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生肌散和高渗糖配伍胰岛素混合均匀涂抹于腹部脂肪液化手术切口并外敷中药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例3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在西医常规清创后以灭菌自拟生肌散和高渗糖配伍胰岛素局部治疗并外敷中药袋;对照组18例清创常规换药后创面用高渗糖配伍胰岛素冲洗,再用无菌干纱布覆盖,两组均辅以红外线灯局部照射切口,并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为9.30±0.51 d,对照组为14.52±0.91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能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2.
高渗糖伍用胰岛素治疗切口愈合不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延期愈合切口的治疗方法 ,实验组 2 5例 ,试用高渗糖伍用胰岛素 ( 5 0 %葡萄糖注射液 2 0 m L加胰岛素注射液 4u)切口周围浸润治疗 ,并用蝶形胶布固定 ;对照组 2 3例采用传统换药方法。结果 :实验组单纯液化切口再愈合时间平均缩短 9d,继发感染切口再愈合时间平均缩短 10 d,其全身伍用抗生素比例也大大减少 ( P<0 .0 1)。结论 :高渗糖伍用胰岛素 ,治疗切口愈合不良 ,见效快 ,患者痛苦小 ,经济实用 ,益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糖配合特定电磁波(TDP)照射并联合康复新液治疗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妇产科2005年10月~2010年11月发生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48例。分成实验组28例,采用常规局部清创后,裂开的腹部切口放置食用白糖并配合TDP照射,清冼伤口,加用浸透康复新液的医用纱布填塞或外敷伤口。对照组(清创缝合组)20例,采用常规清创换药后,行二次缝合术。结果:两组治愈率无明显差异,实验组的轻、中度伤口愈合不良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用白糖配合TDP联合康复新液治疗腹部切口裂开效果良好,方法简单易行,患者痛苦少,无明显副作用,可作为临床上轻中度伤口愈合不良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妇产科下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两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共6298例妇科、产科下腹部手术病例,对70例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两种处理方法比较分析:对照组36例(为改良缝合方法),在愈合不良的切口予以清创4~6d,且体温正常3d后予以二次缝合,术后第10天拆线;研究组34例(采用中西医方法处理切口),在愈合不良的切口予清创1d后,在腹部切口内填充碘甘油与白糖,切口外覆盖双柏散中药粉。结果对照组15d后的痊愈率83.3%;研究组7d后腹部伤口获得痊愈率41.1%,14d伤口获得总痊愈率8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处理伤口愈合不良的效果优于改良缝合法处理腹部切口愈合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甲硝唑冲洗在会阴切开缝合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40例行会阴侧切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240例和对照组200例。治疗组在会阴切口缝合前先用0.5%甲硝唑注射液100ml冲洗切口及周围组织后再行会阴切口缝合;对照组不用0.5%甲硝唑注射液冲洗切口而直接缝合。结果治疗组会阴侧切术后切口Ⅰ期愈合213例(8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1例(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愈合天数治疗组为(4±0.8)d,短于对照组的(9±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会阴切开术中应用甲硝唑冲洗切口后再进行缝合,可明显增加切口Ⅰ期愈合率,缩短愈合天数,减轻患者痛苦,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景兰 《医药世界》2009,11(6):214-215
目的:探讨生肌散对于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2-08/2007-08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6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n=30例)撑开脂肪液化之切口,局部冲洗后,清除坏死脂肪粒,创面涂上少许生机散,隔日换药1次;切口干燥后,用阔蝶形胶布拉拢固之。对照组(n=30例)撑开脂肪液化之切口,用凡士林纱条填塞引流,隔日换药1次;切口干燥后,用阔蝶形胶布拉拢固定或期缝合。两组均辅以红外线照射理疗,每次30min,2次/d。结果:治疗组脂肪液化切口愈合时间(16.4±7.8)d,对照组脂肪液化切口愈合时间(20.3±8.8)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5.26,P〈0.05)。结论:生肌散有润肤生肌收敛之功效,能减少渗液,加快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7.
腹壁切口裂开是妇产科腹部手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往处理方法常用局部清创二次缝合、红外线照射换药自行愈合、局部用生肌散类药物自行愈合等方式,但均疗程长、住院时间长、费用大、精神压力大、痛苦多。我院自2003年采用高渗糖清洗创面蝶形胶布拉拢切口治疗切口裂开,效果满意,病人易接受,既简单又实用,现将108例做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程兰  何静 《安徽医药》2015,(7):1410-1411
目的:探讨皮下留置一次性硅胶负压引流器在食管癌术后胸部切口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该科收治手术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5例,对照组295例。对照组手术采用常规缝合,观察组缝合皮肤前切口留置硅胶负压引流器,比较2组切口愈合良好程度、切口感染率、二次缝合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280例(98.25%),二次缝合2例(0.70%),发生感染4例(1.40%);对照组甲级愈合257例(87.12%),二次缝合10例(3.4%),发生感染22例(7.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9±3.3)d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2±4.0)d(P <0.05)。结论皮下留置负压引流器,应用于食管癌手术,可提高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降低切口感染率,缩短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总结我院妇产科近3年多来在妇产科开腹手术切口闭合中使用无针缝合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0例开腹妇科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无针缝合器及传统针线缝合手术切口皮肤,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差异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无针缝合器与传统针线缝合方式相比较,无皮肤创伤、无蜈蚣足样瘢痕、无异物、无炎症反应、无压迫、血供良好、排出通畅、自助拆除无拆线疼痛。无针缝合器缝合切口皮肤时间(2.74±0.54)s,住院天数(5.32±0.54)d,伤口瘢痕宽度(0.22±0.55)cm明显低于传统针线缝合缝合切口皮肤时间(5.85±1.45)S,住院天数(6.43±1.98)d,伤口瘢痕宽度(5.14±2.54)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针缝合器满意度评分(7.89±1.68)分明显高于传统针线缝合满意度评分(6.45±1.6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开腹手术行无针缝合器闭合切口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切口对合整齐,切口一期愈合率高,愈合完整美观,患者及家属有较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欧红 《淮海医药》2014,(2):143-14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的47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病例资料。结果妊娠合并症、试产、在手术过程中应用高频电刀、孕妇腹壁脂肪较厚、水肿、贫血、手术人员操作不当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机率。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术后腹部切口管理,及时发现切口愈合不良征象,尽早处理,局部彻底清创,扩开抗生素或稀碘伏纱条引流,每天坚持换药,待切口新鲜后蝶形胶布拉拢切口或二期缝合切口,尽早促使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高血糖患者预后的影响,旨在针对ACS伴高血糖状态患者,寻找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280例AC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即强化胰岛素治疗组(100例)、胰岛素治疗组(90例)、口服降糖药组(90例)。每组均使用相同的常规ACS药物治疗。记录治疗前及住院治疗出院前1d的血浆葡萄糖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时间定于ACS后第1个月、第3个月和第6个月。结果三组出院前1d血浆葡萄糖及LVEF均显著改善(P均<0.05),强化胰岛素治疗组出院前1d、出院1、3、6个月血浆葡萄糖水平[(6.53±1.55)mmol/L、(6.88±1.64)mmol/L、(6.91±2.01)mmol/L、(6.96±1.78)mmol/L]均低于胰岛素治疗组及口服降糖药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强化胰岛素治疗组出院前1d、出院1、3、6个月LVEF水平[(54.88±15.06)%、(54.79±10.06)%、(53.52±12.25)%、(53.96±10.43)%]均高于胰岛素治疗组及口服降糖药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期间强化胰岛素治疗组上述两个指标均无显著变化,但胰岛素治疗组及口服降糖药组呈现一定复发趋势。结论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ACS伴高血糖,获得了显著的降糖效果,明显改善了心功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采用腹横纹横形小切口并皮肤拉拢法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6年5月~2012年12月在遂川县中石乡中心卫生院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患儿80例,将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腹横纹横行小切口并皮肤拉拢法组(改进组)和传统手术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瘢痕等.结果 改进组的切口长度为(1.5±0.55)cm,对照组为(3.3±0.45)cm,改进组的手术时间为(20±9) min,对照组为(34±10)min,改进组的住院时间为(2.7±1)d,对照组为(4.8±1.5)d,改进组的住院费用为(1450±150)元,对照组为(1980±150)元,改进组的术后切口瘢痕为(1.5±0.55) cm,对照组为(3.3±0.45) cm,两组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组手术切口优于对照组.结论 腹横纹横形小切口并皮肤拉拢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切口小、损伤小、操作简单、切口美观无明显瘢痕、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与腹腔镜手术联合微创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外科2001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14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3例,施行中西医结合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对照组73例,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5±18)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4±19)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首次排气时间为(1.3±1.2)d,对照组平均首次排气时间(2.1±1.8)d,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6/14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6%(17/14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2±4.3)d,对照组平均治疗时间为(9.3±4.7)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费用为(6964±2539)元,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为(7534±2813)元,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与腹腔镜手术联合微创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及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科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与单用药组各48例,联合用药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单用药组单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低血糖不良事件发生率、体重变化及胰岛素用量.结果 联合用药组胰岛素日用量为(18.2±4.3) IU,明显少于单用药组的(21.7±5.6) I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2、24周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 PG)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的BMI指数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药组患者的MBI指数治疗12、24周后较治疗前上升(P<0.05);联合用药组低血糖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明显低于单用药组发生率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可很好地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使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下降,胰岛素用量及体重增加机会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阿卡波糖联合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治疗口服药失效的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70例,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85例),观察组给予阿卡波糖联合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随访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波动情况、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t=9.92,P<0.05)、餐后2h血糖(2 hPG)(t=18.18,P<0.05)、4h内血糖平均值(t=13.62,P<0.05)、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t=14.56,P<0.05)等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对照组FP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10.94,P<0.05);HbAlc值6.5%达标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5.29%、28.23%,HbAlc值7.0%达标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7.64%、52.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胰岛素平均用量分别为(20.11 ±3.36)u/d、(35.78±4.68) u/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8,P<0.01);低血糖事件:观察组发生2例,对照组发生3例.结论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口服药失效的老年人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LADA)的疗效.方法 将36例新诊断LADA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单用胰岛素治疗组(17例)和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组(19例).观察12个月,记录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和体重的变化,以及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组和单用胰岛素治疗组患者FPG、2 hPG、HbA1c均得到良好控制[前者分别为(6.4±1.2) mmol/L比(9.1±1.1) mmol/L,(8.7±2.2)mmol/L比(19.2±2.4) mmol/L,(5.8±1.1)%比(8.4±1.3)%,后者分别为(6.9±1.2) mmol/L比(8.4±1.2) mmol/L,(9.0±1.6)mmol/L比(18.1±2.6)mmol/L,(7.2±1.2)%比(8.2±1.4)%,均P<0.05].治疗后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组HbAlc、Homa-IRI、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均低于单用胰岛素组[(5.8±1.1)%比(7.2±1.1)%,1.16±0.25比1.45±0.28,(17±4) U/d比(27±8)U/d,(0.8±0.3)次/例比(1.6±0.8)次/例,均P<0.05].结论 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早期LADA患者可更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7.
高松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67-69
目的 探讨首次腹部横切口与纵切口剖宫产对再次剖宫产患者盆腹腔粘连程度、术中情况及腹壁瘢痕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妇产科2009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4例再次剖宫产产妇,根据产妇首次剖宫产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研究组56例,首次剖宫产选择纵切口术式;对照组48例,首次剖宫产选择横切口术式。记录两组产妇的盆腹腔粘连程度、腹壁瘢痕及再次剖宫产术中情况。结果 研究组首次剖宫产术后大网膜粘连3例,腹腔粘连5例,膀胱腹膜返折粘连2例,发生率为17.9%(10/56);对照组大网膜粘连7例,腹腔粘连10例,膀胱腹膜返折粘连7例,发生率为50.0%(2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首次剖宫产术后腹壁出现纤细瘢痕为39例(69.6%),中等瘢痕12例(21.4%),明显瘢痕5例(9.0%),对照组分别为21例(43.8%)、18例(37.5%)、9例(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手术总时间为(44.2±6.4)min,术中出血量为(256.3±31.8)ml,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为(7.9±1.1)min,对照组分别为(55.3±7.1)min、(298.0±42.7)ml、(10.7±1.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次剖宫产产妇选择纵切口术式能够降低盆腹腔粘连程度,并降低再次剖宫产的手术风险和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黄、芒硝外敷加胰岛素冲洗对剖宫产术后脂肪液化的影响。方法选择剖宫产术后脂肪液化患者139例,分为观察组68例,给予大黄、芒硝外敷加胰岛素高渗糖冲洗切口;对照组71例,给予常规换药加抗生素治疗,观察切口感染情况、体温升高情况、切口感染积脓情况、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乙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热率、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大黄、芒硝外敷加胰岛素在促进切口脂肪液化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减少产褥病率及切口感染率方面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