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疗效,以进一步指导相关临床工作.方法 对34例TVT患者进行RFCA治疗,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采用激动标测的方法或起搏标测与最早QRS波相结合的方法标测靶点;对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采用起搏标测的方法标测靶点,标测靶点后放电消融.结果 34例患者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时均诱发出室性心动过速.30例治疗成功,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4例失败,4例随访期间复发,再次RFCA治疗成功.结论 RFCA能够根治IVT,成功率高、安全,可作为治疗IVT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及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方法及有效性. 方法 对9例右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和(或)室速采用激动标测与起搏标测相结合的方法,1例左室间隔面室速采用激动标测普肯耶(P)电位方法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前根据体表心电图初步判断起源部位. 结果 10例患者全部消融成功,随访1~27个月,平均(11.9±10.3)个月,无一例复发,亦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起源部位:7例位于右室流出道间隔,2例位于右室流出道游离壁,1例位于左室中间隔. 结论 采用激动标测结合起搏标测消融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特发性室速有效且成功率高;对部分术中未能诱发出心动过速的左室间隔面室速,仅在窦性心律下标测最早P电位,亦可能成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老年人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临床和射频消融特点.方法 老年组(年龄≥65岁)AVNRT患者81例和非老年组(年龄<65岁)AVNRT患者98例,射频消融术前经常规检查、心内电生理检查后采用消融慢径路进行房室结改良术,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平均年龄、AVNRT病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射频消融的成功率(均为100.0%)、复发率(分别为1.2%、2.0%)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消融是治疗老年人AVNRT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指没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反复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其发病率尚不清楚。分析近年来我院就诊的40例特发性室速患者,就其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0例中男32例,女8例,年龄9岁~65岁,心动过速病史1周至18年。室速频率平均110次~220次/min。 1.2 心电图特点室速图形呈右束支阻滞者(来自左心室)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15例反复发作持续性心动过速患者。心电图示右束支传导阻滞伴电轴左或右偏11例,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4例。绝大多数患者常规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症状发作时耐受性好,无严重的血液动力学改变。本组患者药物治疗反应与常见的反复性、持续性室速不尽相同,而对异搏定、β-阻滞剂、心律平反应佳。本文就此类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及治疗反应做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室上心动过速40例的经验。方法①在X线透视下对40例儿童室上心动过速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年龄8.2±3.6(4~14)岁,左侧旁道:15例;右侧旁道:2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5例;②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结果38例室上心动过速1次消融成功,2例主动放弃治疗;随访3个月,2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复发。结论我们的经验表明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在不断改进标测方法和丰富电生理知识的前提下,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缩短x射线的曝光时间,提高成功率,但希氏束旁道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应严格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多种X线投射位结合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206例AVNRT患者分别于后前位(PA)、右前斜30°(RAO 30°)和左前斜45°(LAO45°)X线投射位下,测量希氏束(His)至冠状窦(CS)口连线距离,选择距离最大投射位开始标测确定靶点,放电前再次于另外两种X线投射位下确认消融电极与His的距离.结果 于PA、RAO 30°和LAO 45°X线投射位下显示最大His至CS口连线距离的病例数分别为66、75、65例(P>0.05),距离分别为(2.94±0.87)、(2.98±0.76)和(2.91±0.52)cm(P>0.05).经三种不同X线投射位确认,靶点均位于His至CS口连线中点水平以上患者22例,其余患者184例,两者于放电过程中出现一过性第一度或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例数分别为4例和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均获得成功,未发生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结论 采用多种X线投射位相结合的方法,并且熟练掌握不同X线投射位下的消融电极操作特点,有助于提高导管射频消融治疗AVNRT的手术成功率和预防消融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射频消融治疗心动过速19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98 7年经导管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 ,RFCA)技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应用于临床以来 ,目前已成为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的有效方法[1] ,国内完成了大量临床病例的治疗。本文总结了我院 199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RFCA治疗的经验和体会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科 1994年 6月至 2 0 0 3年共行RFCA治疗1990例 ,其中男 110 5例 ,女 885例 ,年龄 4~ 69岁 ,平均 ( 3 5 5±2 3 9)岁。均有快速性心律失常发作史且同意接受RFCA治疗。入院后常规体检、X线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19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 ,2 8…  相似文献   

9.
10.
谭爱梅  徐国帆 《现代医院》2007,7(6):103-104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性疾病。心动过速指心率在休息时超过正常范围(60~100次/min),通常在150次/min以上,常伴有心悸,气短,出冷汗,头昏,眼发黒或昏倒等症状,大多突发突止[1]。射频消融术是利用射频电流产生热能经导管消融,使心肌细胞凝固性坏死而打断心脏异常通路,从而达到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目的。该技术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安全性高的特点[2]。射频消融术(RFCA)用于临床治疗心动过速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本文报告13例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配合及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老年患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32例PSVT患者行RFCA治疗.合并冠心病患者RFCA前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脉造影情况决定是否RFCA;4例患者行右房房速、房室结双径路RFCA时使用了0~1号Swartz鞘;2例主动脉瓣狭窄左侧旁道患者行房间隔穿刺后于二尖瓣瓣上消融;8例左侧旁道合并腹主动脉扭曲畸形患者术中使用长血管鞘,5例左侧旁道合并升主动脉迂曲延长患者术中使用0号Swartz鞘.结果32例患者全部成功完成RFCA,5例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病变血管狭窄75%~90%,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即刻RFCA;高血压病患者术中有11例出现血压升高需临时加用降压药物;19例合并心脏血管瓣膜病变患者术中使用了特殊的血管鞘和方法,缩短了手术时间.1例术中、2例动脉鞘拔管后即刻出现迷走神经反射介导的心动过缓-低血压现象,1例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术后随访1年以上,无一例复发.结论老年患者PSVT患者行RFCA是安全的,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近年,国内外均有分支性室速的报道。为提高对此型少见类型室性心动过速的认识,现就我们近年收治的21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对治疗的反应做一分析报道。  相似文献   

13.
持续时间较长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发作时持续时间较长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血流动力学。方法  8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测量发作时的左室射血分数 (EF)、心输出量 (CO)、E最大速度、A波最大速度和E A比值。结果 发作时持续时间较长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时 ,EF仍正常 ,E A比值 <1。结论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持续时间较长时左室收缩功能仍正常 ,而舒张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起源于上腔静脉房性心动过速(AT)的12导联体表心电图特征及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方法 对3例上腔静脉起源AT患者行RFCA治疗,并分析其12导联体表心电图的特征.结果 3例患者经RFCA治疗均即刻成功,AT的最早起源位于上腔静脉内,消融有效靶点距其口部分别为0.5、1.0、2.0 cm,双极心内电图A-P1间期分别为54、35、40 ms.P1波形态在Ⅰ、Ⅱ、Ⅲ、avF、Ⅴ,导联为正向,avR、avL导联为负向.结论 RFCA治疗上腔静脉起源的局灶性AT安全有效.掌握其体表心电图特点有助于RFCA术前初步判定其起源部位,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青年人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RFCA治疗的青年PSVT的患者112例,分析各型PSVT的构成比,评价各型PSVT术中成功率,门诊随访观察,复发者行第2次RFCA术.结果 112例患者中,男性61例,占54.5%;女性51例,占45.5%.年龄14 ~44岁,平均(27.0±10.7)岁.112例患者中各型PSVT的构成比: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 60例,占53.4%;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 50例,占44.6%;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AT)2例,占1.8%.术中即刻消融成功109例,占97.3%.复发2例,占1.79%,其中隐匿性右侧旁道(C RAP)复发1例(0.89%),隐匿性左侧旁道(CLAP)复发1例(0.89%),再次消融后均获成功.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青年人PSVT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李婷 《青春期健康》2023,(10):81-83
目的 :研究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60例,对患者采用心电图诊断,并按照心电图诊断结果分成两组,左束支阻滞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组(LBBB型患者35例)和右束支阻滞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组(RBBB型患者25例),两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或/和射频消融治疗方法。结果 :治疗后1年内临床治疗效果显示:35例LBBB型患者中10例采用维拉帕米或联用维拉帕米+小剂量腺苷药物治疗终止发作,治疗后1年内复发3例(复发率为30.00%),剩余25例患者药物治疗效果较差故采用射频消融方法治疗,均成功消融,治疗后1年内复发2例(复发率为8.00%)。25例RBBB型患者中8例采用维拉帕米或联用维拉帕米+小剂量腺苷药物治疗终止发作,治疗后1年内复发2例(复发率为25.00%),剩余17例患者药物治疗效果较差故采用射频消融方法治疗,均成功消融,治疗后1年内复发1例(复发率为5.88%)。LBBB型患者总满意度为85.71%;RBBB型患者总满意度为88.00%。X线三维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7.
对7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进行慢径消融治疗。结果显示即刻消融成功率为100%,3例(38%)复发,复发者均为慢径传导未消除者;术中术后发生房室传导阻滞4例,其中3例发生前有快速交界性心速。提示慢径消融是治疗AVNRT的有效方法,保留慢径传导可能与复发有关,消融部位和快速交界心速与房室传导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18.
氨茶碱致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常见 ,但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少见 ,现将我们遇到的 3例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男 70岁。因反复咳、喘 30年 ,气短 10年 ,加重 2 0d入院。既往史 :6年前患“冠心病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查体 :BP 12 0 / 75mmHg(16 / 10kPa) ,颜面、口唇、四肢末端发绀 ,肺气肿征阳性 ,双肺散在干鸣音 ,心界向左扩大 ,HR10 2次 /min ,律齐 ,S1低钝 ,三尖瓣区可闻及Ⅱ / 6级收缩期杂音。血钾 4 0mmol/L ,血气分析示Pco2 35mmHg ,Po2 6 6mmHg。心电图 :肺性P波 ,V1、V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室性心动过速18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室性心动过速在2小时内消失5例(27.78%),12小时内得到控制3例(16.67%),24小时内得到控制4例(22.22%),48小时内得到控制3例(16.67%),72小时内得到控制2例(11.11%),其中1例(5.55%)扩张性心肌病因全心衰、心源性休克死亡。结论:室性心动过速虽然是致命性的心律失常,但是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行CARTO射频消融治疗非器质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及经验。方法分析中山市人民医院46例行CARTO射频消融治疗非器质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护理过程。结果 46例患者均取得手术成功,术后随访6个月—3年。复发1例,1例再次消融成功。结论 CARTO射频消融治疗非器质性室性心律失常是有明显效果的治疗方法,而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及监测、术后细致观察及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及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