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人工胸水辅助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膈顶部肿瘤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选取肝脏膈顶部肿瘤患者11例(共15个病灶),向每例患者右侧胸膜腔内注入0.9%NaCl溶液500~1000 ml,并在超声引导下对病灶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人工胸水制作过程顺利,通过超声从肋间可清晰观察肿瘤,并可找到理想的穿刺路径.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胸水于1周内完全消失,CT或MRI增强扫描显示13个病灶(86.7%)完全坏死,2个病灶(13.3%)部分边缘区域仍有强化.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人工胸水辅助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是治疗肝脏膈顶部肿瘤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冷极射频消融(RFA)在肝脏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71例肝脏恶性肿瘤行彩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冷极射频消融(RFA)治疗,共计病灶176个。治疗后经彩超和CT检查确定患者肿瘤的完全射频消融率,治疗后1月复查增强CT显示消融区域超越肿瘤、边缘清晰、无增强者定为肿瘤无活性(完全消融),肿瘤边缘模糊、有增强、彩色超声检查局部显示有血流者定为部分残留(不完全消融)。结果71例患者共176个肿瘤结节,直径〈3em的113个肿瘤结节中80.5%(91/113)完全消融,直径在3—5cm的35个肿瘤结节中60.0%(21/35)完全消融,直径〉5cm的28个肿瘤结节中28.6%(8/28)完全消融。1年后随访,71例患者中肿瘤稳定者28例,进展者33例,死亡10例,治疗总临床受益率约39.4%。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冷极射频消融是治疗肝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手段,对肿瘤直径〈3cm的小肝癌效果十分肯定,为肝脏恶性肿瘤的非手术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姑息性方法。  相似文献   

3.
肝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方法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脏原发及转移性肿瘤的疗效和提高灭活效果的方法。方法:对不能或不宜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82例,肝转移癌49例,共计131例,226个病灶,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RFA)。肿瘤大小1.0-10.8cm,中位数3.8cm。对大于3.5cm肿瘤则根据球体覆盖原理术前制定布针方案,以达到原位灭活。结果:治疗后24小时内或1个月增强CT检查,可203个病灶被灭活。有效灭活率达89.8%,病人6个月,12个月,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1%(85/93例),72%(47/65例),62%(8/13例)。术中及术后较明显并发症6例,占4.6%,分别被肝被膜出血,胆瘘各2例,肝脓肿,胆系梗阻各1例。无1例需急诊手术处理。结论: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美国RIFA射频肿瘤消融系统1500型主机,功率1500W,RF发生器的频率为460KHz。对原发性肝癌27例,转移性肝癌13例,共计40例57个病灶行超声引导RFA治疗。术后采用增强CT及彩超评价疗效。结果RFA治疗后1~12月复查,48个病灶完全凝固性坏死,有效率达84.2%(48/57)有3例患者3个病灶局部复发,2例患者6个病灶为肝内其它部位再发,对其进行再次重复治疗,取得满意结果。并发症3例,1例损伤膈肌引起胸腔积液,经抽液治疗,胸水消失。1例肝包膜撕裂,致肝包膜下积液,由于出血量少,未作特殊处理,两天后复查B超,积血吸收。1例因病灶邻近胆囊,治疗中操作不当,灼伤胆囊引起胆瘘,后经处科手术治疗,因患者一般情况较差,术后因其他并发症死亡。结论超声引导RF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损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术前选择好适应症,术中正确熟练的操作方法,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也是致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肿瘤射频消融(RFA)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只接受超声引导下RFA治疗的兔肝WX2肿瘤模型于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行CEUS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RFA治疗前所有病灶CEUS均表现为早期动脉相呈高增强。非动脉相造影剂快速廓清。RFA治疗后3例病灶CEUS表现为局部肿瘤残留,12例病灶表现为治疗完全(其中3例病灶动脉期周边见良性增强带;2例病灶动脉期表现为周边局部不规则高增强,非动脉期廓清不明显)。病理结果证实15个消融灶中4个病灶周边存在不同程度的肿瘤残留(包括1例CEUS动脉期表现为周边局部不规则高增强,非动脉期廓清不明显的病灶),11个病灶消融完全(其中3个病灶周边可见充血水肿带)。结论CELTS能准确地判断肿瘤RFA治疗后的安全范围和灭活程度,是评价RFA疗效的有效手段,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聂刚 《药物与人》2014,(9):338-339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CEUS)在肝癌移植术后肝转移癌射频消融(RFA)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先于超声造影作用下定位射频消融治疗肝癌转移移植术后2—10个月出现肝转移病灶15例,每个病灶均需经过超声造影定位实施穿刺射频消融治疗1—2次,术后根据超声造影以及CT检查结果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4天后,13例病灶完全消融,2例病灶再次实施RFA治疗30天后无局部复发情况,均无严重的并发症情况。结论:超声造影便于早期准确发现、明确诊断射频消融治疗肝癌肝移植术后肝转移癌,定位效果良好,操作方便,微创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提高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对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肝内感染因素分析,以防止感染的发生。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肝脏肿瘤患者66例,在彩超引导下全麻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调查患者术后一周内感染率,统计患者术后各类型肿瘤完全消融情况,随访两年记录患者肿瘤局部复发以及生存率。结果病灶直径4cm患者肿瘤完全消融率显著高于病灶直径4cm患者,病灶位置为非靠近大血管的肿瘤完全消融率显著高于病灶靠近大血管者,病灶直径4cm者肿瘤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病灶直径4cm以上者,病灶位置为非靠近大血管的肿瘤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病灶靠近大血管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发生术后感染2例,以上因素可能与感染相关;患者一年生存率为95.5%、两年生存率为80.3%。结论射频消融术对肝脏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完全消融率高且两年局部复发率较低,患者术后感染例数较少,两年生存率较高,该治疗手段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9年8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5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术后对患者随访,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对所有患者实行治疗,患者的流体完全消融率这93.1%,54例患者中,有31例患者的甲胎蛋白在术前及术后未出现升高现象,23例患者的甲胎蛋白术后较术前有降低现象.完成手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15例患者出现发热、转氨酶升高等症状,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实行随访,患者在三年后的生存率为51.3%.结论 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手术对于肝脏肿瘤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射频微创治疗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经皮射频(PRFA)微创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RF-2000射频仪和10电极kveen射频针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12例15个病灶(2.5cm-9.5cm),大于3cm者予分层多点叠合消融。结果 12例病人均一次性顺利完成治疗,包括1例4个病灶者。无并发症。随访期16-41月,平均28月,CT复查肿瘤均无强化染色,血管瘤直径平均缩小68%(41%-79%)。结论 PRFA具有微创、有效、简捷、安全、实用等特点,有望成为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超声造影在射频消融治疗肝转移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CEUS)在射频消融(RFA)治疗肝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肝转移瘤患者先进行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然后进行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大小、位置、数目,确定射频消融的方法,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后,再进行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以及增强螺旋CT检查,以评价射频消融疗效。结果 60例患者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病灶108例,超声造影发现164例,病灶发现率提高了51.9%,RFA后,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155例无彩色血流信号,超声造影发现148例病灶完全消融,增强螺旋CT发现148例病灶完全消融,16个病灶重新消融。结论 CEUS是评价RFA治疗肝转移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黄国华  麦锦娟 《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0):1654-1655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替代胸腔镜检查对渗出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0例渗出性胸腔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电子支气管镜替代胸腔镜检查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胸穿诊断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中明确诊断27例,诊断阳性率90.0%(27/30),对其中19例诊断为恶性病变的患者于电子支气管镜下行喷洒药物胸膜粘连术治疗,效果满意率为94.7%(18/19);对照组中30例患者明确诊断19例,诊断阳性率为63.3%(19/30),对其中14例诊断为恶性病变的患者行常规闭式引流注药胸膜粘连术治疗,效果满意率为66.7%(8/12),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替代胸腔镜检查渗出性胸腔积液阳性率高、损伤小、操作简单,胸膜粘连术疗效好,具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并评价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胎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行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60例患者,探究分析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手术中的血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治疗后平均AFP和CEA检测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肿瘤完全坏死56例,占93.3%;不完全坏死3例,占5.O%;部分坏死1例,占1.7%。60例患者在1年内复发16例,占26.7%;1年内死亡患者1例,存活59例,1年生存率为9813%。结论: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存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肿瘤标志物CEA、NSE和CYFRA21—1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的血清和胸腔积液CEA、NSE和CYFRA21—1水平。结果(1)肺癌组CEA、NSE和CYFRA21—1胸腔积液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P〈0.01)。(2)肺癌组CEA、NSE和CYFRA21—1胸腔积液水平明显高于血清水平(P〈0.05)。(3)肺腺癌的CEA、小细胞肺癌的NSE、肺鳞癌的CYFRA21—1血清及胸腔积液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肺癌(P〈0.01);CEA对肺腺癌、NSE对小细胞肺癌、CYFRA21—1对肺鳞癌的的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其他单项肿瘤标志物(P〈0.01)。(4)胸腔积液CEA、NSE、CYFRA21—1单项检测对肺癌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血清(P〈0.05),CEA+NSE+CYFRA21—1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单项肿瘤标志物(P〈0.05)。结论胸腔积液CEA、NSE和CYFRA21—1联合检测有助于肺癌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4.
贺敏  何兴鸿 《现代保健》2014,(22):80-82
目的:观察胸腔内置管注入洛铂和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收治恶性胸腔积液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经皮胸腔内置管引流尽胸液后,治疗组30例予胸腔内注入洛铂50mg+香菇多糖4mg,对照组30例予顺铂40mg/m2注入胸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毒副作用相近。结论:洛铂联合香菇多糖胸腔内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闭式胸膜活检联合胸腔闭式引流在诊断和治疗胸腔积液中的实用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呼吸科住院的不明原因的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的患者148例,100例患者行胸腔穿刺术及胸水常规、生化,胸水找结核杆菌、脱落细胞等化验;48例患者给予闭式胸膜活检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术,胸膜组织送病理科行病理检查。术后第1天引流量不超过600mL,之后不超过1000mL。结果:胸水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21例,其中找到癌细胞21例,0例找到结核杆菌,阳性率为21.00%;闭性胸膜活检明确诊断32例,其中18例诊断为结核,12例诊断为肺癌,2例为间皮瘤,阳性率为66.67%,两者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患者胸水消失时间为分别为(9.8±3.1)d、(4.9±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患者中3例出现气胸,肺压缩均小于30%,给予吸氧、卧床休息等治疗后治愈。5例出现阻管,给予生理盐水或者肝素钠冲管后均通畅;未出现脱管的病例。结论:闭式胸膜活检可以明确胸腔积液的病因,而胸腔闭式引流可以快速地引流胸腔积液,两者联合既能诊断又能治疗,其设备简单,操作简便,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尹红  陈凯  吴璞 《现代保健》2009,(20):63-64
目的观察胸腔置管引流并注人顺铂与IL-2联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23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胸腔闭式引流胸液,并给予胸腔内注药,治疗组(n=12例)胸腔灌注IL-2联合顺铂;对照组(n=11例)单纯胸腔闭式引流。IL-2每次注入100万U,顺铂每次注入40~60mg,每5~7d注射1次,连续注射2、3周,1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5%,明显优于单用对照组45.45%(P〈0.05)。结论胸腔置管引流并灌注顺铂与IL-2联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肯定,有利于恶性胸腔积液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性胸腔积液的病因,为胸腔积液患儿的临床诊治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某儿童医院收治的165例经胸部放射学和(或)胸部B超确诊为胸腔积液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165例经确诊的胸腔积液患儿,146例(88.48%)为感染性胸腔积液,其中支原体感染77例(52.74%),支原体混合其他病原感染24例(16.44%,其中混合细菌感染17例、混合病毒感染6例、混合结核感染1例),细菌感染23例(15.75%,其中结核感染12例),病毒感染7例(4.79%),肺吸虫感染1例(0.69%),病原体不详14例(9.59%)。1~15岁各年龄组支原体混合感染构成比为13.46%~26.32%;结核感染在7~15岁患儿中所占比率最高,为19.23%;细菌和病毒感染在<1岁患儿中所占比率分别为37.50%、18.75%。结论支原体感染是胸腔积液患儿的主要病因,特别是1~15岁患儿;<1岁胸腔积液患儿的主要病因为细菌性感染;结核感染在7~15岁胸腔积液患儿中多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胸腔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效果和优势。方法:资料完整的97例中大量胸腔积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胸腔置管引流组(观察组,n=58)和穿刺抽液组(对照组,n=39)。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平均胸水吸收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胸腔置管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胸腔穿刺抽液(P〈0.05);同时可以显著减少胸水的平均吸收时间和住院时间(P〈0.05);显著降低传统治疗引起的并发症(P〈0.05)。结论:采用胸腔置管引流治疗中大量胸腔积液具有创伤小,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患者胸水癌胚抗原(CEA)、腺苷脱氨酶(ADA)、结核抗体水平在诊断结核性胸水和恶性胸水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70例恶性胸水与62例结核性胸水患者胸水中的癌胚抗原、腺苷脱氨酶、结核抗体。结果恶性组患者胸水CEA水平明显高于结核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结核性胸水ADA和结核抗体阳性率高于恶性胸水。结论检测患者胸水癌胚抗原(CEA)、腺苷脱氨酶(ADA)、结核抗体阳性率水平有助于临床对胸水性质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