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苏子降气汤出自《和剂局方》,由苏子、前胡、陈皮、肉桂、厚朴、当归、生姜、半夏、炙甘草组成,是一首降气平喘的方剂,临床用以治疗上实下虚之喘咳证,其功能主要是降气平喘,止咳化痰。而“当归,血药也”,尽管其能升能降,但用于气逆痰湿之证似非所宜,全国高等院校《方剂学》教材以”养血补肝”来释当归在此方中的作用,实在难以令人信服。因为本方主治痰涎壅盛,咳喘短气,胸脯满闷,舌苔白润等诸症,一派气逆痰湿之象,毫无一丝阴血虚损之候,故又何须“养血补肝”?想来这与王好古“观咳逆上气,有阴虚阳无所附者,故用血药补阴,则血和气降  相似文献   

2.
李相中  杨永峰 《陕西中医》2005,26(2):116-117
目的 :观察豁痰通阳开郁降气类中药配伍治疗心肌供血不足 (气郁型 )的疗效。方法 :采用开郁降气丸 (瓜蒌、薤白、降香、檀香、当归、川芎等 )治疗本病 64例。结果 :总有效率 92 %。提示 :本方对本病有豁痰宽胸 ,降气活血之效 ,可改善冠状动脉供血 ,预防或延缓心肌梗塞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自《神农本草经》提出当归“主咳逆上气”以来 ,其后诸家本草多沿用其说 ,不敢有违经旨 ;并对当归止咳逆上气之机理亦有所阐发。如《神农本草经疏》谓当归“甘以缓之 ,辛以散之润之 ,温以通之畅之……为补血活血要药 ,故主咳逆上气也”。《本草纲目》注释引“当归血药 ,何治胸中咳逆上气 ?按当归其味辛散 ,乃血中气药也 ,况咳逆上气 ,有阴虚阳无所附者 ,故用血药补阴 ,血和而气降矣”。《本草经解》认为“其主咳逆上气者 ,心主血 ,肝藏血 ,血枯则肝木挟心火上刑肺金 ,而咳逆上气也。当归入肝养血 ,入心清火 ,所以主之也”。《本经疏证》则认…  相似文献   

4.
当归补血汤方义析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归补血汤方义析疑樊巧玲孙美珍(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当归补血汤出自金代李杲所著之《内外伤辨惑论》,由黄芪一两、当归二钱组成。在各版《方剂学》教材中均将其作为补气生血的代表方而归属于“补血剂”,认为该方“重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裕生血之源;更用当归益血和营,以使阳生阴长,气旺血生”[1],用于治疗血虚发热证。虽然教材中明确指出本方配伍之目的在于补血,然而细究其理法,不免会产生如下疑问:既为补血之剂,理应以补?...  相似文献   

5.
关于当归入药的记载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书中谓:“当归味甘温,主……妇人漏下绝子……”。惜原书已伕,但从后人所辑的各种版本《本经》看,当时并未主张当归要分部应用。汉·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亦未见有当归分部入药即为佐证。迄南北朝时期,医家初步认识到当归不同部分,其临床功效亦有所不同。《雷公炮炙论》渭其:“若要破血,即使头一节硬实处;若要止痛止血即用尾。若一时用,不如不使,服食无效,单使妙也。”这些论述说明归头有破血之功,归尾有止痛上血之效。由于头尾作用相反,主张不宜合用。此一论述当为医家主张归头、归尾区分使用之始。唐代,《银海精微》一书首以“归尾”从当归项下分出,独列另名记述其炮制工艺。但归尾临证组方应用却未见著于医方。孙思邈《千金翼方》载当归建中汤、当归芍药汤中所用当归就没有详述何部分入  相似文献   

6.
当归补血汤,顾名思义,当归为主药,以补血为首要作用。除人们所熟悉的东垣当归补血汤外,尚有南宋高宗(公元1127年~1131年)时太医陈素庵的当归补血汤。明·嘉靖间(公元1522年)陈氏十九世裔孙文绍根据祖传《陈氏秘兰全书》(今佚)撰辑《陈素庵妇科医要补解》。陈氏当归补血汤即见于该书“调经门”。曰:“经水三月一来名居经,……俗名四季经。其脉微而涩,微者阳气虚,涩者阴血少。妇人得之,艰于子息,宜服当归补血汤。”方用当归(去尾)一两二钱,炙黄芪一两,生姜三片,大枣五枚。按曰:妇人“居经究属血少,若血充足,自然应期而至,所谓月事以时下也。……  相似文献   

7.
葛可久在《十药神书》止血法中谈到,血之为物,热则行,冷则凝见黑则止,遇寒亦止。用凉药止血,取冷则凝之义;用灰炭止血,取见黑即止之义。黑为水之色,红为火之色,水来制火,故红见黑即止。均为物性使然。推而广之,用凉药止血,不仅为“冷则凝”之义,还有收缩血管,降低血压,殆所谓“降火折冲”的作用;用灰炭止血,又不仅“红见黑即止”之义,还有吸着、敛涩的作用。十灰散,可谓尽“见黑即止、遇凉亦止”的能事,其中的茅根、山栀、丹皮、大黄、藕汗、萝卜汁均为凉药,十药烧灰存性、加上京墨,均成为黑色。唐氏推崇本方谓:义取红见黑即止之意,其妙全在大黄降气即所以降血。所谓降气,因为气有余便是火,降气即是降火,今人对虚痨咯血,无不以此为师法。《金匮》吐衄下血病脉篇:“心气不足(千金作  相似文献   

8.
食用药物和药膳罗元恺当归1当归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处方有归头、归身、归尾、全归之分,历史上一般认为归头补血,归身和血,归尾破血,全归活血。《汤液本草》云:“头止血,身和血,梢破血。”李杲也说:“当归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梢破血而下流...  相似文献   

9.
当归贝母苦参丸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是为血虚热郁,津液涩少之小便难而设的方剂,因当归和血散瘀,贝母专治热郁,《金匮玉函二注》载:“贝母非治热,解郁则热散,非淡渗利水也,结通则水行”,苦参清热利湿,主“癥瘕积聚…尿有余沥”  相似文献   

10.
析当归"主咳逆上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苓 《江西中医药》2003,34(2):40-41
当归“主咳逆上气”之说始于《神农本草经》 ,历代以当归配伍于止咳平喘方中的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苏子降气汤 ,张介宾《景岳全书》之金水六君煎 ,《医方集解》引赵蕺庵之百合固金汤等 ,但对当归“主咳逆上气”之机理 ,却各有不同之观点 ,本文仅从以下几方面对此作一探讨 :1 舒肝柔肝 ,泻木治金肺主气 ,司呼吸 ,主宣发、肃降 ,为水之上源 ;肝藏血 ,主疏泄。《素问·五运行大论》曰 :“气有余 ,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 ;其不及 ,则己所不胜 ,侮而乘之。”[1] 金气不足 ,或木气偏亢 ,肝木则反侮肺金可致肺失清肃而生咳喘 ;咳喘日久 ,肺气…  相似文献   

11.
当归是临床常用之药。《神农本草经》曰:“当归甘温,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可见前人在两千多年前就已认识了其药用价值。在《本草纲目》中,又指出了当归可“温中止痛”,“补五脏,生肌肉”,能“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治头痛,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等等,足见其应用范围之  相似文献   

12.
肺气肿由于肾不纳气、气虚喘咳,以加味桂枝龙骨牡砺汤主之,方用:龙骨20克、牡砺30克、代赭石30克、桂枝5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炙苏子10克、五味子5克、沉香3克、麦冬10克、太子参15克。(江苏黄煌)按:本方用龙、牡、赭石降逆平喘,苏子、沉香降气化痰、当归养血、五味纳气、桂枝温肾,太子参、麦冬清润消痰,全方攻补并用,寒温相兼,补气益血纳气归根,立方针对病情,辨证用之,功效可靠。作者谓“本方用于老年性慢性气管炎、肺心病、支气管哮喘等也能收到较好疗效”。拙见代赭石易为紫石英尤佳,周凤梧主编《药物学》  相似文献   

13.
中药当归的得名有三种传说,《药茶辞典》说:“当归因能调气养血,使气血各有所归,故名当归”。而李时珍《本草纲目》则称:“古人娶妻为嗣续也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正与唐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之旨相同。这是因为当归为妇科要药,引申“思夫归来”之义而得名。  相似文献   

14.
中药当归的得名有三种传说,《药学辞典》说:“当归因能调气养血,使气血各有所归,故名当归。”而李时珍《本草纲目》则称:“古人娶妻为嗣续也,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正与唐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之旨相同。”这是因当归为妇科要药,引申“思夫归来”之义而得名。《三国志》有两处记载与当归有关的事,一则是《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说,当时太史慈事东吴,曹操听闻他有才华,要他弃吴北归来魏,便给太史慈一封信,里面放入一些当归,这简直就是把当归作为文字使用了。  相似文献   

15.
有问必答     
河南省辉县市孟庄镇郑屯黄玉彬问: 为什么“血实则身凉,血虚则身热”? 答:“血实则身凉,血虚则身热”是《古今名医方论》中吴琨评“当归补血汤”的一句名言。当归补血汤,出自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是“治男妇血虚似白虎证,肌热面赤,烦渴引饮,脉来洪大而虚,重按则微”(《医宗金鉴》1985年7月第2版总734页)之证的方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它道出了阴阳的互根互用关  相似文献   

16.
当归入药,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就已将当归列入草部上品。当归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各科,有"十方九归"、"药王"之誉,特别是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当归更是功效卓著,素有"妇科圣药"和"血家百病此药通"之说。而对其止咳平喘作用,则为大多医家所忽视。虽然《神农本草经》上就有记载:当归“主咳逆上气”,但历来医家对当归的阐述及临床应用,多重于治血,而疏于治气。  相似文献   

17.
当归的炮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是临床常用中药,俗有“十方九归”之称,在我国第一部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既能祛邪又可补虚的中品。《景岳全书·本草正》曰:“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  相似文献   

18.
当归芍药散出自仲景《金匮要略》,原为妇人腹中痛所设,如原文所说“妇人妊娠,腹中痔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大多数医家以方测证,认为属于肝脾失调,气滞血瘀湿阻。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提出“痔,腹中急也。乃血不足而水反侵之也,血不足而水侵,则胎失其所养而反得其所害矣。芎归芍药益血之虚,苓术泽泻除水之气”,认为本方证病机当为血虚水盛,阴乘阳位,且以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9.
张爱菊 《河北中医》2007,29(11):1031-1032
医圣张仲景撰著的《金匮要略》被后世尊为四大经典之一,以其辨证论治,立法新颖,用药独特,法度严谨,化裁灵活而流传于世,并为后世诸多名医名方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尤其妇人病三篇的论述,开中医历史之先河,并为妇科独立分科奠定了基础。当归,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性味甘、辛、温,入肝、心、脾经。其言:“当归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宋·《日华子本草》载:“当归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主症癖。”白芍药,始载于《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言:“味苦,平,治邪气腹痛,…  相似文献   

20.
罗眈  彭睿 《吉林中医药》2005,25(3):35-35
苏子降气汤是一首治疗咳喘的有效名方,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紫苏子、半夏、厚朴、前胡、肉桂、当归、生姜、紫苏叶、甘草、大枣组成。本方具有降气平喘、祛痰止咳的功效,主治痰涎壅盛于肺、肾阳不足(上实下虚)之喘咳证,症见咳喘痰多,胸膈满闷,短气喘促,呼多吸少。腰疼脚软,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