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胰岛移植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玉泉  江春平 《肝胆胰外科杂志》2003,15(2):135-136,F003
近年来 ,随着胰岛分离、纯化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问世和应用 ,胰岛移植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胰岛移植既能纠正糖代谢异常 ,又能防止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是治疗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IDDM)即 1型糖尿病较理想的方法 ,在今后数年内可以广泛开展。1 胰岛移植的适应证  目前临床实施的胰岛移植分为自体胰岛移植和同种异体胰岛移植。自体胰岛移植主要适应证为慢性胰腺炎全胰切除后所致的外科源性糖尿病 ,同种异体胰岛移植主要适应证为IDDM和上腹部恶性肿瘤联合脏器切除后所致的外科源…  相似文献   

2.
胰岛移植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随着胰岛分离、纯化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问世和应用 ,临床同种胰岛移植已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1 2 ] ,有可能在今后数年内得以广泛开展。本文对这些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一、国际胰岛移植登记处的报告据国际胰岛移植登记处 (ITR)最近公布的结果 ,截止到2 0 0 0年 12月 31日 ,全球共有 5 1个研究中心开展了 4 93例成人胰岛移植 ,术后不依赖胰岛素的持续时间超过 12、2 4、36和 4 8个月的例数分别为 4 0、2 2、11和 6例。自体胰岛移植后停用胰岛素最长者已达 13年 ;Ⅰ型糖尿病 (IDDM )患者同种异体胰岛移植后停用胰…  相似文献   

3.
Song ZS  Gu KJ  Zhang JG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5):932-935
目的 通过对人胰岛分离技术的改进以获得大量高活力胰岛并检测其功能,为利用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治疗1型和部分2型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方法 采用改良的自动分离技术连续分离28例人胰岛,然后用连续性密度样度离心法纯化胰岛。胰岛收获量以国际标准的胰岛当量(islet equivalent,IEQ)表示。胰岛功能的测定分别为体外测定胰岛的胰岛素/DNA比率;静止葡萄糖刺激试验(SGS)及将胰岛移植至糖尿病裸小鼠的体内胰岛功能鉴定并随后进行腹腔糖耐量试验,连续测定移植鼠血糖水平及其体内C肽浓度。结果 28例成人胰腺分离的胰岛收获量为5000~1030000IEQ/胰腺,平均为291635IEQ/胰腺,前13例平均每个胰腺收获49123IEQ,平均每克组织收获846IEQ。平均纯度为87%,随着技术的改进后15例的分离结果则分别为:平均每个胰腺501813IEQ,平均每克组织7003IEQ,平均纯度89%。体外胰岛素刺激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后的人胰岛有正常功能,将12次分离得到的胰岛分别移植至34只糖尿病裸鼠肾包膜下,其中29只糖尿病裸鼠于12h内血糖恢复正常且糖耐量试验接近正常鼠,血中C肽水平亦接近正常鼠。结论 采用改进的人胰岛分离方法,可以获得大量高活力的具有正常功能的胰岛,为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用于临床奠定了必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黏膜下层胰岛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雄性Wistar-Furth大鼠,STZ介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同种同基因大鼠体外胰岛分离纯化,分别移植进入糖尿病大鼠胃黏膜下层或肾被膜下,移植后不同时间段评估移植物生存率与代谢功能.结果 移植后早期移植胰岛被有效确认,并迅速分泌胰岛素逆转大鼠高血糖状况,糖耐受功能良好,与肾被膜下移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移植后4周,胃黏膜下移植组胰岛移植物胰岛素分泌功能逐渐丧失.结论 胃黏膜下胰岛移植技术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如何提高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黏膜下层胰岛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雄性Wistar-Furth大鼠,STZ介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同种同基因大鼠体外胰岛分离纯化,分别移植进入糖尿病大鼠胃黏膜下层或肾被膜下,移植后不同时间段评估移植物生存率与代谢功能.结果 移植后早期移植胰岛被有效确认,并迅速分泌胰岛素逆转大鼠高血糖状况,糖耐受功能良好,与肾被膜下移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移植后4周,胃黏膜下移植组胰岛移植物胰岛素分泌功能逐渐丧失.结论 胃黏膜下胰岛移植技术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如何提高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黏膜下层胰岛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雄性Wistar-Furth大鼠,STZ介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同种同基因大鼠体外胰岛分离纯化,分别移植进入糖尿病大鼠胃黏膜下层或肾被膜下,移植后不同时间段评估移植物生存率与代谢功能.结果 移植后早期移植胰岛被有效确认,并迅速分泌胰岛素逆转大鼠高血糖状况,糖耐受功能良好,与肾被膜下移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移植后4周,胃黏膜下移植组胰岛移植物胰岛素分泌功能逐渐丧失.结论 胃黏膜下胰岛移植技术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如何提高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7.
成人胰岛细胞的分离纯化及初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及纯化成人胰岛,以用于同种胰岛细胞移植。方法利用胶原酶灌注消化以及Ficoll分离液分层纯化的方法获得成人胰岛细胞,并应用于2例临床糖尿病患者。结果经双硫腙染色鉴定,分离纯化后的胰岛细胞活性达到80%~90%;且经胰岛素释放试验表明,实验中收获的胰岛具有良好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经临床试验,1例糖尿病患者在输入此胰岛后,已脱离胰岛素治疗;另1例患者已停止服用降糖药。结论用胶原酶灌注消化及Ficoll分离液分层纯化的方法获得成人胰岛细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小鼠胰岛移植模型上,研究泛察-蛋白酶体抑制剂在控制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用二肽硼酸类似物(DPBA)作代表。测定小鼠被注射DPBA后的血生化变化观察其可能的副作用。建立小鼠胰岛移植模型。受体糖尿病鼠随机分为 3组:实验组,同种异基因移植24 h时后,每天静脉注射处理DPBA持续17 d。对照1组同基因移植;对照2组,同种异基因移植。两对照组移植后不作任何药物处理。结果DPBA对肝脏胰腺轻度毒性,有一过性的肾毒性和较明显的心脏毒性,停药后毒性明显下降。实验组同种异基因移植的移植物平均存活(33.88±24.54)d;对照2组同种异基因移植的移植物平均存活(4.33±2.4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抑制移植排斥反应,可以使用作为新的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一种经脾实质内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小鼠的方法并对移植前后小鼠的血糖、口服糖耐量和组织学进行评价。方法将分离纯化的Balb/c小鼠胰岛培养6 h后,用自制的移植工具进行同种糖尿病小鼠的脾实质内胰岛输注,移植当量为(500±30)IEQ。对移植前后的小鼠血糖进行测定,并在移植后第10天进行糖耐量试验;取受体小鼠脾脏,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胰岛细胞团在脾内的存活情况。结果受体小鼠移植胰岛后均能维持正常血糖时间达1个月以上,糖耐量试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小鼠统计学无差异(P=0.69),组织学结果显示胰岛细胞团在小鼠脾实质内存活良好,胰岛有功能,但结构略有松散。结论本研究探索了胰岛在脾实质内移植后的特点,为研究脾实质作为胰岛移植的位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同种异体胰岛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的3年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四川省人民医院完成的同种异体胰岛细胞联合(或不联合)干细胞移植受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方式移植同种异体胰岛细胞联合(或不联合)干细胞,术后采用改良的Edmonton免疫抑制方案,随访3年,分析移植术后受者的胰岛素使用、C肽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浓度情况。结果 单独同种异体胰岛细胞移植受者5例(简称“单独组”),同种异体胰岛细胞联合干细胞移植受者5例(简称“联合组”),2组受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胰岛素用量及HbA1c浓度相近。(1)单独组和联合组移植胰岛数量分别为(50.60±2.51)×104胰岛当量(islet equivalent quantity,IEQ)和(48.70±4.76)×104 IEQ,联合组的5例受者移植干细胞数量(9.2±2.6)×107个。(2)单独组和联合组受者术后第12个月时分别均有3例撤除胰岛素,至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睾丸细胞FasL表达能否对共移植的胰岛移植物提供免疫豁免作用以及胰岛细胞FasL基因转染对同种胰岛移植的影响.方法将同种大鼠胰岛及睾丸细胞同时移植于糖尿病受体,重组腺病毒AdV-FasL感染胰岛细胞后移植,观察移植物存活情况、胰岛功能,并检测移植物内浸润淋巴细胞以及基因转染胰岛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单纯移植胰岛组平均存活期为(6.3±0.56)?d.与胰岛细胞同时移植的睾丸细胞数增加至1×107时,存活期大于50?d(P<0.05).表达FasL的睾丸细胞在移植物内诱导浸润淋巴细胞凋亡.FasL基因转染组出现排斥加速,存活期缩短至(3.4±0.24)?d.FasL转染的胰岛细胞在移植后24h见FasL表达,48h表达增强,移植后FasL转染胰岛细胞凋亡.结论表达FasL的睾丸细胞与胰岛同时移植可诱导活化的淋巴细胞凋亡,使胰岛移植物获得免疫豁免、存活期延长,但通过FasL基因转染使胰岛细胞直接表达FasL引起胰岛细胞凋亡和粒细胞浸润,导致排斥加速.  相似文献   

12.
微囊化大鼠胰岛异种移植治疗小鼠实验性糖尿病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包裹胰岛进行移植的效果。方法 将Wistar大鼠的胰腺先行胶原酶胰管内注射消化,然后分离,纯化,所得胰岛经培养后制成微囊包膜的胰岛,微囊直径为0.4 ̄0.5mm,每个微囊内包1个胰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体外分离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同种胰岛移植免疫耐受的影响.方法 免疫磁珠法分离CD4+CD25+调节性T细胞,体外试验观察其对CD4+CD25-T细胞增殖的影响.将数量达1×106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回输胰岛移植受体,对比其对移植物存活的影响.结果 分离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体外试验可明显抑制CD4+CD25-T细胞的增殖.单纯胰岛移植组移植物物存活期为(5.57±0.79)d,回输受体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1×106、2×106时,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分别为(15.29±2.29)d和(25.43±2.30)d(P《0.01).CD4+CD25+调节性T细胞回输胰岛移植受体可显著延长移植物存活期,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为剂量依赖性.结论 CD+CD25+调节性T细胞体外、体内试验可抑制效应性T细胞功能,诱导胰岛移植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4.
胰岛移植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碍胰岛移植的关键因素仍是:供体数量的不足,自体、同种异体间及异种间的免疫排斥、随时间而呈现的移植物功能的退化。基因工程技术、异种移植以及胰岛干细胞移植等将可能有效地解决供体数量的不足和功能的减退。本文仅就胰岛移植在上述领域的现状及发展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5.
异种胰岛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种胰岛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的观察及护理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肖春梅胰岛移植是80年代兴起的一种治疗Ⅰ型糖尿病的新方法,有效的胰岛移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是难以获得大量功能良好的胰岛。不论是成人还是胎儿来源均有限,且受热缺血时间、分离方法、胎儿引产方法...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小鼠胰岛移植部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2,他引:1  
目的探讨小鼠肝内、肾包膜下等不同部位胰岛移植物生存时间及免疫学功能的差异。方法采用滤网法分离纯化胰岛,供体胰岛植入受体肝内及肾包膜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INF-γ的含量。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掺入法测定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肾包膜下移植组胰岛生存时间(12.18±1.25)d明显长于肝内移植组[(7.09±0.70)d,P< 0.01]。单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肝内移植组淋巴细胞较肾包膜下移植组增殖明显(P<0.01)。上清液测IFN-γ含量,肝内移植组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移植部位, 胰岛的生存时间及免疫功能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肾包膜下是胰岛移植的理想部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临床胰岛移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器官获取和胰岛分离方法缺陷、移植后早期胰岛丧失及移植排斥和自身免疫仍是影响临床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就临床胰岛移植的现状和在上述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小鼠自体肝脏星状细胞联合同种异体胰岛细胞移植的新方法对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的作用.方法 选择雄性BALB/c小鼠为胰岛移植模型的供者,雄性C57BL/6糖尿病小鼠为受者.随机将受者分为A、B两组.A组:仅采用供者的胰岛细胞移植;B组:采用受者的肝脏星状细胞(HSCs)与供者胰岛细胞混合后共同移植.术后定期测定受者尾静脉血的血糖含量.结果 B组受者胰岛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血糖含量维持正常的中位时间为66 d(30~180 d),而A组血糖含量维持正常的中位时间为11 d(9~15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受者肝脏星状细胞能延长共同移植的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同种大鼠胚胎胰组织移植后在异体内重新血管化并再生长发育的可能性。方法 将妊娠14.5d(E14.5)和妊娠15.5d(E15.5)的Lewis大鼠胚胎胰移植到成年健康Lewis大鼠的肾包膜下,分别在移植后3周和6周开腹观察移植胰的发育情况,并取标本作病理切片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和定位。结果 (1)E14.5和E15.5的胚胎胰移植入肾包膜下3周后,体积均增大约10~15倍,外分泌部分腺泡导管分化发育,B细胞大量增殖,形成胰岛,组织周围有新生血管,且胰岛素分泌功能正常。(2)胚胎胰植入肾包膜下6周后,E14.5的胚胎胰内分泌部分进一步增殖;E15.5的胚胎胰则未见增殖,外分泌部分均有纤维化表现,内分泌部分与外分泌部分有分离趋势。结论 (1)E14.5与E15.5的胚胎胰移植于同种大鼠肾包膜下均可在异体内再血管化,并发育为近似正常的胰腺组织。(2)E14.5和E15.5胎龄的大鼠胚胎胰都是比较适合移植的。  相似文献   

20.
临床胰岛移植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临床胰岛移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器官获取和胰岛分离方法缺陷、移植后早期胰岛丧失及移植排斥和自身免疫仍是影响临床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就临床胰岛移植的现状和在上述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