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集我院2006年~2008年94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66.0%);由抗擞生物药物导致ADR的所占比例最高(占64.8%);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反应(占42.6%)。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总结经验,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2014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涉药品种以抗菌药物为主(40%),其次是中药制剂与循环系统用药。 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级别判断为“重度ADR”有14例(13.33%)。结论:应加强基层医院ADR报告与监测工作,促进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等药物的合理使用,避免ADR的重复发生,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3.
胡四海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5)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的总体情况及分布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药物提供安全保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该院2013年1~12月上报的281例药品不良反应按患者性别、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计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综合分析。结果281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17大类166种,其中以抗菌药比例最高;静脉滴注比例较其他给药途径多;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比例最高;15~60岁患者发生ADR所占比例最高。结论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相关,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对我院2013年度上报的58例ADR进行回顾性分析。58例ADR中涉及的药品以抗菌药物为主,占总数的70.69%。ADR损害类型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总数的63.08%。结论:加强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强化合理用药意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院这3年里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和分析,把本院这3年收集的1379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 ADR涉及14类药品,抗感染药居首位。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损害,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临床要加强合理用药监测,加强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本院药品不良反应病例的特点和规律。方法:对本院2013年收集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在本院1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从给药途径分布,以静脉给药的最多,共90例(占90%);从上报人员的分布中,以护理人员最多,共70例(占67.96%),从来源上,住院患者的ADR最多,共93例(占90.29%),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共57例(占45.6%)。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7.
收集我院2013年上半年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表,按照患者性别、不良反应的程度分级,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联合用药情况、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不良反应的结果及对原患疾病的影响等进行统计分析。不良反应涉及的药物给药途径中,口服给药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注射给药,不良反应中涉及系统最多的为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其次为精神紊乱。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以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55.07%),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用药(占12.6%);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居多(占31.88%),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占27.54%)。结论ADR与多种因素有关,医院应加强ADR监测,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11.
对我院2007收集的106例ADR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 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比例最高,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比例最高,ADR累及的器官和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应全面加强ADR监测,特别是特殊体质和特殊群体的不良反应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关注中药制剂的使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浙江省人民医院2007年收集到的30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8例ADR患者中,男女患者各占50%,年龄以20-90岁者居多;涉及怀疑药品340种,其中以抗微生物类药物最多见,共142例次(41.76%),其次为中药(82例次,24.12%);以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ADR为主;ADR发生频率最高的药物是甲磺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强化医务人员对ADR严重性和危害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2002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 (ADR )在我院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 :对我院2002年298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涉及ADR的药物共有165个品种 ,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 ,其次为抗肿瘤药物、心脑血管用药 ,中药制剂也较多。ADR病例中合并用药占28 5 % ,以静脉用药途径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 ,其次是胃肠系统损害、发热等全身症状。重度ADR有20例 (占6 7 % )。结论 :应加强不易观察及慢性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张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35):110-110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ADR监测是提高临床用药质量,确保用药安全的重要举措.为了解我院ADR发生的特点和引发的相关因素,特对我院2012年全年上报的5例ADR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以利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对医院2008年收集上报的123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人、患者性别及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3例ADR中,60岁以上的患者较多(29.27%),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77.24%),导致ADR的药品以抗菌药物最多(34.96%),其中以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最常见;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38.21%)。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6.
对我院2006年收集的89例ADR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89例ADR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占62.9%,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占19.1%,中药制剂占2.2%,其他占15.8%。ADR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还有少数累及神经系统等。 相似文献
17.
18.
2009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药品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9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由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高(48.75%),其次为中药注射剂(25.00%);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常见(53.75%);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7.50%)。结论:应以抗微生物药、中药注射剂为重点,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总结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Excel软件对该院2009年上报的9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96例ADR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且以40~80岁患者ADR发生率最高(78例,81.2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94例,97.92%);涉及的药品有53种,抗感染药占首位(23种,43.40%),其次为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喹诺酮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42.86%),以加替沙星为首.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40例,40.82%),其次为消化系统(32例,32.65%)和神经系统(13例,13.27%)损害.结论 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制度,促进ADR工作的全面开展,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