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究化疗对乳腺癌妇女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1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各种乳腺癌患者252例,其中手术前未进行辅助化疗的患者125例设为对照组;术前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127例设为试验组。比较患者的一般基础资料、手术部位病原菌的数目、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时间及手术切口部位的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使用药物抗菌、手术持续时间、年龄、血糖水平、手术类型及病理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共50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培养病原菌13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8株占44.62%,革兰阳性菌29株占22.31%,真菌43株占33.08%。对照组进行乳房根治手术患者感染率为9.45%低于试验组16.80%(P0.05);对照组进行保乳手术的患者,感染率为2.36%低于试验组11.20%(P0.05);对照组出院后手术切口发生感染和住院治疗期间发生感染的患者分别为有4例和11例少于试验组12例和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会增加乳腺癌妇女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78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先给予两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3周后行手术治疗,化疗方案为CEF方案;对照组患者确诊后直接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前后所有患者各项免疫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1),手术后观察组NK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术前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故其对手术无明显影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贺胜利 《现代养生》2014,(18):131-132
目的:分析研究乳腺癌患者采用保乳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分析我院收治的74例乳腺癌患者,平均划分为两组,甲组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乙组采用保乳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手术实施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手术实施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乳腺癌患者采用保乳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可有效改善癌症疾病,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值得应用推广到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对内分泌治疗的影响。方法 用Dako Envision system免疫组化法测定、比较58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结果 新辅助化疗由于改变部分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肿瘤完全缓解造成ER、PR无法测定及肿瘤重度化疗反应致病理医师判断ER、PR表达困难影响内分泌治疗决策。结论 提倡通过空心穿刺针活检,在化疗前明确乳腺癌患者的ER、PR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手术治疗中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收治的62例中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新辅助化疗及保乳手术的临床疗效、美容效果及预后。结果:经新辅助化疗治疗后有19例患者符合保乳手术治疗指征,均行保乳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3年,仅有2例发生肝转移,无乳腺癌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能有效降低乳腺癌分期,达到保乳手术治疗标准,且术后疗效满意,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炎性乳腺癌(IBC)的分子生物学特点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及影响化疗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3例术前化疗的IBC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评价IBC新辅助化疗的疗效。结果103例IBC患者ER阴性48例,PR阴性51例,HER.2阳性45例,E.cadherin阳性66例。总体化疗有效率为72.8%(75/103),联合紫杉类为主化疗方案的患者(紫杉组,62例)化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蒽环类为主化疗方案的患者(蒽环组,41例)[80.6%(50/62)比61.0%(2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阴性、PR阴性、E—cadherin阴性的患者化疗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其对应的ER阳性、PR阳性、E—cadherin阳性的患者[83.3%(40/48)比63.6%(35/55)、82.4%(42/51)比63.5%(33/52)、83.8%(31/37)比66.7%(4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杉组E—cadherin阳性表达的患者化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蒽环组[77.5%(31/40)比50.0%(1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的表达与炎性乳腺癌患者的化疗疗效无相关性(P〉0.05)。结论ER、PR及E—cadherin阴性的患者对IBC患者化疗敏感,E.cadherin的阳性表达可能是影响IBC患者化疗耐药的重要因素,选择含紫杉类药物联合化疗方案有助于提高E.cadherin阳性IBC患者的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TE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T E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54例,化疗3-4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 临床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74.1%(40/54),临床获益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稳定)92.6%(50/54),病理完全缓解率7.4%(4/54).46(85.2%)例获根治性手术.中位随访时间40个月,总生存率为74.1%(40/54),无瘤生存率为55.6%(30/54).结论 TE新辅助化疗能降低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前TNM分期,使部分患者重获根治性手术机会,有较高缓解率.  相似文献   

8.
许爱国 《现代保健》2011,(19):179-180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配合保乳手术治疗中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室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治疗的46例Ⅱb、Ⅲa和Ⅲb期乳腺癌患者的l晦床资料。结果经新辅助化疗后有16例患者符合保乳手术治疗指征,行保乳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36个月,未见局部复发、其他部位的转移或死亡病例。结论对乳腺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可以有效降低乳腺癌分期,使其能够得到保乳手术治疗的机会,手术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8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均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远期康复效果。结果新辅助化疗的有效率为80%;ER(-)、PR(-)、Her2(+)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的手术效果较好,明显优于其他免疫分类患者,P〈0.05;与进行传统手术的患者比较,保乳手术百分比明显提高,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保乳手术机会,降低肿瘤复发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元国荣 《现代保健》2014,(29):115-117
目的:探讨分析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12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ER、PR、C-erbB2等免疫指标的检测和影像学分析,所有的患者均给予DTC化疗方案治疗3~4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123例乳腺癌患者经过规律的化学治疗后,其中完全缓解53例(43.09%)、部分缓解49例(39.84%)、疾病稳定18例(14.63%),疾病进展3例(2.44%),治疗有效率为97.56%;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反应、粒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等,经过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术后疗效,增加保乳手术的机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Despite the fact that breast operations are usually categorized as clean procedures, higher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 rates are reported.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perioperative variables related to SSI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Medical record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between January 2005 and August 2007 at a university based hospital were reviewed. Preoperativ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linical data from 199 patients were extracted and analysed. Overall, the SSI rate was 19.1% (38 cases). SSI was associated with a high body mass index (P=0.001), history of diabetes mellitus (P<0.0001), smoking (P<0.0001), or active skin disorders (P<0.0001). Other SSI-related variables included a tumour at an advanced clinical stage (P=0.003) and neoadjuvant therapy (P=0.003). Breast-conserving operations were less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SSI than were radical procedures (mastectomy alone and mastectomy followed by immediate reconstruction) (P=0.00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洁净度的手术间对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影响,为防控SSI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某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神经外科在Ⅰ级和Ⅱ级手术间开展的颅脑手术病例,其中Ⅰ级手术间的病例为对照组,Ⅱ级手术间的病例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SSI发生情况。结果共调查颅脑手术患者454例,对照组(Ⅰ级手术间)212例,试验组(Ⅱ级手术间)242例。对照组患者发生SSI 25例,SSI发病率为11.79%;试验组患者发生SSI 31例,SSI发病率为12.81%。9例切口感染均为表浅切口感染,无深部切口感染,其余47例SSI均为颅内感染,即器官腔隙感染。两组患者SSI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级和Ⅱ级两种不同洁净度的手术间对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SSI无直接影响,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预防S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影响因素,为制定SSI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3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乳腺癌术后SSI发生率,并对其常见的临床、病理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乳腺癌术后SSI发生率为3.65%(23/630),金黄色葡萄球菌是SSI的主要病原菌(14/20)。单因素分析显示:化疗相关粒细胞减少症、糖尿病、引流管留置时间为乳腺癌术后SSI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化疗相关粒细胞减少症、引流管留置时间是乳腺癌术后S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化疗相关粒细胞减少症、引流管留置时间是乳腺癌术后SSI发生的主要因素,必须采取相对应的综合性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乳腺癌术后S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综合防控策略对乳腺手术部位感染(SSI)防控的效果.方法 某院2007年12月—2008年6月、2008年7月—2019年11月乳腺手术患者分别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目标性监测方法,对两个时段共发生的4次SSI发生率升高原因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根据调查结果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包括控制新辅助化学治疗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胃肠道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不同监测方法下胃肠道手术部位医院感染发病情况,为降低感染率,制定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比较某院2007年7月-2008年6月(实施目标性监测前,对照组)及2008年7月-2009年6月(实施目标性监测后,监测组)行开腹胃肠道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部位感染率为12.30%,监测组下降至7.00%,两组比较,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x~2=3.98,P0.05)。结论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1999年9月~2004年9月用CF、FAC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Ⅱ、Ⅲ期乳腺癌30例。CF方案:甲酰四氢叶酸钙(CF)300mg/d,第1~5天,持续4h静脉滴注,氟尿嘧啶(5-FU)500mg/d,第1~5天,持续4h静脉滴注,4周为1个周期;FAC方案:5-FU500mg/d,第1、第8日,持续4h静脉滴注,阿霉素(ADM)40mg/m2,第1天静脉注射,环磷酰胺(CTX)500mg/m2,第1、第8天静脉注射,4周为1个周期。均完成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CF组总有效率为66.7%(10/15),其中临床完全缓解(CCR)1例,部分缓解(PR)9例,无变化(NC)5例。FAC组总有效率为40%(6/15),其中CCR1例,PR5例,NC9例。两组中Ⅱ期疗效高于Ⅲ期,CF方案组与FAC方案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组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均有效,毒副反应均可耐受,CF组疗效高于FAC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抗菌手术薄膜对降低神经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12月某院神经外科病变手术患者分为使用抗菌手术薄膜组(A组)和普通手术薄膜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SSI发生率,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A组患者术中手术切口薄膜起边率为38.3%(98/256),低于B组的96.88%(248/256),两组患者薄膜起边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57,P0.01)。512例患者,发生SSI17例,发生率为3.32%,A组患者SSI发生率为1.56%(4/256),低于B组的5.08%(13/256)(χ2=7.93,P0.05)。神经外科SSI高危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体重指数(BMI)≥24、出现围手术期低体温、吸烟、术前住院日数≥5 d,以及未使用抗菌手术薄膜均是神经外科SSI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是否使用抗菌手术薄膜是神经外科SSI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使用抗菌手术薄膜能有效降低起边率和SSI发生率,建议在神经外科手术中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