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治疗前后血清hs-CRP、D-D含量变化,以50例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 10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hs-CRP、D-D与对照患儿比较均显著升高.随着感染控制,临床症状、体征逐步缓解.hs-CRP和D-D均显著下降,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期hs-CRP和D-D呈直线正相关(P<0.01).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hs-CRP和D-D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疗效判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C反应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改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从2009年10月到2011年10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另外再选择同期收治的其他疾病新生儿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在C反应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中患儿的C反应蛋白明显高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敏C反应蛋白的对比中,观察组的阳性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C反应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有明显的变化,对于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败血症新生儿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以及CRP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某院26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败血症组)及30例正常健康新生儿(对照组)采取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并且同时检测WBC计数及血培养做为对照.结果 败血症组患儿血清CRP (56.13±32.87) mg/L、WBC (24.37±7.84) ×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CRP (5.38±2.11) mg/L、WBC (7.78±1.32) ×109/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组血培养阳性20例,阳性患儿CRP阳性率90.00%,WBC阳性率70.00%,CRP与血培养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3,P>0.05),WBC与血培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0,P< 0.05).结论 CRP检测有助于协助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可为早期诊断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的检测方法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我院2008年6月~2010年12月出生的经确诊为败血症的患儿共101例为实验组,其中败血症确诊组48例,为实验组A组,临床败血症53例,为实验组B组;此外,同期出生的82例健康新生儿或无其他合并症的早产儿为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的C反应蛋白的呈阳性率,以及血培养结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C反应蛋白的呈阳率为96.0%,对照组患者C反应蛋白的呈阳率为6.1%,对照组与实验组的CR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且CRP法与血培养法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C反应蛋白的检测准确性高,有利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和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抵抗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变化,及其在突发性耳聋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检测102例突发性耳聋组、35例其他疾病对照组和3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抵抗素和hs-CRP含量,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抵抗素和hs-CRP含量的变化.结果 突发性耳聋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抵抗素和hs-CRP含量较其他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突发性耳聋组患者抵抗素和hs-CRP含量明显降低.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抵抗素和hs-CRP含量呈正相关(r=0.65,P<0.01).结论 血清抵抗素和hs-CRP含量的变化与突发性耳聋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抵抗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变化,及其在突发性耳聋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检测102例突发性耳聋组、35例其他疾病对照组和3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抵抗素和hs-CRP含量,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抵抗素和hs-CRP含量的变化。结果突发性耳聋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抵抗素和hs-CRP含量较其他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突发性耳聋组患者抵抗素和hs-CRP含量明显降低。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抵抗素和hs-CRP含量呈正相关(r=0.65,P〈0.01)。结论血清抵抗素和hs-CRP含量的变化与突发性耳聋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清PCT及hs-CRP联合检测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1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非感染新生儿1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PCT及hs-CRP水平,比较PCT、hs-CRP单独及联合检测新生儿败血症的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的PCT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中,PCT联合hs-CRP检测的阳性率高于PCT、hs-CRP单独检测(P<0.05)。结论PCT与hs-CRP水平可充分反映新生儿败血症的严重程度,PCT联合hs-CRP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初云霞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13,(1):26-29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败血症患儿54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包括29例为临床败血症患者,25例为败血症确诊者,并选择30名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清PCT与CRP水平及动态监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CT与CRP水平。结果①观察组血清PCT、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以PCT>2ng/mL为临界值,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04%和93.33%;以CRP>8mg/L为临界值,CRP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7%和63.33%;两者的阳性预测值均较高;③经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PCT转阴、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CRP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动态监测其变化有助于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协助临床判断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serum immunoglobulin,Ig)M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联合测定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3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胎龄为37~41孕周)纳入败血症组.随机抽取同期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临床无感染征象足月新生儿29例纳入对照组(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试验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头围和身长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采用BACTEC 9050血培养仪,观察细菌生长结果和采用比浊法分别测定两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M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 败血症组治疗前,血清免疫球蛋白M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0.56±0.11) g/L和(43.80±6.12) mg/L vs.(0.26±0.13) g/L和(8.35±2.39) mg/L],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败血症组治疗后,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与治疗前比较[(0.69±0.13)g/L和(7.59±4.44)mg/L vs. (0.56±0.11)g/L和(43.80±6.12)mg/L],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联合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M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史晶晶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hs-CRP、DD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对观察组hs-CRP、D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清hs-CRP、DD水平及IMT分别为(19.01±1.48) mg/L、( 1.82±0.25) mg/L、( 1.21±0.19) m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2±1.07) mg/L、(0.21±0.06)mg/L、( 1.02±0.2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r=0.426,P=0.006);D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r=0.035,P=0.772).结论 hs-CRP、DD参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D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高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急性主动脉夹层中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0例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来我院就诊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研究组)、120例同期健康体检结果正常人员(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研究对象给予D-二聚体与高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分析两组D-二聚体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出现急性主动脉夹层之后D-二聚体与高敏C反应蛋白均有不同程度上的升高。研究组D-二聚体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中,D-二聚体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发生显著改变,可作为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的有效、重要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变化.方法 8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糖化血红蛋(HbAlc)检测结果分为两组,即HbAlc≤6%的单纯糖尿病组46例和HbAlc>6%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43例,对C反应蛋白、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HbAlc>6%组C反应蛋白、D-二聚体与HbAlc≤6%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微血管病变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测定在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将107例住院新生儿按出院诊断分为败血症组(32例)、局部感染组(42例)和非感染组(33例),分别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败血症组CD64指数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局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8.3±2.8比4.6±2.4和2.5±0.6、(50.2±39.6) mg/L比(9.1±8.3) mg/L和(3.4±3.9) mg/L,P<0.01];局部感染组CD64指数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1),局部感染组CRP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D64指数与CRP呈正相关(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CD64曲线下面积为0.94,CRP曲线下面积为0.78,CD64指数诊断细菌感染的最佳临界值为4.63,将CD64指数阳性标准定为≥4.63,其敏感度为90.6%,特异度为89.3%.结论 细菌感染时CD64指数明显增高,与CRP相比,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以作为新生儿细菌感染早期诊断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进展型脑梗死D-二聚体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中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与进展型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入选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有无进展分为进展型脑梗死组、非进展型脑梗死组。并入选4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浆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进展型脑梗死组和非进展型脑梗死组的血浆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的比较,进展型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和CRP含量明显高于非进展型脑梗死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在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浆含量显著增高,对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SBI)患者血清高敏CRP(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检测40例SBI患者(SBI组)、40例脑梗死(CI)患者(CI组)、4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结果 SBI组和CI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CI组的血清hs-CRP水平亦显著高于SBI组(P<0.05).36例合并高血压的SBI患者中,梗死灶2个以上者血清hg-CRP水平显著高于梗死灶1~2个者(P<0.05),且未服降压药者较多(14/19).结论 炎性反应过程参与了脑的小血管病变;hs-CRP水平与脑的小血管病变范围密切相关.未降压治疗的重度高血压更易引起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7.
血常规、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分娩方式及分娩时情况对新生儿败血症的影响,并分析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等感染指标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40例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诊断的新生儿作为败血症组,选取同一时期诊断为肺炎的新生儿41例作为肺炎组,入院后采集病史,行体格检查并检测血常规、CRP、PCT、电解质、血乳酸及血糖等感染相关指标.结果 败血症组患儿自然分娩率高于肺炎组,剖宫产率低于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5,P<0.05);败血症组患儿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明显低于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76、-5.765,均P<0.05),而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CRP及PCT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血气分析中pH值、碳酸氢根离子、血糖、乳酸及生化指标中电解质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败血症的发生与分娩方式有一定关系.此外,败血症患儿早期更容易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而CRP的变化不显著,因此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早期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white blood count,WBC)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在诊断早期败血症中的应用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9年7月—2020年3月期间收入的30例早期败血症成年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医院收入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浆D-二聚体、CRP和尿酸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68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浆D-二聚体、CRP和尿酸水平,同时选择55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结果: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浆D-二聚体、CRP和尿酸与健康孕妇相应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随着疾病严重程度而增加.结论:D-二聚体、CRP和尿酸测定在妊娠期高血压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定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浆氨基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D-D)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老年卧床患者的预后评估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老年卧床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28 d内死亡35例(死亡组),存活115例(存活组).检测两组入院第1天(治疗前)、住院治疗中期(治疗中)及离院或死亡前1 d(治疗后)的血浆NT-proBNP、D-D和CRP水平,分析各指标的变化特征及对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死亡组治疗前、中、后NT-proBNP、D-D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 0.05或<0.01),死亡组上述指标峰值出现在治疗后,存活组峰值出现在治疗前.2、3个标志物阳性在死亡组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7.1%(13/35)、54.3%(19/35),明显高于存活组的20.9%(24/115)、8.7%(10/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0.008).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NT-pwBNP、CRP、D-D水平是影响患者28 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重症老年卧床患者的血浆NT-proBNP、D-D和CRP水平明显升高.这些标志物数值随着治疗进程而产生动态变化,死亡前达到最高值.血浆NT-proBNP、D-D和CRP水平是老年卧床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如三者联合检测、动态观察,对预测住院期间病死率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