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吗啡预先镇痛用于下肢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40例ASA分级Ⅰ~Ⅱ级择期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20例.Ⅰ组:蛛网膜下腔阻滞用药为0.75%布比卡因1.5 ml+吗啡0.25 mg;Ⅱ组:蛛网膜下腔阻滞用药不加吗啡,于硬膜外腔注射吗啡2 mg.术后行数字分级评分(NRS)、Ramsay镇静评分、舒适评分(BCS),并观察术后持续镇痛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Ⅰ组术后8 h及以后各时间点NRS明显低于Ⅱ组同一时间点(P<0.05),术后持续镇痛时间明显长于Ⅱ组(P<0.01);Ⅰ组术后36 h及以前各时间点BCS明显高于Ⅱ组(P<0.05);Ⅰ组在术后48 h及以前各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Ⅱ组(P<0.05).Ⅰ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Ⅱ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蛛网膜下腔吗啡预先镇痛效果明显优于硬膜外腔镇痛效果,延长镇痛时间,且并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吗啡预先镇痛对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ASAI-Ⅱ级妇产科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实验组腰麻用药为0.5%布比卡因10mg+吗啡0.5mg,术后吗啡2.8mg行硬膜外镇痛.对照组腰麻用药不加吗啡,术后硬膜外镇痛吗啡为3.3mg.术后行镇痛NRS评分,镇静Ramsay评分,观察术后镇痛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镇痛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对照组,但寒颤反应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吗啡预先镇痛可增强硬外腔吗啡术后镇痛效果,延长镇痛时间,但不良反应也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腔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00例ASAⅠ~Ⅱ级患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分别予以地佐辛+罗哌卡因(观察组),芬太尼+罗哌卡因(对照组)进行硬膜外镇痛。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12、24、48 h时视觉模拟法(VAS)评分、镇静评分Ramsay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 h、8 h时Ramsay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对照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头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腔术后镇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邵建军  于憬 《现代保健》2009,(11):39-39
目的观察小剂量纳洛酮对吗啡硬膜外镇痛引起全身皮肤瘙痒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ASAⅠ~Ⅱ级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40例。A组于手术结束前硬膜外腔推注吗啡2mg.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08mg,分别于术后2、4、8、24h进行随访并记录,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行镇痛及瘙痒评分。结果A,B两组镇痛效果均很确切,且B组VAS低于A组(P〈0.05)。B组全身瘙痒明显小于A组(P〈0.05)。结论小剂量纳洛酮不仅可以减少吗啡硬膜外术后镇痛引起的全身皮肤瘙痒,还可以加强吗啡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地佐辛联合地塞米松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Ⅰ组术前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地塞米松10mg,Ⅱ组术前静脉注射注射地佐辛0.1mg/kg,Ⅲ组为对照组,未应用药物。观察患者术后2h(T1)、6h(T2)、12h(T3)、24h(T4)、48h(T5)的VAS、BC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镇痛药、止吐药追加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各个时间点,Ⅰ组的VAS低于Ⅱ组和Ⅲ组,BCS评分都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术后6h的VAS评分低于其他各个时点(P〈0.05);三组间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恶心、呕吐及咽喉不适发生率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Ⅱ组和Ⅲ组追加镇痛药的次数高于Ⅰ组(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地塞米松超前镇痛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具有协同作用,能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减少镇痛药的使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术后镇痛方法对胸外科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年龄35~65岁行肺癌根治术或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I组,20例)和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组(E组,20例),术后分别行PCIA和PCEA48h。Ⅰ组药物配伍:舒芬太尼1ug/ml和托烷司琼0.05mg,/ml,背景剂量2ml/h,自控镇痛剂量2ml,锁定时间15min;E组在麻醉诱导前于T4-5,间隙行硬膜外置管,注射0.33%罗哌卡因6ml后行PCEA,药物配伍:罗哌卡因2mg/ml。术后记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后2h、1d、3d、7d测定患者皮质醇、白细胞介素(IL)-2浓度,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水平。结果术后2h Ⅰ组VAS镇痛评分为(1.8±0.3)分,与E组的(1.8±0.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d E组的Ramsay镇静评分均较Ⅰ组降低(P〈0.05);术后2h、1d、3d、7d E组的皮质醇浓度低于I组(P〈0.05),IL-2浓度、NK细胞水平、CIK细胞水平均高于Ⅰ组(P〈0.05)。结论术后PCEA可增强胸外科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效果优于术后PCIA。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开胸患者术后地佐辛持续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观察组在术前2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两组患者术毕前30min均给予地佐辛0.1mg/kg和托烷司琼6mg静脉注射,术毕患者清醒拔除气管导管后接镇痛泵持续地佐辛静脉镇痛。手术后2、4、8、16、24h时行疼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舒适度评分(BCS)和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8、16、24h时VAS、BC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Ramsay评分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可改善开胸患者术后地佐辛持续静脉镇痛的效果,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不同药物配方用于老年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吗啡、曲马多及喷他佐辛配伍0.15%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5~85岁择期髋关节手术患者90例(ASAⅠ~Ⅲ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镇痛配方:M组吗啡5mg,T组曲马多500mg,P组喷他佐辛90mg,各组均加罗哌卡因150mg,并加生理盐水配至100ml,各组负荷剂量均为3ml,背景剂量1.5ml,每次按压为2ml,锁定时间为10min。观察并记录术后1、4、8、12、24、48小时患者的疼痛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患者对PCA综合满意度及恶心呕吐、皮肤瘩痒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除1h外,T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高于M组及P组(P〈0.05):在镇静与不良反应方面:P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T组(P〈0.01)及M组(P〈0.05);M组有3例(10.0%)出现过度镇静,4例(13.3%)出现皮肤瘙痒,1例(3.3%)呼吸抑制(SPO2〈90%),其余两组无患者出现过度镇静、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结论吗啡、曲马多及喷他佐辛配伍0.15%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手术后硬膜外镇痛均能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而喷他佐辛PCEA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和曲马多。  相似文献   

9.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胸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胸部手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胸部手术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两组患者术后分别复合0.2%的罗哌卡因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6、32h的静息、咳嗽、活动时的视觉模拟(VAS)评分,实际镇痛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尿潴留、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组术后16、32h的静息、咳嗽、活动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术后镇痛不良反应中,F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S组(P〈0.05),而实际镇痛时间明显低于S组(P〈0.01)。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胸部手术硬膜外镇痛是安全的,舒芬太尼比芬太尼有更好的镇痛效果,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剂量吗啡一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泵注丙泊酚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128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布比卡因(A)组、丙泊酚复合布比卡因(B)组、小剂量吗啡一布比卡因(C)组及丙泊酚复合小剂量吗啡.布比卡因(D)组,每组各32例。硬膜外腔注入2%利多卡因5ml,待麻醉平面出现后,A、B组硬膜外腔分别注入0.5%布比卡因10~15ml,C、D组硬膜外腔分别注入吗啡2mg加0.5%布比卡因lO一15ml,B、D组均同时静脉泵注丙泊酚0.5~1.0mg/kg,之后3~5mg/(kg.h)持续静脉泵注。观察并记录新生儿娩出时丙泊酚用量、新生儿娩出1min及5min时Apgar评分、产妇术中生命体征变化、产妇术中舒适度评分(BCS)、术后镇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术后BCS、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新生儿娩出时丙泊酚用量B组为(2.10±0.12)mg/kg,D组为(1.40±0.08)mg/kg,B组明显高于D组(P〈0.05);术中BCSB、D组高于A、C组(P〈0.01或〈0.05)。新生儿Apgar评分(1min及5min)B组显著低于A、C、D组(P〈0.05)。产妇术后6~18h镇痛效果C、D组明显优于A、B组(P〈0.01或〈0.05)。A、B、C、D组产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9.4%、0、21.9%及1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为0、0、12.5%及9.4%,C、D组明显高于A、B组(P〈0.01)。四组术后均未见明显的呼吸抑制。结论小剂量吗啡.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泵注丙泊酚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并可产生良好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芬太尼用于小儿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小儿骨科手术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于术毕接静脉自控镇痛泵分别给予芬太尼8μg/kg(Ⅰ组)、10μg/kg(Ⅱ组)和12μg/kg(Ⅲ组),分别观察给药后4、8、12、24、48h的镇痛评分、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I组各时点的镇痛评分均高于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Ⅲ组各时点之间镇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各时点镇静评分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45%)高于Ⅰ、Ⅱ组(分别为5%和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用于小儿骨科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的安全有效剂量以10μg/kg为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在妇科手术围术期镇痛、镇静及舒适度的效果,评价其安全性。方法60例椎管内麻醉下行妇科开腹手术患者分为两组(n=30):A组术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镇痛泵罗哌卡因150mg+喷他佐辛90mg;B组术前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术毕镇痛泵罗哌卡因150mg+喷他佐辛30mg。记录患者生命征及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切皮、术后行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Bruggrmann患者舒适度评分。结果VAS评分术毕2、4、8和12hB组较A组低(P〈O.05)oRamsay镇静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ggrmann评分术毕2、4、8hB组较A组高(P〈n05)。A组患者术后恶心发生率较B组高(P〈0.05)。结论妇科病人围术期采用多模式镇痛能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其不良反应少,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①芬太尼的镇痛作用比吗啡强100~180倍,观察芬太尼在硬膜外腔一次注药后的镇痛作用;②芬太尼作用时间较吗啡稍短,观察在一次用药后尿潴留有无明显差异。方法:03371例硬膜外腔穿刺节段为T8~T10的病人随机分为A(芬太尼)组、B(吗啡)组和C(无镇痛)组;②521例硬膜外腔穿刺节段为T12~L3的病人分为A(芬太尼)组、B(吗啡)组和C(无镇痛)组。术后4.5小时,6.5小时分别比较疼痛程度,术后6.5小时比较尿潴留情况。结果A组B组C组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尿潴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在4小时时A组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尿潴留在6.5小时时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组B组在4.5小时内时镇痛无差异,随着时间延长。芬太尼镇痛作用与吗啡相比镇痛作用减弱,在6.5小时时芬太尼的尿潴留发生率少于吗啡,在临床镇痛时要辩证镇痛时间和尿潴留统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小剂量氯胺酮联合羟考酮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即Ⅰ、Ⅱ、Ⅲ组)。Ⅰ、Ⅱ组患者于全身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后分别经直肠给予羟考酮10mg;腹腔注气前Ⅰ组给予氯胺酮0.5mg/kg静脉注射;Ⅱ组给予氯胺酮0.5mg/kg肌肉注射;Ⅱ组为对照组。观察全身麻醉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监测患者术后24h内生命体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24h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浓度。随访术后镇痛治疗相关并发症。结果三组全身麻醉苏醒时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躁动Ⅲ组有4例,Ⅰ、Ⅱ组未发生。Ⅰ、Ⅱ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各时间点VAS、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明显优于Ⅲ组(P〈0.05);患者术后24h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浓度Ⅰ、Ⅱ组低于Ⅲ组(P〈0.05),Ⅰ、Ⅱ组相近。术后24h吗啡用量Ⅲ组[(5.55±2.66)mg]高于Ⅰ组[(0.40±0.66)mg]、Ⅱ组[(0.46±0.73)mg](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Ⅲ组(40.0%)高于Ⅰ组(10.0%)和Ⅱ组(20.0%)(P〈0.05)。结论术前小剂量氯胺酮联合羟考酮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治疗效果好,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术后机体应激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对比芬太尼与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2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心、肺功能正常,无脊柱畸形。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组(A组)、吗啡组(B组)各60例。A组(n=60)应用芬太尼0.251ng+0.75%布比卡因20ml+0.9%氯化钠至120ml;B组(n=60)吗啡5mg+0.75%布比卡因20ml+0.9%氯化钠至120ml。均采用PCA泵(120ml),以LCP模式(负荷剂量5ml+维持剂量2.5ml/h+PCA每次3m1)进行镇痛。PCA后分别12、24、48小时专人巡视,评估疼痛、舒适程度及不良反应。观察BP、HR、IKIK、Sp02、疼痛评分(VAS)、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恶心、呕吐、瘙痒不良反应。结果综合镇痛效果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A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较B组低(P〈0.01),肠功能恢复时间A组较B组早。结论芬太尼、吗啡PCEA用于术后镇痛均可取得满意的效果,但芬太尼比吗啡的不良反应少,更适合于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芬太尼联合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50例AsAI-II级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地佐辛组D、芬太尼组F、地佐辛芬太尼联合组DF),每组50例。术后行PCIA。观察三组患者术后3h、6h、12h、24h、48h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程度评分(Ramsay)及48h内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三种用药方法均能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DF组镇静评分(Ramsay)及患者总体满意度明显优于D组、F组(P〈0.0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芬太尼联合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贵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盐酸氢吗啡酮用于硬膜外术后患者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80例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q(盐酸氢吗啡酮)组:盐酸氢吗啡酮2mg+甲磺酸罗哌卡因178.8mg+托烷司琼5mg和s(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0.125mg,其余两药剂量同q组。均稀释至100ml,背景输注2ml/h,自控剂量0.5ml/次,锁定时间15min。术毕两组均预注各自配好的镇痛液5ml。分别于术后4,8,12,24h对患者行镇痛、镇静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镇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均〈1.2分,镇静评分均〈1.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呼吸抑制、头晕,皮肤瘙痒极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q组发生率低于s组(P〈0.05)。结论盐酸氢吗啡酮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镇静完善,可降低舒芬太尼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术后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氢吗啡酮和吗啡用于剖宫产术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4月在该院ASAⅠ~Ⅱ级择期行剖宫产术的足月产妇5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术后分别使用氢吗啡酮和吗啡行硬膜外镇痛。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VAS评分)、镇静程度(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及48 h 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人数均少于B组,两组间嗜睡、恶心和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瘙痒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吗啡酮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用于胸科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105例胸科手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芬太尼镇痛组(I组)、曲马多镇痛组(Ⅱ组)和布托啡诺镇痛组(Ⅲ组),每组各35例。比较三组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三组均获得了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其中I组在术后4h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24hD1/D2值均明显小于Ⅱ组(P〈0.05)。Ⅲ组发生恶心呕吐2例,明显少于I组和Ⅱ组的8、7例(P〈0.05);Ⅱ组发生头痛头晕10例,高于I组的2例(P〈0.05);Ⅲ组无一例出现皮肤瘙痒,明显少于I组的6例(P〈0.01);Ⅲ组发生排尿困难2例,明显少于I组的8例(P〈0.05);警觉/镇静(OAA/S)评分,Ⅲ组明显高于I组和Ⅱ组(P〈0.01或〈0.05)。结论布托啡诺在胸科手术中是一种有效术后镇痛药物,不良反应少,但嗜睡的不良反应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镇痛方式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4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静脉镇痛组(A组,n=20),胸段硬膜外阻滞镇痛组(B组,n=20)。两组术中均采用静脉输入异丙酚镇静。术后入ICU治疗并测定患者不同效应点异丙酚血药浓度,记录患者入睡、唤醒和定向时间及术后行为评分。结果A组各效应点异丙酚浓度均低于B组(P〈0.05)。A组在ICU内唤醒、定向时间均长于B组(P〈0.05)。停止输入异丙酚后,10~60min,A组遗忘评分高于B组(P〈0.05),30min内,A组定向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15min内,A组合作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芬太尼静脉镇痛能延缓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的复苏过程,硬膜外阻滞镇痛则复苏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