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包虫病手术中囊腔处理方法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术中行内囊摘除后缝闭外囊内腔,内腔放置引流管或用大网膜填塞外囊内腔。结果52例囊腔经手术治疗闭合,随访43例,平均住院10.4d,CT和B超示残腔闭合时间平均为14.85d。结论肝包虫病术中缝闭残腔可缩短住院天数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治疗肝包虫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月精河县人民医院应用外囊完整剥除术治疗36例肝包虫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均获临床治愈,术后无胆漏、残腔感染等并发症,随访16~24个月无复发。结论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解决了传统的内囊摘除术后胆漏、残腔感染、复发的问题,应作为肝包虫囊肿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两种术式治疗肝囊型包虫病的临床疗效,优选出疗效较好的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采用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组,60例)、内囊摘除术+外囊残腔引流术(内囊摘除术+外囊残腔引流术组,60例)治疗的肝囊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带管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等.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囊摘除术+外囊残腔引流术组手术时间短于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组[(60.09±9.50) min比(110.20±18.50) min],住院时间和带管时间均明显长于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组[(11.65±3.50)d比(7.55±1.50)d、(2.55±0.55)个月比(0.20±0.0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囊摘除术+外囊残腔引流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高于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组[28.3%(17/60)比3.3%(2/60)、25.0%(15/60)比1.7% (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外科手术治疗中,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综合治疗效果优于内囊摘除术+外囊残腔引流术,是肝囊型包虫病优先考虑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4.
肝包虫病即肝棘球蚴病[1],系绦虫的蚴或包囊感染所致,在我国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区高发.包虫囊肿的囊液破入胸腔或腹腔可产生过敏性休克,且囊液中的头节和子囊继续发育可导致继发性包虫囊肿.手术原则是清除内囊、防止囊液外溢、消灭外囊残腔、防止感染[2].现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肝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谢鹏  任志远 《现代保健》2009,(35):26-27
目的探讨肺包虫囊肿外膜内外囊切除术在手术治疗肺包虫囊肿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肺包虫囊肿24例的临床资料及其术式的可行性。结果24例全部治愈,行内囊穿刺摘除术者29.17%,行完整内囊摘除术者25.00%,行外囊切除者4.16%,行楔形切除术者16.68%,行肺叶切除术者4.16%,行外膜内外囊切除术者20.83%。结论肺包虫囊肿外膜内外囊切除术符合最大限度保留功能性肺组织的原则,且解决了残腔及术中种植复发的问题,其术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囊型包虫病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现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2012年收治的51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39例行肝包虫内囊摘除+外囊次全切除术,12例肝包虫外囊外完整摘除术,所有病例均临床治愈。结论:外科手术是肝囊型包虫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根据包虫大小、发生部位、数目及术者的经验,采用包虫外囊完整摘除的根治性手术,内囊摘除+外囊次全切或部分切除术均为治疗肝囊型包虫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肝包虫内囊摘除术由于腹腔粘连严重,术中出血、残腔复发、播种、胆瘘等难控制因素,手术风险大,发展较缓慢,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国际上仅少数医疗中心有能力开展[1].传统手术多采用内囊摘除、外囊内翻缝合或填入大网膜缝合关闭死腔等手术方案,手术风险低、出血少、操作相对简单,被大多数外科医生采用,但其术后常存在残腔复发或播散种植和残腔胆瘘合并感染这两大并发症.一些外科医生为降低术后并发症,采用扩大手术切口,充分暴露包虫囊肿,保护穿刺点等方法[2],对于较小包虫病变有一定效果,但对于巨大肝包虫囊肿,即使扩大手术切口亦不能充分暴露病变,同时囊肿极不规则,无法探查所有胆瘘口,严重影响患者预后.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我们在肝包虫内囊摘除术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减少手术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采用小切口手术入路联合腹腔镜微创治疗巨大肝囊型包虫病,成功实施肝包虫内囊摘除术1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孙晓艳 《中国保健》2007,15(4):75-76
目的探讨肝包虫囊肿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五年来我院收治的8例肝包虫囊肿的外科治疗情况加以对比,主要是采取外膜内包虫囊肿切除术.结果8例患者有2例采取内囊摘除+残腔处理.有6例采取外膜内外囊切除术.前一种方法有1例术后一年复发,且术后拔管时间长,住院时间长.后一种方法无1例复发,且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结论对于肝包虫囊肿的外科治疗视囊肿的位置、大小及患者本人的手术耐受能力等不同给以综合分析.对于邻近肝门、大血管处较大的囊肿为降低手术风险应采取内囊摘除方法.对于位于肝边缘处的囊肿,肝脏能充分游离者,主要采取外膜内外囊切除术.此种方法出血少,手术相对较安全,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1989年6月至1994年11月施行肝包虫内囊摘除残腔腹腔内引流术78例,其中常规剖腹手术53例,腹腔镜肝包虫内囊摘除25例,随访3个月至5年,未见复发,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常规剖腹组 男25例,女28例,年龄8~7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囊性脑膜瘤的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囊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均采用开颅囊内分块切除肿瘤.结果 8例患者肿瘤实质及囊壁全切除6例,肿瘤实质全切除而囊壁未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病理诊断:良性脑膜瘤7例,恶性脑膜瘤1例.结论 对囊性脑膜瘤,术中在不损伤脑功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切除囊壁.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从1980年至1990年收治的残胃再发癌24例,平均52岁,首次手术诊断(?)门癌5例,胃体癌4例,胃(?)部癌15例。24例均经手术证实,两次手术间隔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110个月,平均59.8个月。手术方式:切除残胃者10例,其中1例行残胃大部切除,3例行联合脏器切除,肠造瘘5例,胃肠道短路手术6例次,剖腹探查+腹腔内5-Fu灌洗4例。本文对残胃再发癌的手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手术适应证提出了6个应注意的问题,对于残胃再发癌的手术方式,原则上行残胃全切术,根据情况可行联合脏器切除和残胃的大部切除。在无法切除的情况下,视具体病情作相应的姑息性手术。  相似文献   

12.
何黎明 《现代医院》2013,13(3):36-38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IAC)的不同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35例患者,其中开颅囊肿全切除11例,囊肿部分切除-脑池开放术16例,开颅囊腔-脑池(或蛛网膜下腔)置管内引流术8例。结果手术过程均较顺利,术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3个月~3年,复查头颅CT发现囊肿基本消失或有不同程度缩小,神经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结论显微外科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均取得较好的效果,开颅囊肿全切除术争取囊肿脏层剥离及壁层全切疗效最佳,囊肿部分切除-脑池开放术较开颅囊腔-脑池(或蛛网膜下腔)置管内引流术症状改善,打通囊肿与周围脑池及蛛网膜下腔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脾损伤的外科处理原则和脾损伤修补及部分切除手术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5年12月保留脾脏手术42例,42例患者脾损伤Ⅰ级7例,Ⅱ级24例,Ⅲ级11例;术前休克35例;术中经网膜囊控制脾蒂、驱血法修补和部分切除脾脏。结果行单纯脾修补14例,行部分(含半脾)切除20例,行部分切除+修补8例。全部病例临床治愈,术后2周至3个月行CT检查35例,B超检查7例,证实保留脾脏存活。结论经网膜囊控制脾蒂、驱血法进行脾脏修补和部分切除,对脾损伤手术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4.
我院两年共施行肝包虫摘除术98例,通过采取有关措施预防包虫病的医源性传播,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手术间要求相对固定,手术用物要求尽量使用一次性敷料及物品。术前将消毒剂1次配好,防止术中工作人员频繁出入,以免增加污染机会。术中摘除包虫内囊时,用干的大纱布垫隔离周围脏器组织。取内囊所用的器械应放在3%双氧水的容器内,其余的器械远离手术野的器械台上保存。指定一把未被污染的器械专取未被污染的物品。取出子囊根据囊腔的大小,用注射器注入5~10ml的3%双氧水固定5分钟,待杀死残余头节并用吸引器吸尽囊腔内的液体,用小纱布分别…  相似文献   

15.
腱鞘囊肿是发生于关节处及腱鞘内的囊性肿物,属于临床常见疾病,是由于关节囊、韧带、腱鞘中的结缔组织退变所致的病症。囊内含有无色透明或橙色、淡黄色的浓稠黏液,囊壁为致密硬韧的纤维结缔组织,最多多见于腕背和足背部。患者多为青壮年,女性多见。起病缓慢,发病部位可见一圆形肿物,部分有酸痛感,严重的可因压迫周围的组织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药物治疗腱鞘囊肿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传统的以摘除囊肿为主的手术治疗对于手术的操作要求较高,且术后因摘除不彻底容易复发,故探究一种有效的治疗腱鞘囊肿的方法十分重要。本文以我院2010年至2015年治疗的腱鞘囊肿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以探究彩超导引下的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em-o-lock夹在后腹腔镜肾盂旁囊肿去顶术中的疗效。方法:7例肾盂旁囊肿患者行后腹腔镜肾盂旁囊肿去顶+囊壁两侧各夹Hem-o-lock一枚。结果:7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平均6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0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4.2d;7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均无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盂旁囊肿去顶+囊壁两侧各夹Hem-o-lock一枚可有效减少肾盂囊肿复发,且手术操作安全简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术中十二指肠残端的闭合方法.方法对自1982年至2005年用双荷包法封闭十二指肠残端1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病例十二指肠残端处理时间5-10min,平均8min, 无1例发生残端漏.结论在胃大部切除及胃癌根治性手术中应用双荷包封闭十二指肠残端的方法,简便省时、可靠,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陈贵昌 《现代保健》2009,(35):34-3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5例鼻前庭囊肿患者,在鼻内镜鼻前庭进人行囊肿顶上部切开并扩大开口,使囊腔与鼻腔合二为一,完整保留剩余底壁囊壁,术后以明胶海绵和抗生素油纱条稍加压填塞处理。结果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去除囊肿顶壁,剩余囊壁与鼻前庭皮肤黏膜相对生长融合,加快创缘愈合,术后随访2年,均未见囊肿复发及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切除囊肿上壁,实施囊肿揭盖术,具有手术精确、创伤小、伤口愈合快等微创手术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并脂肪填塞囊腔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0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患者采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并脂肪填塞囊腔术治疗,对照组34例患者仅采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结果术后治疗组未出现手术并发症,对照组出现3例手术并发症;随访3~15个月,残腔存留或复发治疗组出现3例(8.3%),对照组10例(29.4%),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并脂肪填塞囊腔术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及肾囊肿残腔存留或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肝门部胆管癌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发热、腹痛、陶土样大便、纳差;B超、CT、PIE、E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影像学表现上各有其特点;总手术切除率为48.9%(43/88),其中根治性切除21例(23.9%),姑息性切除22例(25.0%),手术切除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4%、20.7%、6.9%。非切除胆道引流者占43.2%(38/88),其中行胆道内引流24例(27.3%),外引流14例(15.9%),1年生存率分别为29.4%和28.6%,无2年生存者。剖腹探查7例(8.0%),均于术后2个月内死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围手术期病死率为9.1%。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的方法。一旦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应积极剖腹探查.不要延误手术切除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