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胃癌病人血清铜锌硒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胃癌(n= 236)和健康对照组(n= 35)血清铜、锌、硒水平。结果:胃癌患者血清锌和硒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降低( P< 001),血清铜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05);在有、无肿瘤负荷两组间血清锌、硒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但有肿瘤负荷组血清铜明显高于无肿瘤负荷组( P< 001)。提示:体内缺锌、硒与胃癌发生有关,血清铜水平与肿瘤负荷有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等离子体发光法测定66例精神分裂症病人、24例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健康一级亲属和50例正常对照3组人群全血23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病人铝(Al)、铜(Cu)、锌(Zn)、钡(Ba)和铬(Cr)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铁(Fe)、镁(Mg)和硼(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一级亲属铁(Fe)、镁(Mg)和硼(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铜(Cu)、钙(Ca)和钡(Ba)低于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病人与其一级亲属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精神分裂症病人存在微量元素代谢异常,这种异常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病理过程的表现,同时遗传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噪声作业对生产工人血脂成分影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136名生产性噪声作业工人血脂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噪声可导致接噪工人血脂中CHO、TG含量明显升高;噪声暴露组血脂成分异常检出率为250%,非噪声暴露组血脂异常检出率为109%(P<005);两组之间总胆固醇含量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甘油三酯含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噪声强度、接噪工龄均与血脂异常检出率呈正相关(r=09784,P<001;r=09509,P<005)。提示噪声作业可致人体脂代谢发生异常。此外,就累积噪声暴露量与血脂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二者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并呈正相关(r=09883,P<001)。  相似文献   

4.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细胞参数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细胞六项参数的变化。方法:对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及血细胞参数检测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患者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红蛋白(HGB)、白细胞(WBC)及红细胞(RBC)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01),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00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及血细胞参数异常可能与老年冠心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川芎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将72例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川芎素300mg/d iv q.d,14天为1疗程,对照组丹参注射液16ml/d iv q.d,14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川芎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其临床效果显著,血液流变学指标有较好转变。  相似文献   

6.
对健康人(n=10),肺癌患者(n=19),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锌、铜、铁、钙、镁、镉、镍、锰、钴、锌/铜比较,发现肺癌患者血清铜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铁较对照组增高,P<0.01及P<0.05。而血清锰及锌/铜较对照组降低,P=0.05及P<0.05。可能肺癌的发病和进展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双核细胞微核试验(CBMN)对放射病人组、接触射线组和对照组外周血MN进行检测,MN率分别为1323%,420%和326‰。放射病人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接触射线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放射病人组中异常MN率人数高达90%。本实验还对3组人员的CA作了检测,结果与MN相似,分别为206%,093%和069%,放射病人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和P<001)。接触射线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表明CBMN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大样本人群辐射遗传损伤的筛检。  相似文献   

8.
按体脂百分比将81 名8 ~12 岁儿童分为肥胖组、正常组和消瘦组,并进行催乳素( P R L) 、甲状腺素的测定,分析儿童体成分与两种激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 组间血清催乳素基础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肥胖组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 F T3 ) 显著高于其它两组( P< 005) ,正常组又明显高于消瘦组( P< 005) ;体成分各指标与催乳素的相关分析未发现二者间存在相关关系( P> 005) ; F T3 与体脂肪( B F) 及体脂百分比( % B F) 有正相关关系( P< 005)  相似文献   

9.
烹调油烟对饮食从业人员血中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36名烹调油烟接触者和30名非接触者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烹调油烟接触者血浆LPO含量高于非接触者(P<005),并与油烟浓度呈正相关(r=06497,P<005),而红细胞SOD活性低于非接触者(P<005),并与接触油烟浓度呈负相关(r=-06704,P<005)。提示烹调油烟可诱导机体产生自由基,导致血浆LPO增多,红细胞SOD降低。烹调油烟的致突变性和细胞遗传毒性可能与其引起的自由基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0.
脑出血病人血脂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分析了脑出血病人,急性期血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结果发现:病例组血清TC明显低于对照组(t=2.2402,P<0.05),病例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t=6.4727,P,<0.001。未显示TG及LDL-C病例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以上指标与年龄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苷肌肽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n=54)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苷肌肽联合醒脑静,对照组(n=50)仅给予常规治疗,采用CT检查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治疗14 d后脑水肿体积的变化,同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系统及3个月后Glasgow颅脑损伤转归分级(GOS)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治疗至第7天,患者脑水肿达高峰期,治疗前和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脑水肿体积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14天后,治疗组患者脑水肿体积明显减少至(2.63±1.02)cm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意识转清醒率(46.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恢复良好率(42.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残及死亡率(20.4%)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脑苷肌肽能减轻神经元的损害和脑水肿,改善急性颅脑损伤病人预后,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及重残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肠外、肠内营养对老年重型颅脑外伤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的方法,对84例老年重型颅脑外伤病人早期营养支持的方法与作用进行研究.试验组早期开始给予肠外和肠内序贯营养;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伤后6~7 d给予鼻饲流质.结果:试验组的氮平衡等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第14和第28天的GCS计分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外与肠内联合营养支持治疗,有利于改善老年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纳络酮对重型颅脑损伤脑血流动力学及颅内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纳络酮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颅内压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型脑损伤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40例,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4例,采用常规治疗加纳络酮。治疗过程中应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脑血流动力学及应用颅内压监护仪监测颅内压。结果治疗组脑血流动力学Vs,Vm,PI值在纳络酮治疗3d后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在第3天后平均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纳络酮能够改善重症颅脑损伤引起的脑血流动力学紊乱,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刘辉 《现代保健》2014,(24):58-61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00例颅脑损伤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轻-中型组360例,重型组340例,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各组特征。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由CSWS所致62例、SIADH所致40例,比较两者各指标的差异。结果:重型组和轻-中型组的血钠、尿钠及尿渗透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SWS组与SIADH组的发病时间,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浓度比较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常发生低钠血症。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血钠降低、尿钠及尿渗透压升高更明显。重度颅脑损伤可由SIADH和CSWS导致,在治疗上SIADH需要限水,CSWS需要补充血容量及丢失的钠盐。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梦霞  陈路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4):795-796,803
目的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的康复效果。方法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35)与对照组(n=35)。实验组按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于脑水肿期或病情稳定期分阶段进行严格的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在患者脑水肿期之后进行不严格的常规功能锻炼。2组在康复1周后与康复2个月后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的ADL评定与肌力的比较。结果康复1周后ADL评分实验组为(6.74±3.42),对照组为(6.56±4.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2个月后实验组ADL评分为(62.24±6.52),对照组为(45.25±7.4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康复治疗1周后,上、下肢肌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康复治疗二月后,上、下肢肌力对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程序化康复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颅脑术后严重脑水肿患者行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及其系统评价。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于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48例颅脑术后严重脑水肿患者,并将其均分为常规组(n=24)和研究组(n=24)。其中予以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予以研究组患者强化护理,干预后评价两组患者GCS评分、HAMD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护理后GCS评分及HAMD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术后严重脑水肿患者采取强化护理干预,可在改善患者GCS评分及HAMD评分的同时,使患者更满意护理服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颅脑损伤继发外伤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继发外伤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28例颅脑损伤患者的性别、年龄、伤后血压、脑损伤类型、是否并发脑疝、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手术等相关因素与外伤后脑梗死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继发外伤性脑梗死者61例,其中年龄、低血压或休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并发脑疝、合并糖尿病等因素与外伤性脑梗死关系密切(P<0.05)。结论年龄、低血压或休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并发脑疝、合并糖尿病等因素是颅脑损伤继发外伤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细胞凋亡与脑水肿及颅内压变化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改进的Fenney法自由落体损伤模型,将42只重型颅脑损伤的家兔分为两组,用TUNEL法计算凋亡神经细胞数,计算不同时期的脑组织含水量及检测颅内压的动态变化,并将细胞凋亡状态与脑水肿、颅内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损伤组家兔脑组织凋亡细胞数及颅内压水平在创伤后3d时达到一个较高水平(P<0.01),而脑组织含水量在1d时已经达到峰值(P<0.01);通过相关性分析,在颅脑创伤的不同时期,细胞凋亡状态与脑组织含水量及颅内压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 or 0.01);在总体(n=36)相关性比较以及回归分析中发现,凋亡细胞数与脑组织含水量、颅内压存在相关性.结论创伤性颅脑损伤后,随着脑水肿的加重,颅内压的进一步升高,细胞凋亡数也相应增加.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可以减少颅脑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凋亡,从而达到减轻继发性脑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见性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重型颅脑治疗的患者50例,根据其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见性护理)25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25例,而后跟踪观察患者进行的护理措施,并研究其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试验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静脉炎、静脉壁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卧床和静脉血栓史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结论: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中,临床预见性护理措施包括经常更换体位,定期下肢运动同时结合用药治疗,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苗娜娜  岳慧芳 《中国校医》2019,33(6):429-430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将本院96例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随机分成2组,2组患者均运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干预治疗,其中给予常规组(48例)患者实施临床常规护理,术后护理组(48例)患者则运用术后综合护理措施干预,观察2种护理方法,并对比2组患者取得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术后护理组取得的满意度结果,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实施术后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同时改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临床疗效显著,是临床护理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