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索LAK细胞对白血病疗效的监测手段。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5例成人脾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和21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指数(DI)及增殖周期。结果:人脾LAK细胞的增殖活力明显高于未激活的脾淋巴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1 ̄14d)期间人脾LAK细胞的增殖活力高,并且稳定。在人脾LAK细胞中,未找出非整倍体细胞,DI指数在正常范围。结论:流式细胞仪可用于判断人脾LA  相似文献   

2.
本文观察了外周血血小板动态监测联合第一疗程间歇期末骨髓白血病细胞减少指教(MBDIs)指导急性白血病(AL)治疗33例,并与诱导化疗第一疗程后一周左右骨髓白血病细胞减少指数(MBDI)指导治疗36例进行对照。结果发现,MBDIs>61。诱导化疗第一疗程后外周血血小板最高值>100×10 ̄9/L,AL完全级解率达100%,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外周血血小板动态监测联合MBDIs对预测AL疗效更加准确,可提高AL缓解率,且方法简便、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3.
白血病患者血清酶活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白血病和不同病期白血病的血清酶活性变化,以及酶活性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白血病细胞数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法测定75例白血病患者轿清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GPT)、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并与正常人组38例比较。结果:白血病组LHD、AKP活性明显高于正常人组,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者的LDH活性与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数呈正相关(P〈0.01);白血病完全缓解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硒酸酯多糖(KSC)对CD3AK细胞增殖活性和杀瘤活性的增强效应。方法:应用CD3单抗(CD3McAb)和小剂量rIL-2从正常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生CD3AK细胞;观察KSC在诱生和扩增阶段对CD3AK细胞增殖特性(增殖指数、激活率、克隆率和分裂指数)、IL-2R表达水平和对Raji、L4210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KSC(5μg/ml)单独对CD3AK细胞的殖无明显作用,但增强I  相似文献   

5.
应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对重组白介素2,粗制天然白介素2,重组肿瘤坏死因子和天然免疫活性肽等淋巴因子诱导人PBMNC为LAK细胞以及LAK细胞对靶细胞(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人食管癌109细胞株和人红白血病细胞株_(562)的细胞毒作用分别于培养的第4d和第7d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①四个配伍组和一个重组白介素2组的多克隆LAK细胞攻击溶解109细胞株和K_(562)细胞株的水平波动子28%和66%之间,中位数为47%,而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均无细胞毒作用;②重组白介素2和粗制天然白介素2配伍培养LAK细胞的增殖协力约高于重组白介素2和重组肿瘤坏死因子组,以及重组白介素2和免疫活性肽组增殖协力的3倍,③在诱导LAK细胞的过程中其增殖量和其细胞毒活性可以不同步。建议临床上治疗晚期肿瘤病人除用LAK细胞和重组白介素2外,首先选用天然白介素2。  相似文献   

6.
进展期贲门癌患者脾脏免疫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思伯  朱正钢 《上海医学》1994,17(6):315-318
为了探讨进展期贲门癌患者脾脏的免疫状态,分别检测了70例患者的外周血,脾静脉血与脾脏的NK细胞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1)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相比,进展期贲门癌患者的PBL,脾静脉血淋巴细胞及脾细胞的NK细胞性,CD^+5,CD^+4细胞降低,CD^+8细胞增多,致CD^+4/CD^+8细胞比值明显下降;(2)从进展期贲门癌患者PBL、SVL与SC三者之间比较结果可见,后二者的NK细  相似文献   

7.
用IL—2/LAK细胞对中晚期癌症病人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IL-2/LAK细胞对中晚期癌症病人细胞免疫的影响,用^2H-TdR掺入DNA法测定了17例中晚期癌闰病人在IL-2/LAK细胞治疗前后外周血加PHA或不加PHA淋巴细胞外增殖试验,结果显示无论空白对照(11/16)还是PHA诱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12/16),cpm值较治疗前均事明显的提高(P〈0.05,P〈0.01);在 T细胞亚群的测定中,IL-2/LAK细胞治疗前后比较,CD^+和  相似文献   

8.
CD3AK细胞的培养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体外扩增经CD3单抗(CD3McAb)活化的杀伤细胞(CD3AK),并测定其抗肿瘤细胞作用和表型变化。方法 取13例肺癌和2例肝癌病人外周血,经密度梯度离心获取淋巴细胞,以CD3McAb和IL-2作为诱导剂,采用液相三步扩增方法扩增培养,并分别用MTT和IFA法与自体LAK对照细胞比较细胞动力学、细胞毒作用和表型变化。结果 CD3AK细胞扩增速度、数量和抗肿瘤活性均优于自体LAK细胞,其表型  相似文献   

9.
作者检测1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脾静脉血淋巴细胞(SVL)和脾细胞(SC)的自然杀伤细胞(NK),LAK细胞的杀伤活性及T细胞亚群(TC),与胃良性病变的SVL及外伤性脾破裂(SC)对照,探讨了进展期胃癌脾脏细胞免疫功能,结果表明:胃癌患者脾脏NK,LAK细胞杀伤尖性显著降低(P〈0.02,P〈0.01),CD4减少,CD8增加,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2~0.01)。提示进展期胃癌患者  相似文献   

10.
应用多种抗人淋巴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用IL-2诱生患者淋巴细胞2周形成的LAK和TIL细胞的表型。结果:LAK细胞中CD_3 ̄+细胞为(85.0±2.53)%,CD_(16)细胞为(8.3±1.0)%,证实LAK细胞是以T细胞为主,包括有NK细胞的混合群体。双标记表型分析CD_8 ̄+Leu7 ̄-的CTL细胞占81.48%,因而推测LAK细细胞中,抗原特异性和MHC限制性的CTL细胞占有很大比例。TIL细胞中CD_3 ̄+细胞为(64.7±9.7)%,CD_(16) ̄+细胞为(1.6±0.2)%,Leu7 ̄+细胞为(6.8±1.1)%。双标记表型分析CD_8 ̄+Leu7 ̄-的CTL细胞占CD_8 ̄+细胞的86.76%,证实TIL细胞主要是T细胞,NK细胞极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曲古抑菌素A(TSA)对正常人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离淋巴细胞(PBLs)(主要包括T细胞和NK细胞)或纯化NK细胞。体外应用白介素 2(IL 2)诱导PBLs 72?h产生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LAK)细胞。将PBLs, LAK或NK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给予不同浓度的TSA处理12、24、48?h。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和T细胞的凋亡;采用51Cr释放试验检测NK细胞的杀伤功能。结果TSA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诱导PBLs和LAK细胞凋亡,TSA处理组淋巴细胞及LAK细胞凋亡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SA同样可诱导静止期NK细胞的凋亡,0.1?μmol/L TSA作用于NK细胞24?h后,36%NK细胞凋亡,显著高于未处理组(P<0.05);0.1?μmol/L TSA作用于NK细胞12?h后,其杀伤白血病细胞的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TSA能够诱导人外周血静止期NK细胞及LAK细胞发生凋亡,并影响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白血病细胞及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B-Raf和Raf-1表达水平及激酶活性。方法:利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B-Raf和Raf-1表达水平,利用免疫沉淀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Raf-1及B-Raf的激酶活性。结果:Raf-1在白血病细胞及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均有表达,表达水平基本相似,其激酶活性较低;B-Raf仅在白血病细胞中表达,且在Jurkat和K562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较高,其激酶活性也较高。结论:在白血病细胞中,B-Raf的高表达及活化可能是白血病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DC)联合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LAK)细胞对肺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常规诱导出DC、LAK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和增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细胞表型上变化鉴定这两种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经抗原冲击和未经抗原冲击后其表型变化;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法把DC-LAK细胞和DC-LAK-A549细胞作为效应细胞,肺腺癌A549细胞作为靶细胞,进行杀伤试验。结果:①体外诱导单个核细胞培养出DC和LAK细胞。②共培养后DC-LAK细胞的免疫表型表达增加。抗原致敏DC联合LAK细胞(DC-A549-LAK)组的免疫表型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更有显著性意义。③共培养细胞在增殖倍率上有显著意义。④MTT显示共培养后的LA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活性增强,抗原致敏后DC-A549-LAK抗肿瘤效应增强更显著。结论: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出具有典型形态和免疫表型的DC和LAK细胞。DC和LAK细胞共培养细胞,增殖活性、免疫表型、杀伤活性方面高于单纯培养的LAK细胞。抗原致敏后DC-A549-LAK抗肿瘤效应增强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由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在体外与白细胞介素2、植物血球凝集素及辅助细胞共同培养4周,获得大量活化的LAK细胞。表型及体内外生物学实验结果表明,LAK细胞为CD_3~+淋巴细胞,伴不同比例的CD_4~+与CD_8~+亚群,其抗肿瘤功能表现在体外对多种肿瘤靶细胞的溶解作用,在裸小鼠体内则能有效地抑制高转移癌系的成瘤及实验性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LAK) 细胞对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采用改良的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LAK细胞对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VCR的杀伤率,并与敏感株K562 相比较。结果:LAK 细胞对K562/VCR 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对K562 细胞的杀伤率,并且当效靶比为40∶1 时,这种杀伤率最高。结论:LAK细胞在体外对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株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提示临床上用LAK细胞治疗多药耐药的白血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IL-2诱导正常人 PBL 后,所产生的 LAK 细胞在体外对 Hcla 细胞的杀伤作用,以90u/ml 的 IL-2诱导 PBL 产生的 LAK 细胞对 Hela 细胞杀伤作用较明显。实验揭示出 LAK 细胞的作用比单独使用 IL-2效果好,而 IL-2与 LAK 细胞的联合作用,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Using flow cytometry (FCM), we measured the DNA content of bone marrow from 25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AL) in complete remission (CR) and followed them up for 0.5 to 1 year. Five of 13 patients in early relapse had normal DNA index (DI), while the remaining 8 showed DNA aneuploidy 1.5 to 5 months (mean 2.6 months) before relapse. The relapse rate was higher in CR patients with DNA aneuploidy (88.9%) than in those with normal DI (31.3%, P less than 0.05). Intensive chemotherapy was helpful to prolong CR duration in CR patients with DNA aneuploidy. DNA measurement by FCM was considered a reliable method for detecting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 and the appearance of DNA aneuploidy might predict a relapse of CR.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LAK活性进行了研究。大多数患者外周血可诱导出LAK活性,但较正常人为低。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较高和近期接受化疗的患者LAK活性明显减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之LAK活性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9.
黄芪脂多糖、金钱草多糖和山茱萸糖促进免疫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黄芪脂多糖、金钱草多糖、山茱萸糖及黄芪人参注射液的增强免疫作用,进行了体外和体内研究。本研完表明,金钱草多糖和黄芪脂多糖除刺激免疫器官增重和淋巴细胞增加,还增加 IL-2产生,故淋转和 LAK 生成能力随着显著提高,说明这两种多糖的抗肿瘤作用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