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分型与分期相结合的方法,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视风胸脉阻塞(RCVD)52例,结果:视力明显,眼底出血完全吸收率,34.61%,部分吸收率53.84%,无变化11.55%,通过患者视力及眼底出血治疗前后比较,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RCVD有疗效好,标本兼治,改善患者全身症状,能降低缕发性青光眼发病率优点。本病主干型治疗效果不理想。并认为血管硬化、血脂高、血流状态是引起本病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豪 《河南中医》1997,17(4):220-220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顾豪江苏省通州市中医院(226300)主题词视网膜疾病/中西医结合疗法凉血活血祛瘀我科从瘀为主论治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26例26眼,取得了良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共26例26眼,其中男12例,女14例;年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OCRV)的临床疗效.方法 24例患者予活血祛淤通络为主的祛瘀方及以软坚散结明目为主的明目方,另予血栓通、能量合剂静滴,并控制全身伴发症.结果 24眼中总干阻塞 15眼,临床治愈 8眼,显效 5眼,无效 2眼;分支阻塞 9眼,临床治愈 6眼,显效 3眼.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 OCRV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吉林省人民医院(130021)齐晓荣,罗欣【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报道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严重危害机功能的眼底病,目前尚无满意疗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2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结...  相似文献   

5.
陈兵 《福建中医药》2005,36(6):37-37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最常见的视网膜病变,也是致盲眼病之一。其病因比较复杂,常由多种因素造成,与全心血管病关系密切,如本病合并有高血压者占60%,合并视网膜动脉硬化者占80%,合并血粘度增高者为55%,与青光眼也有一定关系。本病治疗比较棘手,我院近年来采用中医辨证施治配合西医来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42例42眼,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较多见的眼科血管疾病,往往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中老年人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治疗颇为棘手,迄今仍无特别有效办法。近年采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血管扩张剂和中药以“通”为主的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56例,取得了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56例中,男42例,女14例;年龄最小者27岁,最大者67岁;所有患者均为单眼患病,右眼35例,左眼21例。发病时间最短4个小时,长1个月。2 治疗方法2.1 中药治疗 基本方(自拟):桃仁、红花、川芎、枳壳各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RVO) ,是一种临床致盲率较高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1999年 9月~ 2 0 0 1年 9月 ,我院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该病 4 2例 4 2眼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 3例均为住院病人 ,均为单眼发病 ,并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其中男 4 2例 ,女 2 1例 ;年龄最小者 2 4岁 ,最大者 6 8岁 ,平均年龄 5 1 2± 5岁 ;病程 1~ 15天 ,平均 6天。6 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4 2例 ,对照组 2 1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 ,无显著差异。2 治疗方法两组均常规使用 6 5 4- 2、维脑路通、低分子…  相似文献   

9.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称视网膜静脉阻塞为暴盲,是较常见的眼底血管性疾病,为取得有效治疗,笔者从1985年以来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72例72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72例中男30例,女42例。年龄36~72岁,45岁以下者16例,...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观察王晋瑛1989~1993年收治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36例37只眼,回顾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本组共36例37只眼。其中主干阻塞5例5只眼,颞上支阻塞20例21只眼,额下支阻塞5例5只眼,鼻上支阻塞1例1只眼,鼻...  相似文献   

12.
刘德生 《光明中医》2011,26(1):191-F0003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临床上常见的眼病。常发生于老年人,多合并高血压或动脉硬化症。其发病机制尚不甚清楚,治疗也非常困难。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50例(58眼),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性眼底病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急,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往往严重损坏视功能,还可以引起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我院自1992年以来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32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7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义军 《江西中医药》2009,40(11):63-63
中医称视网膜静脉阻塞为暴盲,是较常见的眼底血管性疾病,为取得有效的疗效,笔者从2005年以来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72例72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1临床资料 为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例62例62只眼。其中男37例,女25例,就诊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1.8岁。病程最短6天,最长1年,平均2.16个月。其中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20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42例。缺血型18例,非缺血型44例。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者20例;糖尿病病史10例;既往体健32例。7天以内病例36例,7天以上病例26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120例,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0例,采用诺迪康胶囊治疗,并联合西医药针对病因治疗、防治血栓形成和激光治疗。对照组60例,单用西医药治疗。2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统计疗效。结果总显效率中西医结合组为86.6%,西医组为73.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为优。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7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是比较常见的眼底血管病,其病因复杂,为多因素致病,与高血压、动脉硬化、血粘稠度高和血流动力学异常等有密切关系,外伤、过度疲劳、烟酒过量等均可为发病的诱因。本病的特点是静脉扩张纡曲,沿静脉分布区域的视网膜有出血、水肿和渗出。随着激光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等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本病的病因、分类、并发症、预防和治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但治疗效果仍不理想,病程长,并发症多,致盲率高。 我科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74例(74只眼),  相似文献   

18.
视网膜静脉栓塞 (RVO)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变之一 ,发病突然 ,病程缓慢冗长 ,晚期可导致黄斑囊样水肿 ,新生血管形成及其并发症而使视功能严重受损 ,部分病人甚至失明。笔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5年以来确诊为 RVO4 3例 4 3眼 ,男 2 5例 2 5眼 ,女 18例 18眼 ,年龄最小 38岁 ,最大 6 8岁 ,平均年龄 55岁。 4 3例中 ,中央静脉阻塞 11例 ,分支静脉阻塞 32例。其中伴有高血压 2 8例。1.2 治疗方法 :尿激酶 2 0 ,0 0 0 IU溶于 10 %葡萄糖静脉点滴 ,每天 1次。复方丹参注射液 2 0 m …  相似文献   

19.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眼科常见的致盲性疾病 ,其发病率有日益增加的趋势 ,且病因复杂 ,治疗难度大。笔者于 2 0 0 0年1月~ 2 0 0 1年 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2 9例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9例中 ,男 19例 ,女 10例 ;年龄 43~73岁 ,平均 5 8.6岁 ;病程最长 2个月 ,最短 1天 ;右眼 13例 ,左眼 16例 ,中央静脉阻塞 5例 ,颞上支 15例 ,颞下支 6例 ,其他支 3例 ;视力≤ 0 .0 5者 10例 ,0 .1~ 0 .2者 9例 ,0 .3~ 0 .5者 7例 ,≥ 0 .6者 3例 ;合并高血压 9例 ,糖尿病 6例 ,高血…  相似文献   

20.
阎中蒲 《国医论坛》1996,11(5):35-36
机网膜静脉阻塞以网膜静脉系统明显怒张和以视乳头为中心的广泛性眼底出血为主要特点,属祖国医学“视瞻昏渺”、“暴盲”病的范畴。若出血累及黄斑部则视力速降,若出血浸及玻璃体则眼底无法窥视,若出血瘀滞日久,斑色暗红者,则又非活血化瘀药而能愈。近年来,笔者从“辨证与辨病会参,治本与治标同步,中药与西药并用”三方面对该病进行了临床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1辨证调理机体之本,辨病治疗出血之标中医以前多凭患者主观视力、视觉变化及全身脉症进行辩证,今借助于现代仪器之眼底检查,可进行肉眼难以观察的内窥辨证。二者结合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