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鲁氏菌病及其防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布鲁氏菌属(Brucella)(简称布氏菌)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早在19世纪后期人们就认识了这种疾病,迄今已一百余年。一、布鲁氏菌病:1.布氏菌属:布氏菌属是由6个种,19个生物型组成:羊种布氏菌(B.melitensis)有1、2、3型,牛种布氏菌(B.abortus)有1、2、3、4、5、6、7、9型,猪种布氏菌(B.suis)有1、2、3、4、5型,犬种布氏菌(B.canis)、绵羊附睾种布氏菌(B.ovis)和沙林鼠种布氏菌(B.neotomae)各有一个生物型。虽然,它们同在一个属内,但其毒力、生物学性状、感染人畜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平顶山市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防控效果及疫情动态,为布病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20年平顶山市疾控中心门诊部接诊的5 382例疑似布病患者血清学检测结果,依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和《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19)执行,采用空腹血清做虎红平板...  相似文献   

3.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简称布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辽宁省从1994年起人间布病疫情开始回升〔1〕,2002—2009年辽宁省布病发病率位居中国前列。2004—2008年辽宁省布病发病率居于前3位的地区分别为锦州、葫芦岛、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四川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分离菌株的分型情况。方法 66株菌株分离自2014 - 2020年四川省人间布病确诊病例, 分别应用BCSP31-PCR、AMOS-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属、生物型鉴定;选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9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型实验, 通过在线全球MLST数据库对比序列型(ST);并通过BioNumerics 7.6软件, 使用最小生成树(MST)对新发现和已知ST序列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014 - 2020年四川省自人间布病确诊病例分离的66株菌株均为布鲁氏菌属, 其中羊种布鲁氏菌65株, 牛种布鲁氏菌1株。存在3个已知ST(ST-8、ST-39、ST-2)和1个新发现型别(ST-101)。其中, ST-8为四川省主要ST(90.91%, 60/66), 另有4株羊种布鲁氏菌为ST-39, 1株牛种布鲁氏菌为ST-2。新发现型别ST-101于2019年分离自乐山市, 属羊种布鲁氏菌克隆群, 与ST-8进化关系紧密。结论四川省布鲁氏菌主要流行株为羊种布鲁氏菌, 主要基因型为ST-8, 同时存在少量ST-39、ST-101、ST-2。  相似文献   

5.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属于乙类传染病。2012年扎鲁特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了全旗高危人群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调查。本次调查共涉及农民、牧民、工人、兽医、医务工作者等5个高危人群,主要采取流行病学调查和布鲁氏菌血清学检查。共计调查10496人。1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它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布鲁氏菌为较小的球杆菌,主要存在于患病的羊、牛、猪等牲畜的体内,能引起孕畜流产,使牲畜的繁殖力降低,消化机能减退及牲畜厌走喜卧等症状,并可通过牲畜的流产物和乳汁等向外界排菌,引起人群感染  相似文献   

7.
2007年4月喀左县南公营子镇黄花店村4组(邢家北沟屯)发生一起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暴发疫情,我们迅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现将调查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昌吉地区人群布鲁氏菌病的感染情况,调查人群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现状及特征,进一步控制布病疫情。方法:对当地村民分群抽样进行布病流行病学调查,采血做虎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检测布鲁氏菌血清抗体,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血清凝集滴度1∶100(++)及以上者为阳性。结果:2011年昌吉市检测1070人,血清阳性率为1.78%(19/1070)。总体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男、女及各年龄组之间布病检测阳性率无差异(P>0.05);不同民族检测阳性率有差异(P<0.05);不同职业检测阳性率有极显著差异(P<0.005)。结论:当地人间布病感染风险较大,畜群患布病是人感染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布鲁氏菌素皮内注射是筛检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感染状况的常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高,易于观察等特点,广泛应用在布病职业人群体检监测和病例筛检中。但在现场使用常可因既往接种菌苗、肥胖或基层缺乏血清检测条件而造成现场病因判断困难。为更好地指导基层,作好现场反应的判定  相似文献   

10.
单克隆抗体应用于布鲁氏菌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研究概况鲁齐发综述尚德秋审校布鲁氏菌(简称布氏菌)McAb的制备始于1983年,现仅将布氏菌McAb应用于布鲁氏菌病(布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一、研究概况:近10余年国内外已制备多种不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15-2019年舞阳县人间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情况,为有效控制布鲁氏菌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5-2019年舞阳县布鲁氏菌病疫情报告资料和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9年舞阳县共报告布病6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27/10万,其中侯集镇报告病例最多(20例),其次是北舞渡镇(13例)。男性44例,女性19例,性别比为2.32:1。发病以45~55岁中年人居多(27例),占42.86%。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3-7月份为主(47例),占74.60%。职业以农民为主(60例),占95.24%,其次是家务及待业(2例),绝大部分患者从事养羊和宰羊工作。结论全县布病发病有上升趋势,应加强健康教育,提升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职业性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调查上海市职业病医院(200003)施惠英,胡天锡,顾煜民布鲁氏菌病(下简称布病)卫生部已列为职业性传染病。上海市的布病是在鸦片战争后由于国外乳牛进入始有发现。据解放后的疫情统计,1957~1986年上海人群散发布病共4...  相似文献   

13.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1],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动物及其产品。人感染布病的主要  相似文献   

14.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在盖州市(县)近20年没有发生过疫情。2003年3月6日诊断报告第1例布病患者以来。截止2003年12月31日共报告确诊布病病例99例,疫情涉及15个乡(镇)23个村。布病疫情发生后,有关部门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疫情开展调查处理工作。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布鲁氏菌病防治的知识水平,为有效开展医务人员布鲁氏菌病相关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抽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上海市宝山区206名医务人员,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85.07%,其中"布鲁氏菌病的临床表现"知晓率最高(96.12%),"布鲁氏菌病是否存在人际间传播"的知晓率最低(70.3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平均知晓率(87.50%)高于二、三级综合医院的医务人员(8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47,P<0.05),且随着医务人员文化程度的提高,知晓率呈升高趋势(χ■=11.029,P<0.05)。不同年龄组和不同工作年限组的医务人员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14,P<0.05;χ~2=13.779,P<0.05)。【结论】宝山区医务人员对布鲁氏菌病相关防治知识知晓率相对较高,但需加强对二、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布鲁氏菌病防病知识业务培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被误诊的布鲁氏菌病患者进行实验室确诊和临床治疗。方法采集5例疑似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清标本,参照国家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应用皮内变态反应、试管凝集试验(SAT)、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二巯基乙醇凝集反应(2-ME)和血培养等方法对其进行实验室确诊,对确诊患者应用中西结合方法进行临床治疗。结果 5例被外院误诊的病例经实验室诊断,均为布鲁氏菌病患者,经中西结合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达到出院标准。结论实验室检测能为临床诊断布鲁氏菌病提供重要的依据,中西结合疗法能有效治疗布鲁氏菌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揭示2014-2016年乌兰察布市重点地区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评估布鲁氏菌病治疗和疫情控制状况,为有效控制全市布鲁氏菌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本市2014-2016年主动监测、筛查纵向可比性资料,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的有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6年,本市重点调查地区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分别为161.3/10万、496.9/10万、2669.9/10万,同比上升幅度分别为208.06%(χ2=90.82,P﹤0.05)和437.31%(χ2=411.636,P﹤0.05)。同期患病率分别为570.81/10万、1358.16/10万,8024.88/10万。同比上升幅度分别为137.94%(χ2=166.866,P0.05)和490.86%(χ2=1352.948,P﹤0.05)。结论 2014-2016年,本市重点调查地区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和患病率明显上升,特别是2016年呈突发性增长,证明本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并未得到有效控制,新发病人仍在逐年增加。同时在患者免费治疗政策全面实施、重点地区人群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大幅提升的情况下,仍然存在大量经过治疗仍未痊愈的慢性期布鲁氏菌病患者,并且在逐年增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患者治愈率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罗红燕  闻海鸣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1):1367-1367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我国著名牧业基地之一 ,也是布鲁氏菌病严重流行地区。为了掌握布鲁氏菌病疫情动态 ,科学评价防治效果 ,改进防治措施 ,我们对全市 1956~ 2 0 0 2年布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1)疫情资料来源于 1956~ 2 0 0 2年呼伦贝尔市疫情汇编资料。 (2 )人、畜间监测结果参照呼伦贝尔盟流行病研究所 1992~ 1999年布鲁氏菌病工作总结。 (3 )检测内容与人畜各种血清学检验和病原分离方法按《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方法进行。所用试剂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微生物学研究所和中国兽药监察所提供…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浙江省人间布鲁氏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浙江省人间布鲁氏菌的种型分布。[方法]2005年3~12月对全省重点职业人群采用试管凝集试验(SAT)和虎红凝集试验(RPBT)进行血清学检测,阳性者做布鲁氏菌双相血培养。[结果]对3283名高危布病职业人群检测发现,SAT阳性75例,RPBT阳性73例,阳性者经布鲁氏菌培养检出牛种布鲁氏菌1株,羊种布鲁氏菌2株。[结论]浙江省存在人间布鲁氏菌感染,且多种布鲁氏菌型并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人畜共患传染病疫情有所抬头,布鲁氏菌病、狂犬病、炭疽以及猪链球菌病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已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004年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显示,“布鲁氏菌病疫情明显回升,并有扩大蔓延之势[1]。2005年10月石河子地区某国营农场出现了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为尽快查清布鲁氏菌病疫情流行现状,该市疾控中心立即组织了布鲁氏菌病采用2005年8月卫生部下发的《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中规定的调查方法及调查表格,按表格内容进行逐项填写。被检者静脉采血2.5ml,静置后分离血清。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8-1995)》中的方法进行虎红平板筛查,对筛查出的阳性和可疑者,将血样带回疾控中心进行试管凝集确证实验。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控制所提供的(上接95页)为了解调查对象对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在各团抽查20人进行布鲁氏菌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280份,收回有效问卷273份,有效率为97.5%。其中常住人口141人,暂住人口132人。2结果2.1疫情情况本次共调查畜牧兽医、畜牧技术员、饲养员、挤奶工、农工、家属等6个职业2534人,现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