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5年我院共分娩 870例 ,剖宫产 140例 ,剖宫产率 16.1% ;1998年分娩 910例 ,剖宫产 2 16例 ,剖宫产率 2 3.7%。剖宫产指征主要为胎儿宫内窘迫、头盆不称、臀位、前次剖宫产、社会因素、妊娠并发症 ,如重度妊高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过期妊娠、羊水过少和其他因素等。讨论从我院 2年的剖宫产率结果看 ,胎儿宫内窘迫 ,臀位 ,社会因素所占剖宫产指征的比例有显著升高( P<0 .0 5) ,头盆不称 2年相比无明显差别 ,而妊娠并发症 ,既往剖宫产史以及其他因素作为剖宫产指征的 1998年比 1995年下降。因此 ,以胎儿宫内窘迫、臀位、社会因素为剖宫…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剖宫产指征的动态变化,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6年中2317例剖宫产病历。结果 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5950例,剖宫产2317例,剖宫产率为38.9%,各指征顺位及构成比前10位;胎儿窘迫占37.5%;妊高征占11.5%;社会因素占9.5%;脐带因素占8.9%;产程异常占8.8%;胎膜早破占8.7%;臀位占7.6%;巨大胎儿占6.7%;羊水过少占6%;疤痕子宫占5.2%;6年中每年剖宫产指征症位均为胎儿窘迫。结论 加强围生期保健,孕期合理营养,进行孕期自我监护;尽早发现和治疗妊娠合并症;加强分娩知识宣教,严密监护产程,开展导乐分娩,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我院5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对我院近5年来剖宫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2002年1月-2006年12月5年间剖宫产率分别为36.89%,41.46%,40.60%,31.38%,30.90%,剖宫产率先上升后下降,5年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剖宫产指征头盆不称、胎儿窘迫构成比下降(分别为P〈0.05、P〈0.01),剖宫产指征社会因素、瘢痕子宫构成比上升(P〈0.01),其中社会因素由第六位迅速上升至第一位。臀位,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其他因素为手术指征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社会因素的手术指征是阻碍降低剖宫产的一个重要因素,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加强医务人员的产科处理水平及阴道助产技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大对孕产妇的宣教,提供有效的陪伴分娩和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院和全市接产医院剖宫产率及指征情况,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00年剖宫产情况与全市抽样调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0年本院剖宫产率为60.11%,高于全市剖宫产率47.44%;主要指征构成依次为社会因素(38.9%)、胎儿窘迫(13.6%)、臀位(7.2%)及相对性头盆不称(5.9%).2000年全市剖宫产主要指征构成依次为胎儿窘迫(22.41%)、社会因素(16.93%)、相对性头盆不称(9.78%)及臀位(6.84%).结论本院剖宫产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社会因素剖宫产显著高于全市.为降低剖宫产率,提出3方面的措施①产科医务人员应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②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深入宣教,使他们正确认识剖宫产的利弊,改变对剖宫产的盲目追求而减少社会因素剖宫产;③转变产时服务模式,推广导乐陪伴分娩及分娩镇痛法,为自然分娩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产妇分娩选择剖宫产手术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和方法。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399例剖宫产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项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结果近两年来,剖宫产率为40.22%,剖宫产中社会因素为主要原因占37.59%,疤痕子宫占16.79%。结论普及妊娠分娩的知识,加强自然分娩好处的宣传,减少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指征,剖宫产率是可以控制的。  相似文献   

6.
曹晓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1):1319-1320
目的:分析剖宫产的指征,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12月间983例足月分娩中703例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足月剖宫产率为71.5%,与目标值<15%相差甚远。社会因素、臀位、妊高征、巨大儿、疤痕子宫为前五位主要指征。结论: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占72.40%,是剖宫产率高的主要原因,降低剖宫产率需医患双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剖宫产手术指征的临床分析,探讨如何降低剖宫产率.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09年6月住院分娩的孕妇13 791例,其中剖宫产94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剖宫产率为68.3%,主要手术指征依次为社会因素占44.4%,胎儿窘迫占13.3%,羊水过少10.2%,ICP占7.8%,胎位异常占5.2%,巨大儿占3.5%,瘢痕子宫占3.2%,头位难产占2.9%.(2)5年来,以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头位难产、巨大儿,臀位、癍痕子宫为剖宫产手术指征的比例明显增高,是笔者所在医院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结论 剖宫产率的上升不单纯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加强孕妇学校及多种媒体对孕妇及家属进行分娩宣教,减少妊娠合并症及巨大儿的发生率,正确处理头位难产,早期纠正胎位异常,指导孕期合理膳食及营养,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8.
张敏  叶冬梅   《中国医学工程》2013,(3):40-40,43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的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构成比,分析其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可行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年内分娩人群5150例中选择行剖宫产术3210例的剖宫产指征。结果我院4年间剖宫产率为62.3%,难产、社会因素、胎儿窘迫、疤痕子宫是4年间我院待产孕妇选择剖宫产的前四位指征。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人为因素进行剖宫产,从而控制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我院近年来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1 806例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由2006年的22.31%上升为2007年的28.81%,主要指征依次由头位难产、胎儿窘迫、社会因素、疤痕子宫、臀位、巨大儿等转为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头位难产、疤痕子宫、臀位、巨大儿等.结论 加强孕产期保健,使产妇正确认识分娩增强分娩自信心,同时医生做好阴道分娩的宣教,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并应提高阴道助产技术,减少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剖宫产率不断升高 ,国外已达 2 0 % ,国内有高达37.5 %的报道[1] 。本文就剖宫产的指征进行分析 ,旨在保证母婴安全的情况下 ,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1 临床资料1996年 1月— 1998年 1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总数为3 6 33例。剖宫产 5 97例 ,剖宫产率 16 .43%。现将 5 97例剖宫产的手术指征进行分析。1.1 胎儿方面 手术指征有 :头盆不称、臀位、胎儿窘迫、活跃期停滞、双胎、巨大儿、珍贵儿等。  头盆不称包括相对性头盆不称 132例 ,占 2 2 .11% ,骨盆异常 17例 ,占 2 .85 %。臀位分娩总数为 15 0例 ,剖宫产 137例 ,剖宫产率 91.3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剖宫产近年手术指征的变化.方法 通过总结年分娩总数、剖宫产率、各种剖宫产指征所占比例,分析10年间影响因素,由住院孕产妇剖宫产指征变化相关情况及与剖宫产率上升的关系.结果 10年中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02年20.36%上升至2011年的53.10%;剖宫产指征变化中,头位难产、胎儿宫内窘迫等因素持续在第1、2位,社会因素及臀位为第3、4位.结论 剖宫产率呈现上升趋势,剖宫产手术指征已远超过单纯医学指征范围.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率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14年间剖宫产率及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1994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分娩病例575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分娩方式中,阴道分娩4191例,占72.8%,剖宫产1566例,占27.2%.1994年至2000年12月平均剖宫产率为14.09%,实现了WHO提出的目标,2001年开始剖宫产占难产分娩的比例明显增高,2001年至2007年12月平均剖宫产率达35.07%,剖宫产率上升,而围生儿病死率下降不明显.头位难产、胎儿窘迫、臀位、社会因素成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结论 要降低剖宫产率,确保母婴安全,需加强孕期健康教育,产前宣教尤其是分娩方式教育质量,提高医务人员的助产技术水平,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促进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以及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剖宫产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随机选取2003年及2007年剖宫产指征构成比比较,发现社会因素上升最快,其次是瘢痕子宫;2010年6月开始采取分娩镇痛、导乐分娩等措施,剖宫产率降低,其中社会因素所占构成比下降明显,瘢痕子宫跃居剖宫产指征第一位。结论:通过开展分娩镇痛、导乐分娩、孕期宣教以及应用有效的促宫颈成熟药物等措施,可有效减少以社会因素等指征的剖宫产率,瘢痕子宫已成为主要剖宫产指征,严格掌握首次剖宫产指征和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阴道分娩成为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剖宫产率日趋上升 ,本文就剖宫产率增高时具体原因进行分析。以便在保证母子平安的前提下 ,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1 临床资料1996年 1月~ 1999年 12月我院分娩总数为 981例 ,剖宫产占 375例 ,4年的剖宫产率分别为 33 0 %、 35 1%、38 9%、 45 9% ,平均剖宫产率为 38 2 %。2 结果经统计 ,4年剖宫产率逐年增加 ,我们将 375例手术指征分为四个方面来分析。2 1 胎儿因素 :包括胎位异常 (如臀位、横位、枕后位等 ) ,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过少、巨大儿等 ,各指征在剖宫产中所占比例见表 1。表 1 胎儿因素在剖宫产指征中所占例数及比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住院分娩的1 937例产妇中228例剖宫产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产妇住院分娩1 937例,其中剖宫产288例,剖宫产率14.8%;剖宫产指征分别为前次剖宫产史73例,占25.34%;胎头位置异常68例,占23.6%;臀位40例,占13.9%;胎儿宫内窘迫26例,占9.0%。结论通过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可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找出影响剖宫产的相关因素,分析剖宫产主要指征适用的合理性,以便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5年10月的5236例剖宫产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中,前六位是胎儿窘迫、社会因素、瘢痕子宫、相对头盆不称、臀位、羊水过少。结论:现阶段引起剖宫产率过高的原因有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只有在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尽量使妊娠分娩回归于自然,才能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逐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007—2009年我县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率,为指导合理的分娩方式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3年来我院(县医院、县保健院)分娩及剖宫产资料.结果3年间住院分娩总数为4237例,剖宫产率为:43.52%,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顺位前6位,共1431例,占77.77%.指征顺位前6位依次为:胎儿宫内窘迫、社会因素、头盆不称、脐带绕颈、臀位、妊高征.结论发挥健康教育的先导作用,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及职业操守,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推广使用适宜产科技术,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5年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剖宫产率增高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正霞  孙晓珍 《河北医学》2011,17(9):1219-1221
目的:分析最近5年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合理控制剖宫产率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本院所有分娩产妇2971例,了解剖宫产率、剖宫产病例的手术指征构成比及其顺位变化情况.结果:①剖宫产率成逐年升高趋势;②剖宫产主要手术指征构成中社会因素所占比例跃居第一,而且上升幅度较大.结论:由于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率升高的因素.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1634例产妇中788例剖宫产手术指征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率为48.22%.主要指征:头位难产占32.49%,胎儿窘迫占16.75%,瘢痕子宫占12.31%,社会因素占11.04%,臀(横)位占8.76%,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占8.76%,高龄初产占5.08%,双胎占3.17%.结论剖宫产率增高是与孕妇受传统观念影响程度、围生保健、医患沟通、产科工作者技术水平,规范处理产程及手术指征准确掌握程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近7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因素。方法:对5 685例住院孕妇分娩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剖宫产3 272例。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升高,2005年为44.94%,2011年上升到6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的主要指征为社会因素、胎儿窘迫、难产、妊娠并发症、瘢痕子宫、臀位,各年度中社会因素均居第一位。结论: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指征,加强妊娠期监护及产程观察,提高医护人员及孕妇对剖宫产的认识,积极处理难产,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