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鞍区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前后神经内分泌激素变化规律,为颅咽管瘤患者内分泌激素监控和更好地替代治疗、进一步实施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83例颅咽管瘤患者临床表现、手术前及手术后不同时期内分泌激素变化等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术后甲状腺、肾上腺、性腺激素(泌乳素除外)测定较术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术后10 d与术后3 d比较,甲状腺(除T4外)、肾上腺、性腺激素水平虽有好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143例(78.14%);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89例(48.63%);抗利尿激素替代治疗40例(21.86%).结论 颅咽管瘤患者以儿童及青少年起病多见,临床表现复杂,手术前后均存在内分泌激素水平紊乱,肿瘤本身的占位效应及手术创伤是造成内分泌激素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及早激素替代治疗,定期内分泌激素监控,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精子数异常与小Y染色体及内分泌性腺激素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精子数目异常与小Y染色体及内分泌性腺激素水平。方法:对262名少精及无精症患者检测染色体,并对其中11例小Y染色体患者及随机抽取的15例Y染色体正常的患者运用磁性分离酶免疫测定法分别检测性腺激素。结果:小Y染色体检出率为4.19%(11/262),其内分泌性腺激素均呈高卵泡刺激素、高黄体生成素和低睾酮水平,与Y染色体正常的无精及少精症患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小Y染色体不同精子数组各内分泌性腺激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精子数目异常可能与小Y染色体有关,小Y染色体基因改变可能是导致其内分泌性腺激素的变化因素。  相似文献   

3.
任正华  黄丽萍  韦宏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4):893-893,F0003
[目的]研究颅咽管瘤经显微镜手术治疗后并发症的种类,发生原因及临床表现,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术后监测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记录24h尿量,观察口角及四肢抽搐情况,并观察呕吐物及大小便颜色等,及时记录相关内容。[结果]颅咽管瘤经显微镜手术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尿崩症、高热、意识障碍、癫痫、上消化道出血等。[结论]通过对颅咽管瘤术后病人的护理,了解颅咽管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种类及表现,从而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让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48例垂体功能减退症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娟 《中国保健》2007,15(10):61
目的探讨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对48例垂体功能减退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因、临床表现、内分泌检查、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18例,女性30例,平均病程5.6年.其中,席汉综合征20例.垂体瘤16例,特发性垂体功能减退6例.颅咽管瘤3例.空泡蝶鞍2例,垂体囊肿1例.83%的患者有性腺功能减退表现,甲状腺功能低下占64%,肾上腺功能低下者占45%,发生垂体危象者4例,占8.3%.结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复杂,工作中需要引起重视,如及时发现,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AIS)患者在腹腔镜下行性腺切除的时间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6例AIS病人在腹腔镜下行性腺切除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26例中17例CAIS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完全型)患者性腺位于盆腔,为女性表型(65.4%),9例PAIS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不完全型)患者性腺位于腹股沟,呈男性化表现(34.6%),前者T(睾酮)及P(孕酮)水平高于后者(P〈0.05),性腺切除病理学结果未发现恶性改变。结论AIS病人在青春早期性腺切除,未发现性腺组织恶性改变,术后均应激素替代治疗,可促进女性第二性征不同程度的发育,有利于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颅咽管瘤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以降低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收治的颅咽管瘤107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脑脊液进行生化检验与细菌培养,应用统计分析研究包括复发肿瘤、合并脑积水、放射治疗、合并全身其他并发症、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再次手术等因素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针对感染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07例颅咽管瘤患者中术后颅内感染12例,感染率为11.21%;经统计分析,术后感染与手术时间、再次手术、术后并发症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复发肿瘤手术等因素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检出病原菌12株,以葡萄球菌属为主占41.60%,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25.00%。结论颅咽管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与手术时间、术后再次手术、术后并发症呈显著相关,应积极采取包括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再次手术率、加强手术室环境监测及手术人员制度管理等有效预防控制措施,以降低颅咽管瘤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患者手术前、后观察和护理效果。方法对20例颅咽管瘤患者手术,手术前、后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00%。结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6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设的相关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焦虑情绪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评分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明显高于观察组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4.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颅咽管瘤发自颅咽管残余上皮细胞,为先天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5%,以儿童多见。颅咽管瘤位于鞍区,其对毗邻的垂体、垂体柄和下丘脑等重要结构造成压迫,引起相应的功能障碍。目前,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术后仔细观察与精心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982—1991年行甲状腺腺瘤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调查,对获得随访的219例术后患者材料进行分析。目的观察其近、长期复发情况及其与手术方式的关联情况,评估这类病人在手术术式的选择原则。方法以肿瘤的表现情况决定行单纯性腺瘤切除术或腺叶次全切除术,统计这二组术式的术后复发率。结果单纯性腺瘤切除术组3年复发率1.18%,10年以上复发率为1.7%;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组3年复发率2%,10年以上复发率2%;这二组术式的总复发率对比,P〉0.5,无显著差异。结论单纯性腺瘤切除术与腺叶次全切除术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而其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如没有特殊的情况,为甲状腺瘤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1.
颅咽管瘤全切除术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全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24例颅咽管瘤都位于鞍区。术前准备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的替代疗法和癫痫的预防。手术均采取翼点入路,采用显微技术从鞍区各个手术间隙分块切除肿瘤。术后处理主要包括严密观测病人的意识、尿量和血清电解质,及时防治尿崩症、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预防癫痫和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结果22例病人显微镜下肿瘤全切,2例肿瘤有少部分残余,术后无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16例发生了尿崩症,12例发生了电解质紊乱,6例发生了体温失衡。经过处理后,电解质紊乱和体温失衡完全纠正,13例尿崩症痊愈,3例得到了缓解。结论根据肿瘤的扩展范围以选用最合适的手术入路,以及熟悉鞍区的各个手术间隙解剖并在术中充分利用之是完成颅咽管瘤全切除术的关键。术前采用糖皮质激素的替代疗法,术后严密监测尿量和血电解质,积极处理尿崩症、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可以有效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0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常规检测凝血功能,术后第1,3,5天监测D-二聚体(D-D)水平.疑似DVT患者,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不明确时行静脉造影.全部患者均接受物理治疗和预防性抗凝治疗.结果 术前共诊断DVT20例(30侧肢体),中心型7例,周围型13例.所有患者进行术前抗凝治疗后,非DVT患者D-D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DVT患者第1天和第3天D-D仍维持在高水平状态,平均D-D分别为6500,6800 μg/L.其他28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中共发现40例DVT.其中周围型DVT患者术后继续抗凝治疗6个月,中心型或混合型DVT患者骨科手术后放置临时腔静脉滤器,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需要充分监测评估,术后需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联合抗凝治疗预防DV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疗法(HRT)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1月在新乡市长垣县人民医院就诊的更年期综合征女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健康宣教,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HRT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2组患者性激素的变化情况,同时采用更年期症状评分量表(Kupperman)、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更年期生存质量量表(MENQOL)评价其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研究组雌二醇(E2)升高,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的E2高于对照组(P〈0.01),而FSH,L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的Kupperman,SAS,SDS及MENQO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的改善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 HRT能显著改善更年期妇女的性激素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孕临床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4年1月在本科就诊的100例EMS不孕患者205周期IUI资料,比较EMS生育指数(EFI)和IUI术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预处理(GnRH-a组112周期,非GnRH-a组93周期)及治疗方案[自然周期组11周期,促排卵周期组194周期;促性腺激素(Gn)组139周期,非Gn组55周期]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结果:EFI≥9分的EMS不孕患者IUI妊娠周期率及累积妊娠率分别为21.1%和40.0%,显著高于EFI≤8分的患者(分别为9.3%和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周期组与促排卵周期组周期妊娠率分别为0和14.4%;GnRH-a组与非GnRH-a组周期妊娠率分别为16.1%和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n组与非Gn组周期妊娠率分别为15.8%和10.9%,双胎妊娠率分别为13.6%和1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FI≥9分的EMS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应积极采用IUI助孕治疗,IUI治疗前不建议使用GnRH-a等药物进行预处理,促排卵联合IUI可以提高患者的妊娠几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综合治疗效果,为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意义。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160例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80例)和综合组(8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综合组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中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77.5%(62/80),综合组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5%(78/8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综合治疗方式对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疾病治疗即给予性激素替代治疗、鲜鱼降钙素治疗、对症治疗相结合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SAS、SDS评分均为(36.81±10.14)分、(34.39±9.28)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24 h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低于对照组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显著改善了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了术后疼痛程度,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对女性不孕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女性不孕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予以宫腔镜治疗,观察组予以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明显,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随访发现观察组宫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女性不孕效果优于宫腔镜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体内激素水平,且术后宫内妊娠率显著提高,但是会延长住院时间并增加治疗费用,因此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疾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院医院感染现患情况,为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调查该院2010年6月1日、2011年6月20日、2012年4月16日0∶00-24∶00全院所有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2010-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41%、2.32%、1.73%,3年现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5,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及外科手术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占59.65%,其次为泌尿道(15.79%)、手术切口(10.53%)和胃肠道(8.77%);3次调查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7.95%、43.17%、40.23%,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5,P<0.01)。共检出病原体26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1株(42.31%),鲍曼不动杆菌6株(23.08%),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株(11.54%),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各2株(各占7.69%)。结论该院医院感染现患率呈下降趋势。应针对医院感染高危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并加强对重点易感部位的干预和抗菌药物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实施临床路径(CP)前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临床提供合理、有效的管理路径。方法 对某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间120例髋关节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其中2008年1月-2009年12月间60例患者设为干预前组,未采取CP治疗方案;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60例患者设为干预后组,执行CP治疗方案。结果实施CP后,术前0.5~2 h使用抗菌药物率(78.33%,47/60)和术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5 d的比率(91.67%,55/60)显著高于实施CP前(分别为31.67%,19/60;5.00%,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品种,由居前3位的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匹胺、头孢他啶更改为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克林霉素;平均用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每日抗菌药物费用分别由(13.25±1.69)d、(17.55±1.60)d、(193.22±34.70)元降至(4.12±0.87)d、(7.83±1.36)d、(54.03±9.98)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CP的实施规范了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预防用药,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药物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