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张雅玲 《吉林医学》2009,30(19):2369-2370
1病历摘要 患者,女,26岁,住院号20090036,因妊娠停经9个月余,下腹不适1d,于2009年1月22日17时30分入院。该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8年5月3日,预产期2009年2月10日。停经40余天时出现恶心、厌食等早孕反应,于当地医院行超声检查诊断为早孕。停经12周时早孕反应自行消失,停经13周时自觉胎动,渐活跃至今存在。孕中期顺利,常规孕期检查正常,无毒物接触史。孕末无头晕、眼花、耳鸣症状,无腹痛、阴道流血及阴道流水等症状。  相似文献   

3.
4.
婴儿死亡率中2/3死于新生儿期,而新生儿期中,尤以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死亡率为高。肺透明膜病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引起,以早产儿为多见。近十年来,世界各国对PS研究蓬勃发展,用PS治疗HMD成功报道大幅度减少新生儿死亡率。本文观察25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进行检测胎龄、体重、Apgar评分、L/S及出现呼吸困难时间等项目提示:肺透明膜病发病与胎龄、WT、L/S(卵磷脂与鞘磷脂比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8—2012年收治的99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9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者经治疗后效果良好.结论规范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45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表现。结果 本组45例中13例表现肺野呈细网格状改变及弥散颗粒状阴影;17例表现为肺野透光度减低,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出现支气管充气征,心缘及膈面较清楚;10例表现肺野呈毛玻璃状改变,支气管充气征明显,心缘及膈面模糊;5例表现为“白肺”;其中合并肺炎10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3例,并发肺出血4例,并发气胸1例。结论 双肺透光度减低,伴细颗粒状影,支气管充气征是本病典型的X线征象,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
国际疾病分类(ICD-9)是一门科学性、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疾病分类方法。我院应用ICD-9分类已有十余年,在进行疾病分类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疑难和/或容易混淆的编码,现就新生儿湿肺和/或新生儿透明膜肺这二种新生儿疾病的分类编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12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希锦  邬纯忠 《广西医学》1992,14(5):359-360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针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的临床治疗以及病程发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的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方法;研究组患儿在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其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评价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显效10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72.5%;研究组患儿治疗显效15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90.0%,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PaO2以及PaO2/FiO2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PaCO2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肺表面物质配合传统机械通气方式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疗效显著,治疗后新生儿各项呼吸窘迫临床症状几乎全部消失,患儿血气情况也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值得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治疗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影像以及临床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30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给予床边照片检查,并采用猪肺磷脂注射液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进行治疗。对患儿的临床影像以及预后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300例患儿影像学表现多样,包括肺纹理增强、粗颗粒状影、磨玻璃样变化、“白肺”样变化、心脏以及膈肌影边缘模糊或者局部消失、细小颗粒状影以及网点影。有部分患儿存在充气支气管的征象。经过治疗,患儿常见并发症为肺炎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没有出现死亡病例。结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影像表现主要为双肺的视野透明度下降,且合并有粗颗粒状影、细颗粒状影或者支气管充气征等。采用猪肺磷脂注射液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表现。方法:筛选我院2004年1月~2008年8月临床确诊的68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双肺有小颗粒状影18例:双肺有颗粒状影、支气管充气征25例;双肺呈"磨玻璃"样21例;呈"白肺"样改变4例。结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表现有其特征性,正确认识其X线表现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及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以来收治的HMD患儿的影像表现及有关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例中表现为肺纹理增强2例,细小颗粒状影及网点影10例,粗颗粒状影8例,磨玻璃样改变4例,"白肺"样改变8例,其中28例可见充气支气管征。主要并发症有:肺出血10例,肺炎16例,肺不张2例,气胸2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1例,缺血缺氧性脑病4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急性心功能衰竭1例,坏死性肠炎1例。结论:两肺野透光度降低伴细或粗颗粒状影、支气管充气征等是本病的典型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影像学诊断的认识。方法:选择临床确诊、X线表现典型24例进行分析。结果:胸片显示的网格状、颗粒状、两肺野透亮度减低和支气管充气征为本病主要X线征象。结论:X线检查结合胎龄及出生史等对本病的诊断、预后及发现并发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莉丽 《医学综述》2015,(3):456-458
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表明脑-肠肽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GERD患者中脑-肠肽通过各种不同的机制,对于食管下段括约肌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从而参与了GERD的发生,对于各种脑-肠肽在GERD中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可能对于GERD的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将脑-肠肽作为一个新的靶点,也必将给GERD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防治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临床疗效。方法:155例出生体重<1500g或胎龄<34周的早产儿根据应用PS与否分为PS组(72例)和对照组(83例),比较两组早产儿HMD发病、并发症发生及转归情况、呼吸机使用、吸氧时间、体重增长及住院时间有无差异。结果:PS组的HMD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呼吸机使用、吸氧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而体重增长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PS可降低早产儿HMD发生并改善早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6.
马金凤  林宏华  刘光辉  郑洪 《实用全科医学》2011,(8):1194-1194,1274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HMD)中的疗效。方法将34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予以置暖箱保暖、管饲喂养、治疗并发症、维持内环境稳定、呼吸机供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PS100mg/kg气管内注入。通过用药后6h、24h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与上机时间、住院天数、病死率比较分析,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结果两组病例的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参数、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病死率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S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可以明显改善其转归,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的不同用药方式预防新生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变(HMD)的疗效.方法将165例早产儿随机分为4组:静脉组、静脉雾化组、雾化组和对照组,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和第3天的胸片,比较HMD的发病率、发病程度和经皮血氧饱和度开始下降的时间.结果、静脉组和静脉雾化组HMD发病率,发病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发病时间延长,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脉和静脉联合雾化应用盐酸氨溴索能有效预防和减轻HMD的发生,疗效优于单纯雾化给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呼吸支持作用及其护理。方法:对66例应用NCPAP治疗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患儿中,NCPAP应用天数为3~10天,平均4.6天,应用NCPAP 4小时临床症状完全缓解33例(41.07%),病情改善29例(51.79%),总有效率达92.86%。4例患儿病情较重,于治疗6小时后改为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结论:运用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19.
刘充德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7):1986-1987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住HMD患儿76例,观察NCPAP应用前后呼吸、心率、血压、胸片积分、血气分析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76例患儿应用NCPAP后气促、紫绀、心动过速等症状缓解。5例NCPAP治疗后缓解不明显,予以气管插管正压通气治疗,3例放弃治疗后死亡,2例存活。71例患儿NCPAP治疗后呼吸及心率明显下降,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胸片积分明显下降,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CPAP在高原地区治疗HMD简便、安全、有效,可避免有创通气,且不加重高碳酸血症。  相似文献   

20.
人类微小病毒B19宫内感染与新生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类微小病毒B19宫内感染(HPVB19)与新生儿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新生儿贫血、新生儿病理性黄疽、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先天性畸形、足月小于胎龄儿、早产儿共6组173例病理新生儿及48例正常新生儿的血清进行了HPVB19-IgM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HPVB19-IgM阳性率,病理组为29.48%(52/173),正常对照组为4.17%(2/48),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相对危险度(RR)=7.01。(2)HPVB19-IgM阳性率,新生儿贫血组为46.67%(14/30)、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组为26.67%(8/30)、先天性心脏病组为33.33%(10/30)、其他先天性畸形组为11.11%(2/18)、足月小于胎龄儿组为23.33%(7/30)、早产组为28.57%(10/3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05,RR=11.2;P〈0.05,RR=6.4;P〈0.005,RR=8.0;P〉0.05,RR=2.67;P〈0.05,RR=5.6;P〈0.01,RR;6.86)。(3)6组新生儿疾病HPVB19-IgM阳性率及关联强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新生儿贫血、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儿、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足月小于胎龄儿、其他先天性畸形。结论微小病毒B19宫内感染与新生儿贫血、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足月小于胎龄儿、早产的发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