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肠外营养(PN)中的主要成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影响.方法 对本中心2004-2008年使用14天以上PN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PNAC病例和配对非PNAC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在出生体重、胎龄、窒息程度和PN持续时间方面相匹配),比较两组发生PNAC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 PNAC组(12例)在PN应用的1周和2周内平均每日氨基酸摄入量明显高于非PNAC组(24例),分别为(2.5±0.5)g/kg和(2.1±0.4)g/kg(P=0.012)、(2.6±0.4)g/kg和(2.2±0.3)g/kg(P=0.004),PN应用期间两组平均每日氨基酸摄入量分别为(2.3±0.3)g/kg和(2.0±0.4)g/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PN应用期间每日平均脂肪和葡萄糖的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PNAC的发生可能与应用PN前2周内摄入较高剂量的氨基酸有关,因此有必要进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胃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PNAC)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在本院应用胃肠外营养的VLBWI,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入院即开始应用GSH(阿拓莫兰)0.2 g/d连用7 d.两组患儿在日龄2 d及21 d时分别检测肝功能、血浆丙二醛(MDA)和GSH含量,对应用胃肠外营养14 d以上者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98例,发生胆汁淤积41例(41.8%),观察组110例,发生胆汁淤积28例(2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49.1±18.3)d,血浆MDA值(31.4±2.5)nmol/L,GSH含量(56.2±3.8)mg/L,DBil(32.7±4.1)μmol/L,TBA(64.2±10.6)μmol/L.观察组住院时间(38.5±12.9)d,血浆MDA值(22.3±4.1)nmol/L,GSH含量(96.5±6.7)mg/L,D Bil(18.3±5.2)μmol/L,TBA(32.1±6.9)μmol/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H可显著降低VLBWI PNAC的发生率,减少住院天数,未观察到药物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减少体内脂质过氧化提高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行胃肠外营养持续14天以上的早产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发生胆汁淤积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胃肠外营养时间、禁食时间、体重增长及三大营养素提供热卡等的差别。结果研究期间共有102例早产儿应用胃肠外营养14天以上,病例组21例,对照组81例,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发生率20.6%。病例组禁食时间(天)长于对照组[(9.9±4.9)比(5.7±3.3)],氨基酸及脂肪乳提供热卡比率(%)高于对照组[(7.8±3.5)比(4.2±2.0),(17.8±8.2)比(10.5±5.4)],每天总热卡[kcal/(kg.d)]低于对照组[(109.1±35.3)比(128.8±27.6)],发生喂养困难的比例高于对照组(60.0%比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禁食时间长、氨基酸和脂肪乳提供热卡比率高是发生胆汁淤积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758、6.128、3.756),经口喂养提供热卡比率高是保护性因素(OR值0.012),P均<0.05。结论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发生与氨基酸及脂肪乳提供热卡比率高、禁食时间长有关,经口喂养提供热卡高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总胆汁酸(TBA)对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胃肠外营养持续>14天的早产儿资料,按是否合并PNAC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评价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TBA、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之间的差异,并构建受试者工作(ROC)曲线。结果应用胃肠外营养2周后,平均(20.7±3.6)天时,PNAC组血TBA、DBil、ALP、GGT、AST、AL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TB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8,AST、GGT、ALT、AL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5、0.712、0.711、0.662,均小于TB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TBA取截断值26.2μmol/L时,诊断灵敏度为87.9%,特异度为87.7%,此时诊断的准确度最高,且灵敏度及特异度均大于其他指标。血TBA、ALT、AST、GGT、ALP与DBil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63、0.328、0.331、0.277、0.246(P<0.01)。结论血TBA是诊断PNAC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的指标,动态联合监测DBil与TBA更有利于早产儿PNAC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胃肠外营养方案对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出生72h内电解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1年收治的ELBWI的胃肠外营养方案,根据营养方案不同分为早期胃肠外营养组(EPN组)和延迟胃肠外营养组(LPN组),EPN组生后4h内开始予以6.7%小儿氨基酸1.6g/(kg·d),1g/(kg·d)递增,10%葡萄糖酸钙1mmol/100ml,24h内开始予以20%脂肪乳1g/(kg·d),1g/(kg·d)递增;LPN组出生8~24h开始予以6.7%小儿氨基酸0.5g/(kg·d),0.5g/(kg·d)递增,20%脂肪乳0.5g/(kg·d),0.5g/(kg·d)递增,根据血钙水平决定是否补钙。分别于出生后24、48h及72h检测血清钾、钠、游离钙水平,记录每日液体摄入量、尿量及死亡例数等。结果与EPN组相比,LPN组72h内高钾血症、低钙血症发生率均增加(33.3%比3.6%,80.0%比10.7%,P均<0.05),两组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分娩方式、产前激素使用、每日液体入量、血气pH值、血糖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ELBWI早期予氨基酸、钙剂以及24h内开始脂肪乳可减少早期电解质紊乱,尤其减少早期非少尿性高钾血症,可以预防致命性高血钾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熊脱氧胆酸(UDCA)对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CA)的疗效。方法选取给予胃肠外营养并PNAC的早产儿6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UDCA治疗剂量,将其分成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对照组。其中高剂量治疗组24例。UDCA 20 mg.kg-1.L-1,分2、3次服用。治疗前ALT(73.5±31.9)U.L-1,谷氨酰转肽酶(GGT)(107.5±27.9)U.L-1,总胆红素(TBIL)(217.0±24.3)μmol.L-1,结合胆红素(DBIL)(71.8±18.8)μmol.L-1,总胆汁酸(TBA)(61.5±18.2)μmol.L-1。低剂量治疗组18例。UDCA 10 mg.kg.L-1,分2、3次服用。ALT(76.8±32.1)U.L-1,GGT(116.8±29.8)U.L-1,TBIL(207.7±20.8)μmol.L-1,DBIL(71.0±20.1)μmol.L-1,TBA(63.9±19.8)μmol.L-1。对照组23例采用综合治疗,但未服用UDCA。ALT(70.3±33.8)U.L-1,GGT(108.3±30.8)U.L-1,TBIL(220.0±25.8)μmol.L-1,DBIL(67.9±19.7)μmol.L-1,TBA(63.5±22.6)μmol.L-1。治疗2~4周比较3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高剂量治疗组3例因不能耐受高剂量转为低剂量治疗,统计时将其剔除。其他UDCA治疗患儿均未观察到有变应性皮疹、腹泻、血糖升高、白细胞升高等UDCA的不良反应。治疗前3组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治疗2周、4周,高剂量治疗组与对照组ALT、GGT、TBIL、DBIL、TB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肝功能指标明显降低;低剂量治疗组与对照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肝功能指标明显降低;高、低剂量治疗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各剂量UDCA治疗早产儿PNCA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输注不同剂量氨基酸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早期不同方式输注氨基酸的观察,评价VLBWI早期大剂量输注氨基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新生儿科于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VLBWI,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于生后24 h内给予氨基酸2.0 g·kg-1·d-1,第2天增加1.0 g/kg,第3天增加0.5 g/kg;对照组于生后24 h内给予氨基酸0.5 g·kg-1·d-1,每天按0.5 g/kg递增.两组其他治疗措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氮储存、总的蛋白质摄入、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平均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血尿素、血肌酐、血气pH及碳酸氢盐.结果 共入选43例,观察组23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生后一周内氮储存、总的蛋白质摄入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d)、平均静脉营养时间(d)、住院时间(d)、住院费用(万元)上(观察组分别为9.7±1.8、13.6±4.1、30.1±4.2、1.035±0.344;对照组分别为14.9±2.7、18.5±5.9、45.4±5.8、1.687±0.955),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血尿素、血肌酐、血气pH及碳酸氢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大剂量输注氨基酸可以避免负氮平衡、增加蛋白质摄入、缩短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和平均静脉营养时间、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并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极低出生体重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胆汁淤积是婴儿肠外营养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旨在调查极低出生体重儿长期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1年12月在重症监护室住院且肠外营养时间大于2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204例,使用营养液前后定期检测肝功能,发生胆汁淤积的观察组和未发生胆汁淤积的对照组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20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胆汁淤积46例(22.5%);单因素分析显示经鼻持续正压通气(CPAP)、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在观察组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出生体重低、吸氧时间长、第一次开奶时间晚、禁食时间长、肠外营养持续时间长、总氨基酸和总脂肪的摄入量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禁食时间(OR:1.115,95%CI: 1.031~1.207)是胆汁淤积的高危因素。结论:胆汁淤积的发生是多因素的,危重儿尽早开展肠内营养,减少肠外营养时间,降低胆汁淤积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胃肠外营养是救治早产儿及危重新生儿的重要措施.近年来,随着围生期抢救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得以存活,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逐渐成为新生儿疾病谱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早产儿常有胃肠道发育不成熟或合并其他疾病,在出生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需要部分或完全的胃肠外营养支持。由于胃肠外营养的使用,为此类患儿提供了生存机会,大大降低了病死率,但其引起的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则成为早产儿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该文就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43名接受肠道外营养(PN)超过14d的VLBWI PN相关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单因素分析。结果 PNAC发生率20.9%。PNAC组和无PNAC组相比,PN持续时间及全肠道外营养时间久、氨基酸及脂肪乳累计用量大、生后14d时静脉非蛋白热卡所占比例高。多因素分析显示,氨基酸累计用量及感染为PNAC发生的危险因素。随PN持续时间的延长,所有患儿结合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均有明显的升高,出生2周以后的血清DBIL、DBIL/TBIL、ALP及TBA水平在PNAC组与无PNAC组间差异有显著性。9例PNAC患儿中2例死亡,7例好转出院。结论 感染及氨基酸累计用量为PNAC发生的危险因素。PN持续时间越久,肠道外营养成分用量越大,PNAC发生的危险性越高。动态监测DBIL、ALP、TBA对早期发现PNAC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静脉营养已经成为低出生体重儿现代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对于早产儿静脉营养时何时加用氨基酸和脂肪乳,国内外有很大差别,国内传统静脉营养法为生后48h后加用氨基酸,72h后加用脂肪乳,而国外早期静脉营养法为生后第1天即给予氨基酸和脂肪乳。该实验对比研究两种静脉营养方法的效果。方法:将40例不能耐受全肠道营养的符合条件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早期静脉营养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营养法,记录两组患儿生后1周内营养摄入及2周内体重增长情况、过渡到全肠道喂养时间、静脉营养相关并发症,并于生后第1,3,7天采静脉血测血清前白蛋白。对其中21例(实验组11例,对照组10例)于生后6个月测量身长和体重。结果:①实验组生后1周内每日摄入的非蛋白热卡量、2周内平均每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P<0.001);②相同日龄血清前白蛋白检测结果:第1天实验组与对照组无差异;第3日及第7日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1±11.2mg/Lvs31.5±8.5mg/L;91.5±10.8mg/Lvs78±10.9mg/L,P<0.001);③实验组与对照组过渡到全肠道喂养时间无差异;④两组均无静脉炎、血栓形成、氮质血症、高脂血症及胆汁淤积的发生,两组呼吸暂停、高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生后6个月的体重,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采用早期静脉营养比传统静脉营养摄入热卡多,体重增长快;可以避免早产儿早期营养不良的发生;对胃肠功能的恢复无明显作用;不会增加静脉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Gopal Srinivasan Abbasian Amin Rosita S. Pildes Lawrence D. Lilien Reuben Matalon 《Indian journal of pediatrics》1990,57(1):93-97
Plasma amino acids were measured in eight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 1000 gm) before and after infusion of parenteral
alimentations with Freamine III. Significant elevation in serum threonine, valine, isoleucine, methionine, serine, proline,
glycine and omithine was noted after twenty four hours of infusion. On the other hand, significant decreases in taurine and
tyrosine levels were noted.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current solution is not optimal for premature neonates and the amount
of protein administered during the first week in infants weighing ≤ 1000 gm should be decreased from the recommended 2.5–3.0
gm/kg/day.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因素612例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为提高危重新生儿肠外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对1985.4—2005.3行5d以上静脉营养支持的612例住院新生儿资料进行分析。612例分为甲组(1985.4—1995.3)和乙组(1995.4—2005.3)。其中甲组70例再分为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组(PNAC组)6例和非PNAC组64例,乙组542例也分为PNAC组12例和非PNAC组530例。比较甲乙两组新生儿PNAC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结果接受5d以上静脉营养支持的新生儿PNAC总发生率为2.94%,甲组PNAC发生率为8.57%,乙组发生率为2.21%,后10年PNAC发病率有明显下降(OR值为0.242,95%CI为0.088~0.666)。PNAC组的胎龄、出生体重均小于非PNAC组(其中胎龄33±5周比(36±4)周,P=0.009;OR值为0.827,95%CI为0.698~0.980。出生体重2003g±743g比2393g±764g,P=0.045;OR值为1.001,95%CI为0.999~1.002),而平均PN持续时间、热卡摄入量均大于非PNAC组(其中PN持续时间32d±30d比13d±10d,P=0.000;OR值为1.072,95%c,为1.032~1.112。PN摄入量(272±46)kJ/(kg·d)[(65.0±10.9kcal/(kg·d),(1kcal=4.184kJ)]比(232±55)kJ/(kg·d)[(55.5±13.1)kcal/(kg·d)],P=0.002;OR值为1.066,95%CI为1.012~1.122)。非PNAC组体重增加与PNAC组相比有增加趋势[(20±27)g/d比(9±19)g/d,P=0.175]。结论PNAC发生与早产、低出生体重、PN持续时间超过2周、PN提供的热卡量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5.
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生后早期使用静脉营养的早产儿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特点,分析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arenteral nutrition associated cholestasis,PNAC)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4月出生并在盛京医院住院治疗的早产儿,生后均早期使用静脉营养2周,后出现胆汁淤积,共89例,分为两组,PNAC组即符合PNAC诊断(未发现其他导致胆汁淤积原因)41例,多病因组(除胃肠外营养因素还有其他病因)48例.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早产儿胆汁淤积症的男女比例为2.18:1,平均胎龄(31.05 ±2.15)周,平均出生体重(1360.55±421.14)g,静脉营养平均使用时间为(26.22±9.78)d.PNAC组根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否升高又分为肝炎组与非肝炎组,两组在胎龄、静脉营养开始时间、生后黄疸出现时间、开奶时间、氨基酸起始剂量及脂肪乳最大剂量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胃肠外营养时间分为长期组(≥20d)与短期组(<20 d),长期组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胆汁酸水平均高于短期组,但P均≥0.05.多病因组患儿多合并感染,依次为细菌感染(75.0%)、真菌感染(20.83%)、巨细胞病毒感染(8.33%)和梅毒感染(2.08%)等.PNAC组和多病因组其他并发疾病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预后方面,两组患儿经过保肝治疗后肝功能均较前明显好转,PNAC组的各项指标较多病因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 PNAC是早产儿胆汁淤积症发生的主要因素,PNAC早产儿肝损伤程度与胃肠外营养开始时间、使用时间、肠内喂养时间、氨基酸起始剂量及脂肪乳最大剂量有关.经保肝对症治疗后肝功能可以明显恢复,且效果优于多病因所致的胆汁淤积症. 相似文献
16.
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防治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是早产儿肠外营养(PN)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早产儿PNAC的研究报道,提出了避免早产、合理喂养、优化PN方案等多种预防措施.熊去氧胆酸是目前治疗PNAC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探讨预后.方法 对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我院新生儿监护室的159例接受>14 d胃肠外营养(PN)的体重<2000 g和(或)胎龄<34周的早产儿进行分析,以其中发生PNAC的40例作为PNAC组,另将剩余的119例非胆汁淤积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PNAC组患儿的胆汁淤积发生时间、持续时间、胆汁淤积程度及肝功能损害情况.分析PANC的相关因素.结果 PNAC平均发生在胃肠外营养后(3.3±1.6)周,一般持续(13.3±5.4)周,其直接胆红素峰值为(135.2±65.5)μmol/L;PNAC患儿中73.7%伴有肝功能损害,肝损一般发生于胃肠外营养后(6.6±3.0)周,常持续(9.5±5.4)周,谷丙转氨酶峰值(121.5±48.4)U/L,谷草转氨酶峰值(239.8±122.3)U/L.对可能的PNAC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开始喂养时间、PN持续时间、窒息、SGA、颅内出血与PNAC的发生相关.结论 PNAC的预后良好.在条件允许下,尽早的肠内喂养、缩短PN时间、避免一些并发症如窒息、败血症、颅内出血等可以减少PNAC的发生.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parenteral nutrition associated cholestasis (PNAC) in preterm infants. Method A total of 159 infants with birth weight less than 2000 grams and/or gestational age less than 34 weeks were exposed to parenteral nutrition for longer than 14 days in NICU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uly 2007 to June 2009. Of these infants, 40 cases who had PNAC were aligned into the PNAC group, and the other 119 cases without PNAC were aligned into the nonPNAC group. PNAC occurring time, duration, the degree of PNAC and hepatic injury were observed.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correlative factors of PNAC. Result PNAC occurred about (3.3 ± 1.6) weeks after beginning PN, usually lasted for (13.3 ± 5.4) weeks. The maximum direct bilirubin was ( 135.2 ± 65. 5 ) μmol/L. Of the PNAC patients, 73.7% suffered from hepatic injury. Hepatic injury usually occurred ( 6. 6 ± 3.0 ) weeks after beginning PN, and lasted for (9. 5 ±5.4) weeks. The highest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was ( 121.5 ±48.4) U/L.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of the possible correlative factors showed that time to start enteric feeding, persistence time of PN,asphyxia,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were related to PNAC. Conclusion The prognosis of PNAC was good. Early enteral feeding, shorter time of PN, avoidance of the complications such as asphyxia and sepsis, were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lower PNAC. 相似文献
18.
早产儿早期静脉营养耐受性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早产儿生后1~2d对静脉营养的耐受性。方法 将不能完全耐受肠道营养的早产儿34例(胎龄29~36周,体重900~1800g),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于生后48h内添加氨基酸及脂肪乳;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静脉营养方法,即生后第3天应用氨基酸,第5天应用脂肪乳,同时均根据病情尽早经口微量喂养。两组患儿均于生后第1天及第7天采血,监测血清游离脂肪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每天监测体重、微量血糖及经皮胆红素值。比较两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血清游离脂肪酸、胆红素及血脂的变化。结果 1)实验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较对照组短;2)两组患儿生后相同日龄测得血清游脂肪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及血清游离脂肪酸与白蛋白的摩尔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早产儿生后1~2d可耐受全或部分肠道外营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