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TK液和Celsior液在肝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UW液是器官移植中常用的多器官保存液,同时临床应用经验和前瞻性研究表明,HTK液和Celsior液在肝脏移植中的应用安全有效,是UW液可靠的替代选择。实验研究发现,上述两种保存液可以减轻低温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改善器官保存效果。本文对近期HTK和Celsior保存液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器官保存领域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目前器官保存领域研究比较热门的课题,包括应用氧自由基清除剂,钙离子拮抗剂和花生四烯酸代谢的抑制剂。本文介绍了器官领域中包括保存液添加剂、1保存方法及保存效果评价的新进展,并指出祖国医学中的复方丹参、山莨菪碱、川芎以及汉防已甲素等是值得研究的保存液添加剂。  相似文献   

3.
器官的缺血-再注损伤是目前器官保存领域研究比较热门的课题,包括应用氧自由基清除剂、钙离子拮抗剂和花生四烯酸代谢的抑制剂。本文介绍了器官领域中包括保存液添加剂、保存方法及保存效果评价的新进展,并指出祖国医学中的复方丹参、山莨菪碱、川芎以及汉防已甲素等是值得研究的保存液添加剂。  相似文献   

4.
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泌尿外科郑军华副教授、闵志廉教授及朱有华教授主编的《器官保存学》已由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器官保存研究领域的有关理论及实践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裘法祖教授分别为本书题词、作序。全书分 5篇 ,3 7章 ,约 67万字 ,包括器官移植中的伦理学问题和有关法规、器官保存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器官保存中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理、器官的切取和保存、器官保存研究中的新理…  相似文献   

5.
供者器官在移植过程中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器官组织缺血一段时间后血流重新恢复,器官损伤却进一步加重的现象,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由于氧化应激是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因素,因此,保存液中添加抗氧化药物,如还原型谷胱甘肽、辅酶Q10及维生素E等,在体外实验中可显著改善器官保存效果,但在临床应用中,这些药物却未取得满意的效果,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药物对于线粒体的靶向性弱,从而使药物的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增多.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移植器官的保存最近取得了显著进展。Toledo-Pereyra认为在冷冻保存期间影响器官活力的主要因素为灌注损伤、溶酶体酶释放、线粒体功能障障、细胞肿胀及氧自由基形成等。针对损伤的可能机制,科学家对原有保存液进行了改善和发展。最近威斯康星大学的Belzer小组发明了一种新的器官保存液(简称UW液),在实验室和临床均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Belzer称UW液有可能成为常规保存液,Starzl和Toledo-Pereyra也都赞扬和推存了这种UW液。  相似文献   

7.
目前 ,UW液是器官移植中常用的多器官保存液 ,同时临床应用经验和前瞻性研究表明 ,HTK液和Celsior液在肝脏移植中的应用安全有效 ,是UW液可靠的替代选择。实验研究发现 ,上述两种保存液可以减轻低温缺血和再灌注损伤 ,改善器官保存效果。本文对近期HTK和Celsior保存液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指器官保存后恢复血流导致的损伤,是器官移植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问题之一.IRI是一种不可避免,但需要设法干预的损伤.IRI首先是供者器官切取(有时甚至在切取之前已经开始)和保存所导致器官的缺血损伤,当器官植入受者体内血流开放后随即发生缺血后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移植器官的缺血保存和血液再灌注损伤中自由基的损害和钙离子积聚具有重要意义。自由基对细胞膜和细胞器的攻击,对蛋白质和酶的破坏以及胞浆内钙离子积聚使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导致细胞的损伤和移植器官功能下降.适时应用自由基清除剂或拮钙剂,可以预防这种损伤的发生,显著改善器官功能,为临床保护移植器官功能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对用不同术式摘取的22例胎儿供体各器官和保存肾脏作了电镜及光镜形态学观察。结果提示:原位灌注组损伤轻微,离体灌注组则为重度损伤;肾保存后出现的不可逆损伤,离体灌注组极显著早于原位灌注组,成人尸肾组显著早于胎肾组。结果提示:胎儿及婴幼儿供体不宜行离体灌注切取,经胸主动脉插管的原位灌注多器管联合摘取术应为首选术式;胎肝无需行门脉灌注,强调尽快整块切取器官,置冰屑保存液中保存或修整;胎儿器官的耐缺氧能力  相似文献   

11.
由于供者器官在获取、保存和移植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会遭遇冷缺血、热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这将影响供者血管内皮细胞的生存状态。缺血时间过长及器官保存液都会启动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基因,引起血管内皮的损伤,从而导致移植物功能恢复延迟,甚至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并目可缩短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引起慢性移植物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12.
刘金平  王伟 《器官移植》2023,(4):479-484
高质量的供心是移植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根本保障,合理的供心保存技术对提升供心质量、改善心脏移植预后具有关键作用。静态冷保存(SCS)是目前移植心脏的标准保存技术,但该技术易造成供心严重的冷缺血损伤,且保存过程中无法评估心脏功能。机械灌注技术作为当前器官保存的重要新型技术,比SCS更符合生理状态,能够在器官保存过程中清除代谢废物、提供代谢需求的基本物质,一定程度延长保存时间、提升保存效果;也能有效评估器官功能,改善心脏移植预后;同时还能修复器官损伤,显著优化器官质量,提高供器官利用率。本文就心脏机械灌注技术的研究现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低温保存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和低温生物学(Cryobiology)的深入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器官、组织的低温保存技术发展很快,特别是在低温损伤与低温保护、保存装置、保存后器官、组织的活力鉴定等方面取得一些重大成果,无疑,这对临床移植工作将产生深远的意义。一、低温损伤及损伤机制无论器官、组织还是细胞的低温保存,其技术的关键仍在于减少或避免低温损伤(Cryoinjury)。虽然,在冷冻-复温期间,细胞的改变取决许多物理、化学、生物的因素,但细胞的原发性损伤源于细胞膜,正如McGann指出的:细胞膜是低温原发损伤的靶子(Targets),许多其它的损伤都继  相似文献   

14.
预防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60年Jenn ings首先提出了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 i-a-reperfusion in jury)的概念:缺血后再灌注,不仅不能使组织、器官功能恢复,反而加重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这种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Toledo-pereyra则指出:在临床移植中,再灌注损伤实际上是器官的供体维持、热缺血、保存、移植、再灌注期间总的损伤。再灌注损伤不仅见于临床,而且也为不同种属的大量动物实验所证明,在机体内,许多组织器官,如心、肾、肝、肺、胃肠、脑、肢体和皮肤等都可发生再灌注损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 IR I)是肝脏外科中常见的病理过程,多发于…  相似文献   

15.
<正>移植器官质量是影响移植近期和远期效果的重要因素。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供体器官获取、保存、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供体器官的处理直接关系到供器官的质量,从而影响移植效果。不断改进的器官保存液推动了器官静态冷保存(static cold storage,SCS)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器官移植在时间和地域上争取了更大的空间。目前,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  相似文献   

16.
原位肝移植大鼠供肝冷缺血时间对受体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惟病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长时间的器官保存和门静脉阻断,可加剧移植后的全身炎性反应,由于肺循环与肝循环的特殊关系,肺是全身炎性反应中最易受攻击的器官[1],有证据表明延长冷保存时间的器官的再灌注损伤在移植后组织损伤中起重要作用,但目前尚无肝移  相似文献   

17.
器官冷冻保存的关键在于将完好的脏器冷冻到一个适当的保存温度(Pegg认为是-80℃)。然后再将其无损伤地复温。在这种一定的条件下(-80℃),有机体的腐败和变质是非常缓慢的,在-196℃时则被认为几乎是没有变化的。所以,如果在降温和复温的时候,能完全地避免损伤,从理论上讲保存器官的时间应该是无限的。迄今,人类在单细胞和胚胎冷冻保存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了解决移植时器官供需之间的矛盾,寻求长期保存脏器的有效方法,最终建立器官库(Organ Bank),早在60年代,国外就有学者对器官的冷冻保存进行实验研究。但近十  相似文献   

18.
多器官保存液组成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述了器官保存的原理及要求,指出一种成功的器官保存液的组成应满足五个要求:1、减少由于低温保存导致的细胞水肿;2、防止细胞的酸化作用;3、防止灌洗保存过程中的细胞间隙膨胀;4、防止氧自由基损伤;5、提供再生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底物。并对UW、HTK液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器官保存的原理及要求,指出一种成功的器官保存液的组成应满足五个要求:1、减少由于低温保存导致的细胞水肿;2、防止细胞的酸化作用;3、防止灌洗保存过程中的细胞间隙膨胀;4、防止氧自由基损伤;5、提供再生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底物。并对UW、HTK液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1前言器官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脏器功能衰竭最为有效的手段。研究表明,供器官获取、保存及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影响移植预后的重要因素[1]。自20世纪中期起,各研究中心不断研发、改进器官保存液,如Collins液、UW(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液、HTK(histidine-tryptophan-ketoglutarate)液等相继问世,促进了基于器官保存液的静态冷保存(static cold storage,SCS)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器官保存进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