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不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模式产妇血清及乳汁HBV-DNA的载量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85例血清乙肝指标阳性的产妇,应用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清和乳汁中的HBV载量,根据产妇HBV血清标志物模式不同分为4组,分析各组血清与乳汁中HBV-DNA含量的关系.结果 A组(HBsAg、HBeAg、HBcAb均为阳性)乙肝大三阳产妇血清和乳汁HBV-DNA阳性率为分别为94.1%和69.4%,明显高于其他模式(P<0.01),且其病毒载量也显著高于其他组;B组(HBsAg、HBeAg为阳性)产妇血清和乳汁HBV-DNA阳性率为分别为90.9%和61.5%,明显高于C组(HBsAg、HBeAb、HBcAb为阳性)和D组(HBsAg、HBcAb为阳性),P<0.01,且其病毒载量也显著高于C组和D组.结论 产妇血清中HBV-DNA水平的高低与乳汁中HBV-DNA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和肝功能指标与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以及肝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和Pre-S1抗原;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PR、ALB、ALT、AST的含量.结果 Pre.S1抗原阳性患者HBV-DNA、HBsAg、HBcAb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00%、96.6%,HBeAg、HBeAb的阳性率分别为27.3%、45.2%;HBeAg阳性组与HBeAg、HBeAb双阴性组ALT、AST的升高比例均显著高于HBeAb阳性组(P<0.01);HBeAg阳性组与HBeAg、HbeAb双阴性组ALT的血清浓度显著高于HBeAb阳性组(P<0.01);AST血清浓度在HBeAg、HbeAb双阴性组与HBeAb阳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乙肝两对半检测仍然是反映乙型肝炎患者病毒携带状态的常用指标.Pre-S1抗原是反映机体HBV复制的指标,可作为乙肝两对半检测的重要补充.HBeAg、HBeAb检测对判断急性肝脏损伤的恢复状况以及乙型肝炎由急性期向慢性期转化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乙肝病毒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与血清学指标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清标本进行HBV-DNA、乙肝表面抗原(HBs Ag)、乙肝表面抗体(HBs Ab)、乙肝e抗原(HBe Ag)、乙肝e抗体(HBe Ab)和乙肝核心抗体(HBcAb),定量检测,分析HBV-DNA与血清学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HBsAg、HBeAg、HBcAb阳性组HBV-DNAIgC值与HBV-DNA阳性率显著大于HBsAg、HBeAb、HBcAb阳性模式和其他阳性模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HBeAb、HBcAb阳性组HBV-DNAIgC值与HBV-DNA阳性率显著大于其他阳性模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组HBV-DNAIgC值显著大于HBeAg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与血清学指标HBsAg、HBeAg呈正相关(r=0.623,P<0.05;r=0.433,P<0.05),与HBcAb呈负相关(r=-0.448,P<0.05).结论:CHB患者血清学指标HBsAg、HBeAg、HBcAb阳性模式组HBV-DNA复制水平最高,HBV-DNA与血清HBsAg、HBeAg、HBcAb存在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IgM(HBc-IgM)和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不同阳性类型乙型肝炎核酸(HBV DNA)阳性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酶速率法检测961例HBV DNA阳性者血清病毒标志物和ALT,依据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情况分为4组:A组177例,为HBc-IgM、HBsAg、HBeAg、HBcAb阳性;B组166例,为HBc-IgM、HBsAg、HBeAb、HBcAb阳性;C组31例,HBc-IgM、HBcAb阳性,HBsAb和HBeAb阴性或阳性;D组582例,为HBc-IgM阴性,HBsAg、HBcAb阳性,HBeAg和HBeAb阴性或阳性。结果各组ALT>60 U/L例数及其异常增高百分率分别为A组109例(61.6%);B组82例(49.4%);C组6例(19.4%);D组130例(22.3%)。A组、B组与C组、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C组与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BV DNA阳性者中HBc-IgM阳性且HBsAg阳性较HBc-IgM阴性或HBsAg阴性者ALT增高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乙肝患者血清学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探讨3项检测指标在乙肝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 007例标本采用连续监测速率法检测血清中的AL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IFMA)检测HBV-M。结果 HBV-DNA100IU/mL的患者为1 098例(54.71%),其中,HBV-M检测Ⅰ组[HBsAg阳性(+),HBeAg阳性(+),HBcAb阳性(+)]和Ⅱ组[HBsAg阳性(+),HBeAg阳性(+)]的HBV-DNA阳性率、ALT阳性率明显高于Ⅲ组[HBsAg阳性(+),HBeAb阳性(+),HBcAb阳性(+)]、Ⅳ组[HBsAg阳性(+),HBcAb阳性(+)]和Ⅴ组[HBsAg阳性(+),HBeAb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为阳性的患者中,HBV-DNA含量与ALT水平成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HBV-M、HBV-DNA载量和ALT水平,能全面了解HBV感染、复制以及传染性状态。在判断病情转归、肝功能损害情况和疗效观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BsAg、HBV-DNA定量与前S1(Pre-S1)检测结果间的关系及对乙肝患者病毒感染及复制情况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200例乙肝患者,以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为"小三阳"组(120例),以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为"大三阳"组(80例),同时检测HBV-DNA、HBsAg定量和Pre-S1水平,并对2组定量检测结果及阳性率加以比较。结果 "大三阳"组患者HBsAg定量、HBV-DNA定量及其阳性率均高于"小三阳"组(P均<0.01),Pre-S1阳性率亦高于"小三阳"组(P均<0.01)。HBsAg定量和HBV-DNA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9329,P<0.05)。144例HBV-DNA阳性患者中,HBsAg定量阳性为144例(100.0%),Pre-S1阳性为122例(84.7%)。结论用于乙肝患者感染状态的判断和抗病毒药物疗效的评价,HBsAg定量与HBV-DNA检测有较好的相关性;Pre-S1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HBV-DNA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sAg阳性的血清学标志物少见模式与HBV-DNA和体液免疫的关系。方法:选择63例HBsAg阳性患者其血清中检出同一种抗原抗体同时存在(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或 HBeAg与HBeAb同时阳性),以HBeAg是否阳性为标准分为2组:HBeAg阳性组(n=26)与HBeAg阴性组(n=37)。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FIA)定量测定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HBV-DNA含量;采用Olympus AU6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 、IgM)和补体(C3、C4)。结果:63例HBsAg阳性的血清学标志物少见模式表现为5种模式,以HBsAg(+) HBsAb(+)HBeAb(+)HBcAb(+)模式检出率最高,占52.38%(33/63);各少见模式均不同程度地检出HBV-DNA;HBeAg阳性组HBV-DNA、IgG、IgM和C4与HBeAg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和C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慢性HBV感染过程中,血清出现抗原与抗体共存这一个特殊阶段,虽然有HBsAb的出现,但并不意味着HBV-DNA停止复制或传染性消失;不同血清学模式,其HBV复制和体液免疫水平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基因、乙肝两对半及肝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HBV-DN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肝两对半,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36例HBeAg阳性,64例HBeAg阴性。其中36例HBeAg阳性患者HBV-DNA阳性检出率80.56%,肝硬化检出率66.67%;64例HBeAg阴性患者HBV-DNA阳性检出率59.38%,肝硬化检出率43.75%。HBeAg阳性患者HBV-DNA阳性检出率、肝硬化检出率高于HBeAg阴性患者(P<0.05)。乙肝两对半结果显示主要以HBsAg、HBeAg、HBcAb阳性和HBsAg、HBeAb、HBcAb阳性两种类型为主,两种类型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84.62%、67.50%。HBeAg阳性患者ALT、ALB、ALP、DBil、TBil、AST、酌-GT肝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HBeAg阴性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慢性乙肝患者HBeAg阳性表达、HBV-DNA阳性表达与上述各肝功能指标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以HBsAg、HBeAg、HBcAb阳性和HBsAg、HBeAb、HBcAb阳性为主,其中HBeAg阳性与HBV-DNA、肝硬化及肝功能水平密切相关,HBV-DNA、乙肝两对半及肝功能指标检测可为慢性乙肝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前S1抗原与HBV-DNA和HBeAg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对比分析检测HBV前S1抗原、HBV-DNA和HBeAg在乙型肝炎感染期主要模式组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HBV前S1抗原和乙肝血清标志物“五项”,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对308例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五项”4种模式组即“HBsAg、HBeAg、HBcAb”阳性模式组、“HBsAg、HBeAb、HBcAb”阳性模式组、“HBsAg、HBeAg”阳性模式组和“HBsAg、HBcAb”阳性模式组。前S1抗原总阳性率为62.34%(192/308),HBV-DNA总阳性率为78.90%(243/308)。在HBe阳性模式组与HBeAg阴性/抗HBeAb阳性模式组对比,前S1抗原总阳性率分别为71.65%(139/194)和46.49%(53/114),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30,P<0.01)。HBV-DNA阳性组和HBV-DNA阴性组前S1抗原阳性率分别为74.90%(182/243)和15.38%(10/65),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85,P<0.01)。前S1抗原与HBeAg检测符合率为64.94%,与HBV-DNA检测符合率为76.95%。结论检测HBV前S1抗原阳性率在HBe阳性模式组中明显高于HBeAg阴性/抗HBeAb阳性模式组;前S1抗原与HBV-DNA和HBeAg检测有显著相关性和互补性;前S1抗原可作为检测HBV复制新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病情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乙肝病毒标志物、HBV-DNA水平。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2例不同病情进展的慢性HB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肝癌组(A组),肝硬化组(B组),慢性乙型肝炎组(C组),慢性HBV携带者组(D组)。比较四组患者外周血乙肝病毒标志物水平、HBV-DNA水平、ALT、AST水平。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的相关性。结果四组HBsAg、HBeAg、HBeAb、HBcAb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BsAg含量高于B、C、D组。C组HBeAg含量高于A、B、D组。A组HBeAb含量高于B、C、D组。C组HBcAb含量高于A、B、D组(P<0.05)。四组HBV-DN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BV-DNA含量高于B、C、D组(P<0.05)。B、C、D组HBV-D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ALT、AS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ALT、AST水平显著高于B、C、D组(P<0.05)。C组ALT、AST水平显著高于B、D组(P<0.05)。B组ALT、AST水平显著高于D组(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水平与HBsAg、HBeAg水平呈正相关(r=0.458,r=0.473,P<0.05)。HBV-DNA水平与HBeAb水平呈负相关(r=-0.328,P<0.05)。HBV-DNA水平与HBcAb水平无相关性(r=-0.068,P<0.05)。结论不同病情进展的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乙肝病毒标志物水平与HBV-DNA水平存在相关性,两者结合检测可作为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al, HBV)脱氧核糖核酸(DNA)含量与HBV免疫标志物(HBVM)和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含量,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定量检测五种HBVM(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用速率法监测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以了解乙肝患者肝功能的损害程度。结果 HBsAg、HBeAg、HBcAb阳性患者HBV-DNA阳性率要明显高于HBsAg、HBeAb、HBcAb阳性患者(P<0.01)及HBsAg、HBcAb阳性患者(P<0.05);HBeAg 与HBV-DNA拷贝数呈明显的正相关(r=0.474,P<0.05);HBV-DNA载量与ALT、AST含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前者r=0.286,P<0.05;后者r=0.296,P<0.05)。结论 血清中HBV-DNA含量与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以及肝细胞损害程度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临床工作中应对血清乙肝免疫标志物、ALT、AST和HBV-DNA含量联合检测,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预后及指导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与血清标记物HBeAg、谷丙转氨酶(ALT)的相关性及其对肝病患者诊断、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523例乙肝患者血清学标记物(HBV-M),其血清学模型包括以下四种组合,A组:HBsAg(+)、HBeAg(+)、HBcAb(+)(大三阳);B组:HBsAg(+)、HBeAb(+)、HBcAb(+)(小三阳);C组HBsAg(+)、HBcAb(+);D组:HBsAb(+)、HBeAb(+)、HBcAb(+);并选取65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正常人(E组)作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血清中HBV-DNA含量,同时采用酶法测定血清ALT水平.结果 A组HBV-DNA阳性率为92.55%,明显高于B组78.97%(x2=189.60,P〈0.001)和C组50.98%(x2=234.15,P〈0.001),A、D、C三组A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01,P〈0.001,P〈0.001);Log HBV-DNA与HBeAg S/CO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418,P〈0.001),而ALT与Log HBV-DNA及HBeAg S/CO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HBV-DNA含量与乙肝病毒e抗原具有显著相关性,HBV-M和HBV-DNA定量检测并联合ALT水平对于临床乙肝病毒感染、复制及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病人血清HBV DNA前c基因区nt1896的变异情况及其与HBV DNA水平及转氨酶(ALT)关系。方法将172例慢性乙肝患者分为两组:大三阳组(106例)和小三组(66例)。检测ALT、HBV DNA及前C区nt1896的变异情况。结果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HBV DNA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nt1896变异率无显著差异(P〉0.05)。小三阳患者中ALT升高组(〉40U/L)HBV DNA(+)患者nt1896变异率100%,而ALT正常组HBV DNA(+)患者nt1896变异率30%(3/10)(P〈0.05)。结论大三阳和小三阳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都存在较高的前C区nt1896变异率(P〉0.05)。前C区nt1896变异可能是影响HBV DNA复制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定量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慢性乙型肝炎病人70例,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入院时第一份血清HBV相关抗原、抗体的含量,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HBV DNA含量,同时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病人HBV DNA与HBsAg和HBeAb呈负相关关系(r=-0.494、-0.536,P〈0.01),与HBeAg呈正相关关系(r=0.586,P〈0.01);HBeAg阳性组HBV DNA与HBsAg和HBeAb呈负相关关系(r=-0.555、-0.568,P〈0.01),与HBeAg和HBcAb呈正相关关系(r=0.608、0.569,P〈0.01);HBeAg阴性组HBV DNA与HBV抗原抗体指标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慢性乙型肝炎病人ALT与HBV DNA及HBV抗原抗体指标均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HBeAg、HBcAb、HBsAg定量检测是反映HBV复制的指标之一,HBsAg变化可能与HBV的生物学行为有关,无证据支持以乙型肝炎标志物来判断肝功能受损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同功酶(m—AST)、m—AST/AST比值、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尿素氮(BUN)、肌酐(SCR)和尿酸(uA)对酒精性脂肪肝(AFL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1例AFLD、189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256例健康对照进行上述生化指标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FLD组与NAFLD组ALT、AST、m—AST、m—AST/AST、GGT、UA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FLD组AIJT、AST与NAFLD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AFLD组的m—AST、m—AST/AST、GGT、BUN、SCR、UA均显著高于NAFLD组(P〈0.01)。结论m—AST、m—AST/AST、GGT、BUN、SCR、UA测定有助于AFLD肝损伤的评估,它们的联合检测有助于AFL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甜菜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大鼠瘦素的实验研究,探讨甜菜碱改善NASH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肪饲料加入诱导脂肪肝药物丙基硫氧嘧啶饲养方式制作NASH大鼠模型,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甜菜碱400mg/kg、200mg/kg灌胃,持续12周;实验结束后,腹主动脉取血,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Glu、ALT、AST、TG、TC,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INS、LEP,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C、TG、ALT、AST、Glu、INS、IRI、LEP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TC、TG、ALT、AST、Glu、INS、IRI、LEP均明显下降(P〈0.01),低剂量组ALT、AST、IRI、LEP也下降(P〈0.01或P〈0.05),而TC、TG、Glu、INS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甜菜碱可降低血脂、血糖水平,可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肝功能,作用机制可能与瘦素有关;甜菜碱改善NASH的作用机制也可能与瘦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变化及其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10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总蛋白(TP)和清蛋白(ALB);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检测两组甲状腺激素游离T3和游离T4(即FT3和FT4)。结果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ALT、AST、GGT、ALP、TB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P、ALB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ALP与FT3、FT4呈正相关(r=0.306,P〈0.01;r=0.326,P〈0.01),ALB与FT4呈负相关(r=-0.395,P〈0.01)。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常伴肝功能损害,ALP、ALB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相关。肝功生化指标变化可作为判断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病情和观察疗效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四项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值、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指标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后肝硬化诊断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在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3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同时选择80例单纯慢性乙肝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蛋白(PⅢNP)、Ⅳ型胶原蛋白(Ⅳ-Col)、层黏连蛋白(LN)、AST/ALT比值及乙肝DNA(HBV-DNA)指标水平。结果 (1)乙肝后肝硬化血清中HA、Ⅳ-Col、PⅢNP、LN明显高于单纯慢性乙肝组(P<0.01)。(2)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在乙肝后肝硬化血清中HBV DNA>106copy/mL组中除LN外,其他指标水平明显高于乙肝后肝硬化血清中HBV DNA在103~105copy/mL组和HBV DNA<103copy/mL组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HBV DNA 103~105copy/mL和HBV DNA<103copy/mL两组间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升高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水平在AST/ALT>2、12时为(785.2±216.4)μg/L,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Col升高水平在AST/ALT>2[(598.2±158.6)μg/L]和AST/ALT<1[(438.7±146.1)μg/L]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PⅢNP和LN升高的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肝纤维化四项与AST/ALT比值、HBV DNA有利于临床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病程的监测,同时为临床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和抗纤维化治疗及疗效的判定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肝功能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微粒子酶免疫法(ME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的结果分为:A组,HBsAg、HBeAg、HBcAb阳性;B组,HBsAg、HBeAb、HBcAb阳性;对照组,单独HBsAb阳性。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血清IL-18水平,常规方法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γ- 谷氨酰转移酶(GGT)浓度。结果 乙型肝炎患者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以A组水平最高,IL-18与ALT、TBil呈正相关,与GGT无相关性。结论 IL-18可能参与了病毒性肝炎肝脏的炎性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