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PET/CT全身显像对原发灶不明淋巴结转移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经常规检查难以发现原发灶的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18F-脱氧葡萄糖PET/CT全身显像报告,通过分析病历记录、病理结果及临床随访确定最终原发灶诊断结果.结果 93例原发灶不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中48例成功检测到原发灶,检出率为51.6%,34例经病理证实,14例为临床诊断,其中肺癌占58.3%(28/48),鼻咽癌占14.6%(7/48),乳腺癌占10.4%(5/48),结直肠癌3例,喉癌2例,扁桃体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各1例.5例PET/CT诊断错误.38例未检测到原发灶,2例鼻咽癌在随访过程中确诊.结论 18F-脱氧葡萄糖PET/CT全身显像是一种具有较高灵敏度探测淋巴结转移原发灶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在原发性胃癌诊断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1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癌患者予^18F-FDG PET显像检查。采用视觉分析及半定量方法[标准摄取值(SUV)]进行影像学诊断,并与CT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PET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87.1%(27/31),原发病灶的大小是导致假阴性的主要原因,4例假阴性原发病灶直径均〈1cm(T1期)。(2)18例术后证实有胃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18F-FDG PET检出12例,而CT只检出8例,灵敏度分别为66.7%和44.4%。(3)31例患者中PET检出8例有肝脏、肺、腹腔、后腹膜淋巴结等远处转移,其中4例由于PET的结果改变治疗策略。结论^18F-FDG PET对于胃癌是一种较灵敏的检查方法,对诊断局部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可能优于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对术前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DG)PET/CT在体检人群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不明原因升高时诊断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DG)PET/CT在体检人群中发现的78例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不明原因升高患者的完整资料进行查看与分析研究,资料收集时间为2012年3月~2013年4月。根据其它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结果,评价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诊断肿瘤的临床价值,对不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DG)PET/CT显像结果下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差异的比较。结果:对体检人群中的78例患者最终确诊患有肿瘤者21例,排除患有肿瘤者56例。即认为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阳性21例,阴性56例,其中假象阴性和阳性各1例。结论: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在体检人群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不明原因升高时诊断肿瘤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肿瘤的诊断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郭佳  陈跃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86-187,189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luorine-18 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y,PET/CT)在乳腺癌术后肿瘤标志物(CA153,CA125,CEA)升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乳腺癌术后伴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8F-FDGPET/CT全身显像探测有无复发或/和转移灶。[结果]18F-FDG PET/CT诊断阳性11例,其中1例经针吸病理证实为假阳性;18F-FDG PET/CT诊断阴性11例,经随访证实为真阴性。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转移的灵敏度100%(10/10),特异性91.67%(11/12),阳性预测值90.91%(10/11),阴性预测值100%(11/11)。[结论]18F-FDG PET/CT显像能可靠地鉴别肿瘤标志物升高的乳腺癌术后患者有无转移或复发,准确探测复发和转移灶,改变治疗方案,是其他影像学方法和肿瘤标志物监测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5.
杨洪 《现代保健》2011,(2):128-129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乳腺癌诊断及术后疗效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的76例病理类型最终确诊为乳腺癌的病例行”F—FDGPET/CT显像和胸部诊断CT扫描,检查范围包括乳房原发肿瘤、淋巴结及全身器官,并将18F—FDG PET/CT和胸部CT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8F—FDG PET/CT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为91.3%,特异性为53.1%,准确性为85.3%;而胸部诊断cT的灵敏度检查为62.1%,特异性为29.8%,准确性为55.6%。在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上,18F—FDG PET/CT的灵敏度(99.8%)高于胸部诊断CT的灵敏度(53.1%)。而在对肺部转移灶检测上胸部CT的灵敏度(989%)高于18F—FDG PET/CT(42.9%)。结论18F—FDG PET/CT在对乳房原发肿瘤、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诊断复发的发现和判断上显示出明显优势;但胸部CT在发现肺部转移灶的作用不容忽视,其地位不可取代。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 glucose,18F-FDG)联合18F-脱氧胸苷(8F-Fluoro-3 '-Deoxy -3 '-L-fluorothymidine,18F-FL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显像(PET/CT)检查在肺脏孤立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2例肺脏孤立结节或肿块,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在原发性胃癌诊断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1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癌患者予18F-FDGPET显像检查.采用视觉分析及半定量方法[标准摄取值(SUV)]进行影像学诊断,并与CT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PET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87.1%(27/31),原发病灶的大小是导致假阴性的主要原因,4例假阴性原发病灶直径均<1 cm(T1期).(2)18例术后证实有胃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18F-FDG PET检出12例,而CT只检出8例,灵敏度分别为66.7%和44.4%.(3)31例患者中PET检出8例有肝脏、肺、腹腔、后腹膜淋巴结等远处转移,其中4例由于PET的结果改变治疗策略.结论18F-FDG PET对于胃癌是一种较灵敏的检查方法,对诊断局部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可能优于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对术前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18F—FDGPET/C显像在探测宫颈癌术后复发病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仪器为Siemens Biograph Sensation16PET/CT。56例病理证实宫颈癌患者,禁食4~6h,静脉注射^18F—FDG60min后进行PET/CT检查,采集方式为3D模式。由放射学与核医学各一位医生对其图像进行判定,与同期CT、SCC比较,并与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比较判断其诊断的准确性。结果经过病理和随访观察56例患者中有33例发生复发或(和)转移,^18F-FDGPET/CT对复发性宫颈癌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3.1%(27/29)、88.9%(24/27)、90.0%(27/30)、92.3%(24/26)和91.1%(51/56)、CT分别为69.7%(23/33)、82.6%(19/23)、85.2%(23/27)、65.5%(19/29)和75.5%(42/56);SCC诊断效能分别为80.6%(25/31)、92.0%(23/25)、92.6%(25/27)、79.3%(23/29)和85.7%(48/56)。结论PET/CT显像对宫颈癌复发的检测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特别是术后患者SCC升高的情况下,^18F-FDGPET/CT有助于探测隐匿性复发或转移病灶,指导进一步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孙晓伟  梁艳  高燕  张华  陈艳霞  郭建 《职业与健康》2014,(13):1764-1766,1775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18F)氟-2-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X线计算机体层显像]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尘肺合并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3例肺部病灶性质待定的尘肺患者,全部行18F-FDGPET/CT显像检查,并在1周内检测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CEA、NSE、CYFRA211、CA199、CA125),分析2种检查之间的差异和相互关系。结果18F-FDGPET/CT及血清中肿瘤标志物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100%,81%,特异性分别为53.1%,68.8%,约登指数分别为0.531,0.466。PET—CT显像联合血清中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可达100%,特异性为53.1%,约登指数为0.531。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CYFRA21—1有弱的相关性(r=0.209,P=0.042);在鳞癌患者中SUVmax与CYFRA21—1呈显著相关(r=0.551,P=0.041);在小细胞肺癌中,SUVmax与NSE显著相关(r=0.453,P=0.038)。结论PET/CT诊断尘肺合并肺癌的敏感性较肿瘤标志物高,肿瘤标志物对PET/CT诊断具有补充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对于尘肺合并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1C-乙酸盐显像(11C-acetate imaging)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3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行11C-乙酸盐和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18F-FDG-PET/CT),比较两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13例患者中11C-乙酸盐PET/CT检查共发现肿瘤34个,其中6例为单发肿瘤,7例为多发肿瘤.标准化摄取值(SUV)2.6~5.4,平均3.73;肿瘤最大直径6 cm.11C-乙酸盐明显摄取11例,2例未摄取,其中1例18F-FDG和11C-乙酸盐均未摄取,病理证实为胆管细胞癌.18F-FDG明显摄取7例,另6例未摄取.12例患者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结论 11C-乙酸盐PET/CT对于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要高于18F-FDG PET/CT.18F-FDG和11C-乙酸盐示踪剂联合应用可以提高PET/CT显像对肝癌诊断的准确率,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为肝癌患者拟订治疗方案和随访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诊断胆管细胞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9月—2020年10月山东省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PET/CT检查的44例胆管细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上腹部CT、MRI及全身PET/CT检查。比较3种检查对胆管细胞癌原发灶、复发灶、区域淋巴结的诊断价值。结果 CT、MRI、PET/CT 3种检查对胆管细胞癌原发灶、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种检查对胆管细胞癌复发灶的诊断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PET/CT检查在胆管细胞癌复发灶的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3种检查方法在胆管细胞癌原发灶、区域淋巴结转移方面的诊断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18氟-2脱氧-D-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在宫颈癌分期及淋巴结转移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金华市人民医院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的53例宫颈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18F-FDG PET/CT对宫颈癌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18F-FDG PET/CT诊断宫颈癌原发病灶的SUV max曲线下面积(AUC)为0.78(Z=4.50,P<0.05),诊断界值为4.21,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77.36%、88.68%、83.02%;18F-FDG PET/CT分期诊断准确率86.79%略高于MRI分期诊断准确率79.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P>0.05);18F-FDG PET/CT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SUV max曲线下面积(AUC)为0.82(Z=6.00,P<0.05),诊断界值为3.36,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82.35%、77.78%、79.2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宫颈癌分期及淋巴结转移评估具重要临床意义,可正确指导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与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的围检查期护理。方法4302例受检者,肿瘤临床诊断明确者3098例,因肿瘤标记物明显增高而常规检查未发现肿瘤病灶接受PET/CT检查者104例。有89例肿瘤患者同时行放疗前定位。结果经过规范的围检查期护理,所有受检者都顺利完成了18F-FDG PET/CT显像,在104例肿瘤标记物明显增高的受检者中,有32例受检者经PET/CT检查发现原发肿瘤病灶。89例肿瘤患者同时完成了放疗前定位。结论规范的18F-FDGPET/CT显像的围检查期护理直接关系到诊断报告的质量,关系到受检者的依从性,关系到辐射防护,关系到放疗定位的准确性、可重复性等各个方面。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PET/CT与增强MRI用于老年鼻咽癌放疗患者复发及纤维化鉴别诊断价值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老年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和纤维化患者各22例和86例临床资料,均依次行增强MRI和18F-氟脱氧葡萄糖-PET/CT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用于老年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和纤维化鉴别诊断临床价值。结果:行增强MRI检查放疗后复发和纤维化患者TIC曲线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增强MRI检查放疗后复发患者MCER值显著高于放疗后纤维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18F-氟脱氧葡萄糖-PET/CT检查放疗后复发患者SUVmax值显著高于放疗后纤维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用于老年鼻咽癌放疗后复发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氟脱氧葡萄糖-PET/CT与增强MRI用于老年鼻咽癌放疗患者复发及纤维化鉴别诊断价值接近,而两者结合可为肿瘤复发及炎症早期诊断治疗提供良好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正则化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OSEM)(正则化OSEM)迭代算法对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图像质量和标准摄取值(SUV)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核医学科行18F-FDG PET/CT检查的144例肿瘤复查患者的PET图像,图像重建采用OSEM迭代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肋骨单发病灶的特征和临床诊断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评价定位CT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在SPECT全身骨显像中发现肋骨单发病灶68例肺癌患者加行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所有病变按位置分为前肋、侧肋、后肋、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四个部位,按病灶形状分为点状和条形两种,并进行分类分析,同时分析SPECT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SPECT全身骨显像肋骨骨折所致单发浓聚灶占52.94%(36/68);条形病灶中肋骨转移占91.30%(21/23);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病灶都呈点状,全部为良性病变;后肋病灶中肋骨转移占81,82%(18/22)。SPECT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诊断单发浓聚灶骨转移敏感度分别为69.23%(18/26),92.31%(24/26),特异度59.52%(25/42),85.71%(36/42),准确度63.24%(43/68),88.24%(60/68),阳性预测值51.43%(18/35),80.00%(24/30),阴性预测值75.76%(25/33),94.74%(36/38)。二者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和准确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肋骨单发病灶良恶性病变具有一定的图像特点,对于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工程》2017,(11):1505-1506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X射线扫描技术(~(18)F-FDG PET/CT)显像在结直肠癌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行结直肠癌术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并分析患者的MRI、CT或超声等影像学资料及~(18)F-FDG PET/CT显像结果。结果随访过程中,41例患者伴肿瘤复发、转移症状,9例无复发、无转移,经PET/CT检测确诊阳性30例,阴性20例,其灵敏度为93.54%,特异度为94.73%,准确度94.00%;增强CT诊断阳性24例,阴性26例,其灵敏度为58.06%,特异度为47.37%,准确度为56.00%;~(18)F-FDG PET/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增强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结直肠癌术后随访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反映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情况,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SPECT/CT可同时进行CT和SPECT检查,实现了解剖学图像和功能图像的同机融合,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97例次在本院核医学科接受^131I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掣ISPECT/CT、^131I全身显像、和FDGSPECT/CT显像)及血浆Tg、TSH测定结果,探讨^131I SPECT/CT融合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疾病疾病进程和去分化的判断价值,以期指导临床施治。材料与方法:(1)对象:98位2001年3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核医学科接受^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的197例次影像学资料,乳头状癌77例,滤泡癌15例,滤泡乳头混合性癌6例。197例次^131I显像结果和断层SPECT显像结果,13例次同期FDG显像结果,大部分患者具有同期血浆Tg和TSH测定结果。(2)方法: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停服T4四周,治疗前测定血浆TSH和Tg水平。患者口服^131I后5~7天做全身平面显像(^131I全身显像)和局部^131I SPECT/CT断层显像。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患者同期的各项影像学检查结果(^131I SPECT/CT断层显像、^18F-FDG显像、CT、B超、MRI等)及血浆甲状腺球蛋白测定值,对患者是否发生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转移复发进行判断,并以此做诊断结果。血浆Tg水平诊断肿瘤复发转移的判断阈值为〉10ng/ml。(3)^131I影像学分期标准:不同于DTC的临床分期,根据图像显示的病灶摄取量、位置、数量及波及范围将病人分为4个期别:I—摄取范围局限于甲状腺床;II-甲状腺床+颈部淋巴结摄取或甲状腺床+纵隔淋巴结摄取;III-颈部淋巴结或纵隔淋巴结摄取+肺摄取;IV-颈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肺部弥漫性摄取,或,颈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骨等其它脏器摄取。(4)统计学分析方法:SPSS软件包和EXCEL统计表,非参数秩合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以Tg血浆水平〉10ng/ml做为肿瘤复发转移判断界值的灵敏度为85.6%,特异性为66%,准确度为66%。阳性预测值为77%。阴性预测值为50%;^131I WBS显像诊断的灵敏度为83%,特异性为84%,准确度为83%。阳性预测值为93%。阴性预测值为67%;^131ISPECT/CT显像诊断的灵敏度为95%,特异性为84%,准确度为92%。阳性预测值为94%。阴性预测值为87%;ROC曲线分析^131I SPECT/CT显像的诊断效能较高;血浆甲状腺球蛋白水平与^131I SPECT/CT断层显像的影像学分期呈正相关关系。结论:^131I SPECT/CT融合图像结果,改善了病灶的定位,使对肿瘤分期和预后评价更趋准确,为临床正确施治提供了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分期、术后再分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原发及52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全身PET/CT显像结果。原发灶皆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手术或内窥镜活检术取得病理组织),确诊肿瘤复发、转移的依据为再次手术后病理、胃镜、结直肠镜、多种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本组随访6-32个月,平均17个月。结果25例原发胃肠道肿瘤患者,PET/CT对肿瘤原发病灶诊断准确率96%(24/25)。PET/CT分期诊断的灵敏度83.3%(10/12),特异度92.3%(12/13),阳性预测值90.9%(10/11),阴性预测值85.7%(12/14),准确度88%(22/25)。PET/CT再分期诊断的灵敏度97.1%(34/35),特异度82.4%(14/17),阳性预测值91.9%(34/37),阴性预测值93.3%(14/15),准确度92.3%(48/52)。治疗方案改变28.6%(22/77)。结论PET/CT能准确、灵敏地检测胃肠道肿瘤原发病灶、转移以及复发病灶,对临床治疗决策有重要影响。18F-FDGPET/CT显像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分期、术后再分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心肌显像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相结合提高冠心病临床诊断水平,规范化应用冠心病诊断处理技术。方法:使用正电子核素药物18F-FDG对35例确诊为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肌代谢显像和冠状动脉CTA检查,对所有患者行18F-FDG PET心肌显像与冠状动脉CTA相结合检查结果与确诊病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F-FDG PET心肌显像与冠状动脉CTA相结合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6%。结论:将18F-FDG PET数据与冠状动脉CTA数据进行精确融合,得到的精确融合图像,既可提供反映冠状动脉解剖的指标,又可提供反映心肌病理生理及代谢的指标,各项指标之间可互相印证和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