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耳甲腔成形对开放式乳突根治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6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对32例行耳甲腔成形术(成形组)及28例未行耳甲腔成形术者(对照组)进行随访和疗效的相关分析.结果 成形组术后干耳平均时间为4.3周,肉芽生长发生率为6.25%;对照组术后干耳平均时间为5.5周,肉芽生长发生率为35.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复发、头晕、耳鸣、耳部不适等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耳甲腔成形术方法简便,可有效改善术腔引流通气,缩短干耳时间,降低肉芽发生率,缩短上皮化时间,对提高乳突根治术的疗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耳甲腔成形术在Ⅲ期外耳道胆脂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分析21 例Ⅲ期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1 例患者术后耳钝痛、耳漏消失,平均听阈较前提高(15.31±1.64)dB;4~6 周后术腔外耳道内或乳突腔创面上皮生长良好。干耳时间平均为(3.71±1.68)周。随访1 年,2 例出现外耳道狭窄,再次清理治愈。结论耳甲腔成形术利于Ⅲ期外耳道胆脂瘤术腔的上皮化,促进术后干耳,减少肉芽发生及胆脂瘤的复发,对降低再狭窄有较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耳甲腔成形术在开放式乳突手术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剑 《河北医学》2002,8(6):500-502
目的:探讨耳甲腔成形术在开放式乳突手术中的价值。方法:对220耳行耳甲腔成形术(成形组)及61耳未做耳甲腔成形术(对照组)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随访1-5年,成形组术后干耳率93.64%,术腔上皮化率88.64%,术腔肉芽发生率为5.45%,7例术后复发;对照组术后干耳率68.85%,术腔上皮化率62.30%,术腔肉芽发生率29.50%,9例术后复发。结论:耳甲腔成形术可提高开放式乳突手术术后干耳率,降低肉芽发生率,促进乳突腔上皮化,对提高开放式乳突手术的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开放性乳突手术术中植入异种脱落细胞真皮基质加速乳突术腔上皮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科近3年55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分别行乳突开放术,30例采用异种脱落细胞真皮基质覆盖术腔为观察组;25例用碘仿纱条填塞术腔为对照组。术后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比较乳突术腔愈合情况及上皮化时间。结果观察组术腔光滑,无肉芽再生,上皮化时间为2~4周,平均2.6周;对照组渗出液多,痂皮清理困难,术腔上皮化时间为10~32周,平均15.6周。两组患者术腔上皮化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放性乳突手术植入异种脱落细胞真皮基质可有效加速乳突术腔的上皮化,缩短干耳的时间,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中联合使用自体骨粉、颞肌筋膜、耳后肌骨膜瓣、外耳道皮瓣来缩小术腔容积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79例施行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的患者.研究对象分为2组:复合缩容123例(A组),使用健康骨粉填充上鼓室、鼓窦、窦脑膜角,颞肌筋膜覆盖骨粉及术腔骨质,耳后肌骨膜瓣填充术腔,外耳道皮瓣覆盖下部术腔;常规处理56例(B组),术中仅用颞肌筋膜修补鼓膜、覆盖术腔,未使用骨粉、肌骨膜瓣、皮瓣行术腔复合缩容.随访比较2组术后术腔大小、干耳时间以及术后痂皮生成情况等.结果 A组的术腔容积明显缩小,术后平均干耳时间(6.6±2.3)周,较B组(8.4±2.4)周明显缩短(P<0.01),术后随访基本无痂皮形成,无需反复清理术腔.结论 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中联合使用自体骨粉、颞肌筋膜、耳后肌骨膜瓣、外耳道皮瓣来缩小术腔体积,能够缩短干耳时间、减少术后痂皮形成.  相似文献   

6.
朱海浪  肖自安 《中外医疗》2011,30(29):54-55
目的观察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对慢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探讨慢性中耳炎不同分型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4例(66耳)慢性中耳炎患者进行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干耳串以及手术前后患者骨导听力的差异。结果术后4周内50例(61耳)患者干耳,干耳率92.4%。随访1年,45例(55耳)患者外耳道正常,中耳腔含气和修补的鼓膜形态良好,治愈率83.3%。患者术后骨导听闲均值水平明显低于手术前,听力水平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非良性型中耳炎施行乳突根治的同时,重建中耳传音结构(即鼓室成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耳内切口及耳岬腔成形对120耳骨疡型及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施行乳突根治术,同时进行Ⅱ型、Ⅲ型、Ⅳ型鼓室成形术。术后1个月必须按期到医院复查,平均随访时间3.6年。结果:120耳中踟耳在2个月后干耳,30耳在3个月后干耳,10耳仍有间断性流脓。110耳术后0.5l%,1KH2和2KH2纯音平均听阈提高15dB,10耳听力同术前无改变。结论:此手术能彻底清除病灶,使术腔永远经外耳道向外开放,且可经常检查并清理术腔,是一种安全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两组乳突根治术后用不同方法填塞术腔的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病人疗效的比较,显示术后用的确当棉条填塞术腔组(200耳)治愈率达94.5%,其干耳、肉芽生长、术后出现眩晕及面瘫等情况均比术后单纯喷硼氯粉的传统方法组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应用软壁式外耳道后壁重建方法的可行性,及其对术后干耳时间的影响.方法 对1037例(耳)行软壁式(软组织修复耳道后壁)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随访率为61.4%.术后干耳率为98.75%(1024例);术后听力提高平均为15dB;69例进行二次手术,其中5例为胆脂瘤复发,9例术腔感染,8例鼓膜穿孔,47例因术后听力提高不满意而再次手术.结论 软壁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在治疗慢性中耳炎可有效地获得干耳术腔,减少术后复诊并能保持较好的外耳道形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应用异种(牛)脱细胞真皮基质生物膜在促进术腔上皮化及抑制术腔肉芽增生的作用。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期间因慢性中耳炎或中耳胆脂瘤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由同一术者进行手术)的患者。分为试验组(A组,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生物膜组) 40例,共45耳,其中乳突腔伴自体组织填塞(A1)组21耳,不伴自体组织填塞(A2)组24耳;对照组(B组,颞肌筋膜组) 37例,共40耳,其中乳突腔伴自体组织填塞(B1)组21耳,不伴自体组织填塞(B2)组19耳。逐一记录术后术腔上皮化时间,干耳时间,术腔肉芽增生情况及随访6个月以上眩晕等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于术后4周及6个月时分别以生理盐水术腔注射法测量术腔容积,计算容积差值(术后4周术腔容积值与6个月术腔容积值差值)。两组患者在术前耳流脓时间、眩晕发作、术后4周术腔容积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之间数值分别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 A、B两组术后干耳时间分别为[(21.36±5.54) d,(43.93±12.15) d,P &... 更多  相似文献   

11.
郭欣  陈付华  麻宁 《四川医学》2013,(8):1146-1148
目的分析研究完壁式乳突根治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10月于本院采用完壁式乳突根治术进行治疗的30例(30耳)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进行治疗的30例(30耳)患者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中不同分类者及所有患者的总有效率、干耳时间、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的气导听阈、气骨导差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中不同分类者及所有患者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干耳时间短于对照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的气导听阈、气骨导差也优于对照组,均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完壁式乳突根治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效果较佳,患者的复发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胆脂瘤型中耳炎中,采用耳后多种自体中胚层软组织和乳突皮质骨粉填充乳突术腔、修复耳道后壁以恢复耳道生理状态的临床应用。方法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21例,借助于原有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的手术基础,设计采用耳后多种自体中胚层软组织及乳突皮质骨粉,填充乳突术腔、修复外耳道后壁,以恢复耳道生理状态。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除1例愈合后虽获干耳但仍遗留鼓膜小穿孔外,其余病例鼓膜均愈合,新外耳道较原耳道略宽敞,无明显分泌物积聚,无胆脂瘤复发,耳道干燥,后壁光滑,后内上角未形成钝角鼓膜,干耳率100%,鼓膜愈合率95.2%。结论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手术基础上,采用耳后多种中胚层组织和自体骨粉填充乳突术腔修复外耳道后壁,取材方便、修复方式简便,术后修复组织无液化坏死,愈合良好。远期随访观察,术后耳道后壁形态稳定,上皮化良好,皮肤色泽正常,耳道管腔略大且更趋近于术前正常生理状态,对恢复耳道生理结构和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敬峥  李洪涛  陈燕芯 《医学综述》2012,18(12):1958-1959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成形术的时机选择,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50例(56耳),根据干耳时间,选择7个组段干耳时间,每组干耳时间选择8耳行鼓膜成形术,记录每例患者的听力水平,并随访观察3个月,分析治疗后听力水平与干耳时间的关系。结果通过拟合最佳方程Y^=12.5567+0.19671x-0.03221x2,发现鼓膜成形术选择在干耳时间2~4个月,听力水平提高最高。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成形术的最佳时机选择在干耳时间2~4个月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使听力阈值最大,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王露 《当代医学》2022,28(3):30-32
目的探讨霉菌性外耳道炎患者接受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联合酮康唑纱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89例霉菌性外耳道炎患者,分为对照组(n=44)与观察组(n=45)。两组均进行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复发水杨酸滴耳治疗,观察组在外耳道冲洗基础上加用酮康唑纱条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个月,观察组复发率(8.89%)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联合酮康唑纱条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患者有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张强  张芹  邓丽芳 《中外医疗》2014,(18):23-24
目的探讨完壁式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2月该院住院的84例(92耳)病人作为治疗组,实施完壁式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术后观察病人情况,随访6个月-1年。结果术后1年,测患者听力,听力提高30 dB的为14例,占16.7%。提高20 dB的40例占47.6%。提高15 dB的24例占28.6%,术后听力改善率为93.2%(78/84),听力无改善率7.14%(6/84)。92耳切口均I期愈合,干耳时间为1-3个月。干耳时间平均8周。继发性感染2例,复发1例,并发症及复发率为3.6%。结论完璧式乳突根治术并鼓室成形术符合清除病灶并保存听力的耳外科原则。对于慢性中耳乳突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保留原中耳乳突解剖结构和改善听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予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旨在统计分析各因素对中耳炎术后干耳率的影响,以期提高中耳炎术后干耳率及减少复发。方法 收集2010-06~2013-06在我科手术治疗的中耳炎患者135例(135耳)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首次手术治疗,按术后随访6月内是否干耳,分为干耳组(122例)与不干耳组(13例),分别分析两组病例中术前是否干耳、咽鼓管功能是否异常、采取的换药方式、有无吸烟史、是否伴有真菌感染等因素,并将上述资料整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达到干耳与否、咽鼓管通畅与障碍、是否伴有真菌感染,这三个因素是中耳炎术后形成不干耳的相关因素;不同换药方式及有无吸烟史这两个因素对术后不干耳的发生无明显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咽鼓管功能障碍、伴有真菌感染是中耳炎术后发生不干耳的危险因素。结论 咽鼓管功能障碍、伴有真菌感染为中耳炎术后发生不干耳的危险因素,对于此类患者临床应给予足够重视,充分做好围手术期准备及术后的处理工作。施行以手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外科手术的合理选择和术式改进。方法对2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患者施行完整骨桥式乳突手术(IBM)合并后鼓室径路,开放上鼓室、鼓窦及乳突,磨薄削低骨性外耳道后壁,经面神经隐窝开放后鼓室,保留低位骨桥,去除不可逆病灶,同期或分期进行鼓室成形术。结果随访1年,干耳时间5~13周,平均7周,术前、术后30d平均听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9.06,P〈0.01)。术前与术后1年平均听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8.15,P〈0.01)。结论在根除病灶的基础上保存并提高听力,IBM合并后鼓室径路为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外科手术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壁外耳道-鼓膜瓣应用于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能否提高鼓膜修补成功率和手术疗效。方法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伴中、下鼓室自行封闭患者66例(66耳),予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其中31例术中应用前壁外耳道-鼓膜瓣内植法鼓室成形(前瓣组),35例应用软骨和筋膜内植法鼓室成形(软骨组),测定术前及术后6个月气导(AC)、气骨导差(ABG),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前瓣组成功率为96.8%(30/31),软骨组88.6%(31/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前瓣组有效率为88.46%,软骨组为65.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即前瓣组优于软骨组。结论伴有中、下鼓室封闭的慢性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应用前壁外耳道-鼓膜瓣鼓室成形能提高筋膜成活率,术后鼓膜穿孔率低,较好成形鼓室,并能同期听力重建,提高听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旨在分析研究异种(牛)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自体骨粉植入应用于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中,对患者术后快速干耳、上皮化、自体骨粉成活及降低术后感染机率的影响。  方法  收集自2016年9月至 2020年9月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Ⅰ科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中耳炎患者,将其根据本研究实验要求分为以下3组:(1)中耳炎患者中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异种(牛)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自体骨粉植入的患者(实验组);(2)中耳炎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筋膜联合自体骨粉植入的患者(实验对照组);(3)中耳炎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筋膜置入(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周、4周、6周、8周详细记录3组患者:(1)干耳;(2)上皮化;(3)骨粉是否成活;(4)是否感染4个方面。  结果  对术后2周、4周、6周3组间干耳发生率及术后4周、6周3组间上皮化发生率进行比较,术后2周、4周、6周实验组干耳发生率及术后4周、6周实验组上皮化发生率高于空白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P < 0.05);而空白对照组与实验对照组比较无差异;3组间术后2周、4周、6周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术后8周3组间干耳发生率、上皮化发生率、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均为P >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异种(牛)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自体骨粉植入应用于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中,术后能显著快速有效地缩短干耳时间,快速上皮化,于术后4~6周内能达到干耳、上皮化,确切保证植入的自体骨粉成活,从而有效降低了术后感染机率,最终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