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奥力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研究目的 目前在西方国家,糖尿病性神经病变(DPN)被认为是神经病变的最常见病因。现在公认为是继发于持续性的胰岛素缺乏和高血糖,糖尿病患的最初5年极少发生,而50%的长期糖尿病患最终将发生DPN。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奥力宝(α-硫辛酸)对DPN主观症状及肌电图变化的改善情况及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为治疗DPN提供新药。[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神经损害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神经传导速度(NCV)将T2DM患者分为DPN组和无DPN(NDPN)组,分析各组糖尿病病程、BP、FPG、HbA1c、BMI、血脂,以及体感诱发电位等。结果年龄、病程是DPN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96、1.121,P0.05)。SBP、FPG、TG、TC与DPN呈正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为DPN的保护因素(OR=2.013,P0.05)。粗有髓鞘神经纤维及细有髓鞘神经纤维病变组HDL-C水平下降(P0.05),且下肢细有髓神经纤维是DPN的好发部位。结论糖尿病患者增龄、病程长是DPN的危险因素,HDL-C降低与DPN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110例糖尿病患者,依据其并发症情况将其分为存在神经病变,即DPN组(n=58)与不存在神经病变,即无DPN组(n=52),分别检查两组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与感觉传导速度(SCV)、腓总神经MCV及胫神经MCV,观察两组患者的MCV差异、DPN组的MCV与SCV异常率及上下肢NCV异常率。结果经检测得知,在DPN组中,有症状DPN患者共37例;无DPN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与感觉传导速度、腓总神经MCV及胫神经MCV明显快于DPN组;有症状DPN组与无症状DPN组的SCV异常率高于MCV,并且下肢NCV异常率明显高于上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能够有效的确诊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病变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以远端对称性神经病变为主要特点,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运动疗法作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点内容,研究表明,其不仅有助于控制血糖,还可以改善神经病变症状、延缓DPN的发生发展,此外,基于改善平衡的运动方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降低DPN患者的跌倒风险。然而目前国内有关DPN患者运动疗法的综述较少,本文就DPN患者的运动现状展开讨论,并对运动的作用机制、不同运动方式的作用效果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超声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2例DPN患者(DPN组)、82例2型糖尿病(T2DM)非DPN患者(非DPN组)及8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腓肠神经超声学检查,观察腓肠神经形态学改变,并采用肌电图诊断仪测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结果糖尿病(DM)患者腓肠神经超声下多表现神经外膜模糊、筛网状结构不清、神经束回声减低、与邻近组织分界不清,DPN组上述超声表现比例均高于非DPN组(P>0.05)。DM患者超声下腓肠神经横径、厚径及截面积均高于对照组,腓肠神经传导速度低于对照组;DPN组超声下腓肠神经横径、厚径及截面积均高于非DPN组,腓肠神经传导速度低于非DPN组(P>0.05)。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DDPN患者腓肠神经形态学改变,表现为腓肠神经增粗、肿胀。DM患者在发展成DPN之前周围神经已经出现了异常。  相似文献   

6.
<正>糖尿病病程在10年以上时,患者常发生明显的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其发生风险与糖尿病的病程、血糖控制不佳等密切相关。糖尿病神经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包括自主神经),其中最常见的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指在排除其他病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的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目前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常规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和对  相似文献   

7.
<正>什么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指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功能异常的症状或体征,或检查发现周围神经传导功能异常,除外其它引起周围神经损伤的疾病。DPN是最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由于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检测方法,其患病率在10%~96%不等。随着糖尿病病程进展,30%~50%的患者会发生糖尿病神经病变。DPN的致残率高达46.6%。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按序采集2017年1—7月该院符合入选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依据DPN的诊断标准,将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DPN组(n=169)与非DPN组(n=131),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与CIMT。结果 DPN患者比非DPN患者更易出现糖、脂代谢紊乱及大血管病变。结论糖尿病病程、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是DPN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糖、脂代谢紊乱越严重、时间越长,DPN发生危险性越大。DPN患者CIMT明显增厚,提示DPN患者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神经损害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根据神经传导速度(NCV)将T2DM患者分为DPN组和无DPN(NDPN)组,分析各组糖尿病病程、BP、FPG、HbA1c、BMI、血脂,以及体感诱发电位等. 结果 年龄、病程是DPN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96、1.121,P<0.05).SBP、FPG、TG、TC与DPN呈正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为DPN的保护因素(OR=2.013,P<0.05).粗有髓鞘神经纤维及细有髓鞘神经纤维病变组HDL-C水平下降(P<0.05),且下肢细有髓神经纤维是DPN的好发部位. 结论 糖尿病患者增龄、病程长是DPN的危险因素,HDL-C降低与DPN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糖尿病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中枢和周围神经,尤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见.据统计,糖尿病患者5年、10年和20年后DPN的发病率分别达30%、60%和9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糖尿病患者并发DPN时,早期出现肢端感觉异常(如蚁走感)和痛觉过敏(疼痛).随后可以有痛觉反应迟钝(手足麻木)等感觉神经病变的症状.晚期可出现肌张力减低,肌力减弱甚至肌萎缩和瘫痪等运动神经症状,受累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我院于2005年1月-2007年9月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DPN 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神经病变(DN)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累及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有髓鞘纤维和无髓鞘纤维,以DM周围神经病变(DPN)常见。DPN导致DM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同时也提高DM患者死亡率〔1〕。目前DPN尚无特效治疗,但目前已有依帕司他用于治疗DPN的相关报道及临床研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 其发生与神经微血管功能紊乱密切相关。有证据表明, DPN神经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先于神经结构功能的改变。早期的神经微血管改变表现为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增生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等, 这些病变诱发了神经微循环障碍, 造成神经内缺血缺氧, 引起能量代谢障碍、山梨醇累积和氧化应激等效应导致DPN的发生发展。血管新生是组织恢复血液供应的重要方式, DPN的血管新生处于抑制状态, 周围神经组织无法通过正常的血管新生过程来恢复血液供应、修复受损神经。基于以上研究基础, 诱导血管新生促进神经血流恢复的方法被提出用于DPN的治疗。该文强调了微血管对周围神经的重要性, 论述了DPN的血管新生抑制现象及可能机制, 对目前治疗性血管新生在DPN中的研究进展作一梳理总结, 以期为后续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正常范围内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T2DM患者132例,按照血尿酸水平中位数将其分为低尿酸组(66例)和高尿酸组(66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周围神经系统专科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T2DM患者发生DPN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T2DM患者正常范围内血尿酸水平与周围神经系统专科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尿酸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低于低尿酸组,腰围(WC)、血尿酸、血肌酐(SCr)及甘油三酯(TG)水平均高于低尿酸组(P<0.05)。132例T2DM患者血尿酸中位数为291.00μmol/L,DPN患病率为29%,DPN患者血尿酸水平为233.00(191.50,281.50)μmol/L。高尿酸组神经病变症状评分(NSS)、神经病变缺陷评分(NDS)、发生DPN及其阳性体征患者比例均低于低尿酸组(P<0.05)。...  相似文献   

14.
<正>糖尿病神经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中枢神经病变是指大脑、小脑、脑干及脊髓的神经元及其神经纤维的损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更为常见(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功能障碍(感觉和运动)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是具有代表性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无症状和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指因糖尿病之慢性高血糖状态及其所致各种病理生理改变而导致的神经系统损伤,可累及全身神经系统任何部分,此组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复杂的并发症。超过50%的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神经病变,最常见的是慢性感觉运动性的对称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和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AN)。糖尿病神经病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如DPN可导致足部溃疡、坏疽,以至截肢,而DAN可累及身体各系统并导致严重后果,尤其是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N)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非常之高。对那些高危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运用合适的干预办法可以使溃…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大多数患者在病变早期并没有主观感觉症状,起病隐匿,且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1],早期诊断非常棘手.随着近年来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肌电图检测在临床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本文回顾性分析DM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电生理检测诊断结果,旨在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在DP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盐酸丁咯地尔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的血管活性药物,通过改善微血管病变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提高神经组织的血供、氧供,改善DPN的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本研究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DPN,以前列腺素E1(PGE1)作对照,评估其疗效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神经病变(DPN)是重要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糖尿病微血管病起重要作用[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启动子区有18 bp的核苷酸序列称为低氧反应元件(Hypoxia response element,HRE),当低氧发生时,HRE可以使VEGF表达量升高,刺激内皮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继而引发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正>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是指在糖尿病的背景下,大脑、小脑、脑干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及脊髓的神经元损伤而造成的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如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是具有代表性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无症状的糖尿病神经病变,依靠体征筛查和(或)神经电生理检查,方可诊断。  相似文献   

20.
1对象周围神经病变(DPN)住院患者60(男29,女31)例.年龄54.5±8.4岁,糖尿病病程8.6±3.9年,DPN病程4.7±1.7年,伴有其他并发症27例.所有患者均除外其它原因引起的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