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72岁,因“咳嗽、左锁骨上无痛性肿块1周”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行局部淋巴结切除,术后病理示:转移腺癌。免疫组织化学:细胞角蛋白(CK)亚型CK7(+)、CK20(+)。肺CT示:右上肺占位,双肺广泛结节灶,提示:右肺癌?双肺转移癌。腹部CT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考虑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于2007年7月18日来我院住院。 相似文献
2.
患者 女,42岁,因"发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10余天"于2006年5月20日入院.既往体健.人院查体:左锁骨上扪及2~3个肿大的淋巴结,大者约1.0 cm×1.5 cm,质韧、触痛、可活动,余未扪及浅表淋巴结肿大,扁桃体不大,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无啰音,心腹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3.
4.
1 临床病例。患男性,67岁。因“痴呆、右侧肢体麻木”于1999年3月1日入院。2月前患洗澡时着凉,出现轻微咽痛,无发热、皮疹等,未在意。1月后开始不能胜任工作,记忆力、判断力明显下降,生活不能自理,伴右侧肢体麻木,无头痛、恶心、呕吐。否认高血压、冠心病史,无结核及其它传染病史。体检:体温36.4℃,血压135/75mmHg,表情淡漠、动作 相似文献
5.
以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解放军第97医院(徐州221004)蒋天如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广州510516)刘郑荣1病历摘要男,47岁。1995年8月出现右腋窝淋巴结肿大,约2.5cm直径,无其它不适,以后渐增大至鸡蛋大小,于1995... 相似文献
6.
7.
患,男69岁,出现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瘙痒、脱屑5个月,曾先后2次住我院及新疆医学院皮肤科,均诊断红皮病。常规给予抗组织胺药物、钙拮抗剂、免疫抑制剂及激素治疗仍不见好转。患再次以同一诊断第3次住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系统检查无特殊,头皮有片状白屑,可见有轻微束状发,面颈、躯干部、四肢皮肤上有大片弥漫性潮红、压之褪色,皮温高,皮损以四肢屈侧为甚,无糜烂渗液, 相似文献
8.
9.
<正>患者1,女,62岁,以突然不省人事20 min于2007年8月12日来诊,门诊以"急性脑血管病?"收住院,既往无慢性病史,查体:T 35.8℃,老年女性,呼出气中有轻微的大蒜样气味,中度昏迷状态,痛刺激无反应,压眶反应、角膜反射存在,皮肤湿冷,针尖样瞳孔,颈无抵抗,双肺底少量细湿音,心率慢,56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以低血糖为首发表现的老年糖尿病9例。此类糖尿病病情较轻,尚无并发症,治疗效果较理想,尚处于糖尿病的较早时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低钠血症为首发表现的肺癌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对5例以低钠血症为首发表现的肺癌的临床表现、诊疗过程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肺癌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消化道症状,所有患者确诊后均给予限水、补钠、利尿、激素的原则,其中4例患者均好转,1例患者无效放弃治疗。结论当临床上出现顽固性低钠血症不能用一般疾病来解释,且对症治疗无效时,要警惕肺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联合肿瘤标志物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根据纵隔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分为非转移组24例、转移组16例。术前行PETCT检查前禁食8 h,经肘静脉注射氟代脱氧葡萄糖,1 h后进行PETCT检查,在PET图像上测量非小细胞肺癌原发肿瘤最大标准摄取值和淋巴结最大标准摄取值,在CT上测量淋巴结短径。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病理类型;术前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离心收集血清,检测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53水平。结果 转移组患者淋巴结最大标准摄取值、淋巴结短径、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53水平明显高于非转移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男性比例、年龄、病理类型、原发肿瘤最大标准摄取值、癌胚抗原水平在转移组与非转移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最大标准摄取值、淋巴结短径、糖类抗原153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 相似文献
13.
附红体病为一种人畜共患病,其流行范围很广,动物感染率及发病率均较高,但人发病者较少。我院2006年收治1例以精神异常为首发表现的人附红体病,现报道如下:患者男,65岁,因“精神异常2天”入院。查体:体温37.5℃,血压100/60mmHg,脉搏95次/分,呼吸22次/分,老年男性,神志恍惚,精神差,反应迟钝,巩膜轻度黄染,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不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35岁,畏寒、发热50d,气促30d于2006年6月5日入院。患者于5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最高为38.5℃,热型不规则,无咳嗽、咯痰、咯血、胸痛、盗汗等症状,到当地医院按“感冒”输液治疗1周(用药不详)后畏寒、发热消失,间隔10d后出现气促,活动后加重。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结核”,予抗结核治疗1周,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15岁,因左上颌无痛性肿物半个多月于2005年5月9日入我院口腔外科。患者半个多月前发现左颌面部隆起,渐增大,不伴疼痛,偶有涕中带血,无鼻塞及流脓涕。查体:体温37.0℃,脉搏85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00/60mmHg(1mmHg=0.133kPa)。神清语利,查体合作,双肺呼吸音清。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29岁,已婚。因黑便1月,加重5d入院。查体:BP101/66mmHg,重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及,心尖区可及收缩期杂音,肺部呼吸音无殊,腹软无压痛。入院后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为63g/L,胃镜示胃十二指肠未见明显出血,查胸片示右肺多发占位。追问病史,2年前有葡萄胎清宫术史,发病前4月月经不规则,量偏多。查血β-HCG50,465miu/ml,子宫B超示子宫光点分布不均,头颅CT提示脑部转移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示绒癌肠转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