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方法,阐述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2005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632例腹股沟疝患者,将其分为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组486例,传统疝修补术组146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486例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13例,感染率为2.67%,146例传统式修补术后切口感染4例,感染率为2.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例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中10例经过换药治愈,3例行二次手术治愈,随访6个月-1年,13例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均愈合良好,无疝复发.结论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虽然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但仍有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一旦发现患者切口感染,应及时处理,必要时进行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在临床中表现;方法现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抗感染治疗,观察其效果;结果38例患者经过全面的治疗全部康复;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多种的,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3.
手术切口感染与术中切缘拭子培养细菌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 了解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病原微生物与术中切缘拭子培养细菌学情况,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病原特征,提出控制措施。方法 调查医院2004年6月-2005年9月住院手术患者,对术中切缘拭子培养情况和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04年6月-2005年9月住院手术患者10278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124例(1.29%),送检术中切缘拭子标本94份,其中阳性58份(61.70%),检出病原菌59株,其中大肠埃希菌32株(54.2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株(16.95%),肺炎克雷伯菌3株(5.08%);手术切口感染患者送检118份标本进行感染病原检测,其中阳性102份(86.44%),检出病原菌120株。结论 Ⅰ类切口感染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Ⅱ类切口和Ⅲ类切口感染以大肠埃希菌等G-杆菌为主;术中切缘拭子培养结果对预防和治疗切口感染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与探讨阑尾炎行小切口切除的恢复以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对自2005年10月—2010年10月来该院就诊80例行小切口切除阑尾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共有77例患者一次性治愈,治愈率为96.25%,2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1例患者发生脂肪液化,2例患者由于菌群失调致使出现慢性腹泻,1例患者在术后病理证实患有阑尾类癌。结论和传统手术方法相比较,小切口切除阑尾手术的创口小、术后恢复时间短,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且术后并发症发生少,肠功能恢复速度快,患者住院时间短。对于大部分化脓性阑尾炎和单纯性阑尾炎,小切口切除阑尾手术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益群 《现代养生》2013,(20):22-2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在临床中表现;方法现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抗感染治疗,观察其效果;结果38例患者经过全面的治疗全部康复;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多种的,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骨伤患者深部切口术后感染情况,总结其感染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426例深部切口手术的骨伤患者进行监测,对其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深部切口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7.7%,病原菌以G-菌为主。结论骨伤患者深部切口感染治疗应重视其感染的特点,注意其对G-杆菌的使用效果,并注意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两种冲洗液对预防老年消化道穿孔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9月-2016年2月收治123例消化道穿孔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61例与对照组62例,对照组于术后采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及手术切口,观察组采用甲硝唑溶液及双氧水溶液冲洗腹腔及手术切口;观察两组患者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记录切口愈合与疼痛持续时间、下地行走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80.33%,切口感染率最低11.48%,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发现观察组切口愈合与切口疼痛持续时间、下地行走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8例切口感染患者切口分泌物共培养出病原菌3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5株占41.67%,革兰阴性菌21株占58.33%。结论采用两种冲洗液可有效改善老年消化道穿孔患者术后的切口愈合程度,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明显提高术后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8.
手术部位感染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轻则引起切口愈合不良,重则导致宫腔感染、败血症等,甚至危及产妇生命。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等是导致剖宫产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1],而感染咽峡炎链球菌者鲜见。目前,国内对咽峡炎链球菌感染后的临床表现、转归及治疗研究也少有报道。2014年6月,本院从1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合并子宫切口感染患者的脓液中分离出咽峡炎链球菌,现将其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86例老年手术患者资料,分析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3例,发生率为15.12%。感染切口共检出3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6株,占53.33%,革兰阳性菌13株,占43.33%,真菌1株,占3.33%。年龄60~80岁、手术为急诊手术、Ⅱ类切口、普通手术室、手术时间>2 h、参与人数>3人以及接台手术的患者有更高的切口感染率。结论 老年患者是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人群,手术性质、手术时间、参与手术的人数以及是否是接台手术,会影响切口感染的发生,应该采取相应预防以及控制的手段以减少老年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切口保护套在腹部手术患者术中对切口的保护作用,研究应用切口保护套对降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有效性,为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2-7月进行的普通外科腹部择期手术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术中应用一次性切口保护套(牵开器)对切口进行保护,对照组术中常规应用无菌纱布垫对切口进行保护;术中对两组手术切缘进行细菌学监测,将切缘与感染切口病原菌进行菌种分析,并对两组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切开腹膜时,观察组、对照组切缘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3%和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准备关腹前,观察组细菌检出阳性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为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切缘及感染切口病原菌分析,其菌株构成前3位均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结论切口感染与术中切缘受到污染有关,应用切口保护套可阻隔切缘与污染物接触,可有效降低术中切缘细菌阳性率,明显降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旁路植术切口感染44例病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993-1999年CABG的手术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 7年中共完成CABG手术的896例,术后切口感染44例,切口感染率4.91%。结论 手术时间越长,心脏阻断时间越长,心肌缺血的时间越长,创面暴露时间越长,是造成术后切口感染的机会越多。切口感染的发生对CABG手术的成功与否、患者的生命健康及医患双方的经济利益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普外科无菌手术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医院行普外科手术患者116例,分析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术后切口感染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调查116例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58例,感染率为50.00%;经单因素分析可知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手术季节、病房条件、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等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有关;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BMI高、手术时间长、多人病房、操作者资历低、切口类型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普外科患者术后感染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术前调整患者体质量指数、缩短备皮至手术时间、改善病房条件、提高手术操作者业务水平,可有效降低普外科无菌手术术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切口感染44例病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切口 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993~1999年CABG手术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7年中共完 成CABG手术896例,术后切口感染44例,切口感染率为4.91%。结论 手术时间越长,心脏阻断时间越长,心肌缺血的时间越长,创面暴露时间越长,是造成术后切口感染的机会越多。切口感染的发生对CABG手术的成功与否、患者的生命健康及医患双方的经济利益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术后切口感染诱发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内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共300例,统计出现术后切口感染的人数,共29例。调查感染患者自身因素(包含肥胖、糖尿病、年龄)以及手术因素(包含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切口引流以及住院时间),了解这些因素是否会成为诱因。结果:本次研究的所有因素均为术后切口感染诱因,其中肥胖、手术时间、切口大小、住院时间这4项影响相对更大(p〈0.01)。结论:引发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因素较多,手术应尽可能采用微创方式并做好对感染的预防,提升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张红伟 《现代保健》2011,(27):126-127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笔者随机对800例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术后切口感染18例,感染率2.25%。住院时间、手术类型、抗生素的使用等是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减少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6.
段成顶 《现代保健》2009,(30):194-194
急性阑尾炎(尤其是化脓件和坏疽性)术后切口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感染率为10%~30%,坏疽穿孔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高达14.4%~67%,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并易引发医疗纠纷,为此外科医生在上作中要从预防伤口感染为主,治疗切口感染为辅,争取早期发现和处理轻度感染的切口。  相似文献   

17.
结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更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医院2002年1月-2008年4月,行结肠癌手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57例结肠癌患者中,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2.7%,其中单变量分析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的是否患有糖尿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是否有低血压和是否碘伏冲洗切口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变量分析中手术时间是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结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糖尿病、手术时间、术中低血压和是否碘伏冲洗切口等,其中手术时间是影响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手术切口感染71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切口感染是基层医院常见的医院感染,其后果是切口延迟愈合,可能发生切口裂开.甚至引起全身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解我院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对2004-2006年在我院住院手术3448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的71例展开调查,进行原因分析,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与术中预防感染措施的关系,为降低手术切口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进行手术的138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切口感染情况,探讨切口感染率与术中感染预防措施的关系,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8例外科手术患者中14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0.1%;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年龄、糖尿病、手术切口分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原因是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60岁)、合并有糖尿病、手术时间长(≥3h)、Ⅱ类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大(≥20ml)等是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无菌操作规范、合理给予抗菌药物、加强术前、术后护理等,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能为预防及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412例胃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率9.47%,感染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平均(21.28±5.83)d,未发生感染患者术后住院时间(15.92±5.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吸烟、低蛋白、TNM分期、手术方式、缝合切口人员工作年限、术中使用电刀、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是与胃癌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体质量指数≥24kg/m2、缝合切口人员工作年限<10年、术中使用电刀是引起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癌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引起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性的进行干预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