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星針是把七只繡花針(8号或9号)聚在一起,裝一个横柄,用以敲打皮肤表面,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方法,在民間流傳得很久,也就是內經中所說的“毛刺”。上海市榆林区在区委书記的支持下,把这个簡易的疗法,推行到紅十字会卫生員和广大羣众中去,使大多数羣众掌握了这个方法,在防治疾病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1958年12月,上海南卫生局在榆林区人委召开了推行七星針疗法的現場会議,我参加了这次会議,学会了七星針术,現在簡介于后: 一、操作方法甲、手法:七星針的手法有6种。  相似文献   

2.
关于針灸取穴“精簡”問題,近人承淡安先生曾說:“总之治病取穴,在可能范围內,应尽量少取,做到精簡疏針,避免多針滥刺……”(《中国針灸学》)。笔者完全贊同承先生的观点。茲就个人管見所及,对此作一譾陋的討論。不当之处,敬請海內明哲斧政。  相似文献   

3.
作者运用“燒山火”手法,迅速治癒三例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时間皆在3—6个月),临床症狀較重,皆經过2—3个月的针灸、电針、藥物等治疗,效果不显,施用“燒山火”手法治疗3—8次后,状完全消失,甚至已經萎縮的腓腸肌,也恢复到和健侧相等。今將操作方法介紹如下: (一) “燒山火”手法及其操作顺序: 具体操作方法:令患者用鼻吸气一口,再口呼五次(自然呼吸),以左手拇指或食指紧按其穴,随其呼气进針于天部(淺层),找到酸或脹的感觉,向一个方向用手指輕撚三次(如无感觉,少停,輕彈三次,再捻三次。如針下特別沉紧,則輕輕提动針头),即將針急插  相似文献   

4.
操作手法: 用彈刺法,以腕力垂直落针,有弹性及节奏地叩剌皮肤表面。刺激强度: 分輕、重二种。操作时,針束上、下摆动(幅度約三寸),落針处皮肤仅現梅花狀白色点痕时,属輕度刺激;針束上、下,幅度超过五寸。針刺处皮肤現出血点时,属重度刺激。刺激强度,依个别患者及治疗时具体情况而異。刺激部位: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59年2月至1960年4月間,应用七星針(即梅花針)叩击頸动脉搏动区以治疗肺結核咳血患者109例,获得滿意的效果。茲将临床观察資料及机制探討工作,作一簡单介紹。供临床及研究工作者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玄机秘要》这书名,是见于《針灸大成》里的。在人民卫生出版社所作本书的“内容簡介”中曾說:“《針灸大成》为明代杨继洲所著(笔者按:这句是錯誤的),作者是一个家学渊源的針灸学家。本书就是作者在家传《卫生針灸玄机秘要》一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輯而成的。”(笔者按:这几句亦与实际不符)。在《針灸大成》头一篇叙言,就是吏部尚书王国光做的——《卫生針灸玄机秘要叙》。叙言中有一段說:“三衢杨子继洲,幼业举子,博学績文,一再厄于有司,遂棄其业业医,医固其世家也。祖父官太医,授有真秘,……且多蓄貯古医  相似文献   

7.
針刺补泻手法种类頗多。古今医家为了使初学者容易理会和掌握,常以飞禽走兽的动作形象来描述針刺补泻手法的操作方法。如雞足刺、青龙摆尾、龙虎交战、二龙戏珠等。为了继承古人的經验,对龙虎交战的有关文献,命名含义、操作方法、适应症、注意事項等,談談我們的不成熟体会和点滴心得,請同志們指正。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1961、1962年两年內共收治7例小儿嵌頓疝。来院前曾用局部热敷及手法还納均无效,来院后均采用針刺疗法而获治愈。現介紹如下: 治疗方法: 一、穴位:足三里、三阴交,单側或双側,因均系嬰幼儿故取穴精簡。二、手法:平补平泻,捻轉进針,得气后捻轉提插之,一般不留針。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目前,在医案的处方中,尚无針灸符号(一般皆以文字記載)。笔者不揣冒味,草拟数則,写在下面,借以拋磚引玉,就教于針灸界的同道們。 (二)符号的書写及其簡單的含义 1.針号:∨。含有針尖向下刺入皮內之意。例如針湧泉穴即可書写为:湧泉∨。如願标明深淺度亦可作:湧泉 ,表示針三分。 2.灸号:∧。含有象征艾柱的形狀之意。例如灸合阳,即可書写为:合阳∧。如願标明壯数亦可作:合阳 ,表示灸五壯。 3.針灸号(針而后灸的符  相似文献   

10.
腰痛是临床上常见疾病,除用药物、按摩等治疗外,針灸也是主要的一种手法,在《素問·刺腰痛論》,已把各經腰痛的特症,和針刺部位,提出概括性的介紹,經过历代針灸医师研究发展,在治疗腰痛中,积累了很多經验,在文献中都有記載。如《通玄指要賦》中指出:“人中除脊膂之强痛”。“腎俞把腰痛而泻尽”。“腰脚痛在委中而已矣”等等,至論病因,不外乎外感风、寒、湿邪,或內伤色欲,腎阴不足所致。茲将115例腰痛簡介于下: 一、病历分析 115例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以中年多见,职业工人几乎占一半,病程短。可分四种: (1) 风寒型:腰部两側及髀部为风寒所感,肢体酸軟且痛,腰部无力畏寒。  相似文献   

11.
①穴位选擇:主穴:天突、鳩尾、合谷、足三里、太冲。次穴:內关、气海、上院、巨闕。主穴全部使用,次穴酌情增加。②操作方法:取仰臥位。針剌穴位,由上而下,順序进針。刺天突穴时,先垂直刺进一,二分,將針柄豎起,針尖斜向下方,剌入約3—8分;針鳩尾穴,針尖向下成45角度,斜针刺入,約8分—1寸;針合谷,針尖微向上;余穴均直剌。其深、淺度以得气情况,灵活掌握,务使产生痠麻(廣長)重的感覺爲度。手法除天突、鳩尾穴外,一般約用較強刺激,行捻捣  相似文献   

12.
神經性皮炎是一种常見的慢性皮肤病。我們使用梅花針艾灸加石炭酸合剂治疗了30例。茲介紹如下,以供参考。治疗操作方法一、药物配剂:石灰酸4毫升,蓖麻油40毫升,薄荷脑20滴。二、操作方法: ①患处用75%酒精消毒后,再涂上石炭酸  相似文献   

13.
一、治疗方法:取穴乳泉(双)、少泽(双)、膻中。乳泉穴位在腋窝横紋前端,极泉穴前五分,胸大肌下緣处。針刺时,令患者仰臥,裸胸,两臂向头上举。針乳泉穴用29~30号长2~2.5寸的不绣鋼針从腋下横紋前端,胸大肌下緣斜刺入,針尖向天突穴,針身从胸大肌以下肋骨以上通过(勿刺入肋间或胸腔),用捻轉雀啄术,边捻边啄,令乳上胸肌下有麻胀感觉。針少泽、膻中穴时用五分长的針,行平补平泻手法。以上三穴同留針20分钟,每5分钟行針一次,每次必須使胸部有麻胀感。每日針刺一次。  相似文献   

14.
閱《江苏中医》1964年第1期徐立孙医师“再論穴位特殊性与补泻的关系”一文后,启发很大,同时也引起了我们继續钻研“怎样探求腧穴特殊性”的兴趣;我们认为最近十几年以来,針灸論坛上对于針刺手法的探討,充滿了百花齐放、百家爭鳴的热忱,有关腧穴机制方面的研究,却仍停留在旧有状态,进步很少。因此“腧穴特殊性”的探求,有其一定之价值,一則便利于临床精簡取穴,二則可以更好地提高針灸疗效,爱就管见所及,提出我們不成熟的看法,愿就正子同道。  相似文献   

15.
一、治疗方法(一) 环形皮內針的改制: 用摄子把环形皮內針針环处的針体折成似撳針样,使針長2—3分。(二) 取穴:主穴:大椎穴;配穴:間使穴(双) (三) 操作方法: 先在要取的穴位上用酒精棉球消毒,然后用摄子柑起已消毒好的环形皮內針(煮沸消毒或高压消毒)把它按在穴位上,用指撳入,并在針上采用單手拇指压法,使患者有輕微酸、麻、脹感后用膠布固定,留針3—7天。(四) 注意事项: 1.制作环形皮內針时,应一次折成,不宜多折,否則易造成折針; 2.环形皮內針針体長度不宜超过3分; 3.虛弱患者及儿童为避免刺激过强。在配穴上可  相似文献   

16.
目前,針灸工作者对于操作手法多数采用直針术(即在穴位上將針刺入一定程度,待患者发生痠、麻、脹及触电样等感觉,然后留針),对于古书所记载的其它各种手法,用者还不多。我们在临床上治疗慢性、虚性疾患,如慢性风湿病,瘫痪,阳萎,遺尿,虚性腰痛,虚性耳聋,子宮脱垂等症,运用烧山火(补法)手法,效果良好。茲介紹如下: 烧山火手法的操作过程在穴位规定深度,分三次进針,一次退針。进針时,先將針刺入皮内,大指向前捻转,先进三分之一,稍  相似文献   

17.
我院于1964年1—9月应用針灸引产15例,取得滿意的疗效。本組病例全部經我院妇产科以麦角,脑垂体、奎宁、催生素、灌腸引产等法处理无效后转針灸处理,其中初产妇2例,經产妇13例。取穴与手法穴位选用合谷、三阴交、太冲、配穴选至阴、独阴。操作手法:合谷用补法(不留針)。三阴交、太冲用泻法,朮毕留針15分钟以上,并于針刺得气后进行提插捻轉一分钟,留針五分钟  相似文献   

18.
七星針和梅花針,都称丛針;丛針的針刺和“內經灵枢官針篇”的“半刺”相仿,所謂“浅內而急发针,无針伤内,如拔毛状”,是也。我們用丛針治疗高血压症的方法,是单在病人的脊柱两側:是太阳膀胱經第一行俞穴线及俞穴綫以內接近交感神經节的表面定位处;轻巧灵活的运用腕力,把七星針叩打在皮肤面上,不要深刺,也不要出  相似文献   

19.
痹証是临床常見的疾病之一,其属于寒湿者,占有很大的比例,本年下半年度,我科采用外敷“寒湿痹痛散”治疗寒湿痹痛。并对风痹也进行一些观察。初步治疗了40例,今將情况簡介于后: 一、治疗方法①本方药味:“寒湿痹痛散”处方:蕲艾叶一两,追地风一钱,青防风二钱,双勾二錢,嫩桂木一两五,千年健五錢,原射香一錢,猪牙皂二錢,广木香三錢,降香三錢,炮山甲二钱,大梅片八分,公丁香一两五,制甘石五錢,沉水香二錢,琥珀一錢,制乳沒各二錢。以上药品共十八味,晒干不見火,研成細末,再入射香,用磁瓶密儲。②用法:用时以梅花針在痛处叩打,以隐隐見紅色为度,將上药少許,用好醋调好,乾湿适合,以不松散为度,取药小蚕豆瓣大挑放于針刺处,外用紙膏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經絡”在祖國医学的基本理論中占着重要地位,正如前賢指出:“不明十二經絡,开口动手便錯”,尤其体現在針灸療法上,如果离开了“經絡”,似有無从下手之概。法國金針学者粟理一先生曾說:中國針法有三种,最簡單的在痛处下針,可以減少痛楚,其效甚暫;如依穴道治病,朮技已高一層,效驗甚好;真正的針朮是根据經脉下針,其效最良,在我們臨床的体会中,确屬事实,如通常用“合谷”治牙痛,正因为这条手陽明經脉,从手上行至齒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