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同位素(89SrCl2)与双膦酸盐(帕米膦酸二钠)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方法 以108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9SrCl2组41例,帕米膦酸二钠组36例,联合用药组31例.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 89SrCl2组和帕米膦酸二钠组对镇痛总有效率分别为80.5%和80.6%,对骨转移病灶总有效率分别为17.1%和8.3%,生活质量总改善率分别为48.9%和44.4%,以上两组3个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用药组镇痛总有效率为90.6%,和89SrCl2组、帕米膦酸二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联合用药组对骨转移病灶有效率和生活质量总改善率分别为48.4%和74.2%,并且和89SrCl2组、帕米膦酸二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8例患者不良反应均较小.结论 89SrCl2和帕米膦酸二钠在治疗乳腺癌骨转移中,对镇痛及骨转移病灶和生活质量改善有同等较好的疗效.应用 89SrCl2和帕米膦酸二钠联合治疗不仅可以显著提高疗效而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化疗治疗多器官晚期癌症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05例多器官晚期癌症骨转移患者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静脉滴注帕米膦酸二钠45 mg/次,连用2d,d3开始应用化疗.对照组仅静脉滴注帕米膦酸二钠45 mg/次,连用2d.全组均每4周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治疗前均需采用口服或肌注镇痛药.结果 105例患者应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后,两组疼痛控制总有效率为76.19%;其中治疗组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化疗疼痛控制总有效率为78.18%,对照组帕米膦酸二钠对骨痛治疗的疼痛控制总有效率为74.00% (P>0.05).全组患者应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后活动能力变化总有效率为64.76% (68/105);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 (P>0.05).结论 帕米膦酸二钠能有效地缓解多器官晚期癌症骨转移疼痛,改善活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帕米膦酸二钠联用化疗后不能继续提高多器官晚期癌症骨转移疼痛患者的镇痛疗效和活动功能;对于不能耐受化疗或已放弃化疗的晚期癌症骨转移疼痛患者的姑息镇痛治疗,也可单独应用帕米膦酸二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帕米膦酸二钠同期放化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肿瘤科2013.03~2016.03收治的58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9例,观察组29例.对照组采用放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帕米膦酸二钠同期放化疗的治疗方案.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4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6.55%优于对照组的数据75.86% (P <0.05).结论:对乳腺癌骨转移采用帕米膦酸二钠同期放化疗治疗的方案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二氯化锶(89SrCl2)及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方法将43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单纯采用89 SrCl2治疗组21例,89 SrCl2与唑来膦酸联合治疗组22例.观察治疗后骨痛缓解疗效、转移病灶疗效、生活质量的情况及血液毒性反应.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 单纯89SrCl2治疗组,治疗后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71.4% (15/21),病灶治疗有效率为33.3% (7/21),全身状况KPS评分提高率57.1%(12/21):89SrCl2与唑来膦酸联合治疗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5.5% (21/22),病灶治疗有效率为54.5% (12/22),全身状况KPS评分提高率86.4% (19/22).联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单项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毒性反应分别为19.0%和2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对转移性骨肿瘤有明显疗效,不良反应小,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89 SrCl2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78例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n=40)采用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n=38)采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2组均单次给药后观察10d。结果:2组止痛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帕米膦酸二钠、唑来膦酸及伊班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选择55例恶性肿瘤并发骨转移患者,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痛症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帕米膦酸二钠组19例,唑来膦酸组18例,伊班膦酸组18例,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2疗程后评价各组的止痛效果,汇总治疗成本,运用药物经济学原理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三组治疗方案止痛疗效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63.16%、72.22%及83.33%,其任意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米膦酸二钠组、唑来膦酸组及伊班膦酸组的成本-效果比(C/E)分别为(22.80±0.23)、(44.31±0.25)和(65.28±0.34)。以帕米膦酸二钠组(最低成本)为参照,唑来膦酸组及伊班膦酸组与之对比的增量成本-效果比(△C/△E)分别为(194.26±0.41)及(198.31±0.36)。结论:三种方案的总体止痛疗效无差异性,以帕米膦酸二钠最为经济,但从肿瘤综合治疗及疗效考虑,推荐唑来膦酸方案。  相似文献   

7.
赵晓亮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6):1179-1180
[目的]对比分析唑来膦酸与帕米膦酸二钠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8年9月~2010年9年,86例肺癌骨转移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唑来膦酸组和帕米膦酸二钠组,每组43例,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作用效果。[结果]两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和活动改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止痛起效时间和止痛维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和帕米膦酸二钠在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具有相似的效果,但唑来膦酸与帕米膦酸二钠相比,具有简单、方便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转移癌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的疗效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骨转移癌采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病灶,并行骨扫描(ECT)检查,设对照组46例,予单纯放疗或药物治疗。结果56例观察组患者中,疼痛减轻者总有效率94.6%,经ECT检查影像示有效58.9%,对照组止痛总有效73.9%,影像示有效3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3Z(P〈0.05)。结论放射治疗联合唑来膦酸的止痛疗效显著,并可改善骨转移癌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贾艳姝 《中国卫生产业》2014,(10):143+145-143,145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6例2010年3月--2013年3月入院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化疗方案治疗,其中研究组在化疗基础上加以唑来膦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止痛效果、血钙下降、病灶控制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疼痛总缓解21例(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13例(56.52%),对比两组疼痛总缓解率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研究组止痛效果、血钙下降情况、病灶控制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则无明显差异。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效果优于单用化疗治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89SrCl2联合云克与美施康定在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瘤、缓解重度骨痛、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疗效比较。方法对84例骨转移瘤重度疼痛的病人分别用89SrCl2、美施康定治疗,并对照观察疗效。结果89SrCl2治疗组,有效率为94%;美施康定治疗组,有效率为76%。结论89SrCl2联合云克比美施康定在治疗骨转移瘤重度骨痛、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方面有更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伊班磷酸钠与帕米磷酸钠对肺癌骨转移的疗效。方法将73例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伊班磷酸钠和帕米磷酸钠进行治疗,疗程均为4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伊班磷酸钠组和帕米磷酸钠组的起效时间分别为(26.4±3.6)h和(68.2±7.7)h,疗程结束后镇痛有效率分别为88.9%和66.7%,骨相关事件累计发生率分别为11.1%和25.0%,血钙水平分别为(1.66±0.14)mmol/L和(2.21±0.15)mmol/L,两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班磷酸钠比帕米磷酸钠对肺癌骨转移起效快,镇痛作用更有效,预防骨相关事件和降低血钙水平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化学疗法及核素153Sm-EDTMP、89SrCl2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对骨转移癌患者分别予以化学疗法及核素153Sm-EDT-MP、89SrCl2治疗,观察不同方法的疗效。结果化学疗法治疗组中骨痛的缓解率分别是完全缓解(CR)0%,部分缓解(PR)8.3%;骨显像的变化是CR0%,PR7.7%,稳定0%;而核素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明确,骨痛的缓解率达到70.3%,骨显像异常浓聚点虽然CR为0%,但PR为45.9%,稳定为43.3%。结论核素153Sm-EDTMP、89SrCl2治疗骨转移疗效明确,其中153Sm-EDTMP疗效更优于89SrCl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p65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95例NSCLC和27例癌旁正常肺组织(对照组)中NF-κBp65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NF-kBp65蛋白在NSCLC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4.2%)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P0.05)。NF-κBp65在非转移组中表达低于转移组(χ2=12.537,P0.01)。NF-κBp65蛋白在不同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TNM分期患者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不同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患者NF-κBp65蛋白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κBp65的高表达可能与NSCLC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Tracp5b、CEA和CA15-3水平和乳腺癌骨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检测7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血清Tracp5b、CEA、CA15-3水平,其中骨转移39例,无骨转移39例(含骨外转移9例)以及健康女性对照组30例.结果 骨转移组血清TRACP5b水平为(6.25±2.3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29±1.15)、无骨转移组(3.99±1.02)以及骨外转移组(4.08±1.10)(P〈0.05),无骨转移组和骨外转移组(P〉0.05);骨转移组血清CA15-3水平为(148.3±173.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3.88±7.12)和无骨转移组(15.21±7.62)(P〈0.05),但和骨外转移组(90.7±79.3)(P〉0.05);骨转移组CEA水平为(19.8±10.20),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69±1.10)和无骨转移组(3.19±1.32)(P〈0.05),但和骨外转移组(13.56±8.13)(P〉0.05).结论 血清TRACP5b的检测对乳腺癌骨转移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CA15-3、CEA在乳腺癌骨转移时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但不具备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活化T细胞免疫表型的差异及意义,并观察化疗联合胸腺肽α1与单独化疗相比对三阴性乳腺癌生存影响的差异。方法对60例复发转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测定活化T细胞免疫表型,与非三阴乳腺癌患者活化T细胞免疫表型比较。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化疗联合免疫增强剂治疗,胸腺肽α1 1.6mg,每周二次,共3个月;B组单独化疗,(两组化疗方案相似TX,TAorTE,NP,GP),比较两组的ORR(有效率),PFS(无疾病进展时间),总生存期(0S)及生活质量KPS评分。结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活化T细胞免疫表型结果明显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三阴性乳腺癌给予免疫增强剂胸腺肽α1加化疗组与单独化疗组相比,两组的ORR(总有效率):A组27例(63.0%)和B组21例(51.6%),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而CR17例(29.7%)比10例(16.6%),P〈0.001,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FS(无疾病进展时间)两组12月比7月,A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一年总生存期(0S)两组无明显统计差异。症状体征的生活质量改善,A组KPS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活化T细胞免疫表型明显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预后差。免疫增强剂胸腺肽α1可提高三阴性乳腺癌患者ORR(总有效率),CR率及PFS(无疾病进展时间),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复发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日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作业疗法进行合理情绪治疗,对照组仅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及一般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GI)评定疗效,1年后随访。结果治疗42天后,两组的HAMD量表评分自治疗1周后均有有显著性差异,至6周差异最为显著,P0.05,CGI-GI评分比较自第4周后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研究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3%和9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显效率为78.6%和5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一年后复发率治疗组为7.14%,对照组为22.5%(χ2=3.87,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作业疗法对复发性抑郁症患者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对比分析不同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1-6月收治确诊为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患者共102例,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GP组(60例)和GEM+NDP组(42例),分别采取GP治疗和GEM+NDP治疗,对比分析二者疗效。结果在治疗2周期后,GP组和GEM+NDP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5.00%和54.76%(χ^2=0.9421,P=0.3317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4周期后,GP组和GEM+NDP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2.50%和43.75%(χ^2=0.0113,P=0.9152),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药物毒副反应中,GEM+NDP组的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肾功能下降发生率均低于GP组(P〈0.05);两组患者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和贫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GP方案和GEM+NDP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大致相同,但GEM+NDP组的毒副作用更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创面冲洗液脱落癌细胞阳性率与临床因素的关系,为术中应用吡柔比星杀灭脱落癌细胞的临床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12年6月—2014年1月期间119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60)和对照组(n=59),对两组患者手术创面冲洗液分别进行脱落癌细胞检查,并将结果与临床因素对比分析;而后试验组应用吡柔比星冲洗,对照组仅用蒸馏水冲洗;之后,观察手术创面冲洗液中脱落癌细胞的阳性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19例患者脱落癌细胞阳性率为36.97%,试验组38.33%、对照组35.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落癌细胞阳性率与病理分期、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用吡柔比星再次冲洗后,脱落癌细胞阳性率为6.6%,对照组为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手术结束前,应用吡柔比星冲洗手术创面,能有效杀灭术中脱落癌细胞,对病期晚、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社区综合干预方法,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整群抽取辖区内4个街道2001年1月—2005年12月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按居住街道随机分为干预组132例,对照组122例。干预组自2007年4月—2008年3月进行为期一年的社区干预,对照组常规随访。在干预前后分别对干预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进行2次问卷调查,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进行患者自评,生活质量问卷-乳腺癌模式(QLQ-BR23)作为附加模式,进行补充;自编问卷对患者进行知信行测量。采用χ2检验、t检验以及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基本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对自己综合治疗乳腺疾患的态度以及对社区医生上门访视工作的认可和接受程度均有提高,在行为上积极配合后续治疗的人数以及能做到定期自查的人数也明显增加,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994,4.010,5.705,6.565,8.109,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躯体、角色、情绪、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69,2.224,2.391,2.347,2.392,均P0.05);干预组患者疲乏、睡眠困难、经济困难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345,-2.212,-2.304,均P0.05);干预组患者对体形、性满意度、对未来看法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855,-2.017,-2.330,均P0.05),对系统治疗不良反应、上肢症状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688,-2.741,均P0.01)。结论有效的社区干预对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近年来北京市海淀区计划生育手术数量及质量情况,监测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至2013年北京市海淀区68家计划生育医疗机构上报的《北京市计划生育手术数量与质量季报表》进行分析。结果 ①2008年10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上报的计划生育手术总例数,年下降幅度最高达10.26%;②海淀区各医疗机构计划生育手术中,以外地户籍占多数,构成比为61.77%~66.64%;③计划生育手术种类中,主要以人工流产占多数,构成比为60.28%~73.94%;其中,取环有逐年上升趋势(χ^2=374.375,P<0.01,药物流产呈逐年下降的趋势(χ^2=1072.393,P<0.01);④药物流产中,本市户籍的流产不全和流产失败率呈上升趋势(χ^2分别为32.330、22.414,均P<0.01);无痛人流在本市户籍和外地户籍中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χ^2分别为407.983、281.004,均P<0.01)。结论 ①应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宣教及指导;②加强对无痛人流手术的正确认识和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