生NO,IL-1及IL-6。结论蛇床子总香豆素的抗骨质疏松作用与其抑制成骨细胞产生NO,IL-1和IL-6的分泌而调节成骨细胞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化毒愈肠方内服和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湿热内蕴证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的探讨。方法:将96例UC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4 g·d~(-1),4次/d;曲安西龙片口服,10 mg·d~(-1),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化毒愈肠方内服和灌肠治疗,内服方,1剂/d,2次/d;灌肠方,100 m L/次,3 h/次,1次/2 d;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病理积分、结肠镜积分和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分析两组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22和IL-23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为81.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评分、病理积分、结肠镜积分和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L-22和IL-2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化毒愈肠方内服和灌肠治疗UC湿热内蕴证可明显降低患者中医症状和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积分,改善病理和结肠情况,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22和IL-23水平相关,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三皮汤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IL-2和IL-1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三皮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疗效及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和三皮汤组,每组10只。予以恶唑酮建立模型后,三皮汤组和SASP组分别给予三皮汤和SASPig,每天观察小鼠体重、大便、饮食等情况,10天后处死小鼠,称脾重,取其病变结肠观察组织学改变,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2及IL-10的含量。结果:三皮汤组和SASP组小鼠症状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三皮汤组和SASP组小鼠脾组织重量较模型组有所增加;三皮汤组IL-2含量高于模型组(P<0.01),IL-10含量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三皮汤对UC有确切疗效,且能升高血清IL-2及降低IL-10的含量,调整细胞因子间的网络平衡,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控制肠道炎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对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组织IL-2、IL-6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造模大鼠饲养3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及西药组,每组6只,各组大鼠进行相应的药物干预。4周后取各组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固定、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L-2、IL-6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及中药低剂量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及西药组IL-2的表达升高,IL-6的表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可调节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IL-2、IL-6的含量,干扰异位内膜的生长,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Xelox方案联合西黄胶囊辅助治疗结肠癌术后肝转移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IL-17与IL-6水平的影响。方法结肠癌肝转移术后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Xelox方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西黄胶囊辅助治疗,观察疗效,并检测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并以20例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结肠癌肝转移术后患者近期治疗有效率分别为35.59%和56.67%,试验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部分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IL-17和IL-6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后IL-17和IL-6水平均降低,但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西黄胶囊辅助化疗治疗结肠癌的疗效肯定,不仅在近期治疗有效率方面有明显的优越性,并可以降低化疗药的部分毒副反应及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还可以降低患者外周血IL-17和IL-6水平,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云芝糖肽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IL-6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云芝糖肽(PSP)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促诱生IL-6的作用及对IL-6mRNA转录的影响。方法:用MTT法和核酸杂交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云芝糖肽对经植物血凝素(PHA)活化后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IL-6的作用及其对IL-6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云芝糖肽(50~200μg·ml-1)可促进经PHA诱导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IL-6的高效表达,以诱生培养48h较为明显,同时对IL-6 mRNA转录也表现出明显的促进效应。结论:云芝糖肽可促进人外周血淋巴细胞IL-6的高表达,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IL-6 mRNA转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