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于晓梅 《齐鲁药事》2013,32(3):172-173,184
通过检索相关毒性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综述了毒性中药不良反应的现状及其发生原因,通过总结、归纳毒性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及监管措施,以保障临床中药使用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甘国保  李庆 《海峡药学》2010,22(2):182-185
本文就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成因及防治对策作一简要分析。供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参考。  相似文献   

3.
1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历史上,中药曾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随着现代使用范围的扩大,中药的不良反应渐渐引起国内外的重视。以肾损害为例,1990~1992年比利时一家减肥中心误将广防己代替汉防己使用,致使43例肾衰患者中的31例作了肾移植手术;1996年波兰报道,47例老年妇女服用中草药后发生肾衰;1997年日本媒体报道,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糖颗粒剂肾毒害事件;1999年英国报道,2例因湿疹服用中草药引起的特异性肾病。反观国内,2003年初被媒体热炒的“龙胆泻肝丸事件”,2003年7月北京的龚女士因服用排毒养颜胶囊引起不良反应而状告云南盘龙云海药业公司等。药物不良反应对老年人的危害是应该引起人们充分关注了。国外也有统计资料显示,住院患者中,老年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约为3%,其中60岁以上者占40%,发生率高出青年组15倍。笔者经过长期临床观察,老年人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原因:未注意体质差异而乱用补药、保健药,甚至无适应证用药;②药不对症,难以愈病,相反会产生副反应;③给药时间、间隔、途径不当,耽误了病情;④用药剂量过大,药物不良反应凸现;⑤为求速效,使用毒性较强的药物,以致产生药物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及中药的合理使用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间收治的因不当使用药品所致的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用SPSS15.0统计软件分别对其发生程度分级及转归、给药途径及主要诱发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系统分类情况、发生因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涉及的药物剂型主要为注射剂;主要诱发药品有刺五加、鱼腥草、人参、丹参,共诱发136例,占68.0%;不良反应对人体的损害涉及到全身各器官/系统,累及最多的是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发生因素主要包括患者身体素质、药物及处方三方面。结论中药制剂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及时认真做好其预防和监测工作,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计文超  骆瑛  俞建 《海峡药学》2011,23(10):229-230
对近15年来医学文献中所报道的甲硝唑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甲硝唑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过敏反应、泌尿系统不良反应等.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日益频发的中药不良反应已成为医药界和公众十分关注的话题,其中中药注射剂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成分复杂、中药材质量不稳定、生产工艺落后、提取制备过程中可能存留某些大分子物质刺激机体引起过敏反应、制剂纯度不易保证、缺乏严格的质量标准、辅料影响等因素,除此之外还与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艾迪注射液广泛应用于临床恶性肿瘤的治疗,其不良反应报道也日益增多,其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恶心呕吐、静脉炎、一过性转氨酶增高等,严重者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等。通过对相关报道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醒临床医护工作者加强临床用药监护,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从而保证公众用药安全。同时建议药品生产企业加强基础研究,改进工艺,从源头上减少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非处方药在消费者自我药疗方面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非处方药也是药品,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存在安全隐患。为此,应该高度重视非处方药的合理使用。本文首先分析了非处方药不良反应及原因,然后提出了有效规避非处方药不良反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发热是小儿急性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持续高热可引起惊厥等多种并发症,因此对高热患儿应采取积极降温措施。近年来临床上儿童解热镇痛药的种类繁多、剂型各异,如果医师不能对其进行科学合理使用,不但达不到预期疗效,反而会给患儿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本文列举了临床上常用的几类小儿用解热镇痛药的特点及常见不良反应,就适应证、禁忌证、给药方式、疗程和剂量等多方面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增高,由于临床上的误用、滥用、过量使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频繁发生,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曾先后通报了清开灵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穿琥宁注射剂、参麦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患者对中药注射的疗效和安全性产生了疑问,也影响了中药注射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木善 《中国药房》2010,(16):1524-1525
目的:为正确认识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分析近年来发生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和中药注射剂目前的应用情况,进一步提高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水平。结果与结论:应不断提高中药注射剂的科研、生产、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正确应用中药注射剂,才能确保临床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与合理使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乙酰氨基酚被认为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而广泛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以及各种疼痛的治疗。但其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并且大剂量使用易引起肝损害。因此,对乙酰氨基酚的安全性与合理使用问题有必要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3.
赵萍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9):129-130
目的 掌握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做到安全、合理、正确的使用此类药物.方法 对本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 本类药物品种繁多,特性各异,把握适应证,并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频次,就能更好地发挥本类药物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疗效.结论 只要掌握对不良反应的鉴别判断能力及合理用药原则,其对人类的伤害是可以避免或及早发现的.  相似文献   

14.
西沙必利的不良反应分析与合理用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对国内外的西沙必利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希望能促进其合理应用。方法:检索《药物不良反应光盘),1980年至今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IMS《中国药品手册互动光盘》及国内有关药学杂志,查阅西沙必利的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加以整理分析。结果:国内有关西沙必利的不良反应详细报道为12例,而美国报道西沙必利引起心律失常为341例,死亡80例。西沙必利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包括应用过量,使用肝脏P450CYP3A4酶抑制,延长QT间歇的药物等。结论:西沙必利的合理应用应避免禁忌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防止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中药注射剂安全合理使用之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梅全喜  曾聪彦 《药品评价》2010,7(14):10-10,12-14
目的:探讨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策略,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实践,总结归纳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之道。结果与结论:中药注射剂使用有其独特的原则和规范.按其使用原则和规范合理使用,可避免或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药制剂应用日益广泛,中药制剂滥用、误用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不足,导致的各种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危害,也浪费了  相似文献   

17.
中药到底有无毒副作用,怎样使用才安全,这是中药使用前必须知道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中药来自天然,是纯天然的物品,而有的药品广告也宣传中药没有任何副反应,使用安全,正是这种错误的认识,有些医生随意加大处方中的中药剂量,患者自服中药更是不注意用量,某些药务人员认为中药多几克少几克没有关系,凭经验用手抓而不用称。中药的毒性作用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相似文献   

18.
目的帮助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参阅国内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综述。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从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合理用药原则、加强抗生素合理用药的监控制度等方面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为了患者的健康,在为其选药时,要根据药物的特点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选用安全、有效、适量、可靠的药物。结论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非处方药合理使用与不良反应规避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使用非处方药、有效规避其不良反应,是实现负责任自我药疗的必然需求。本文简述了非处方药不良反应发生及原因,重点从消费者个体的用药知识与行为、非处方药的标签说明、药学或医学专业人员的服务及全社会范围内的消费者教育4个层面探讨合理使用非处方药、有效规避其不良反应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生素使用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采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共48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抗生素使用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为60.66%,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应用头抱菌素类和应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所致不良发生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种类抗生素(P<0.05);出现恶心、瘙痒、皮疹不良反应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种类不良反应(P<0.05)。结论头抱菌素类和青霉素类抗生素易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为恶心、瘙痒、皮疹等,应积极采取措施,合理应用抗生素,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