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实验性家兔持续性高眼压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探讨临床上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机制。方法选择26只健康成年家兔随机分成3个实验组(高眼压持续3 d组、2周组、4周组)各7只(14眼)共42只眼,及正常对照组5只(10眼)。实验组前房注入1%甲基纤维素建立持续性高眼压家兔模型,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持续性高眼压兔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3个实验组兔眼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较正常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显著性,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出现不同程度变化。结论持续性高眼压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损伤,随高眼压持续时间越长程度越重。提示临床上诊治青光眼时应早期控制眼压,减少角膜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青光眼患角膜内皮细胞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和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的变化。方法 青光眼患者68人125只眼,与患者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32人63只眼。除外角膜病、眼部炎症、外伤及接受过内眼手术的眼。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细胞面积等各项指标,用Goldman压平式眼压计测量眼压;分析比较不同类型青光眼各组角膜内皮细胞各项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 青光眼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2  相似文献   

3.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AACG)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形态计量学变化,并分析影响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单眼发病AACG患者27例54只眼,根据病情分为两组,以发作眼(27只眼)为实验组,未发作眼(27只眼)为对照组。将实验组按发作时最高眼压分为A1组(<60mmHg)、B1组(≥60mmHg);按病程分为A2组(<7d)与B2组(≥7d)。所有患者均应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和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的百分数、平均细胞面积等各项指标。对各组角膜内皮细胞各项测量指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的百分数均显著减小(P<0.01),而平均细胞面积等指标显著增大(P<0.01)。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相比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CG患者发作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明显下降,细胞多形性改变增加。角膜内皮细胞形态计量学改变与病程和眼压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急性闭角青光眼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光眼是致盲的主要疾病之一。其损害除视神经、晶状体、虹膜外,眼压增高还可导致角膜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如急性闭角青光眼发作可有角膜实质层水肿,后弹力层皱褶及角膜内皮水肿、临床应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可对活体角膜内皮的变化进行观察,为认识角膜水肿产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及预后估计等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本临床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青光眼急性发作时其眼压持续时间以及高、低眼压水平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同时也观察了抗青光眼手术后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 对象和方法 本组观察23例27眼急性闭角青光眼患者。男性7例9眼,女性16例18眼。年龄35~78岁,平均59.6岁。单眼发病19例,有4例在住院期间对侧眼发病,所有病人均为首次发作,经临床检查符合急性闭角青光眼诊断标准。伴有累及角膜的眼病均不属本组观察范围。 病人中均有眼痛、视朦、恶心呕吐。眼压高持续3天以上共12眼,3天以内(含3天)15眼,我们将眼压在6.25kPa以下为低眼压组,高于此数值者为高  相似文献   

5.
浅层巩膜静脉烧烙法诱发大鼠慢性高眼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证明大鼠基础眼压的昼夜节律并建立稳定的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 .方法 :健康雌性SD大鼠 4 0只 ,建立模型前早晚各测眼压一次 ,连续测量 1wk ,之后将 4 0只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Ⅰ组、模型Ⅱ组、模型Ⅲ组 ,每组 1 0只 .对照组只打开球结膜 ,巩膜静脉不做处理 ;模型Ⅰ ,Ⅱ ,Ⅲ组分别烧烙 1 ,2 ,3条浅层巩膜静脉 ,术后即刻、术后 30min ,1h ,1 2h ,1d ,1wk ,4wk ,8wk分别测量各组眼压 ,并于术后观察术眼的局部表现 .大鼠眼压用TONO PEN测量 .结果 :大鼠白天正常眼压界于 1 .0 6kPa~ 1 .99kPa之间 ,平均眼压值为 (1 .4 6± 0 .2 5 )kPa ;夜间正常眼压界于 1 .73kPa~ 2 .6 6kPa之间 ,平均眼压值为 (1 .86± 0 .2 3)kPa .大鼠夜间平均眼压高于白天 (P >0 .0 1 ) .术后 8wk对照组平均眼压值为 (1 .6 8± 0 .2 5 )kPa ,模型Ⅰ组平均眼压值为 (1 .6 5±0 .2 6 )kPa ,模型Ⅱ组平均眼压值为 (4 .0 4± 0 .2 1 )kPa,模型Ⅲ组平均眼压值为 (4 .1 2± 0 .1 9)kPa .术后 8wk各组平均眼压值 ,对照组与模型Ⅰ组间以及模型Ⅱ组与模型Ⅲ组间平均眼压值没有差别 (P >0 .0 5 ) ,前两组与后两组分别进行比较 ,平均眼压值差别显著 (P >0 .0 1 ) .模型Ⅲ组术后有 3只眼出现角膜大泡、热伤性白内障等并发症 .结论 :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进入前房后对房角组织的影响,将24只纯白家兔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40眼,前房注射2%HPMC,对照组8眼,其中一眼做正常对照,7眼前房注射BSS,实验组又按眼压正常和增高分为A,B两组.分别于注射后第5d、3周、10周采集标本行病理检查.发现注射初期,实验A组可见到小梁网轻度扩张,房水丛管腔内壁内皮细胞胞质内空泡增多,实验B组可见小梁间隙增宽,胶原纤维及细胞间质纤维增生,房水丛管壁内皮细胞空泡明显增多,但追踪观察远期皆恢复正常.实验表明HPMC进入前房并存留可导致一过性眼压增高并可由此引起房角组织发生病理改变,但为可逆性变化.HPMC本身对房角组织无毒性和破坏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烧灼大鼠不同数量巩膜上静脉后的眼部变化,确定比较理想的持续性高眼压动物模型.方法:选择SD大鼠27只,随机分为3组,以左眼为实验眼,右眼为空白对照组,各组分别烧灼大鼠实验眼巩膜上静脉2、3和4根,比较各组的术后眼压、并发症情况,并进行视神经的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术后各组实验眼眼压升高,与空白对照眼的眼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出现角膜水肿,可引起视神经纤维丢失及凋亡的改变.烧灼3根巩膜上静脉组与其他组相比,具有眼压升高稳定、术后角膜水肿轻微、恢复快的优点.结论:烧灼大鼠3根巩膜上静脉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高眼压动物模型,在青光眼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家兔前房内注射0.2%利多卡因0.2ml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取18只成年健康家兔,随机分2组,每组9只(18只眼),为0.2%利多卡因组和平衡盐溶液组作为对照,两组再分别分为注射后1,3,14d3个亚组,每亚组3只家兔(6只眼),注射前及注射后各组家兔双眼均行接触性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角膜内皮细胞数、细胞密度、细胞平均面积、面积变异系数(CV值)、六角形细胞百分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房内注射0.2%利多卡因后3d亚组角膜内皮细胞数、CV值、六角形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14d亚组CV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2%利多卡因经家兔前房内注射后3d内影响了角膜内皮细胞的正常形态,至14d影响作用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超声乳化过程中 ,应用不同粘弹剂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并作对比分析。方法  7只纯种日本大耳白兔 ,随机抽出 1只兔 2只眼制成正常角膜内皮电镜切片 ,其余分为两组 :AmviscPlus组和海诺特组 ,双眼行超声乳化术 ,用接触性角膜内皮显微镜分别观察术前和术后即时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正常和术后即时角膜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术后即时内皮细胞损失率 ,AmviscPlus组 8 85 % ,海诺特组 9 2 3% ,两组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两组间内皮细胞损失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术后即时角膜中央 1mm区域内取材的透射电镜切片示两者的内皮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 两种不同的粘弹剂在超声乳化术中对角膜内皮细胞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TOPCON非接触型角膜内皮细胞计,对眼压控制的33例(仅单眼急性发作)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眼及对侧临床前期眼和23例(33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眼组和对侧临床前期眼组比较,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有极显著性减少(P〈0.01),最大细胞面积、最小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的标准差和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均有显著性增加,六角形细胞百分数显著性下降(P〈0.05);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对侧临床前期眼组比较,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显著性减少(P〈0.05),最大细胞面积、最小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的标准差、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均和六角形细胞百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细胞平均密度明显下降和细胞的形态改变、六角形细胞百分数下降等显著损害,损伤程度与眼压急性增高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仅造成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明显下降,并未影响细胞的形态改变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数。  相似文献   

11.
童渝眉  田雪莲  唐莉 《四川医学》2019,40(8):801-802
目的 观察滤过泡针刺分离联合球结膜下5-Fu结膜下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的包裹滤过泡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30眼行青光眼滤过手术术后发生滤过泡包裹并行针刺分离联合球结膜下5-Fu结膜下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22只眼为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8只眼小梁切除术后眼。以1mL注射针头针刺分离滤过泡周围的纤维瘢痕,联合球结膜下注射5-Fu,随访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前眼压为(33. 30±5. 40) mm Hg,针刺分离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眼压分别为:(12. 00±2. 59) mm Hg、(14. 97±3. 26) mm Hg、(20. 20±4. 17) mm Hg、(18. 17±2. 36) mm Hg,眼压明显下降(t=33. 36,P<0. 001)。治疗1个月时,8眼眼压超过21mmHg,需加用降压药物,3个月时有12眼需加用降压药。早期并发症主要有结膜下出血5例、角膜上皮点状剥脱2例,前房积血1例。结论 滤过泡针刺分离联合球结膜下5-Fu注射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的包裹滤过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挽救失败滤过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青光眼滤过术后透明角膜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青光眼滤过术后时间最短 6个月 ,最长 2 3年。方法 对 2 8例 34只眼青光眼滤过手术 1- 3次的白内障患者 ,采用透明角膜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 6 - 30个月 ,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术前视力光感至 0 .3;眼压 10 .2 4~ 2 0 .88mmHg。手术后 34只眼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 ,其中 <0 .1者 2只眼 (5 .9% ) ;0 .1-0 .2者 6只眼 (17.6 % ) ;0 .3- 0 .4者 11只 (32 .3% ) ;0 .5 - 0 6者 9只 (2 6 .5 % ) ;0 .8者 6只眼 (17.6 % ) ;术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 (11.73~ 2 1.4 6mmHg)。 34只眼全部植入人工晶体 ,术中无一例后囊膜破裂 ,无眼内出血等并发症。术后有 12只眼出现角膜内皮水肿、前房渗出等反应 ,治疗 1周后角膜内皮水肿消退、渗出膜吸收。术后无伤口裂开、虹膜嵌顿等并发症。结论 对青光眼多次滤过术后的白内障 ,为了避开滤过泡 ,采用透明角膜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术后效果好 ,并发症少 ,不影响眼压 ,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青光眼是眼内压升高影响视功能的一种致盲疾患。对青光眼施行睫状体冷冻手术,首先由Bietti,G于1950年提出,其后,Lincoff等通过动物实验证实低温冷冻睫状体后眼压有暂时性降低现象。绝对期青光眼患者,不仅视功能丧失,且由高眼压而造成的长期眼胀、头痛,十分痛苦,患者常要求眼球摘出,但又俱手术。为保留眼球,我科近三年来对各类绝对期、近绝对期青光眼施行睫状体冷冻术,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及方法1.青光眼类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只眼;开角型青光眼4只眼;色素膜炎性继发性青光眼7只眼;外伤性青光眼3只眼;无晶体开角型青光眼1只眼。新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硫酸软骨素滴眼液对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后泪膜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45例(45眼),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术后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药水(沈阳兴奇制药生产)滴眼,5次/d,干预组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药水(沈阳兴奇制药生产)滴眼,5次/d 硫酸软骨素滴眼液滴眼,6次/d,分别于手术前1d、手术后1wk、1mo、3mo对所有患者行基础泪液分泌(Sehirmer I)、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检查.结果 对照组与干预组术前Sehirmer I、BUT、F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与术后1wk、1mo、3mo、Sehirmer I、BUT、F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前与术后1wk在Sehirmer I、BUT、F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mo、3mo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早期泪膜会发生变化,使用硫酸软骨素滴眼液点眼可以加快术后泪膜功能的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5.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光眼滤过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术后浅前房 ,其中以低眼压性浅前房居多 ,以下就我们行青光眼滤过术的病例发生浅前房的病因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收集 1 991 1~ 1 998 1 0于我院施行青光眼滤过术的患者 37例 ( 44只眼 ) ,其中男性 2 0例 ,女性 1 7例 ,年龄 5 0~ 85岁 ,平均 6 7 8岁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34例 ( 40只眼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1例 ( 2只眼 ) ,继发性青光眼 2例 ( 2只眼 ) ,术前平均眼压为 3 89kPa。1 2 方法 患者均于显微镜下做以上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 ,暴露角膜缘及巩膜 ,距角膜缘前界 5mm处做厚为 1…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青光眼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眼压下降后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的变化。方法:干预性回顾性横断面研究。25例(49只眼)有高眼压或青光眼且经局部点眼治疗后眼压下降的患者为受试一组。22例(44只眼)有高眼压或青光眼只做临床观察未行药物治疗的患者为受试一组的对照组。9个正常人(18眼)口服250m g乙酰唑胺片为受试二组。以往研究的17个正常人(34只眼)为受试二组的对照组。用皮肤电极和自动分析系统同时记录两眼的PER G,白-白自动视野检查仪(SA P)分析视野(V F),G oldm 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角膜测厚仪测量角膜中央厚度。图形视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器官培养角膜保存法保存角膜活性的效果,探讨该方法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兔角膜28只,分为两组,实验组16只眼,对照组12只眼.实验组用31℃器官培养液保存,对照组用K-液4℃保存.两组中每4只角膜分别保存3、7、14 d.实验组4只角膜保存14 d后移入运输液中培养3 d.保存前测角膜厚度,做内皮细胞形态学检查和台盼蓝染色.保存后不同时间做相同检查和茜素红染色, 并用透射电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在取出角膜前从所有保存瓶抽取保存液样本做细菌和真菌的培养. 临床应用器官培养保存1周的角膜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1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活性率1周后差异有显著性.2组角膜厚度差异有显著性.透射电镜检查, 实验组7 d和14 d角膜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完整.对照组7 d后线粒体肿胀,14 d可见细胞结构破坏.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临床病例随访2年,角膜移植片基本透明.结论器官培养液保存角膜的效果确切,活性保存时间明显长于K-液保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8):62-65
目的观察同轴微切口与小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90例(90眼),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3 mm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用1.8 mm的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两组的裸眼视力、散光、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细胞比例、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和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7.78%,对照组的成功率为91.11%,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7,P0.05)。治疗前的裸眼视力、散光、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细胞比例、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和中央角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裸眼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和中央角膜厚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裸眼视力和中央角膜厚度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对照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升高水平更为明显(P0.01)。治疗后对照组的散光水平较治疗前和观察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的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细胞比例降低水平更为明显(P0.01),两组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11%,明显高于观察组的8.89%(χ~2=5.625,P0.05)。结论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优于传统手术方式,在减少术后散光和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和降低并发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疗效和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在我科高眼压下急诊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7例17眼,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术中并发症。结果术前平均眼压(43.82±6.50) mmHg,术后1 d平均眼压(20.12±10.09) mmHg,术后1个月平均眼压(14.21±5.39) mmHg,15眼眼压≤21 mmHg,2眼联合1~2种抗青光眼药物眼压≤21 mmHg,术后1个月平均眼压与术前平均眼压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15眼视力较术前提高。全部病例术后未发生角膜内皮失代偿,眼压控制后角膜水肿均获得改善。术中3眼晶体不全脱位,2眼晶体后囊破裂,1眼局限性脉络膜出血。结论对于药物治疗眼压不能控制、病情逐渐加重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急诊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成功率较高,治疗安全有效,术后眼压控制良好,术后视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徐宁  安平  陆晓和 《医学争鸣》2003,24(12):1113-1113
1 临床资料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 2 4例 (2 4只眼 ) .男 9例 ,女 15例 ,年龄 4 6~ 72 (平均 6 2 .5 )岁 .晶状体核硬度为 :I~IV级 .视力均在 0 .3以下 .其中 12只眼为原发性急性闭角性青光眼 ,8只眼为慢性闭角性青光眼 ,4只眼为开角性青光眼 .术前用药后平均眼压 (3.0 7± 0 .32 )kPa .术前用碳酸酐酶抑制剂、β 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缩瞳剂或高渗剂降低眼压 ,通过药物治疗稳定眼压 .术前 1h以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散瞳 .球后或球周麻醉 .在角膜颞上方做以穹隆为基底的球结膜瓣 ,球结膜瓣下做以角巩膜缘为基底三角形巩膜瓣 ,边长4mm×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