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B,CB)和L(cathepsinL,CL)在人早期妊娠绒毛及蜕膜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胚胎着床及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研究组包括:正常早期妊娠行人工流产者30例、早期自然流产者25例、正常分泌期子宫内膜10例和葡萄胎1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B和CL的表达。结果 CB、CL主要阳性表达于正常早期妊娠滋养层细胞和蜕膜细胞。CB在正常分泌期内膜、正常早期妊娠蜕膜、自然流产蜕膜中的阳性率表达分别为10%(1/10)、83.3%(25/30)、32.0%(8/25);CL则分别为0、63.3%(19/30)、32.0%(8/25);CB和CL在3组间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CB在早期妊娠绒毛、自然流产绒毛、葡萄胎组织中表达强阳性率分别为10.0%(3/30)、0、66.7%(10/15);CL则分别为26.7%(8/30)、4.0%(1/25)、80.0%(12/15)。CB和CL在3组间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B和CL在正常和异常妊娠蜕膜和绒毛中的表达差异提示它们胚胎着床过程中可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5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5,MMP-25)在正常早期妊娠和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特点,探讨其在胚胎植入中的作用及其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正常早期妊娠和40例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MMP-25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① MMP-25mRNA在正常早期妊娠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均有表达,且绒毛组织中MMP-25mRNA表达水平随妊娠周数的增加逐渐上升,各孕周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流产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MMP-25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② 正常妊娠组的绒毛组织中,MMP-25主要定位于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并且随妊娠周数增加表达逐渐增强,与RT-PCR结果吻合;自然流产组仅在合体滋养细胞中有表达,两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21±0.02和0.1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蜕膜组织中MMP-25主要在腺上皮细胞表达,自然流产组的表达微弱,两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25±0.13和0.21±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25表达变化与滋养细胞浸润能力相吻合,且蜕膜组织中呈阳性表达,推测其参与胚胎植入及胎盘形成过程中滋养细胞浸润活性调控及子宫内膜组织重构;自然流产患者MMP-25表达水平降低,造成滋养细胞浸润能力下降,可能与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自然流产绒毛及蜕膜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洁  孙月玲  余志英  孙波 《热带医学杂志》2007,7(5):442-444,F0004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自然流产绒毛及蜕膜细胞凋亡及bax、bcl-2基因调控.探讨自然流产发病机制和基因调控机制,为进一步自然流产基因治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例自然流产病例和正常早孕吸宫流产病例的绒毛与蜕膜组织进行研究。常规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DNA倍体分析检测细胞凋亡及其周期变化;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2/bax基因蛋白表达率比值。结果自然流产绒毛、蜕膜组织形态学结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形性改变,自然流产中绒毛及蜕膜细胞凋亡率均较正常妊娠明显增高(P〈0.05)。蜕膜凋亡率尤其明显。自然流产的绒毛和蜕膜中抑凋亡基因bcl-2表达也较正常早孕时下降(P〈0.001),而促凋亡基因bax表达自然流产中显著增高(P〈0.001),结果与细胞凋亡的发生一致。结论细胞凋亡在胚胎的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自然流产绒毛和蜕膜组织中大量的细胞凋亡是其形态学退变的重要原因,并进而阻碍了胚胎的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其抑制物(TIMP)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水平与其侵袭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测定49例葡萄胎(其中8例发生恶变,为葡萄胎恶变组;另外41例为葡萄胎未恶变组)、6例侵蚀性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组)、2例绒毛膜癌(绒毛膜癌组)和18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正常绒毛组)的MMP-7、MMP-9、TIMP-1、TIMP-2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MMP-7、MMP-9、TIMP-2、MMP-9/TIMP-1值在绒毛膜癌、侵蚀性葡萄胎及葡萄胎恶变组中的表达分别高于正常绒毛和葡萄胎未恶变组(F=10.950,7.760,7.304,3.442;P均〈0.05);MMP-7、MMP-9、TIMP-1、TIMP-2表达在正常绒毛和葡萄胎未恶变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口.结论MMP和TIMP表达水平的高低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侵袭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P16和P53蛋白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P16、P53基因产物在正常绒毛细胞,葡萄胎,恶性葡萄胎(恶葡),绒毛膜上皮癌(绒癌)中的表达与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正常绒毛组织,葡萄胎,恶葡,绒癌组织中肿瘤抑制基因P16、P5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绒毛组织,葡萄胎,恶葡,绒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率分别为100%(10/10),75%(30/40),41.7%(5/12),22.2%(2/9)呈递减趋势。正常绒毛组织与葡萄胎之间以及葡萄胎,恶葡,绒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绒毛细胞P53蛋白不表达,葡萄胎表达呈弱阳性30%(12/40),恶葡为83.3%(10/20),绒癌为88.9%(8/9),显著高于正常绒毛组织和葡萄胎(P<0.05)。正常绒毛,葡萄胎,恶葡和绒癌中P16和P53蛋白表达之间未见明显相关。结论 恶葡及绒癌组织中P16蛋白低表达和P53蛋白过表达均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作用,与滋养叶细胞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6.
自然流产绒毛与蜕膜组织中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在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自然流产中的作用。方法应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erminal deoxvnucleotidv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inglabeling,TUN-EL)检测40例早孕自然流产病例(研究组)和40例早孕人工流产病例(对照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凋亡指数在自然流产绒毛细胞滋养层细胞、合体滋养层细胞和蜕膜中分别为(24.54±3.21)%、(40.25±5.27)%和(56.14±4.56)%,早孕人工流产分别为(10.31±1.25)%、(15.65±5.45)%和(10.54±1.82)%,两组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细胞凋亡显著增加,其在自然流产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机制及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10例正常妊娠人工流产病例和20例早期自然流产病例的绒毛与蜕膜组织进行研究,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妊娠组织中baxmRNA和bel-2mRNA的表达。结果:早期自然流产组的绒毛与蜕膜细胞凋亡指数(AI)较正常早孕时明显增高(P〈0.01),阴虚血热型早期自然流产组细胞凋亡的表达,高于正常妊娠人工流产对照组。结论:细胞凋亡在孕卵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绒毛和蜕膜组织中大量的细胞凋亡是其形态学退变的根本原因,进而阻碍孕卵的发育;阴虚血热是导致早期自然流产发生的主要病因。治疗时应以齐阴清热、固肾安胎为大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物(TIMPs)在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35例葡萄胎(6例发生恶变,列为葡萄胎恶变组,29例为葡萄胎未恶变组)和18例正常绒毛组织(正常绒毛组)中MMP-7、MMP-9、TIMP-1及TIMP-2 mRNA表达水平。结果葡萄胎恶变组MMP-9/TIMP-1 mRNA比值高于正常绒毛组和葡萄胎未恶变组(F=3.62;q=3.82、3.57;P〈0.05);MMP7、MMP-9、TIMP-1、TIMP-2 mRNA在各组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所有组织中MMP-9与MMP-7表达呈正相关(r=0.985,P〈0.01)。结论葡萄胎组织中MMP-9/TIMP-1比值对预测葡萄胎恶变有一定的作用,可为临床预防性化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瘦素水平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 检测25例正常早孕妇女(对照组)及30例原因不明自然流产病人(研究组)的血清、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瘦素及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水平。结果 研究组及对照组胎盘绒毛组织中瘦素水平均有较高表达.但对照组瘦素水平高于研究组(H=15.26,P〈0.01).蜕膜组织无瘦素表达。对照组血清瘦素和β-hCG水平明显高于研究组(t=9.493、5.356,P〈0.01);且两者呈正相关(r=0.776,P〈0.05)。结论 血清和胎盘绒毛组织中瘦素水平降低可能是发生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先兆流产时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30例妊娠早期发生先兆流产的妇女,30例自愿行负压吸引术终止妊娠的早期正常妊娠妇女,在获取绒毛及蜕膜组织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EMMPRIN进行检测。结果(1)先兆流产组绒毛表达的EMMPRIN强于正常妊娠组,且增强部位为细胞滋养层柱细胞与合体滋养细胞。(2)EMMPRIN在先兆流产组、正常妊娠组蜕膜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且二者表达的EMMPRIN无明显差异。结论发生先兆流产时合体滋养细胞、细胞滋养层柱所表达的EMMPRIN增强可能通过上调绒毛及蜕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水平,降解细胞外基质(ECM),使绒毛剥离、蜕膜组织剥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母胎界面局部细胞因子GM-CSF及其受体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的关系.方法采集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间来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进行人工流产及自然流产病例的绒毛及脱膜组织各30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组外周血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含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绒毛及脱膜组织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其受体(GM-CSFR)表达情况.结果自然流产组HCG值与人工流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绒毛及脱膜组织中GM-CSF和GM-CSFR 2组均有表达.与人工流产组相比,绒毛组织中,自然流产组的 GM-CSFR增加(P〈0.05),GM-CSF的表达上调,但无统计学意义(>0.05).脱膜组织中,自然流产组的GM-CSF和GM-CSFR均增加(P〈0.05).结论在脱膜组织中,适量的GM-CSF和GM-CSFR浓度维持妊娠的继续,浓度过高则不利于妊娠,可能是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唐碧婷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1):36-37,4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正常早孕和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上Foxp3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自然流产次数不低于3次的患者37例作为流产组:选取正常妊娠妇女40例作为正常妊娠组;孕龄期妇女的增生期内膜及分泌期内膜分别为25例、20例,对各组中的Foxp3的表达及分布情况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Foxp3在分泌期内膜的表达与正常妊娠组及URSA组比较明显较低,在URSA患者蜕膜中的表达与正常妊娠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2)蜕膜间质为URSA组Foxp3的主要表达部位,蜕膜腺上皮细胞为正常妊娠组患者Foxp3表达的主要位置,蜕膜腺上皮细胞为增生期内膜阴性表达及分泌期子宫内膜Foxp3的主要分布位置。结论在胚泡植入及早期妊娠的维持中分泌期子宫内膜和蜕膜组织中Foxp3的表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URS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Foxp3的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然流产病例的绒毛与蜕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从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自然流产的发生机制。方法 对 30例正常早孕吸宫流产病例和 30例自然流产病例的绒毛与蜕膜组织进行研究。常规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 ;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细胞中的表达 ;用DNA缺口原位未端标记技术 (TUNEL)检测细胞凋亡 ;免疫组化S P法检测bcl 2 bax基因蛋白表达率比值。结果 自然流产绒毛组织形态学结构均出现程度不同的退行性改变 ,绒毛的细胞滋养细胞及蜕膜中增殖指数 (PI)较正常早孕时明显减少 (P <0 0 1) ,而合体滋养细胞中从未发生过增殖 ,PI为 0 ;与此相反自然流产绒毛的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及蜕膜中凋亡指数 (AI)较正常早孕时明显增多 (P <0 0 5 ,P <0 0 1) ,同时 ,早孕流产的绒毛及蜕膜中促 /抑凋亡基因bcl 2 bax表达率的比值也较正常早孕时下降 (P <0 0 5 ,P <0 0 1) ,结果与细胞凋亡的发生一致。结论 细胞增殖和凋亡可能在孕卵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绒毛和蜕膜组织中大量的细胞凋亡是其形态学退变的根本 ,并进而阻碍了孕卵的发育。  相似文献   

14.
Theantiprogesteronebiologicaleffectofmifepristoneismediatedbyitscompeti-tionwiththeprogesteronereceptor.Sincemifepristonecaninterferewiththemetabolismandthetissuestructureoftheembryoanditsaffiliatedtissuesinmanyaspects,however,thespecificmechanismisstilltobeclarified.Twokindsof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s,integrinβ3andICAM-1(CD54),wereknowntohavcloserelationswithcellmaintenanceandproliferation.Byusingimmuno-flowcytom-etry,weinvestigatedtheeffectofmifepristoneontheexpressionofintegrinβ3a…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抗早孕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组与人工流产组各30例孕妇胎囊绒毛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CD34及血管密度(MVD)数值的差异。结果: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组绒毛膜绒毛中VEGF、CD34的表达强度及MVD值均明显低于同期正常妊娠人工流产对照组(均P<0.01)。VEGF的表达与MVD的数值呈正相关。结论:米非司酮通过拮抗孕激素,降低早孕期绒毛中VEGF的表达,导致孕早期绒毛血管形成不良及胚胎生长发育受阻,使正常妊娠无法维持而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6.
对米非司酮抗早孕流产后子宫出血的30 例患者的刮出内膜组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胎盘催乳素(hPL) 。结果:刮出组织含有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残留蜕膜组织和少量绒毛膜绒毛。hPL 阳性物质分布于残留绒毛滋养层细胞、子宫内膜和蜕膜中的滋养层碎片及滋养层细胞芽,在残留蜕膜组织中还可见很多hPL 阳性细胞( 绒毛外滋养层细胞) 。药流后刮出组织hPL 阳性细胞的显示有助于及时发现侵入母体组织细胞的增生和癌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