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割并电切术(TUVP)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215例,年龄58~93岁,平均69-4岁,病程1个月~8年,术前IPSS评分平均为30.2分。结果所有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一例转为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0min,术中无输血,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以上67例,其中短暂尿失禁8例,经保守治疗后均于1个月内恢复。术后IPSS评分平均8.6分;平均最大尿流率(Qmax)18.8mVs,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电切与汽化切割相结合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是一种微创、安全性高且疗效确切的BPH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选择确诊为前列腺增生、内科保守治疗无效、难以接受和不愿外科手术治疗的1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放射介入法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治疗。随机选择在我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确诊前列腺增生的病例35例作为对照组。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国际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RU)以及前列腺体积的变化。结杲16例接受PAE治疗的患者,IPSS由术前的(23.5±1.8)分降至术后的(13.1±1.7)分(P〈0.05);QOL由术前的(4.7±0.5)分降至术后的(2.4±0.6)分(P〈0.05);残余尿量由术前的(92.3±14.2)mL降至术后的(36.2±3.8)mL(P〈O.05);Qmax由术前的(7.1±2.1)mL/s升至术后的(18.6±2.4)mL/s(P〈0.05);前列腺体积由术前的(49.5±15.3)mL降至术后的(29.4±8.6)mL(P〈0.05)。结论PAE治疗前列腺增生安全、有效,且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手术风险低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合并心肺并发症耐受力低下和拒绝接受外科治疗者,是前列腺电切术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增生前列腺组织细菌感染与前列腺摘除术细菌感染的关系。 方法:对75 例前列腺增生症病例作前列腺摘除术的前列腺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同时作血液和尿液细菌培养。 结果:75 例中,前列腺组织细菌培养阳性 30 例(40% )。术前置管导尿的病例前列腺细菌感染率较高,为54.5% ;术前未行导尿的病例前列腺细菌感染率较低,为19.4% 。术前有菌尿症的病例,87.5% 有前列腺细菌感染;术前无菌尿症的病例,仅21.3% 有前列腺细菌感染。术中或术后菌血症占10.7% 。前列腺有细菌感染的病例,术后菌尿症发病率较高,为40% ;前列腺未发现细菌的病例,术后菌尿症发病率较低,为11.1% 。 结论:留置导尿管和菌尿症的病人前列腺细菌感染率较高,有前列腺细菌感染的病例发生术中、术后菌血症和术后菌尿症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Zhao Z  Wang G  Na YQ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4):957-959
目的 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排尿症状的变化及其与术前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 对28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进行随访,对其手术前、后排尿症状评分和术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年龄(70±6)岁。术前前列腺体积(75±39)ml,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5±5)ng/ml,最大尿流率(8±3)ml/s,切除前列腺重量(32±19)g。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4±7)分,生活质量评分(QOL)(4.6±1.0)分,平均梗阻症状(3.6±1.2)分,平均刺激症状(3.5±1.0)分。结果 术后IPSS(7±7)分,生活质量评分(1.2±1.1)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不同排尿症状改善的幅度不同,平均梗阻症状的改善幅度大于平均刺激症状的改善。术后夜尿和尿频分别为(2.2±1.1)分和(1.2±1.4)分。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患者术后排尿症状明显改善,症状的改善程度与术前IPSS和QOL相关,而与患者年龄、术前前列腺体积、T-PSA、最大尿流率、切除前列腺重量无相关性。梗阻症状的改善优于刺激症状的改善,而夜尿是改善幅度最小的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10月40例BPH患者,根据数表法随机分为PAE组(20例)及TURP组(20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疗效评价指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前列腺体积(PV)、排泄后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2组间术前IPSS、QOL、PV、PVR、Qmax、PS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6、12个月,2组患者IPSS、QOL、PV、PVR、PSA均较术前明显减低(P均0.05),Qmax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术后3个月2组间疗效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12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UR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PAE组(χ~2=4.329,P=0.037)。2组间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05,P=0.147)。结论 PAE和TURP治疗BPH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术后3个月TURP疗效优于PAE,但PAE更微创、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治疗BPH疗效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79,自引:7,他引:72  
为寻找更安全而有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治疗BPH32例。结果患均在术后24h内恢复正常排尿。术后分别随访1-4个月,其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30.8±1.1分下降至术后14.3±1.0分,最大尿流率由术前5.9±1.5ml/s上升至术后14.6±2.1ml/s,膀胱残余尿由术前178.3±53.7ml降至术后44.7±13.1ml。  相似文献   

7.
改良式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男性老年患者的常见疾病。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治疗BPH是较为常见的手术方式,但术中止血困难,术后尚需冲洗膀胱。自1992年6月~1997年6月,我们采用改良式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治疗BPH46例,术中、术后出血少,且不需膀胱冲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46例,年龄55~77岁。全部病例均有排尿困难史,并经直肠指检或膀胱镜检查发现前列腺增生,其中29例有尿潴留史,8例伴有膀胱结石。除9例在术前未用抗生素前行尿细菌培养外,全部病例均予术后2周、3个月行尿细菌培养。1.2手术方…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肉瘤(附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3例前列腺肉瘤的病例,结合文献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探讨前列腺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复习病案,分别为青年、中年和老年男性,病理分别为前列腺横纹肌肉瘤、平滑肌肉瘤和纤维肉瘤。PSA介于0.4ng/ml到1.5ng/ml之间。术前CT均诊断为前列腺恶性肿瘤,确诊则采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本文3例前列腺肉瘤中,1例采用规律VAC化疗;1例术前给予VAC新辅助化疗后行前列腺根治切除术;术后继续辅助VAC化疗。结果1例前列腺恶性纤维组织肉瘤的患者放弃治疗,半年后死亡。1例前列腺横纹肌肉瘤后前列腺体积明显缩小,于确诊10个月后发现肝转移、肺转移而死亡。1例前列腺平滑肌肉瘤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术前、术后均给予VAC方案化疗,术后5个月发现肿瘤复发,术后1年死亡。结论前列腺肉瘤患者生存率的提高有赖于早期诊断和根治性切除,而新型放疗和化疗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根据前列腺体积估算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VP)术中能量消耗的可行性.方法 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PVP治疗2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用经直肠超声(TRUS)测量每例患者的术前前列腺体积和术后2周前列腺体积,术中记录绿激光能量消耗及激光发射时间.计算出汽化1 g前列腺组织需要消耗的绿激光能量.用相关回归分析,评价绿激光能量消耗与术前前列腺体积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 汽化1 g前列腺组织需要消耗绿激光能量(6.9±0.6)kJ.绿激光能量消耗与术前前列腺体积呈正直线相关,其回归方程为:绿激光能量消耗(kJ)=4.7×术前前列腺体积(cm3)-14.1.结论 根据前列腺体积估算PVP术中能量消耗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两种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效果。方法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23例随机分为两组(剜除术组60例、电切术组63例),分别行HoLEP和TuRP,监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术前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剜除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冲洗液量较电切术组多,但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均小于电切术组。术后随访1~6个月,两组IPSS、Qmax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1);剜除术组发生尿道狭窄3例,尿失禁1例,无阳痿发生;电切术组发生尿道狭窄5例、尿失禁2例、阳痿1例,两组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效果可靠,与电切术相比,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8例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的小体积(前列腺体积≤30 mL)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月及3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23.89±1.80)分降至(16.55±2.10)分和(12.32±2.22)分,最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8.82±2.38)mL/s升至(14.50±2.32)mL/s和(14.66±2.06)mL/s。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储尿期症状改善较慢。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是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重要术式,可明显改善患者下尿路症状及生活质量,但术后尿频尿急等储尿期症状恢复时间长。  相似文献   

12.
经尿道气化加电切术治疗重度前列腺增生症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探讨重度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TUEVP)加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治疗重度BPH患者90例。结果:手术时间45-124min,平均95min,平均切除前列腺组织39g。1例发生电切综合征。术后24-96h拔除导尿管,排尿均通畅。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2年,IPSS由术前平均30.8分下降至术后7.2分(P<0.001),最大悄流率(Qmax)由术前平均5.1ml/s或升至术后平均16.7mol/s(P<0.001),剩余尿由术前平均420ml降至术后平均10ml。术后继发性出血3例(3.3%),尿道狭窄(2.2%),暂时性尿失禁3例(2.25),永久性尿失禁2例(2.2%)。结论:TUEVP加TURP联合治疗BPH兼有两者优点,是治疗重度BPH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等离子体切割术治疗高龄及高危前列腺增生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等离子体切割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8例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等离子体前列腺切割术治疗。结果55例1次手术成功,2例因术后出血行二次电凝止血,1例分2次手术。平均手术操作时间42min,平均失血量40mL,平均切割前列腺组织16g,未输血,无经尿道电切综合征发生。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由术前29.5±5.2和5.0±0.6下降至8.1±2.3和1.2±0.3,最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5.6±2.8)mL/s增加至术后(16.7±3.2)mL/s,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1例发生原有心、脑、肺、肾等合并症加重。结论等离子体前列腺切割术出血少,安全性高,尤其适合于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  相似文献   

14.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总被引:162,自引:3,他引:159  
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120例。手术时间平均50分钟,出血量平均30ml,术后不需要膀胱持续冲洗。留置导尿管时间平均26.5小时,拔管后病人排尿通畅。前列腺症状评分从术前20.9降至术后3个月的5.1,最大尿流率从术前10.6ml/s增加至术后3个月的19.2ml/s。TVP具有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技术简单易掌握,价格较低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我院 1 998年~ 2 0 0 1年 8月共行前列腺手术1 0 8例 ,其中开放性手术 78例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 30例。术前均经直肠B超测量前列腺移行带 ,并估算重量与术后取得前列腺的标本重量进行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1 0 8例 ,年龄 5 5~ 83岁 ,平均 67.8岁。术前经直肠B超测量移行带体积 ,再按前列腺比重为1 .0 5计算出移行带重量。其中开放性手术 78例 ,TURP 30例 ,术后取得前列腺标本用天平称重 ,TURP所取得前列腺标本称重再乘以缩水系数 1 .2以补偿组织缩水 ,得到前列腺实际切除重量。手术切除比例为 :前列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miumlaserenucleationoftheprostate,HoL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100W钬激光和组织粉碎器对480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行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和组织粉碎术。分别记录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随访的临床资料,分析及评估HoLEP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480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25~240min,平均(76.1±39.2)min,切除腺体15~320g,平均(45.8±15.4)g。术后留置导尿48~216h,平均(72.5±23.2)h,术后膀胱持续冲洗时间0~48h,平均(23.6士11.2)h,术后住院时间3~15d,平均(3.36±1.25)d,血红蛋白平均降低(1.1±0.5)g/dL。术后IPSS、QOL、Qmax、PVR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并发症率低。结论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剜除彻底,并且适应范围广,有可能挑战TURP成为治疗BPH的新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提高护理效果。方法对80例接受经尿道前列腺除术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给予术前、术后综合护理措施,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术前、术后综合护理措施,未发生呼吸道及泌尿系统感染和与护理有关的并发症,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对护理的满意度为100%。出院后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无尿道狭窄、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经尿道前列腺除术患者术前、术后的综合护理,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患者恢复快,对护理的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PKR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近期疗效。方法将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TUPKRP和TURP,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检查的各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比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术中输血量、电切综合征发生率、术后平均膀胱冲洗时间、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TUPKRP组明显小于TURP组(P〈0.01)。结论TUPKRP治疗BPH具有与TURP近期疗效相似;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明显少于TURP,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血清中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PSA(F-PSA)水平和总/游离(F/T)PSA比值的变化,探讨其在PVP术后随访中的意义。方法对120例BPH患者行PVP治疗,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检测术前1h、术后24h和1个月患者血清中的总PSA和游离PSA水平,并计算游离/总PSA比值,随访比较分析手术前后PSA变化差异。结果术后24h患者血清总PSA值平均为(15.5±8.4)μg/L及游离PSA值平均为(2.8±1.2)μg/L,均明显高于术前患者血清总PSA值(4.2±1.5)μg/L及游离PSA值(0.8±0.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游离/总PSA比值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血清总PSA值、游离PSA值及游离/总PSA比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血清中的总PSA和游离PSA水平相比,血清游离/总PSA比值是PVP术后短期及长期随访的一个更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治疗前列腺增生(BeH)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气化切割术(TUP—KVP)治疗前列腺增生(BPH)402例。结果:2001年8月-2007年11月共收治前列腺增生402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1.5h,IPSS评分从术前28.5降至6.8,平均最大尿流率从术前7.5mL/s增至20.5mL/s,术中出血少,无闭孔神经反射、电切综合征(TURs)及尿失禁发生,术后随访3~6个月,疗效满意。结论:TUPKVP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尤其适合于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