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目的:分析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0%)明显优于对照组(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咳嗽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住院天数、体温恢复正常及喘憋缓解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症效果显著,临床症状可明显改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较佳治疗方案,以避免滥用抗生素.方法对该院儿1科于2011年9月—2012年5月收住院202例较重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只用痰热清静滴,治疗组在用痰热清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雾化.结果使用同一疗效判定标准,治疗组与对照值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雾化吸入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曹珍  高霞  季亚玲 《工企医刊》2014,27(5):1022-1023
目的 探讨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门诊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1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与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6%.结论 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与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手足口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王志宏 《现代保健》2012,(17):36-37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康复新液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67%,观察组热退时间、皮疹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明显提高治疗疗效,减少热退时间、皮疹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探讨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患手足口病的患儿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病毒唑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3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3%(28/4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明显,明显优于单纯使用静脉滴注病毒唑治疗,可以加快消退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6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给予痰热清注射液0.3~0.5ml/(kg·d)静脉滴注,对照组22例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kg·d)静脉滴注;疗程7d,并根据病情给予相应对症支持治疗,对2组退热时间、临床症状改善做综合性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2.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4-7月收治手足口病普通病例18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6例,对照组90例。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10 mg/(kg·d)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5~10 mg/(kg·d)静脉滴注,均为1次/d,疗程7 d。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效果、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1%(89/96),对照组为68.89%(62/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8,P<0.05)。治疗组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51±1.12)d、(2.68±0.82)d、(3.78±1.23)d、(4.82±1.48)d,均较对照组[分别为(4.29±1.61)d、(3.89±1.33)d、(4.91±1.77)d、(7.12±1.89)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80、6.40、5.08、9.27,均P<0.05)。结论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在临床上治疗手足口病的具体疗效。方法随机抽取该院自2008年1月—2012年7月接收诊治的50病例,将所有病例分成治疗与对照两组,其中治疗组有32例,对照组18例。对治疗组所有患者进行炎琥宁与利巴韦林的联合治疗,对照组一方只进行利巴韦林的治疗。结果在退热时间,皮疹的消退时间以及口腔溃疡的愈合时间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在临床上治疗手足口病的具体疗效。方法随机抽取该院自2008年1月—2012年7月接收诊治的50病例,将所有病例分成治疗与对照两组,其中治疗组有32例,对照组18例。对治疗组所有患者进行炎琥宁与利巴韦林的联合治疗,对照组一方只进行利巴韦林的治疗。结果在退热时间,皮疹的消退时间以及口腔溃疡的愈合时间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比治疗观察利巴韦林喷雾剂对小儿手足口病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2012年门急诊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施保利通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结果治疗组热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100%,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有明显效果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重型手足口病(HFMD)患儿静滴硫酸镁治疗前后相关因素变化的临床观察研究,为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硫酸镁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0例重型HFMD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25%硫酸镁60-80 mg/(kg·d)。连续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神经系统受累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所有重型HFMD患儿均治愈,两组治疗72 h后的HR、MA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72 h后神经系统受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能降低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交感神经兴奋度,可防治重型HFMD患儿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2.
手足口病相关免疫学指标检测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机体免疫状态。方法收集HFMD患儿外周血,分别进行淋巴细胞亚群、血清IgG/M/A和补体C3、C4的测定,以健康儿童、病毒性脑炎患儿的外周血作对照。结果 HFMD患儿外周血B细胞比例和绝对值较健康对照组和病毒性脑炎患儿组均明显增加(P均0.01)。HFM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部分CD3、CD4比例减低而其绝对值增高,CD8仅绝对值增高,CD3/CD4比值变化不明显,CD16+CD56绝对值增多。HFMD患儿血清IgG和IgA水平比健康儿童明显降低(P0.01),而IgM含量没有明显改变。补体C3和C4水平较健康组也降低(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动能紊乱,表现为B细胞增殖为主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13.
韩宪瑜 《现代保健》2013,(23):39-40
目的:探讨施保利通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手足口病患儿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施保利通,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8%,对照组总有效率75.5%,观察组热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保利通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疗效,可缩短热程,加速皮疹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4.
刘静  张先华  罗如平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2190-2192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并发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17例并发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HFMD(观察组)与1 008例同期未并发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HFMD(对照组)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FMD并发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10.40%,为小儿HFMD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和肺炎)。①观察组病例中年龄以1~3岁、发病月份以10-12月多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病例中绝大多数有发热(112例,95.73%),所有病例均有咳嗽,伴有喘息6例(5.13%),气促22例(18.80%)。③观察组贫血多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胸片改变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及点片状阴影。结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为HFMD常见并发症,其临床呼吸道症状明显,但重症患儿少见,以1~3岁幼儿、10-12月份多发,病原以肠道病毒(包括EV71)感染为主,合并支原体感染亦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福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相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0年福州市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和部分病例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福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1 849例,发病率为175.05/10万,其中重症病例279例,死亡6例。年发病率,鼓楼区为185.66/10万,台江区为263.31/10万,仓山区为490.51/10万,晋安区405.53/10万,平潭县为215.89/10万。11 849例中,4~7月发病占61.77%,其他月份占38.23%;5岁及以下占95.09%;散居儿童占73.13%,托幼儿童占23.76%。EV71阳性占76.97%,Cox A16阳性占22.22%。[结论]福州市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病原主要是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万应胶囊和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的混合液(以下简称混合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合并口腔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手足口病合并口腔疾病(疱疹性咽峡炎、口腔溃疡)住院患儿95例,按入院时间分成治疗组、对照组Ⅰ、对照组Ⅱ。治疗组用混合液涂口腔患处,对照组Ⅰ用万应胶囊涂口腔,对照组Ⅱ用利多卡因涂口腔,4次/d,直至疱疹或溃疡面愈合,其余治疗相同。观察各组患儿口腔疼痛缓解、口腔溃疡或疱疹愈合时间、恢复正常进食时间、平均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恢复正常进食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均明显短于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P〈0.05)。从恢复正常进食时间与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来看,对照组Ⅰ短于对照组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比较平均退热时间,治疗组、对照组Ⅰ平均退热时间相近(P〈0.05),而明显短于对照组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液治疗手足口病患儿口腔疾病疗效显著,简单易行,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2009年扬州市手足口病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扬州市手足口病的流行情况与病原分布情况,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扬州市2009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与部分临床诊断病例咽拭子、肛拭子标本肠道病毒核酸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扬州市报告手足口病病例5 150例,其中3例为重症,无死亡病例。年发病率112.00/10万,4区为186.16/10万,4县为85.31/10万(P<0.01);男性为140.30/10万,女性为83.44/10万(P<0.01)。5 150例病人中,4月发病的占25.81%,10~12月发病的占26.06%;1月龄至6岁的占95.07%,7~14岁儿童占4.68%,14岁以上及成人占0.25%;散居儿童占38.33%,幼托儿童占57.28%,学生占4.12%,其他占0.27%。检测143例手足口病病例标本,EV通用、EV71、CoxA 16阳性率分别为74.13%、51.05%、2.80%。[结论]2009年扬州市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发病与病原学特征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09年日照市手足口病发病特点,探讨防控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日照市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日照市手足口病发病6824例,发病率为239.59/10万。4~9月为发病高峰,以5岁以下儿童发病为主,占92.57%,职业以散居儿童最多,占72.92%;其次为托幼儿童,占23.90%。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托幼机构暴发疫情占暴发疫情的83.3%,病原以EV71病毒为主,占61.9%。[结论]手足口病发病以儿童为主,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应重点加强对儿童和托幼机构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瞻性管理在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5月在本科住院的重症手足口患儿10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本科治疗的110例重症手足口患儿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前瞻性管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抢救成功率为96.4%,对照组为8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2.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管理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提高了护士对手足口病抢救护理的整体水平,可明显提高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2009年聊城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9年聊城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聊城市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发病高危因素,为控制手足口病、最大限度降低重症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聊城市2009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报告的手足口病报告卡信息及2009年RT-PCR实验室检测结果,对50例重症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09年聊城市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277.60/10万,重症641例,重症发生率4%,死亡3例,病死率为0.02%。全市8个县区均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县区之间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9月为报告发病高峰。病例年龄分布以小年龄组为主,5岁以下儿童报告发病15504例,占总病例数的96.8%,1岁组患儿重症发生率最高,占总重症数的47.27%。共检测65份样本,EV71阳性率为12.3%、CoxA165.9%;在基层接受治疗、多次转诊是重症发生的重要原因。[结论]聊城市手足口病防控形势严峻,对5岁以下年龄组人群应加强手足口病监测工作。对重症发生率高的地区临床医护人员进行救治能力的强化培训及严格落实禁止基层医疗机构接诊发热皮疹患者的相关规定,实施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健康教育宣传、落实群防群控等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经证明是富有成效的。但这种“严防死守”的防治措施在短期内虽效果显著,但很难坚持,应建立一种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及临床救治的长效机制,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